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半导体产业链震荡反弹,热门国产替代品种半导体设备ETF(561980)盘中拉涨1.83%,标的指数中证半导年内涨幅超过53%,领先主流半导体指数。
成份股方面,中微公司涨超5%,寒武纪、拓荆科技、华海清科、芯源微、中科飞测、沪硅产业涨超2%,中芯国际、盛美上海、海光信息、北方华创等多股走强。
消息面上,近日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接近尾声,国内半导体设备整体需求较好。
龙头半导体设备厂商北方华创三季度营收突破100亿元,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同比增速达38.31%。中微公司、拓荆科技三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50.62%、124.15%。测试机领域长川科技和华峰测控营收实现较高增长,两家公司单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达到60.04%和67.21%。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对以上设备厂商均有覆盖,成份股中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三行业合计占比约90%,均是国产替代的关键环节与国家大基金的重点关注方向。三季报显示,中证半导指数2025年Q3营收同比增长32.12%,目前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27.12%,整体保持复苏态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最近4个交易日已累积获得净申购约1.26亿元。
展望2026年,银河证券指出,预计国内存储厂商将为晶圆厂资本支出贡献主要增量,有望带动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目前AI整体需求依然强劲,Trendforce预计2026年全球八大CSP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24%至5200亿美元,有望带动算力芯片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东吴证券认为,长存三期、长鑫存储两大存储FAB加速新产能扩张,寒武纪和海光最新财报当中的营业收入和出货量也侧面反应了中芯国际先进逻辑产能的良率正在提高,设备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自身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6年有望开启确定性强的扩产周期,设备全行业订单增速或超过30%,有望达到50%+。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