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AI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场景驱动、垂直深耕、生态协同”的特色路径,与海外市场逻辑有所不同。
场景落地优先是显著特征。海外追通用技术突破,中国企业从具体场景切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实现商业化闭环。消费领域,AI 从工具化迈向生态化,覆盖教育、电商等全流程智能服务;产业领域,聚焦 “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质检、智慧农业病虫害识别等环节突破,“点上成功” 带动 “面上推广”。
垂直深耕成企业共识。庞大细分需求推动 AI 向垂直领域渗透。工业制造中,AI 与机器人结合重塑生产,形成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多层次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AI 在空域管理等环节快速成熟,推动行业规模化运营,中国在多细分领域形成技术与市场双重优势。
生态协同是重要优势。互联网平台生态为 AI 扩散提供渠道,大模型企业与垂直行业深化合作。科技巨头开放 API 降低中小企业门槛,垂直企业注入行业知识优化模型,形成 “通用能力 + 行业知识” 创新模式。如具身智能开放平台加速技术转化,企业级 AI 平台与 ERP 等集成,推动 AI 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基础设施率先受益。AI 普及带动智算中心、专用芯片等增长。算力领域,2025 年智能算力规模预计破 300 EFLOP/s,液冷等配套技术扩容;数据领域,高质量语料需求激增,推动数据加工等业态,形成完整产业链;安全领域,催生模型、数据等全方位防护需求。
垂直应用将现领军企业。制造业中,AI 与机器人融合推动 “智能制造 2.0”,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服务业,AI 推动服务向 “个性化” 转型,智能客服等渗透率提升;公共服务领域,AI 在政务等场景深化,提升效率且助力技术迭代。
跨界融合创造新商业模式。“AI + 制造”“AI + 交通” 等新形态涌现。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工业、家庭场景,带动全产业链;AI 与低空经济结合,重塑物流等行业模式,创造新消费需求。
从 “互联网 +” 到 “人工智能 +”,我国产业数字化迈向更高阶段。“互联网 +” 解决 “连接”,“人工智能 +” 聚焦 “效率” 与 “创新”,释放数据价值,重构生产与商业模式。政策、生态、场景创新将推动中国 AI 从 “跟跑” 到 “领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对投资者而言,关注技术前沿与场景商业价值,或将成为在变革中寻长期确定性的有效途径。
如何把握AI+投资浪潮?
回顾历史,每一轮新技术产业周期都会催生一个核心引擎产业,从过去的房地产到互联网,无一例外都引领了当时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行情。如今,人工智能已毫无悬念地成为当前新技术产业周期的核心引擎。
以过往的产业经验为例,在互联网产业周期中,持有全面覆盖互联网全产业链的指数产品,收益远高于仅投资互联网上游基础设施的标的;房地产产业周期中,覆盖房地产开发、运营及相关上下游应用的指数,表现也优于单一的房地产上游建材板块。如今,人工智能产业的逻辑同样如此——算力作为 AI 产业的上游子行业,虽然前期短期内涨幅迅猛,但长期来看,AI 产业的真正价值将通过下游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爆发式增长。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凭借其对 AI + 应用的 “更分散、更重磅” 配置,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值得关注的投资选择。
该指数在AI应用布局上展现出显著的“分散化”,将投资视野延伸至 AI + 应用的全领域,无论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软应用,还是代表未来科技方向的消费电子、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硬应用,均被纳入其投资组合。这种分散化的配置不仅能有效降低单一应用领域波动带来的风险,让投资者有望分享 AI 技术在各行业渗透过程中的成长红利。
同时,指数在 AI应用配置上的“重量化”同样十分突出,其深刻洞察到 AI 产业的发展逻辑 ——技术最终需要通过应用落地才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 “重应用” 的配置策略,能让投资者更精准地把握 AI 产业从 “技术突破” 到 “商业变现” 的价值兑现过程,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抢占先机。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华富基金整理,截至2025.9.15。
在 AI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投资者对标的的筛选愈发严苛 —— 既要规避单一环节波动风险,又要精准捕捉高景气赛道红利。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凭借对 AI 产业链的全面覆盖与 “半主动” 优化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产业周期的优秀选择。
从持仓结构看,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实现了对 AI 产业链 “算力 - 应用” 的全维度覆盖。从上游光模块、ASIC芯片,到中游服务器,再到下游AIGC、自动驾驶、机器人,指数全面覆盖AI全产业链,既抓住了算力基建的“硬支撑”,也捕捉了应用落地的“软红利”,彻底规避单一板块投资盲区。一方面更加适合当前高低切下需要算力应用更加均匀分布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应用端潜在加速发展的产业趋势埋下伏笔。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指数通过“AI业务纯度 + 成长性”双指标进行选股与加权优化,形成特色化的 “半主动” 投资亮点。被动跟随市值规模的传统人工智能指数,往往高景气度但市值较小的优质标的权重偏低,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通过主动筛选高纯度 AI 业务企业、优先配置高成长潜力标的,对ASIC 芯片、光模块等核心景气赛道的权重均在20%以上;同时对机器人、智能穿戴等具备“0-1”突破潜力的领域提前布局,精准把握了产业发展的核心脉络。这种 “半主动” 策略,让该指数在 2025 年 AI 产业景气周期中“大放异彩”。
在市场众多人工智能产品中,目前独家跟踪这只指数的华富人工智能 ETF(515980)可看做人工智能行业的“小宽基”。从长远角度来看来看,通过人工智能ETF(515980)及其联接基金(A类008020,C类008021)工具,投资者不仅可以分享算力板块的景气发展,更有望深度把握 AI+应用带来的长期成长机遇。
注:文中所提产品及相关公司仅作为示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关于人工智能板块的论述仅为本公司对当下证券市场与相关行业的研究观点,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后续可能随着市场发生调整或变化。本内容仅用于投资者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投资的建议或意见,不代表本公司管理基金当下或未来的持仓,也不必然作为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不构成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承诺或保证。本文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资料整理,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此类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人购买基金前,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投资人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审慎参与基金/股市投资。
华富人工智能ETF为股票型ETF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且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为股票型ETF联接基金,主要投资于目标ETF、标的指数成分股和备选成份股票,其中投资于目标ETF的资产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的历史收益情况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华富人工智能ETF及其联接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收益将受到证券市场调整而发生波动,可能会发生本金亏损。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具体风险请详见《招募说明书》。基金管理人对以上两只基金的风险评级均为R4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4级及以上投资者认购。请投资者注意,不同基金销售机构对以上两只基金的风险评级可能不一致,请根据各销售机构作出的风险评估以及匹配结果进行购买,并详细阅读以上两只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以上两只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等具体情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以上两只基金由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职责。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提示投资者的“买者自负”原则,在作出投资决策后,与基金投资有关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ETF上市后将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尽管套利机制的存在将使得ETF交易价格与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ETF交易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显著不同于IOPV的情形,投资者买入ETF可能存在一定的折溢价风险。华富人工智能ETF可能发生基金投资组合业绩与标的指数业绩存在偏离、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可能发生基金投资组合业绩与目标ETF基金业绩存在偏离、不完全一致等风险。
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