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假期的临近,A股市场将在10月1日至10月8日休市八天,仅剩三个交易日,许多投资者正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
历史数据显示,国庆节后A股通常表现较好。根据光大证券的统计,从2010年到2023年,代表整体A股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在节后5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高达85.7%,平均涨幅为2.2%。同期,中证1000、中证800等指数的上涨概率也达到85%,而创业板指、上证50、上证指数等主要宽基指数的上涨概率则为71%。
此外,万得全A指数在节后20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为71.4%,其他主要指数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等的上涨概率也超过70%。这些数据表明,节后市场往往有积极表现。
回顾2024年,在“924”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国庆前一周A股整体表现亮眼,并在节后首个交易日(2024年10月8日)大幅上涨。尽管之后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这次大涨重拾了投资者信心,并开启了一轮持续至今的上涨行情。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10月8日到2025年9月24日,A股重要宽基指数均有不错表现。
那么,今年十一是否应该持股过节呢?无论选择持币还是持股,投资者都需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市场预期和流动性需求进行综合判断。持币和持股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做好资产仓位控制,找到平衡点。
如果考虑持股过节,以下利好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且稳中有进,这是A股市场中长期持续向好的基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货物进出口总额也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均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
其次,政策层面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效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去年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部门宣布了一系列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支持举措。这些“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者,热门板块持续活跃,新热点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产业链依然保持高度关注和上涨动能,同时固态电池等新能源赛道、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赛道也表现不俗。多板块的交替轮动和上涨,有望助力A股市场稳健前行。
此外,上市公司基本面持续改善,为市场上涨提供了坚实底气。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自由现金流均持续改善,长期内在价值增加,价格上行空间依然较大。
同时,多维度增量资金有望继续流入A股市场。在低利率环境下,随着股市赚钱效应显现和回报率提升,个人投资者入场意愿回暖,居民储蓄向权益资产倾斜的空间较大。加上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增量资金有望为A股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
另外,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外资可能加速流入A股市场。全球风险偏好提升和流动性宽松共振,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中长期持续上涨的动力。
不过,持股过节的投资者也需留意,在市场持续强势、成交量和情绪放大之后,A股市场的波动率可能会加大,市场也可能出现震荡调整。此外,十一假期期间,投资者还可关注宏观政策动向、消费数据表现以及海外市场情况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A股节后开盘以及短期走势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