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三个月后在最新季度财报中,这家零售商却表示,“某些品类将出现温和的价格变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家得宝商品部执行副总裁威廉·巴斯特克向分析师解释说:“现在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显然比我们5月讲话时要高得多。”
真的“显然”吗?
在反复的威胁、磋商和临时协议中,投资者很容易搞不清家得宝当前的进口成本,与三个月前相比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过,这恰恰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在关税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司维持价格稳定是合理的。毕竟,如果一个关税可能随时取消,何必冒着失去顾客的风险去涨价?然而,公司也不可能无限期按兵不动。
周四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公布了财报,关税当然是被关注的重点。与家得宝不同,沃尔玛在上季度就承认部分商品不可避免要涨价,但当时让投资者等到第二季度更新时再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沃尔玛的财报显示销售快速增长,并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凭借的主要是食品折扣和快速配送。尽管由于关税上调了大约10%进口商品的价格,但仍取得这一成绩。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季度盈利未达市场预期。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进表示将“承担部分”关税带来的影响。他在在周四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努力避免对顾客造成更多价格压力。
“关于我们在美国的定价决策,面对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我们正在履行之前的承诺。”麦克米伦在一份FactSet会议记录中表示,“我们会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价格低位。”
麦克米伦表示,关税影响是逐步显现的,因此消费者的行为变化目前仍较温和,但未来几个月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随着我们按照征税后的价格补充库存,每周的成本都在持续上升,预计这种趋势将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持续。”他说。麦克米伦指出,在商品价格上涨的非必需品类中,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行为变化比高收入群体更明显。
“我们在商品层面看到顾客减少购买数量,他们会转而购买其他商品,或干脆更换整个品类。”他说。
高盛经济学家在本月一份备受关注的报告中进一步揭示了当前形势。他们回顾了今年2月对中国商品的首轮关税,发现美国公司起初自己承担了成本,但现在正将更多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这很合理。除了要等待关税政策明朗,公司还需要时间与供应商和客户重新谈判价格。此外,在特朗普设定的各类最后期限之前,很多企业都有机会提前囤货。但关税持续时间越长,最终影响就越容易传导到消费端。
这种局面令人担忧。
今年4月宣布且在此后几个月持续谈判的“解放日”关税,以及汽车、钢铁等行业层面的关税,目前还未完全体现到终端价格中。
高盛的经济学家估计,截至6月,消费者只承担了全部关税成本的22%,但到10月,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7%。
简而言之,现在的温和通胀不值得太过乐观。真正的关税冲击还在路上。(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