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运即城运,业兴则银兴。作为扎根地方经济的“毛细血管”,城商行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城市定位、区域经济禀赋和产业布局紧密相连。位于长三角浙江省的湖州银行,近年来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结合本土市场深耕,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特色经营,点绿成金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2017年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湖州本地唯一城商行,湖州银行在此背景下推进绿色金融布局,不仅成为国内第三家“赤道银行”,还逐步构建起“绿色+共富、智造、能源、普惠、转型、权益”多元化业务体系。
今年7月,该行发布银行业首部《转型规划》,在转型金融与零碳银行建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绿色金融数据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比重高达3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湖州银行在国际合作方面也为中小银行树立了典范。2022年,该行引入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首笔面向中小微企业去碳化的项目贷款;2024年,又落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首笔非主权国际商业贷款。
深耕本土,稳健成长
城商行的“区域属性”决定了其发展深度依赖地方经济底色。通常,区域性银行的当地贷款余额与GDP之比达到20%左右,即可视为深耕本土的优秀银行。湖州银行借助绿色金融业务优势,2024年末该比例已超21%,市场渗透力进一步提升,这与其长期坚持“下沉经营、深耕细作、绿色发展”策略直接相关。
财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湖州银行总资产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亦实现持续正增长。2020年至2024年,该行总资产从854.84亿元增至1620.35亿元,营业收入从18亿元增至33.37亿元,净利润从6.49亿元增至10.86亿元,在长三角城商行竞争中展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小切口破局,开放合作拓新路
长期以来,国际业务因受规模、资源、人才等因素限制,多为大型银行主导,中小银行参与度较低。湖州银行则依托绿色金融特色,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浙江民营企业出海需求,聚焦产业链企业服务,在跨境融资中融入“碳足迹”“绿色溢价”标签,探索差异化路径。
湖州及周边地区是国内纺织业重点区域,相关产品常出口孟加拉国,但孟方外汇短缺、信用证结算风险较高的问题,导致当地外贸企业面临“有证不敢接”的困境。湖州银行瞄准这一“大行不愿做、小行不敢做”的市场空白,通过与孟加拉国央行及商业银行建立互访机制增强互信。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孟加拉国发展47家合作代理行,覆盖当地97.92%的商业银行;累计完成孟加拉信用证通知业务超10万笔,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
湖州银行的实践表明,中小银行发展国际业务,只要找准切入点,同样能够实现特色突围,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从湖州银行的发展路径来看,其以绿色金融为核心、深耕本土市场、挖掘细分领域机会的模式,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参考。对于城商行而言,回归服务地方经济本源,将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融入经营,或成为构筑核心优势、探索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