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大西洋月刊,作者大卫·弗鲁姆曾担任乔治·W·布什总统的演讲稿撰写人。2014年至2017年,他担任英国著名中右翼智库“政策交流中心”的主席。他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文章涵盖政治、政策、艺术、文学和历史等领域。
有个流传已久的加拿大笑话,“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美国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如今,这个笑话已经让人笑不出来了。
加拿大知名民调机构安格斯·里德最新调查显示,仅有27%的加拿大人认为美国是“朋友”或“盟友”。几乎一半的人,46%将美国视为“潜在威胁”或“敌人”。
比起中国(34%)或印度(24%)对加拿大构成的威胁,加拿大人对美国的担忧更甚,即便印度国民因涉嫌在加拿大境内暗杀一名锡克分离主义者而遭到起诉。
尽管如此,两国在地理上的联系依旧紧密,仍在多个领域保持合作,比如保护五大湖、共同防御北美领空。
加拿大政府还参与了特朗普提出的“金色穹顶”反导防御系统的合作谈判,目标是拦截来袭核导弹。
但就在这项民调之后,特朗普进一步坐实了加拿大人的疑虑,突然宣布对加拿大加征更多关税,并取消原定的贸易谈判。
这一次特朗普大发雷霆的导火索,是安大略省政府发布了一则反关税广告,其中引用了里根反对关税的真实讲话片段。
特朗普对美国长期盟友的攻击,尤其是对加拿大的敌意,正在促使各国与美国渐行渐远。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对委内瑞拉的海上行动中,美国几乎找不到地区盟友参与,只有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过一些联合军演。
1983年里根入侵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时,特别安排了牙买加、巴巴多斯等国家派兵参战。美国并不需要这些兵力,但需要通过多边行动获取合法性。而特朗普的任性脾气让这种合法性如今变得难以获得。
尽管如此,美国国内似乎尚未意识到第二任期特朗普带来的外交转变。
在10月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代表“美国及我们的盟友”谴责中国对稀土金属和工业磁铁的出口管制。
但这些“盟友”正逐渐远离,对如今这个比北京还不可预测、尽管尚不至于更具恶意的华盛顿保持警惕。
韩国新总统李在明打破数十年惯例,在8月的首次正式外访中没有前往华盛顿,而是去了日本。
尽管日韩关系长期受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的阴影困扰,但为了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的挑战,韩国选择暂时搁置历史恩怨。
特朗普对越南加征惩罚性关税,也促使这个印太地区的重要贸易和防务伙伴寻找其他合作对象。越南如今正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4月和9月的国事访问促成多项双边经济协议。
即便特朗普家族在河内的高尔夫项目获得快速审批,也未能让越南幸免于怒火。他提出的新“贸易框架”依旧保留重税。
与这些可以在亚太地区重新调整方向的美国盟友不同,加拿大无法轻易转向其他方向。
但即使是亲美色彩更浓的加拿大保守党,也开始尝试更具批判性的反美论调。保守党领袖波利耶夫,其模仿MAGA风格的言论被认为让他在4月的联邦大选中失利,如今他正在指责总理马克·卡尼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在“争夺汽车业岗位的拉锯战中输给了特朗普”。
而卡尼政府则在积极寻求更多亚洲经济伙伴。
尽管与美国接壤,加拿大仍有反击手段。比如,对铝、镍、钾盐,以及来自安大略和魁北克的电力征收出口税,这些资源美国难以从其他地方轻易获得。
加拿大还可以积极挖走美国人才,尤其是那些感到被边缘化或不受尊重的科学家,或者不愿看到移民配偶或父母被关进特朗普移民拘押中心的人。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从1月至7月,大约有150名加拿大人,包括两名幼童,在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拘留所内度过了一段时间。
这种你来我往的报复,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特朗普对加拿大毫无缘由、持续不断的攻击,已经向震惊又忧虑的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面对如此不可理喻的行为者,外交手段的效力极其有限。与一个如此反复无常的“盟友”妥协,显然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