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纽约时报分析:为何特朗普在贸易战中无法真正占上风?因为多年来北京一直在推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2025-11-04 08:00:18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1 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纽约时报分析说,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但他的努力遇到了一道障碍:中国早已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纽约时报分析说,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但他的努力遇到了一道障碍:中国早已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在系统性地推动经济自立。中国不仅建立了可以对美国经济施加压力的关键环节,也让华盛顿更难以阻止中国发展。

经济自立不仅是自2012年上台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治下的政策核心,前任胡锦涛执政时期也是如此。

中国推行用国产产品取代进口制造品的政策,虽然有时显得代价高昂、效率低下,但却让西方在争端中可施加的影响力越来越少。

中国领导人现在越来越公开地强调经济自立的战略。上个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这一主题成为会议的重点之一,中国高层在会上勾勒出下一份五年规划的框架。

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们必须首先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中国动用了最强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几乎完全控制全球稀土金属和稀土磁体供应。

在面临中国稀土供应受限的局面下,特朗普上周与习近平达成了妥协,使得美国今年对中国的新关税,与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相近,低于对印度和巴西等传统上和美国关系更良好国家的关税水平。

特朗普政府暂停了今年九月出台的一项政策,美国原计划扩大美国人禁止有商业往来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

通过制造业自立政策,中国获得了更多关键控制能力,中国已经成为抗生素及其他药品所需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国,也是大量电气设备、低端计算机芯片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美国在反制时选择更少。华盛顿试图迫使北京放弃对稀土出口的控制时,威胁要限制中国仍然需要的一些关键美国产品的出口,比如飞机零部件。

中国官员现在呼吁国家进一步实现自力更生。

中共高级政策顾问,政研室副主任田培炎上周末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

他还表示,工业基础可以构筑“经济安全屏障”。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大量商品仍依赖进口。彼时中国生产的汽车、电信设备、发电设备及其他制造品质量不如进口商品,许多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更偏爱进口货。

自那以后,中国在这些领域及其他众多领域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巨大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去年曾表示:“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会决定,从明年起,中国将加倍强调先进制造业。全会文件要求政府和企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北京将大规模制造业与国家主导策略相结合。目前仅有少数行业仍由美欧企业领先,包括商用飞机和少量最先进的半导体产品。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布拉德·塞特瑟表示:“除了那些由美国公司设计但不在美国制造的最先进半导体之外,习近平在逐步将美国进口产品从中国供应链中剔除方面,表现得非常成功。”

中国推动用国产产品替代进口商品的政策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启动的“自主创新”计划,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过去两年推行的“高质量生产力”战略。

国家主导的银行体系以低息为电动车和太阳能制造企业提供大量贷款,使中国成为这两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在某些产品领域,中国通过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实现了自给自足。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进口的大排量汽油车和SUV征收关税和费用,使价格翻倍。

这不仅抑制了进口,也让中国消费者从未习惯于使用高功率、大体积的车型。这也是他们迅速转向电动车和油电混合车的原因之一。这两类车型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已超过一半。

自特朗普首个任期开始以来,美国官员往往对中国可能利用这些关键能力的担忧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损害中国作为外资目的地的信誉,促使跨国公司将采购转移至其他国家。

虽然判断这种看法对错还为时过早,但从上个月的会议看,中国领导人似乎决心进一步推进经济自立。

全会闭幕声明中写道:“要巩固和增强优势,突破瓶颈制约,强化短板弱项。”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