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的泥石流事故,不仅让全球第二大铜矿陷入停产,更可能引发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供应短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周一涨超2%,创下近16个月新高。这一涨势延续了上周超过2%的升势,反映出全球铜市场正在面临的供应危机。美国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莫兰宣布,受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泥石流事故影响,公司第三季度铜销量将同比下降约4%。
事故冲击
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的泥石流事故,已成为铜价暴涨的直接导火索。
9月8日,格拉斯伯格铜矿发生严重泥浆溃涌事故,导致主要采矿作业被迫暂停。运营方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随后宣布因不可抗力影响,下调今年第三季度的铜、金矿销量预期。该矿30%-40%的未受影响区域有望在四季度中期重启,但其余部分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恢复生产。根据公司分阶段重启计划,全面恢复可能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
供应缺口
法兴银行大宗商品专家指出,“今年铜市场将出现自2004年以来最大缺口”。该行原本预计今年缺口为12.1万吨,但格拉斯伯格事故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根据法兴银行大宗商品研究部门估算,格拉斯伯格铜矿月产量约为6.8万吨,年产约81.6万吨,泥石流事故最高将损失该矿约27.3万吨的供应。
高盛则预计,此次中断将导致总计52.5万吨铜矿供应损失,将其对2025年下半年全球矿山供应的预测下调16万吨,并将2026年的预测下调20万吨。高盛对今年铜市场的预测从10.5万吨过剩逆转为5.5万吨短缺。
价格预期
面对急剧变化的供需格局,多家华尔街大行已紧急上调铜价预期。摩根大通预计第四季度LME铜均价为每吨11000美元,明显高于7月时该行预测的每吨9350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师承认,超过每吨11000美元的价格最终可能抑制需求,但“我们预计持续的缺口将使铜价维持在高位”。高盛预计12月铜价将在每吨10200至10500美元之间。美国银行更是将2026年铜价预测调高11%至每吨11313美元。
连锁反应
铜价飙升已在全球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周一,美股铜金属板块明显走强,Hudbay Minerals涨7.42%,Ero Copper涨7.14%,Taseko Mines涨4.44%,麦克莫兰铜金涨3.83%,南方铜业涨3.5%。
国内沪铜期货主力合约触及最高83820元/吨,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长江现货1#电解铜报价83120-83160元/吨,均价报83140元/吨,单日大涨760元/吨。
需求支撑
在供应端受挫的同时,铜需求却在交通电气化、AI驱动的数据中心热潮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动下快速增长。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这种脆弱供应与强劲需求的组合意味着铜价将继续获得有力支撑,一旦供应因新闻事件受挫,还可能出现进一步飙升”。铜被视作“新能源金属”或“电气化金属”,其需求增长与全球能源转型密切相关。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网改造都依赖大量铜。
长期影响
此次事件揭示了全球铜矿供应体系的脆弱性。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任何供应中断都会被市场高度放大。资源产业的地缘政治与区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印尼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动镍与铜产业的本地加工与附加价值化,未来政策不确定性难以消除。
随着四季度来临,铜市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法兴银行警告,9月至12月期间格拉斯伯格铜矿预计额外损失约27.3万吨供应,可能推动铜市出现2004年以来最大供应缺口。在全球经济复苏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供需关系的变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