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源!哈佛大学教授:08年后的“债务超级周期”终于反噬中国

2023-08-22 07:52:52
tqttier
FX168副主编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 1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顶级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说,中国正受到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债务超级周期”的打击。罗格夫指出了中国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迹象。他说,膨胀的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在产生越来越少的回报。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顶级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始于2008年的“债务泡沫”的结果,过去10年用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资金现在终于开始反噬中国。

在上周为Project Syndicate撰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这位哈佛大学教授指出,“债务超级周期”始于金融危机期间的美国,于2010年蔓延至欧洲,此后波及全球不太繁荣的经济体。

他声称,尽管中国当局在遏制经济危机方面有着出色的记录,但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以及高债务水平(尤其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部门的债务水平)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罗格夫说:“中国目前的问题可以追溯到2008年后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其中很大一部分推动了房地产建设热潮。”

他指出,经过多年以极快的速度建设住房和办公楼,膨胀的房地产行业——占全国GDP的23%(算上进口占26%)——现在的回报正在递减。

从恒大(Evergrand)和碧桂园(Country Garden)等中国主要房地产开发商最近的危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罗格夫说,尽管中国的住房供应和基础设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似,但其人均收入仍然相对较低,这只是动摇该行业信心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在一场一度看似龟兔赛跑的竞赛中,美国正加速走向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创新和更高的长期经济增长。

正如《华尔街日报》经济评论员Greg Ip最近所说,“现在没有人谈论长期停滞”,他指的是一种理论,即全球需求和经济上重要创新的长期缺乏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抑制增长和实际利率。

罗格夫表示:“债务超级周期可能比最初预期的持续时间更长,也许是因为疫情。但这是整个故事的关键部分,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步履蹒跚,这是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最好解释。”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长期停滞状态,这是一段经济增长缓慢的时期,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重创日本经济的时期。这是因为中国面临着关键的人口和财政失衡问题,比如劳动力人口的萎缩。

专家警告称,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佳,中国经济的麻烦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上个季度,中国正式陷入通货紧缩,原因是在迄今令人失望的经济复苏中,需求未能复苏。

中国国家统计局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较上年同期下降,这表明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需求减弱,通缩压力显现。

具体数据表明,中国7月CPI同比下降0.3%,为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降。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下降0.4%。中国7月PPI同比下降4.4%,比预期略差,为连续第10个月下跌。这是自2020年11月以来,CPI和PPI首次同时同比下滑。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经济已陷入通缩,CPI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这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重振消费之际面临挑战的最明显指标之一。

美国彭博社周一(8月21日)撰文称,即使面临通缩风险,中国也在避免大规模刺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试图改写推动中国一代人经济奇迹的剧本,但这一努力正面临迄今为止最严峻的考验。

规模达到18万亿美元的中国经济正在减速,消费者情绪低落,出口挣扎,价格下跌,超过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失业。碧桂园在全国各地有3,000个待批房地产项目,该公司正处于违约的边缘,抗议者聚集在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之一中植企业集团(Zhongzhi Enterprise Group Co.)前,要求他们偿还拖欠的付款。

文章指出,其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习近平决心摆脱其前任的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尽管房地产危机不断加深,但缓解冲击的措施却十分有限,这促使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巴克莱(Barclays Plc)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预测机构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低于政府设定的5%的目标。

彭博社称,拜登选择让经济过热,在家庭刺激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花费数万亿美元来推动经济,而习近平却在努力最终打破中国依赖投机性公寓建设和低回报项目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习惯,这些项目由不透明的地方贷款提供资金。如果中国是一颗“定时炸弹”,习近平的目标就是化解它。彭博社指出,习近平及其领导团队面临的风险是,避免过度刺激的决心会削弱全国14亿人民的信心。

【广告】加“主次节奏”微信:prs78889,进会员群、跟单社区,轻松交易黄金外汇。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