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王”三季报出炉!
10月17日盘后,寒武纪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营收为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为5.67亿元。前三季度营收为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为16.05亿元。对于三季报业绩,寒武纪在公告中提到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此前寒武纪半年报实现扭亏,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其中寒武纪二季度实现收入17.7亿元,净利润6.83亿元。若以此计算,寒武纪第三季度收入环比下降了2.82%,净利润下降了16.98%。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寒武纪第二季度实现业绩大爆发,并成功带动公司扭亏为盈,不过与第二季度“爆表”业绩相比,第三季度业绩并没有实现继续加速,而是收入和净利小幅下滑。
知名游资章建平“没跑”,账面浮盈约46亿元
在今年三季度,寒武纪股价累计上涨107.4%,并创出1595.88元/股的历史天价,一度登顶A股股王宝座,其股东备受关注。
三季报显示,目前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为寒武纪第一大股东,持有寒武纪28.57%股份。而知名游资章建平并没有减持,反而在第三季度增持了32万股,截至三季度末,章建平持有640.65万股,持股比例1.53%。
章建平于2024年四季度首次进入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今年一季度增持74.75万股至608.6万股。半年报显示仍持有608.6万股。按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寒武纪的股价均价分别测算买入成本,章建平的640.65万股的买入成本约为34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寒武纪报1247.68元/股,以此计算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身价超过1491亿元。章建平持仓市值约为80亿元,账面浮盈约46亿元。
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2016年3月寒武纪成立,创始人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兄弟——哥哥陈云霁出生于1983年,弟弟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兄弟俩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陈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陈云霁则主攻计算机芯片。
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AI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核心研发人员多毕业于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拥有计算机、微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取名“寒武纪”,是希望用地质学上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
寒武纪云端产品线主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及训练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训练整机是由公司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的自研训练服务器产品。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不过寒武纪上市以来依旧保持连续亏损状态,尚未实现年度盈利。
算力芯片国产替代速度加速
今年三季度,算力芯片国产替代速度加速。
7月31日午间,国家网信办发文表示:近日,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为维护中国用户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5年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公司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H20作为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其FP16算力为148TFLOPS,显存带宽4TB/s,虽较原版H100性能大幅缩水,但仍是国内大模型推理市场的主力产品。美国资产管理公司伯恩斯坦分析师估算,若按4月出口管制前英伟达的销售数据计算,2025年其将在中国销售约150万颗H20芯片,产生约230亿美元收入。
这款性能低于英伟达尖端AI加速器的产品本应与华为、寒武纪等企业的国产芯片竞争,但是若生产暂停属实,这部分市场或将被国产芯片替代。
在近日美国城堡证券举办的活动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称,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降到0%,目前英伟达100%离开了中国市场。黄仁勋在上述活动上表示,美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黄仁勋还提到中国在AI领域的实力,他表示,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有出色的学校,对AI有极大的关注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