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银行体系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下滑,远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信贷需求持续疲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周四(11月13日)公布的数据,经路透测算,10 月新增贷款为2200亿元人民币(约合 308.9 亿美元),较 9 月的1.29万亿元大幅下降。
由彭博测算,10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8150 亿元人民币(约合 1150 亿美元),为 2024 年 7 月以来最低,也远低于经济学家在彭博调查中预估的1.2 万亿元。
(来源:彭博)
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计,10 月新增贷款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当,因为推动 9 月贷款大增的季节性因素在10月已消退。
由于央行并不披露单月贷款细项,路透通过比较1–10月与1–9月贷款规模差额估算得出10月数据。
金融机构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2190 亿元,同样低于预期。近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原因是政府在 2025 年提前发行部分债务。此外,季节性因素也削弱了信贷扩张力度:银行通常在每季度初不急于冲贷款规模。
持续的经济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长期低迷,以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和家庭对举债更加谨慎。
尽管中国推出总额 5000 亿元的政策性融资工具应提供一定支撑,但信贷数据依旧令人失望,突显在消费者与企业信心疲弱的背景下,信贷需求已大幅萎缩。
企业在投资与扩张方面依然谨慎:中长期企业贷款仅增加 310 亿元,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五分之一。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负增长,显示消费者对购房仍保持观望。
彭博此前报道称,在难以找到真实借款人的情况下,一些银行正越来越多地向客户发放“假贷款”,以满足监管设定的信贷指标。
目前,中国央行释放的信号是:面对信贷持续放缓,其仍保持耐心,并称这属经济从传统增长模式向新动能过渡的“自然现象”。这也使市场对年底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有所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