光伏产业作为能源革命的关键领域,政策始终围绕规范竞争、技术创新与全球协同展开。国家层面通过《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明确方向,推动光伏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强化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从行业发展逻辑看,此前粗放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已促使政策层面通过隐性调控加速低效产能出清,头部企业凭借合规性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趋势。
技术迭代重构竞争壁垒
技术路线迭代进入关键分化期,N 型电池已确立主流地位。其中 TOPCon 凭借成熟度保持主导,而 HJT 技术通过设备成本突破实现竞争力跃升。长期来看,钙钛矿叠层技术是突破效率瓶颈的核心方向,技术代差正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全球化布局应对贸易挑战
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增长极,2025 年上半年有 13 家 A 股光伏企业境外收入占比超五成。这一趋势源于全球贸易壁垒的倒逼,头部企业通过 “海外建厂 + 本土化供应链” 模式规避风险,例如阳光电源在中东市场市占率超 40%,通过沙特 7.8GWh 储能订单巩固区域优势,这种全球化布局既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也打开了增长空间。
估值与业绩呈现结构性特征
光伏板块当前估值处于低位,截至 2025 年 9 月,中证光伏产业滚动市盈率 18.78 倍,股息率 2.13%,处于低位,具备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但业绩分化极为显著:2025 年上半年 70 家光伏企业中 34 家亏损,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主产业链龙头亏损规模均超 25 亿元;而阳光电源凭借逆变器与储能业务协同,上半年净利润达 77.35 亿元,成为行业盈利标杆。这种分化本质是 “技术红利” 与 “产能压力” 的博弈,具备核心技术或细分赛道优势的企业更易获得市场认可。
隆基绿能(601012.SH)—— 技术路线均衡的行业基本盘
全球组件龙头地位稳固,2025 年总市值达 1319 亿元,位列行业第二。技术布局兼具深度与广度,HPBC 2.0 组件分布式版本量产效率达 24.8%,集中式版本效率突破 25.4%,打破全球晶硅组件效率纪录。凭借防积灰、低热斑风险等特性,在分布式市场形成溢价优势,成功中标内蒙古 500MW BC 项目,验证技术商业化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 BC 技术规模化应用,海外市场占比达 60%,通过差异化产品绑定国际能源巨头。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25-30 亿元,硅片业务仍受行业产能过剩拖累,需依赖组件端技术溢价改善盈利。
通威股份(600438.SH)—— 硅料环节的周期型龙头
硅料产能全球领先,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但行业周期波动对盈利影响显著。2025 年上半年受硅料价格低迷影响,净利润亏损 49.55 亿元。当前硅料价格已从 6 月低谷反弹至 5.2 万元 / 吨,行业供需格局改善有望带动盈利修复。
企业积极探索技术协同,与协鑫集团合作开发颗粒硅 - 钙钛矿叠层技术,试图突破单一业务周期限制。
阳光电源(300274.SZ)—— 光储融合的隐形冠军
全球逆变器领域第二大玩家,2024 年出货量 148GW,市占率 28%,与华为合计垄断 55% 市场份额。储能业务成为增长引擎,2024 年储能系统市占率 10.9%,营收 249.6 亿元,毛利率 37%,中东市场份额超 40%,中标沙特 7.8GWh 重大项目。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 77.35 亿元,为光伏行业盈利最高企业,总市值稳居行业前列。
晶科能源(688223.SH)——TOPCon 技术的务实派
N 型 TOPCon 组件出货量居全球前列,2025 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超 50%,深度绑定海外分布式市场。凭借 Tiger Neo 系列高功率组件(670W)适配多场景需求,在大型电站招标中具备竞争力。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25-30 亿元,处于行业深度调整期,需通过提升出货规模摊薄成本。TOPCon 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增长,若价格战加剧,可能影响毛利率水平。
天合光能(688599.SH)—— 钙钛矿技术的长期布局者
在钙钛矿叠层技术领域布局领先,与协鑫等企业共同推动技术量产,当前中试线效率已接近 30%。海外渠道覆盖广泛,分布式市场占比高,极端气候适配组件(抗 75mm 冰雹)具备差异化优势。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25-30 亿元,行业调整期压力显著,越南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消化成本。
风险提示:
投资者在关注光伏题材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风险,由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以及企业财务压力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文提及的行业信息与企业动态仅作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业经营及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请注意相关风险。
本文引用的数据来源:
1、 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官方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2、 各相关上市企业的财报与公告,文中涉及的五家上市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市场销量、以及订单数据等均来自各上市企业一季度报、半年报以及投资者关系公告。
3、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5年上半年出口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5研讨会(2025年6月)、中金公司研报及 21 世纪经济报道(2025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