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名单出现微妙变化。易方达基金张坤以显著优势稳坐头把交椅,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在三季度规模增长60.91亿元,升至第二位。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银华基金李晓星与景顺长城杨锐文上榜。
 从基金公司分布来看,易方达、中欧与景顺长城各有两位基金经理跻身规模前十,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与大成基金则各占一席。
随着季报披露,这些掌管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们也向市场传递了最新投资观点。
易方达张坤在季报中直言,当前市场对中国内需潜力和消费存在明显低估。他指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均GDP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结合“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的远景目标,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GDP增速将持续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在他看来,长期趋势很可能呈现“中国消费增速>中国GDP增速>全球GDP增速”的格局。
景顺长城刘彦春同样表达了对消费板块的坚定信心。他认为,传统产业经历多年调整,库存与债务压力逐步缓解,加上逆周期政策持续发力,经济下行风险已大幅收敛。他进一步预测,2026年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宽松有望带动其需求回暖,进而推动海外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回升。结合国内资本品出口的高景气与反内卷政策的推进,明年中国有望走出物价持续低迷的困局。
“医药女神”葛兰则在季报中重申对创新药、医疗器械及消费医疗三大赛道的长期看好。她指出,尽管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带来短期扰动,但行业核心驱动力——创新升级、消费复苏与国产化替代——并未改变。她特别提到,三季度创新药领域出海授权活跃,多个细分方向涌现大额交易,同时政策面对创新药的支持也在不断深化,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有望落地。
新晋上榜的李晓星与杨锐文则将目光投向了科技成长领域。
李晓星指出,“十五五”规划中围绕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质战斗力,以及深海科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将成为布局重点。在新能源领域,他分析锂电板块业绩趋势良好,储能需求自二季度末持续回暖,固态电池技术正逐步落地;光伏板块虽基本面仍处左侧,但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风电则在海风与出口领域保持景气,估值具备吸引力。此外,他也关注机器人、低空经济、可控核聚变等新兴方向。
杨锐文同样坚定看好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他指出,行业当前的全行业亏损状态不可持续,叠加企业资产负债表流动比率普遍不足,产业链脆弱性已接近临界点。他认为行业拐点即将到来,政府引导的反内卷政策将加速劣质产能出清,反而会推升长期盈利空间。在持续布局半导体、创新科技与创新药的同时,他正聚焦于新能源反内卷过程中的结构性机会,力求在行业复苏前夜进行前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