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说,在过去二十年里,作为美国债务的最大持有国之一,中国从不讳言批评美国的财政。

就像父母训斥乱刷信用卡的孩子一样,2013年美国陷入债务上限僵局时,中国曾敦促华盛顿保护中国的资产,并指责美国人的挥霍性支出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但当美国国会议员辩论并最终通过特朗普力推的大美丽法案时,中国大体保持沉默。这个法案预计到2034年将使联邦债务增加超过3万亿美元,这对中国的持债构成长期风险。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黄亚生表示,中国长期以来最关心的问题是美元价值和美国是否会违约。
他说:“这两个担忧在今天更为严重。美元已经贬值,拉低了中国的持有资产。至于另一个担忧,我个人不相信这个政府会维护法治和偿债义务。”
在报道美国国会辩论时,中国官方媒体强调了法案争议之大,以及美国民主程序在反映民意方面似乎的徒劳无功。报道把辩论称为“政治马戏”,中国评论人士说投票凸显了美国“日益加剧的分裂”。但中国官员尚未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可能在考虑其他因素。
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陷入脆弱休战的情况下,中国可能认为没有理由因为公开批评这项法案而激怒特朗普。此前,双方互相对对方商品加征了等于中断贸易的关税。
两国已同意取消部分反制措施,并继续推进达成协议的谈判。甚至可能在为特朗普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铺路。
北京正努力重振经济增长,不愿承受长期的贸易战。相比之下,美国国债的价值并非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更要紧的是关税问题,以及特朗普政府试图说服其他国家限制对中国的贸易。
研究机构Trivium分析师乔·马祖尔说:“中国仍在试图维持与美国之间脆弱的贸易休战。批评特朗普的标志性立法可能会惹怒他,破坏最近达成的外交谅解。”
何必打断对手犯错?
从中国的视角看,这项法案与其说是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不如说可能把华盛顿推向财政悬崖,削弱美国与北京竞争的能力。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说:“特朗普成功的可能性充其量是不确定的”,相反,这项法案“可能间接帮助中国再次强大,因为会削弱美国”。
美国的危机与混乱契合了习近平对世界格局的基本论断,即“东升西降”。中国不断强调特朗普政府疏远美国盟友和伙伴,以及无视全球规范。
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个流行的标签写着:“又大又漂亮的法案将让1700万人失去医保。”
网友们还为马斯克叫好,他形容这项法案是“疯狂的”。
相比之下,中国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提高债务水平,部分是为了建设基础设施和向发展中国家贷款,这些支出旨在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中国也在为不断增长的债务负担发愁,原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借贷。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姚洋对特朗普法案引发的混乱能否让中国获益持怀疑态度。他说,只要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就能继续借债很多年。
他说:“美国的金融主导地位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美元的霸主地位也是如此。”
北京长期以来抱怨华盛顿为了国内需求而不断印钞,丝毫不考虑美元贬值会令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缩水。
但中国也在逐步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从十多年前的最高1.3万亿美元,降到现在大约7500亿美元,转而投资黄金等其他资产。
中国还在致力于削弱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权地位。北京中国与全球化中心主任王辉耀说,这种力量助长了世界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使中国这样的主要出口国,在面对关税威胁时“更加顺从”美国。
他说:“美国正利用美元和巨额赤字融资来维持它的全球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