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
小米财报亮点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本季度总营收达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4%。这一成绩意味着小米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营收同比超30%的增长,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盈利能力。
明星单品小米YU7首发18小时订单突破24万台,刷新行业纪录。同时,小米发布的首款AI眼镜也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层面引发高度关注。财报显示,小米的增长动力已不仅来自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IoT与大家电正在加速崛起。
大家电业务成第三曲线
本季度,小米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品类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60%、25%和45%。其中,小米空调在线上渠道的排名从第四跃升至前三,成为IoT业务中最亮眼的增长点。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指出,空调均价较去年上涨约200元,实现了“量价齐升”。据估算,小米空调单季度营收已达108-135亿元区间,接近IoT板块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品类 | 出货量(Q2) | 同比增长 |
---|---|---|
空调 | 540万台 | +60% |
冰箱 | 79万台 | +25% |
洗衣机 | 60万台 | +45% |
行业巨头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公开表示:“战术上要重视小米,战略上不害怕小米。”但市场已清晰看到,小米在空调赛道的爆款战略正逐步撕开传统格局。未来,随着武汉新工厂投产,小米空调的产能与自研能力有望再上台阶。
汽车业务:高毛利与规模扩张
小米汽车在第二季度交付8.1万台,单车平均售价提升至25.37万元,较Q1增长10.9%。更为亮眼的是,小米汽车实现了26.4%的毛利率,高于小鹏(17.3%)、零跑(13.6%),甚至超过比亚迪。
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高毛利得益于“平台化+标准化+爆款”战略。相比小鹏和零跑的多款车型,小米仅有3个SKU,带来更强的供应链效率。
小米YU7依旧“一车难求”,最新交付周期普遍超过40周。受益于爆款效应,小米汽车能在行业普遍降价的背景下,坚持不降价甚至缩减上市权益,仍保持高订单量。这种稀缺性成为其盈利的最大护城河。
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小米汽车亏损额已从Q1的5亿元收窄至3亿元,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季度盈利。卢伟冰同时确认,小米汽车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已经有用户在英国完成小米汽车上牌,验证了国际市场的接受度。
AI与芯片战略投入
在AI领域,小米展现出“厚积薄发”的姿态。二季度推出的自研SoC玄戒O1,研发投入已累计超过135亿元。雷军表示,今年研发总费用预计超过60亿元,而AI相关投入约占全年300亿研发预算的25%。
小米的战略聚焦于芯片、OS与AI三大领域,其中机器人是重点方向之一。卢伟冰透露,小米已在机器人研发上投入4-5年,首要目标是完成工厂应用的业务闭环,其次才是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小米在AI布局中更注重长期战略与产业链闭环,而非短期市场噱头。
编辑总结
从财报表现看,小米正在形成“三驾马车”:手机维持基本盘,汽车以高毛利快速崛起,IoT与大家电业务成为第三增长曲线。与此同时,AI和芯片的持续投入为小米的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整体来看,小米正从“单一硬件制造商”向“综合科技生态平台”转型,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潜力均在逐步释放。
常见问题解答
问1: 小米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哪些板块?答: 除了传统的智能手机,小米的IoT业务(尤其是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贡献显著;同时,汽车业务的高毛利表现也成为推动整体盈利的重要因素。
问2: 为什么小米空调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答: 其核心在于“爆款战略”和线上渠道优势。小米通过精简SKU、控制均价、提升品牌溢价,避免陷入行业价格战,实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
问3: 小米汽车为何能保持高毛利率?答: 一方面源于爆款效应带来的订单稳定性;另一方面小米通过平台化和零部件复用提升了效率,减少了成本浪费,从而领先于其他新势力车企。
问4: 小米在AI领域的投入重点是什么?答: 小米重点投入芯片、操作系统和AI算法,其中自研芯片玄戒O1和机器人业务是代表方向,体现了小米在前沿科技的布局深度。
问5: 投资者如何看待小米的未来增长点?答: 投资者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大家电业务的稳健增长;二是小米汽车盈利时间表的兑现;三是AI和芯片研发能否带来新的战略突破。这些将决定小米未来的估值空间。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