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铜资源,仍被低估的长期价值机会

2025-10-27 18:13:57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坚定长期看涨
今年9月以来,金价的狂飙让全球都为之惊叹。
截至目前,黄金价格的年内累计涨幅依旧超过60%,位居其他全球其他所有大类资产,并遥遥领先。
这背后,是基于黄金的稀缺性和特殊金融属性,叠加全球去美元化、美元降息周期预期、以及地缘战争加剧等因素综合刺激全球市场为了避险和战略需求而持续加配黄金资产以所致。
5000美元,绝对不会是它未来几年的天花板。
同时,这也再次深刻证明一个道理——对于稀缺性的战略资源,其价值短期可能会下跌,但长期必然会越来越高。
除了贵金属,作为“工业金属之王”也具有同样的逻辑。
01
今年以来,国际铜价格涨幅超25%,价格已超过1.1万美元/吨(近9万人民币/吨),重新回到历史高点并即将突破。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到来、铜市场供需格局持续偏紧,价有很大概率向1.5万美元冲锋,而这必然会带来不少可观的机会。
我们可以有很多非常充分的证据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首先,从宏观来看,美联储降息的核心影响,是通过压低全球资金成本、弱化美元信用,引导资金从金融资产向实物资产迁移,而战略资源凭借“稀缺性+抗通胀性”成为最优配置标的之一。
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后,美联储累计降息5.25个百分点,低利率环境持续至2003年,推动大宗商品指数从底部上涨超150%,同时叠加中国“入市”拉动中国制造业井喷和大规模基建,国际铜价从1400美元/吨持续飙涨至8700美元/吨;2008年次贷危机后,零利率政策叠加
2025年美联储降息后,“美元弱、商品强”的格局再度显现。
其中,黄金白银价格狂飙是最凸显的代表,然后铜、钴等战略资源也开始得到资金关注。
不仅是货币因素,还有关税战与去全球化也在强化战略资源刚需——倒逼供应链自主,拉动资源储备增量。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美元被武器化(冻结俄的美元资产和美元交易),各国央行加速摆脱对美元的依赖,黄金占全球外汇+黄金储备的比例已从24%升至30%,现在有43%的央行计划继续增持黄金,95%的储备管理者预计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量将持续上升,这种“去美元化购金潮”正逐步延伸至、稀土、锂等工业战略资源。
目前美国已将稀土、钨、钼等纳入“关键矿产清单”,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要求新能源产业链使用本土资源;欧盟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将战略资源自给率提升至40%,铜金属虽然似乎不在其列,但铜作为“工业金属之母”,未来需求缺口可见不断扩大,必然也是要被纳入战略资源被加大储备。
02
影响未来价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铜供需格局的变化。
2025年,全球金属铜市场就整体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2025年全球精炼需求达2729万吨,增速2.5%-2.8%,而供应增速仅1.1%,远低于需求增长,缺口规模约10万吨。
往后几年,供需缺口还会不断扩大。
从需求来看,以下是全球铜消费结构数据:
电力行业:占比最高,达45%-48%,主要用于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中国电网升级(如特高压)和欧美老旧电网改造(平均服役超40年)是核心需求来源。
建筑与基础设施:占比约24%-30%,包括建筑管道、暖通系统、智能建筑布线等。中国建筑用铜占比已从30%降至18%,而印度等新兴市场因城市化加速,该领域需求增速超10%。
电子信息产业:占比22%-25%,涵盖5G基站、数据中心、增速超15%,2030年总需求或达100万吨。
交通运输:占比约10%-12%,纯电动车全球渗透率每提升10%,新增需求120万吨/年。预计2030年电动车用铜量超400万吨,2040年达1200万吨。
新能源领域:增速最快,占比从2020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15%,预计2030年突破20%。其中光伏和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2030年仅此两项需求将达500万吨,较2025年翻倍。另外储能系统铜需求年均增速超20%。
可以预判,AI和新能源两大产业创新革命,带来的电网、电子设备、新能源车对需求的井喷,将进一步加大铜供需缺口。
目前欧美需投资1.7万亿美元改造老化电网,中国特高压线路建设加速,预计2030年电网用铜占全球需求的40%以上。
还有另一些不容忽视的变量——印度对的长期需求增量。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人口国家,当前的基建水平相当于2000年的中国,但目前印度正在加速城市化和全国电网、交运等基建,以及要推动印度的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这些都是极其需要铜的领域(不妨参考2000之后的中国基建狂魔时期对铜需求的拉升)。
根据国际业协会印度分会的报告,印度2024财年铜需求达到170万吨,同比增长13%。印度官方政策文件预测:2030年国内铜需求量将攀升至330万吨。换算下来差不多是年化增长高达11.8%。
03
从供应来看,全球矿产量增长面临多重制约。
一方面,2025年主要铜矿生产中断的情况增多,如Grasberg铜矿产量指引下调约20万吨,智利QB2矿产量多次下调约7万吨,KamoaKakula铜矿和ElTeniente铜矿发生事故等,都对供应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铜矿平均品位明显下降(从2000年的0.81%降至2023年的0.45%),导致开采成本攀升(近十年上涨80%)。有报告分析称,新增矿山需铜价维持在1.05万美元/吨以上才能盈利。
同时,过去十年矿勘探投入下降40%,如今高利率环境也抑制了新项目投资,2025年全球30大矿企资本开支下降1.8%,2025年铜矿增量预期从60万吨下调至40-45万吨,高盛测算,未来15年需投入1.7万亿美元才能满足需求,但目前资金缺口巨大。
更要命的是,新矿从发现到投产需15-24年,但近几年AI和新能源产业爆发增长已经加速铜供需的紧张,即使现在有大量投入勘探开采矿,也远水救不了近火,巨大的时差足以让未来几年铜价维持高位。
此外,还不包括近年来越发频繁的地缘风险,比如刚果(金)、智利等主产国面临环保政策收紧、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等可能限制铜精矿出口(印尼计划2026年限制精矿出口),进而激发铜价上涨。
也就是说,目前铜市场面临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但供应端在面临储量减少、成本抬升和政策管控等不利条件。
这就必然会导致未来价上涨,并且长周期看涨幅很可能不会小。
对于未来供需格局,国际机构的预测如下:
短期(2025-2030年):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铜缺口达890万吨,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中长期(2030-2040年):国际能源署(IEA)指出,2035年“净零排放情景”下铜缺口超40%。2035年全球需求将达5000万吨,而供给仅3500万吨,缺口1500万吨。若全球严格执行碳中和目标,2050年累计铜需求将达35亿吨(相当于历史开采总量的4倍),而供应能力仅能满足60%。
如此巨大的缺口下,未来几年,铜价涨上1.5万美元绝不是难事。
甚至在极端情形下(矿区停产或供应国限制出口),涨到2万美元也并非不可能。
04
那么,在投资上,我们可以如何布局来把握未来产业的机会?
不妨参考最近的黄金、锂矿产业概念股的表现——涨的最稳最好的,基本是处在最上游的资源端的核心龙头,因为它们是确定性最高的 “躺赚” 环节。比如:
紫金矿业,拥有 6277 万吨铜资源储量,为国内铜企之首,其卡莫阿矿品位达 2.5%(全球平均仅 0.43%)。2025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 55.4%,印证 “铜价每涨 1000 美元 / 吨,吨铜净利增 6000-8000 元” 的盈利模型;
洛阳钼业,矿资源量为3524.91万吨左右,位居国内A股上市公司前列,其刚果(金)TFM铜钴矿是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西藏巨龙矿二期达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江西铜业,作为 “国家队” 全产业链龙头,年电解铜产量 75 万吨居全国第一,资源自给率超 50%,抗周期波动能力突出。
以下是一些通过提问AI给出的有资源的上市公司名单,可以参考挖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来,这些核心资产都获得了巨大上涨,当前来看可能有回调的波动风险。
这种情况下,等待上车机会(小跌小买,大跌大买),或者分批定投,然后长期持有,都是合适的。
对于中下游环节,大多数企业由于“手里没矿”,铜价的定价权并不在收上,因此多数只能吃加工环节的红利,除非企业本身卡位关键环节并且有独门技术壁垒或者有幸拿到大订单(比如动力电池铜箔、AI 与电网特种材),否则很难长期大涨。
为了稳妥起见,也可以围绕 “矿多、成本低、贴新能源” 三大核心指标,来选一批标的构建 “70%资源龙头+30%成长加工” 的组合,这可以避免重点押注的个股踩雷风险。
当然,更简便策略是考虑直接投资铜相关的ETF。比如:
有色,这是全市场唯一独家跟踪国证有色指数的ETF,金铜权重占比超过40%,其中含量超28%,在全市场有色指数中居首。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江西铜业、紫金矿业等铜业龙头,能够较好地捕捉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华夏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516650):紧密跟踪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从有色金属产业里挑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上市公司,其中铜概念的成分股有9只,合计权重占比达到30.6%。
招商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159690)和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561330):这两只ETF都跟踪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指数,专门选出拥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的上市公司,其中铜概念成分股有8只,合计权重占比28.3%。
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512400):跟踪中证申万有色金属股票指数,持仓全面覆盖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全产业链,对、铝相关企业配置比例较高,紫金矿业、江西铜业等铜业龙头在其重仓股之列。
但需要谨记的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适合用于短线操作,一定要以长期投资的耐心去等待收获。(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