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发布纪录片传播趋势观察

2025-10-31 12:35:5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记录时代华章 凝聚奋斗力量”为主题,从纪录片重大主题创作、内容创新表达、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进行

2025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记录时代华章 凝聚奋斗力量”为主题,从纪录片重大主题创作、内容创新表达、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进行了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纪录片数据发布介绍了中国视听大数据中,关于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及最新观察。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累计播出纪录片958部,播出总时长超3.5万小时,累计收视时长95亿小时,收视规模突破635亿人次,同比上涨9.2%。

第一,抗战题材等重大主题纪录片紧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科学排播,取得良好收视效果,在主题宣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CVB数据显示,围绕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今年7至9月,总局系统谋划,全国卫视形成合力,先后播出抗战题材纪录片1675集,总时长超667小时,累计收视规模达15.1亿人次,成为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宣传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品类。纪录片《心安何处》以新视角关注战争创伤下的普通人,在东方卫视首播时较当月频道播出纪录片平均水平高52.7%。在网络端播出时,收视曲线体现出纪录片“主题-口碑一观看一话题一认知”的“传播螺旋”,这个“传播螺旋”是形成纪录片传播“长尾效应”的一个典型特征。

第二,纪录片类型化趋势凸显,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收视规模包揽今年前三,精品纪录片“长尾效应”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收视规模达211.1亿人次,在各题材中领跑。央视纪录片《秘境深处》首播收视率1.494%,累计收视超7480万人次,位列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收视第一。山东台制作播出的《大河之洲(第二季)》国庆期间首播本地收视率1.805%,全国收视率是今年频道纪录片平均水平的两倍。

历史人文纪录片收视规模达199.2亿人次,位列第二。央视纪录片《文脉春秋》《人文名镇》首播收视率2.440%、2.203%。上海台制作的纪录片《文运中国》在32个省级卫视联合播出,累计收视规模超1.1亿人次,收视表现出色。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收视规模达71.1亿人次,位列第三。央视纪录片《大国基石 第二季》《绿水青山中国答卷》首播收视率分别为2.371%、2.294%,包揽社会现实类新播纪录片收视率前两名。北京卫视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问计向新》收视表现突出,首播北京本地平均收视率3.195%,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首位。

好的纪录片传播曲线与其他节目类型并不完全一样,它们很少受到时效性的限制,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这种长尾效应的取得,与“知识含金量、极致画面感、生活烟火气、心灵抚慰力”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纪录片作品破圈传播增多,彰显大小屏融合传播走深走实

今年,总局专门印发“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内容供给”的21条举措,推动大小屏形成传播合力,纪录片《山河铭记》《人生海海》大小屏融合传播效果优异,通过大小屏联动,优质纪录片内容打通不同受众圈层,收视影响力持续放大,形成协同传播、话题共振的放大效应。

此外,优质纪录片IP的价值延伸,也逐步成为赋能地方文旅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开播以来大屏收视触达5.6亿人次,抖音话题超63.4亿播放,吸引众多游客纷纷“寻香而去”;湖南卫视纪录片《安化黑茶》播出后,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1亿,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