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香港人看来,龙树谅是自诺查丹玛斯以来最出色的预言家。
1999年,这位日本漫画家出版了一部据称基于梦境的预言漫画集,警告“2011年3月会有重大灾难”。2011年3月,日本遭遇地震、海啸和福岛核电站熔毁,造成约1.8万人死亡。
因此,当她的漫画预言2025年7月5日将有超级海啸袭击日本时,引发了不小的恐慌。
幸运的是,和16世纪的前辈一样(那位认为世界会在2012年终结),龙树谅经常出错。她曾预测富士山会在2021年8月喷发。而7月5日也平安无事。但在7月30日,俄罗斯远东海域发生8.8级地震,引发环太平洋海啸预警。所幸无人遇难,抵达日本海岸的最高浪高只有1.3米(2011年的海啸浪高接近40米)。
然而,粉丝和一些焦虑的理论支持者依然把7月30日的事件视作她能力的又一次验证。
今年6月,这则预言在亚洲社交媒体上引发恐慌,而香港人尤其当真。多名知名风水师——即古代中国堪舆学专家——警告当地居民听从龙树谅的劝告,不要在7月5日前去日本。6月,香港赴日人数同比下降逾三分之一,而几乎所有其他地方的赴日游客人数都在增加。
本地航空公司,如香港航空,也因为需求下滑暂停了部分赴日航线。
这对日本来说是个打击。香港人口只有750万,但去年却是日本第五大海外游客来源地,香港游客在日本消费达330亿港元(40亿美元)。即便是务实理性的人也选择回避。
一名在香港的金融顾问透露,他的老板整个夏天都拒绝在日本进行面对面的会议,只让他代为出席。
这再次提醒人们,香港的迷信风气比亚洲其他地方更盛。高楼普遍跳过带有数字“四”的楼层,因为粤语发音与“死”相近。2020年,香港科技大学的巴塔查里亚发表的研究显示,被认为闹鬼的房产平均贬值两成。
即便是最严肃的机构,办公室设计也会参考风水。汇丰银行总部的自动扶梯据说是倾斜设置,以驱邪避煞。
《经济学人》的办公室中,还摆着几枚古钱币和一幅龙的图像,都是近年一位来访风水师留下的吉祥物。
这些做法大多无伤大雅。但迷信不应取代科学。香港天文台这一公共机构,近几个月不得不多次发声明提醒公众,地震无法预测。地震学家和灾害专家也纷纷表态,连龙树谅本人都劝粉丝要听从科学建议。
然而,这些劝告几乎没能缓解人们的不安。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类似的情况也出现过:许多香港人不理会官方的防疫措施,转而用草药来驱病。
显然,有时不必是预言家,也能看出迷信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