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下午,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腾讯视频承办。论坛以“记录时代华章 凝聚奋斗力量”为主题,立足纪录片的文化根基与时代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纪录片创新行动”计划,聚焦“信仰中国、文化中国、行进中国、山河中国、人物中国”五大创作核心方向以及纪录片在内容创作、技术变革、传播与产业层面的全面创新与协同发展,深入探讨如何实现精品纪录片创作与时代同频、与受众共鸣。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精品纪录片作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能够传递文化根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本次论坛聚焦时代与奋斗,为精品纪录片创作汇聚智慧、凝聚力量、注入动力。
一、锚定纪录片发展方向,擘画精品创作新蓝图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出席纪录片论坛并致辞。国家广电总局及北京市、北京广电局领导,中央相关部委、相关区、政府委办局领导,各省局、省台纪录片业务负责人、纪录片工作室负责人,2024纪录片年度推优项目代表,纪录片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与制作机构代表等出席此次论坛。
韩冬在致辞中表示,纪录片是“国家相册”“民族影像志”,是传播思想、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展示形象的重要视听载体。近年来纪录片精品迭出,《何以中国》《布达拉宫》等作品深受欢迎。国家广电总局高度重视纪录片工作。他就推动纪录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围绕中心大局,系统性打造精品工程;二是大屏小屏联动,全方位扩大纪录片传播;三是重视科技赋能,用超高清新技术创造更佳体验;四是优化政策引导,营造纪录片繁荣发展更优环境。
王杰群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机制的引领下,北京持续打造精品纪录片培育、孵化、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培育了《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一路百年》等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力作,京产纪录片已经成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金名片。她围绕纪录片精品创作分享,分享了三点建议:一是肩负时代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坚持创作方向,深化价值引领;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涵养产业生态。
二、推优作品重磅出炉,行业数据深度发布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蓬勃发展,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深受社会好评和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加大纪录片精品扶持引导力度,以精准扶持带动精品创作,为新时代的精品创作指明方向。
 
  
 为进一步发挥优秀纪录片和创作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国家广电总局组织评选出2024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及创作人才,从题材深度、艺术表达、传播价值等多维度筛选出行业标杆。在本次论坛中,总局年度推优片单发布,来自优秀长片、优秀系列长片、优秀国际传播等不同类别的代表依次登台领取证书。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现了当下纪录片创作的最高水准,更以榜样力量为行业注入创作动能,激励更多从业者以精品意识深耕影像创作。
本论坛发布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发布《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纪录片传播趋势观察》。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累计播出纪录片958部,播出总时长超3.5万小时。同时,收视规模持续向好,累计收视时长94.7亿小时,收视规模突破634亿人次,同比上涨8.8%。与此同时,纪录片呈现三个突出传播亮点:一是抗战题材纪录片以小切口讲好故事,主流叙事赢得广泛共鸣;二是多类型纪录片收视火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收视规模包揽前三;三是大小屏形成传播合力,助力优秀纪录片作品破圈传播。
三、凝聚行业共识,共探纪录片精品创作与传播前沿
重大题材纪录片是承载主题主线宣传、国家宏观战略的重要载体,兼具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梁红,结合央视纪录频道(CCTV-9)的探索实践,分享如何以强化引领、打磨精品、坚持创新,铸就新时代“国家相册”。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中心主任邵晶在《找到重大主题创作中的“我们”》主题演讲中分享了纪录片与实践、历史、独家和新媒体的关系。
纪录片如何能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赢得更多更广泛的受众,是一个重要课题。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洁提出,文化类纪录片要在高扬文化主体性中找到中国故事的中国表达,在展现纪录片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吉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刘金红介绍了吉林卫视打造纪录片特色的探索实践,通过精准定位、精品创作、主题编排及价值传递,吉林卫视逐步实现从“播出平台”到“文化IP”的升级。湖南金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总监章红伟介绍,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从影像语言到音乐风格,从叙事逻辑到铺陈手法,皆贴合年轻受众审美,让厚重历史以轻盈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围绕纪录片如何找准落脚点,破解创制难题,多位专家分享了创制经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原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闫东提出以三个“学习”破解“生态”创作难题。上海广播电视台工作室负责人范士广表示“真命题”存在于我们相信并不断追寻她的过程中,而不是预设和想当然。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创新中前行。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提出,技术为当代纪录片带来三个核心价值,拓展了纪录片的“眼界”、重塑了纪录片的“语法”、提升了纪录片的“效率与精度”。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刘卫斌介绍,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中,4K超高清纪录片的播出占比超过30%,纪录片4K片源储备达20余部,总时长40余小时。
深耕纪录片国际传播,用真实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知名纪录片导演、制片人梁碧波以深耕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为核心,结合曾获得国际纪录片节奖项等作品,阐述国产纪录片突破文化壁垒、加强国际传播的路径。五洲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媛媛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做好国际传播的四个关键词“知己”“知彼”“合时”“顺势”。
本次论坛举行《科学追光者》上线仪式,该纪录片通过跟拍科研进程与科研工作者,展现科研成果诞生历程与科学家精神,上线后将纳入“中国视听”平台精品板块,扩大传播以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