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预测,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年度支出将从2025年的约6000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3万亿至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五年资本支出需保持年均约42%的增长速度,引发市场对预测可行性的质疑。
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指出,为实现黄仁勋预测,全球科技行业将面临高达1.6万亿美元的年度资金缺口。报告分析了全球科技行业现金流与资本支出,包括MSCI信息技术与通信服务指数成分股、亚马逊和特斯拉。
测算显示,2025年行业经营现金流约1.6万亿美元,资本支出约1.3万亿美元,产生约3000亿美元盈余。若到2030年AI数据中心支出达到中点3.5万亿美元,其他资本支出按过去三年11%年均增长至1.1万亿美元,总资本支出将达到4.6万亿美元。
在考虑经营现金流增长至4万亿美元及股东回报增加至1万亿美元后,科技行业年度资金缺口将扩展至约1.6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指出,私人资本将成为资金缺口的关键力量。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年化募资约700亿美元,投向AI与机器学习的PE/VC资金年化规模约2600亿美元,合计可提供约3300亿美元资金。若按每年10%增速,到2030年私人资本年投资额将达约5310亿美元,可将缺口缩小至约1.1万亿美元。
剩余约1.1万亿美元缺口将主要通过债务融资解决。摩根大通分析认为,科技行业有能力承担此规模债务而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假设新增债务40%来自银行贷款(约4300亿美元),60%来自债券发行(约6400亿美元),到2030年净债务与经营现金流比率将从0.7倍升至1.2倍,仍低于MSCI全球指数2.2倍平均水平,显示杠杆空间可控。
尽管摩根大通认为融资可行,但未来挑战仍存在。除资金问题外,电力供应与传输能力等基础设施瓶颈将成为AI数据中心扩张的关键制约因素,需要长期关注。
黄仁勋预测AI数据中心2030年支出3-4万亿美元,显示Nvidia对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的远景判断。摩根大通测算科技行业可能面临1.6万亿美元年度资金缺口,但通过内部融资、私募/风投资本注入及债务扩张,该缺口在财务层面可实现填补。尽管资金筹措可行,电力与基础设施能力仍是潜在瓶颈。科技行业的长期资本布局需兼顾融资可行性与实际运营条件。
问1:黄仁勋的AI数据中心支出预测是否过于激进?
答:预测确实增速极快,但摩根大通分析表明,结合企业现金流、私募/风投资本及债务融资,资金筹措在财务上可行。
问2:科技行业为何会出现1.6万亿美元资金缺口?
答:主要因为2030年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加上其他资本支出及股东回报增长,现有现金流无法完全覆盖支出。
问3:私募股权和风投在填补缺口中起什么作用?
答:私募/风投以及基础设施基金可提供巨额资金,预计到2030年年投资额达5310亿美元,显著缩小资金缺口。
问4:债务融资的可控性如何?
答:即便通过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填补剩余资金缺口,科技行业净债务/经营现金流比率预计为1.2倍,低于MSCI指数平均2.2倍,杠杆可控。
问5:除了资金,AI数据中心建设还有哪些潜在瓶颈?
答:电力供应与传输能力是关键限制因素,未来需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以支撑AI数据中心的扩张。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