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中美婚姻殿堂空荡!少子化下的全球金融危机:房市泡沫、就业人数暴跌、国家结构老龄化
go
lg
...
9年的7.747亿大减4120万。根据
世界银行
的数据,中国3年减少的就业人数几乎等于德国全部劳工人口,2021年德国就业人数约为4400万。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人口减少85万,为1961年大跃进饥荒后首见,凸显新生儿出生率崩跌,造成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对经济、政治和战略形成深远影响。 《华盛顿邮报》评论分析,去年中国出生率急剧下降至6.77%创新低,实际上是一个无声的警报。它表明年轻人对未来深表不满,出生率崩溃。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出生率逐年大幅下降。 2022年,中国新生儿出生人数仅为6年前1790万的一半左右,剩下960万,早在3年大流行之前出生率就开始崩跌了,因为中国结婚人数也呈现自由落体的坠落。 麦格理证券中国经济学家胡伟强表示,随着农民工重返工作岗位,今年中国就业人数有望增加,但是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中国就业人数仍将长期处于结构性下降趋势。 即使当局预期寿命延长,但是40多年来,中国劳工的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男性为60岁,女性白领为55岁,中国在1960年代经历婴儿潮,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一大批工人将脱离16岁至59岁年龄段。 值得关注的是,上个月,中信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女性退休年龄将从2025年开始上调。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过去10年,中国劳工的城市化程度也显著提高,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趋势对经济增长有利。去年约有63%的劳工在城市地区就业,高于10年前的50%。 中国劳工的生产力也在提高,统计局表示,劳动生产力即平均每个工人的GDP,在2022年增长4.2%。不过比起2010年代每年约6%的增长率,生产力增速有所放缓。 美国报告:52%女性未婚创纪录、出生率十多年降幅高达20% 根据对美国联邦数据的分析,单身女性即推迟结婚或完全放弃结婚,是一股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在就业市场、房屋所有权和大学学位的增长中占更大份额。根据 Wells Fargo发布的报告,2021年美国创纪录的52%女性未婚。至少从1900年开始,人口普查局就一直在追踪美国人的婚姻状况,当时只有7%的受访女性是单身。在过去十年中推动单身女性家庭迅速增加的因素包括,从未结过婚的女性人数增加20%。 (来源:《华盛顿邮报》) 但是,尽管几十年来围绕婚姻和工作不断变化的规范使女性能够开辟自己的道路,但顽固的工资差距继续阻碍着许多女性,尤其是单身母亲,无法享受与单身男性和已婚夫妇相同的经济收益。富国银行经济学家发现,去年未婚女性的收入仅为未婚男性的92%,财富减少29%。 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该报告的主要作者莎拉·豪斯(Sarah House)说:“单身女性的急剧增长正在整个经济中产生涟漪,并在劳动力市场、财富和支出上留下印记。不过,坏消息是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在过去15年里一直存在。单身女性正在填补非常紧张的劳动力市场的空缺,但她们的收入仍然低于单身男性。” 数据科学家斯蒂芬·肖(Stephen J. Shaw)在播客中进行生殖讨论:“如果您只看一眼生育率,您的直觉反应可能是恐惧和担忧。美国官方公布2020年出生数据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即十多年来出生率持续下降,降幅高达20%。” “不错,大家还会持续听到这样的消息,即美国的生育率走低,这意味着如果不增加移民,我们的人口将无法自我更新。” “十多年来,美国出生率持续下降,下降幅度高达20%。” 随着西方国家平衡两种性别之间的竞争环境,将重要立法签署为法律,并改变社会规范,现在做母亲是一种选择。英国《卫报》的霍莉·威廉姆斯断言,这一选择并不值得担忧,而是值得庆祝。增加做出决定的自由对于每个人的自主权来说当然是一个好结果,但也存在滚雪球效应的风险。如果更多的女性看到其他女士过着没有孩子的生活,吹嘘她们的幸福和满足,她们可能会受到鼓舞,想要推迟或完全发誓不再做母亲。 英国《每日邮报》最近证实了这种情绪转变,并解释说千禧一代和Zoomer一代更重视职业、旅行和放松,而不是考虑为人父母。 少子化下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提高生育率的努力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独生子女政策重塑了中国经济,大幅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4%,而美国为72%,英国为65%。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是该国GDP的4倍,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是GDP的1.6倍。 据The Japan Times评论,中国现在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房地产泡沫不破裂,年轻夫妇将无力抚养两个孩子。但如果泡沫真的破裂,中国经济将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将爆发。同样,为了提高生育率而将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到GDP的60%-70%可能会削弱破坏政策方针的经济基础。 考虑到这些艰难的权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更倾向于复制日本的政策来降低育儿成本,例如降低学费和为年轻夫妇提供便利的儿童保育、生育补贴和住房补贴。但事实证明,日本的做法代价高昂且无效:该国的生育率暂时得到提升,从2005年的1.26升至2015年的1.45,然后在2022年回落至1.23。此外,由于“未富先老”,中国缺乏效仿日本的财力。 报道继续补充:“即使中国成功将其生育率提高到1.1并阻止其下降,到2050年其人口也可能下降到10.8亿,到2100年下降到4.4亿。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从1820年的37%下降到22%,到2050年将降至11%,到2100年将降至4%。” “这种人口下降的影响将因快速老龄化而加剧,这将减缓中国的增长并可能增加政府债务。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14%上升到2050年的35%。虽然到2020年每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5名20-64岁的工人供养,但这一比例将继续下降到2035年的2.4名工人,以及2050年的1.6。” “到那时,中国的养老金危机将发展成为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女性平均比男性长寿6-7岁,而且通常比她们的配偶年轻几岁,她们最终将为这种痛苦的人口变化付出代价。”
lg
...
圈内人
2023-03-09
Web3 中的“硬核”女性:她们创建了哪些项目?
go
lg
...
ah Wald 先后从事了非政府组织、
世界银行
和资产管理工作。2020 年8月,Leah Wald 创办了专注数字资产经济的资产管理公司 Valkyrie,并于 2021 年 10 月成为在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加密投资公司 Cypherpunk Holdings 的董事会成员。 此外,Leah Wald 还是《福布斯》的特约撰稿人,曾与人合著过《超波理论:金融市场的流氓浪潮》。 Linda Xie,Scalar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推特:@ljxie Linda Xie 是 Scalar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此前,她是 Coinbase 的早期员工和产品经理,负责构建内部工具,包括合规、欺诈和财务系统。在加入 Coinbase 之前,她是 AIG 的投资组合风险分析师,她也是 0x 的顾问。Linda 拥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经济学学士学位。 Linda Xie 与 Jordan Clifford 在 2017 年创办了专注于加密资产的对冲基金公司 Scalar Capital。据 RootData 消息,Scalar Capital 投资了 YGG、Aztec、dYdX、Aleo 等一系列明星项目。 Galia Benartzi ,Bancor 联合创始人 推特:@galiabenartzi Galia Benartzi 是一位连续技术创业者。她拥有达特茅斯学院的比较文学学士学位、SAIS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5 年从大学毕业后,Galia Benartzi 便参与创办智能手机社交游戏公司 Mytopia;2010 年,又创办 Particle Code 用于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开发技术,后被 Appcelerator 收购;2013 年,她从硅谷搬到特拉维夫,作为 Founders Fund 的风险合作伙伴,支持和投资以色列当地技术发展。2017 年 3 月参与创办去中心化的链上自动做市商 (AMM) 网络 Bancor 协议。Galia Benartzi 也是 Powder Mountain 创始成员,对分布式技术、女性赋权、自然健康与植物充满热情。 Rebecca Liao,Saga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推特:@beccaliao Rebecca Liao 曾于斯坦福大学学习经济学,并就读于哈佛法学院,是一个从业多年的律师。曾担任 B2B 行业独角兽 Globality 业务发展总监和亚洲区负责人,曾在美国克林顿外交政策团队任职并专注于技术政策方面。她还曾联合创立 Skuchain(年交易量超过 50 亿美元,被世界贸易组织评为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领域三大区块链公司之一)并担任顾问和前 COO。 Rebecca 目前还是 Sommelier Protocol的顾问,她正在为该项目设计 DAO。她还是斯坦福大学法律、科学和技术项目的研究员,制作并主持 global-public-policy 播客。 Rebecca 于 2022 年初创立 Saga,该协议重新构想了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与区块链的交互,着眼于可扩展性、主权和易于设置的特性,帮助将启动专用区块链变得像部署智能合约一样简单。 Grace Wang、Helena Gagern,Salsa 联合创始人 从左到右分别为Helena Gagern、Grace Wang Salsa 是一个 Web3 消息传递平台,可使用链上数据个性化电子邮件和应用内消息。用户可以个性化他们的公告体验,社区管理员可以使用钱包到钱包消息传递协议发送安全消息。 公司背后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Grace Wang、Helena Gagern 均为女性。Grace Wang 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在 Palantir、Primer AI 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Helena Gagern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连续创业者,也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等经验。 Imge Su Cetin,Defy 创始人& CEO Imge Su Cetin 是数据科学家,致力于使用在线搜索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为位于柏林的 IOM 全球移民数据分析中心预测全球移民模式。她曾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生院,专攻应用数据科学和统计分析,精通统计和分析工具和软件。 Imge Su Cetin 曾于 2019 年 加入 Deep Decarbonization Initiative (D2I) (深度脱碳计划)担任研究员,该计划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雅各布斯工程学院和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合作创立;2020 年加入国际移民组织 IOM - UN Migration 担任数据科学家;2021年4月 正式创办投资趋势数据平台 Defy 。 Séraphie de Tracy,Cohort 联合创始人 & CEO Séraphie de Tracy 拥有巴黎 HEC 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和 CEMS 双学位。她在企业 SaaS 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担任金融科技公司 Stratumn 的首席运营官、增长运营副总裁和销售总监等职务,还曾在全球最大保险公司之一的 AXA Global P&C 担任高级战略经理,全球顶级战略管理咨询的罗兰贝格担任顾问。 2022 年 5月 Séraphie de Tracy 创办基于 NFT 的数字参与平台 Cohort 并担任首席执行官。Cohort是一个总部位于法国的Web3 SaaS解决方案,使用NFT(非可替代令牌)来帮助品牌创造创新体验和产品,而无需任何技术或大量时间承诺。通过Salesforce和Shopify等集成,Cohort通过“无代码、无加密、无钱包”解决方案消除采用障碍,使所有品牌和客户都可以访问web3。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8
中国女性职业发展报告2023版
go
lg
...
年男性和女性的大学毛入学率,数据来源是
世界银行
: 表2: 2019年男性和女性的大学毛入学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注:按照
世界银行
的定义,毛入学率是指某级教育的在校生总人数(不考虑年龄)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年龄段的总人口之比。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女性的毛入学率高于男性;而日本和韩国,男性的毛入学率高于女性。 2、中国女性就业情况 根据国新办在2019年9月发表的《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的数据,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妇女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创业之路更加宽广,就业和创业人数大幅增加。2017年,全国女性就业人数3.4亿,比1978年翻了一番。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了不得实施的六种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约谈、市场监管、司法救济三条救济渠道,为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就业权提供有力支持。2017年,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529.7万,占比48.6%,比1982年提高9.5个百分点。妇联组织培养巾帼电商带头人10万多名,辐射带动1500多万妇女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互联网+女性创业”的服务体系,使妇女不出户、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达到55%。 长期以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图2是1990-2019年中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 图2: 1990-2019年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育娲人口 从图2可以看出,从1990年至2019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多个至二十多个百分点。 不过,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79.39%下降到2019年的68.57%。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更多的女性成为家庭主妇,其实还有如下一些原因:经济转型、育儿责任增加、劳动力市场性别歧以及由于女性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推迟了。 表3是2019年各主要国家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比较,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female (% of female population ages 15-64) (modeled ILO estimate)。 表3: 2019年部分国家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图3: 2019年部分国家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育娲人口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而高于法国、美国、巴西、韩国、意大利、印尼、墨西哥和印度,也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但如果按照另一种统计口径: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结果有所不同。表4是2019年各主要国家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的比较,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Employment to population ratio, 15+, total (%) (modeled ILO estimate)。 表4:2019年部分国家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育娲人口 图4:2019年部分国家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育娲人口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在上述国家中,中国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是最高的。 我国现行女性退休年龄的规定是: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根据《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15〕14号),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上述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 3、职场女性的薪资和性别工资差距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数据,在薪资方面,2022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相比2021年同期,女性薪资涨幅为5%,略高于职场男性薪资涨幅,超三成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40%以上。女性薪资较快增长,说明女性在职场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男女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对于造成职场性别不平等的原因,62.3%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摆脱不掉的负担”,远高于男性的28.1%,说明女性对此感知更强烈。在男性员工中,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造成性别不同等的占比最高,达到41.5%,其次是“社会分工”,占比33%。 同时,职场女性福利情况有所改善。50%的职场人表示,所在公司提供产假、哺乳假等女性专属假期,高于上一年的42.8%;另外,表示享受“为女性提供弹性工作制”“规划职业发展”等各项其他政策和福利的职场人占比较2021年有所上升。 另外,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在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2021年度,中国城镇就业人群的性别薪酬差异有所收敛,女性劳动者的平均薪酬为7017元,较2020年同比提升2.5%,平均薪酬水平为城镇男性劳动者的77.1%,性别薪酬差异较2020年有1.2个百分点的改善。 尽管行业间的性别壁垒开始出现松动,容纳大量女性劳动者就业的行业仍然存在女性整体薪酬水平偏低,性别薪酬差异偏高的情况。2021年,女性从业者占比超过60%的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业、制药医疗业仍然是性别薪酬差异最高的三个行业。同时,在教育培训行业,性别薪酬差异度达到52.7%,较2020年拉大近10个百分点,位居所有行业首位。而女性占比相对较低的汽车行业和机械制造业中,性别薪酬差异则低于20%。 表5是2022年OECD国家的性别工资差距比较,数据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 表5: 2022年OECD国家性别工资差距 资料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 图5: 2022年OECD国家性别工资差距 资料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育娲人口 从图5可以看出,韩国的性别工资差距最大,达到31.48%,比利时和北欧国家的性别工资差距最小,均低于8%。 4、女性职业发展和综合女性地位 在国际上,衡量性别平等的一个比较权威的标准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每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世界经济论坛在2022年7月发布了《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该报告的性别平等指数以四个维度衡量各国的性别平等状况:分别是女性的经济活动参与度、政治活动参与度、受教育水平,以及健康和生存状况。基于上述统计数据,研究人员分别对各国做出评估测算,得出“性别平等指数”,这个指数越接近数字1,说明该国性别平等水平越高。 根据该项报告的性别平等指数,冰岛排名世界第一,这也是该国连续第13年保持榜首地位。芬兰、挪威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名。东亚地区排名均不理想,韩国排名第99位,中国排名第102位,日本则是第116位,为主要发达国家中的最后一名。 性别平等指数显示,2022年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整体排名相比2021年提高了5位,在14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02名,在女性的经济活动参与度和健康生存状况两个纬度方面得到了改善。此外,在出生性别比指标方面,中国也有较大进步。但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中国在中等教育男女入学均等指标的分数较低。 表6是2022年各主要国家的女性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数据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 表6:2022年部分国家女性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育娲人口 图6:2022年部分国家女性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育娲人口 从表6可以看出,法国的女性董事比例最高,达到45.3%,韩国的女性董事比例最低,只有8.7%。中国的女性董事比例为13.8%,仅高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在女性创业方面,表7是2021年世界主要国家女性企业家占企业家总数比例,数据来源:Mastercard Index of Women Entrepreneurs。 表7:2021年主要国家女性企业家比例(%) 资料来源:Mastercard Index of Women Entrepreneurs,育娲人口 图7:2021年主要国家女性企业家比例(%) 资料来源:Mastercard Index of Women Entrepreneurs,育娲人口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2021年中国女性企业家在企业家总人数中的占比为29.7%,低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但高于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 另外,根据经合组织数据,部分国家2021年(或最新数据)女性议员占议员总数比例如下:瑞典为46.4%,芬兰为45.5%,法国为37.8%,德国为35.1%,英国为34.5%,加拿大为30.7%,美国为29.4%,韩国为19.1%,印度为11.8%,日本为10%。相比之下,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2980名代表中,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 5、女性就业、受教育程度等与生育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职场中的女性与男性一样,往往会在职业生涯初期,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然而,当进入结婚、生子的选择时,职业规划的分界点也随之到来。事实上,进入生育期后,女性不得不面对,将原本计划中用于职场的时间分担给孩子和家庭,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女性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茅倬彦,2021)。 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育龄女性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和00后的女性生育意愿尤其低:分别为1.54和1.48个。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婚育观相关调查,得出大学生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5,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36,两个指标的差值代表大学生对生育阻碍的感知。前者代表理想中认可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后者代表自己的意愿,两者的差异则恰恰体现了生育的实际阻力。 女性生育意愿的下降,与年轻一代婚育观念的改变有关,而生育、就业两方面的矛盾,也让育龄女性的生育阻力进一步加大。国外学者将孩子出生后,母亲为了照料孩子而离开工作岗位的现象定义为与家庭有关的职业中断(Bächmann&;;Gatermann,2017;Drasch,2011;Ziefle&;;Gangl,2014)。有经验研究证明,城镇女性每周提供超过20小时的家庭照料会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产生职业中断(张樨樨、王利华,2017)。这些负面因素也进一步影响了女性的婚育选择。 因此,如何让有生育意愿和想法的职业女性没有后顾之忧,一方面需要共同构建和支持女性就业的家庭友好政策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也要彻底平权,也要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分工思维,认可女性承担的生育以及家庭照料的社会价值,也要认可女性的职业价值,让女性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婚育选择上更加自由。 5.1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的关系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受教育程度区分的15-64岁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活产子女数)如下: 小学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1.97个孩子, 初中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1.55个孩子, 高中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94个孩子, 专科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78个孩子, 本科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63个孩子, 硕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57个孩子, 博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0.63个孩子。 图8: 2020年中国15-64岁妇女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平均生育孩子数 资料来源: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育娲人口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生育率。但也有一个例外,博士学历的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数稍高于硕士,与本科学历的女性生育的孩子数持平。 5.2女性职业与生育水平的关系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按职业区分的15-64岁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活产子女数)如下: 职业为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女性平均生育1.3个孩子, 职业为办事人员的女性平均生育0.99个孩子,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平均生育0.92个孩子, 职业为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的女性平均生育1.91个孩子, 职业为制造业人员的女性平均生育1.55个孩子, 职业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的女性平均生育1.3个孩子。 图9: 2020年中国15-64岁妇女按职业区分的平均生育孩子数 资料来源: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育娲人口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职业为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女性的生育率高于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如果按三个产业划分,从事第一产业的女性的生育率高于第二产业的女性,从事第二产业的女性的生育率高于第三产业的女性。 5.3 女性在职业发展中仍存在婚育方面的歧视 目前,一些企业认为女性结婚以后要怀孕、休产假、哺乳孩子,会加重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这些单位在招聘中对处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区别对待。例如,2023年2月22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网友网上应聘工作时,因自己未婚未育被该公司人事部拒绝。就此事该公司负责人李总称:公司是集团制1000多人,人事部在面试工作时,会优先考虑已婚已育,这样的人员相对比较稳定。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称,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婚育情况,高于上一年的55.8%,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和职场男性相比,婚育、性别问题为女性的职场发展带来不小困扰。 事实上,早在2019年2月,人力资源部等九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规定:“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虽然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敢公开歧视女性,但仍然可能存在隐性的性别歧视。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禁止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恶意调岗、予以辞退、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推动落实生育奖励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提供培训等支持。 5.4 孩子数量对母亲就业几率和工资收入的影响 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人口与经济》一项研究表明,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从就业情况来看,在控制个人人力资本特征、所在省份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在妻子一方,孩子数量与妻子就业几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生育行为对丈夫就业几率的影响不显著。就妻子而言,与没有孩子相比,有一个孩子使得其就业几率下降约6.6%;而有两个孩子,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与一孩状态相比)。 具体到孩子数对母亲工资的影响,既往研究给出了数据。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使用CHNS(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1993、1997、2000、2004、2006 年的调查数据,发现与没有孩子的女性相比, 一孩母亲的小时工资率下降7%,二孩母亲的小时工资率下降16.8%。 此外,从家庭收入来看,该研究发现,有一孩的家庭劳动力市场总收入下降约5.6%,有二孩的家庭其劳动力市场总收入再次下降约7.1%。 在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被动失去晋升机会,是职场婚育女性可能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还有一些职业女性在婚育后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几年,但家庭主妇几年后再重新回归职场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她很可能已经与企业文化和工作岗位内容严重脱节了,几年后再就业时可能和职场新人的能力水平差不多,而同等条件下企业基于学习能力、社保缴费率等因素更愿意招聘职场新人。 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54个和1.48个。 目前中国生育率和生育意愿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女性无法兼顾职业发展和养育孩子。当代大量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参加工作,很多职场女性无法兼顾工作与养育子女,最终导致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所以,以政策保障女性不因生育而失去职场发展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5.5 社会层面女性就业率与生育水平的关系 如前所述,生育对女性就业几率和工资收入有负面影响,那么人们不免会有顾虑,鼓励生育是否必然带来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是否会加剧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答案取决于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生育政策的实施方向。如果女性在社会上不是独立的,没有自主生育的权利,那么鼓励生育可能会变成了鼓励一家之主的男性去压迫女性,违反女性的意愿去多生孩子。但如果女性在社会上是独立的,有着很强的经济能力,在生育上具有自主权,而鼓励生育的政策提供了更好的妇女与儿童福利,那么这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不但不会降低女性的地位,反而会帮助女性实现事业和孩子的双重收获,大大提升其幸福感。这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实质上是生育减负。 图10:部分国家女性工作率与生育率的关系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育娲人口 如上图所示,女性地位和生育率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McDonald,p. 2000)。在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传统社会,女性地位比较低,家庭是其主要的活动领域,因此有着较高的生育水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参加工作比例逐步提高,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带来生育率下降。但是,这一下降并不会始终持续,当社会进一步发展,女性地位和经济独立性非常高时,再增加生育福利,生育率反而会有所反弹。 图中的U型曲线,展示了社会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非线性关系。很多低收入的国家和穆斯林国家,女性地位和女性参加工作率比较低,生育率比较高。像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女性地位和参加工作率属于中游水平,虽然女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方式根深蒂固,所以结婚率和生育率非常低。北欧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参加工作比例都很高,而且生育福利很好,生育率就很高。例如,瑞典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在确保性别平等方面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典的新《王位继承法》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同样的继承权,从而成为第一个宣布不论男女由长子(女)继承王位的君主制国家。瑞典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约占40%。另外,瑞典在1980年代颁布了专门的《同居法》,承认同居关系的法律效力,规范国民的非婚同居生育行为。近年来,瑞典生育率达到1.9,在欧洲国家中几乎是最高的。 再来看冰岛,这是欧洲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名妇女育有两个孩子。在冰岛,女性参加工作比例超过70%。这部分得益于冰岛相应的社会福利,比如90%的冰岛儿童都能进入由国家出资的公立幼儿园就读。并且冰岛还鼓励男性当“奶爸”,有70%的父亲选择休三个月以上的产假,并可以享受80%的工资。 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的职场发展与生育之间的冲突并非无法调和的,如果能够实现性别平权,并且给予很好的生育福利,就能同时提升女性地位和生育率。北欧国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些国家提供优质普惠的幼托服务,在降低生育成本和保障女性地位方面都有很好的政策。中国目前正处于U型曲线的底部,生育成本很高,女性的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更高,要通过福利减负,尤其是降低女性机会成本,提高女性地位,从而走出U型曲线。 6、政策建议 我们在与本报告一起发布的《十项生育减负政策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如下十项建议: 一是现金补贴,对于二孩家庭的每个未成年孩子,给予每月1000元的现金补贴,给予多孩家庭的每个孩子,每月2000元的现金补贴。 二是个税和社保减免,对于二孩家庭的父母实施所得税和社保减半,对于三孩以上家庭实施所得税和社保全免(可以设置封顶上限)。 三是购房补贴,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举例,返还二孩家庭的房贷利息的50%,对于三孩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返还(可以设置封顶上限)。 四是增建托儿所,把0-3岁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 五是同时增加父母双方的产假天数。 六是提倡灵活办公。 七是引进外籍保姆。 八是扶植辅助生育技术。 九是保障单亲家庭权益。 十是教育改革,普及大学本科教育,减轻升学压力,缩短基础教育的学制。 以上十项建议中的四到九都是和女性减负有关,下面具体谈谈托儿所、育产假和灵活办公。 增建托儿所:对女性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的0-3岁时期,所以很多国家提供了普惠性的托幼服务,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由于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比较高,当今中国很多夫妻都是双职工,而且现在很难找到接受未满三岁孩子的托儿服务,因此,许多双职工家庭担心孩子生下来没人带,这是抑制双职工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解决这种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大力建设托儿所。特别是,法国以托儿所质量高和数量多而闻名于世,根据OECD数据,2017年法国3岁以下小孩入托率达到56.3%。但在中国,托儿服务严重缺乏。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比较大。我们建议把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有必要直接或者牵头兴建至少十万个托儿所。 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根据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最近有些省份还延长了产假。我们建议政府财政承担企业一部分因产假而造成的用工成本。否则会导致企业不愿意招聘育龄女性,造成隐形的用工歧视。 另外,如果仅仅延长女性育产假,很容易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女性,从而加剧女性在就业市场中遭受的性别歧视。为此,我们建议出台男女相对平等的育产假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高福利国家都有比较长且男女相对平等的育儿假。例如,瑞典的生育政策鼓励夫妇双方参与育儿。目前,瑞典父母一起可以获得480天的带薪育儿假,这当中父母双方各享有90天不能转让给对方的育儿假。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公平和父母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同时也要鼓励男性员工来休产假(甚至有些国家强制男性去休产假),让男性一起甚至更多承担养育和陪伴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瑞典的生育率在1.8左右,在欧洲国家中仅次于法国。欧洲等国的经验表明,在父母育儿假制度中融入家庭角色的性别平等观念,通过法律规定父亲的家庭责任,不但能促进男女两性职场中的机会平等和家务劳动中的责任分担,而且有利于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提倡灵活办公: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实行弹性办公和在家办公,允许员工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尤其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在家办公。 我们提倡企业允许员工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尤其是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可以在家办公。以携程为代表的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尝试混合办公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工作效率没有下降,而且还大幅度提升了员工满意度;同时,社会效应也很明显,非但减少了通勤的拥堵,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家庭和谐和缓解高房价。 最重要的是,这项措施特别受到刚生孩子的女性员工的欢迎,可以让职业女性获得较大的收益。一方面,通过混合办公的模式,她们可以有2天在家办公,每周可以省下几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于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帮助她们减轻原本沉重的育儿压力。另一方面,男性员工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和分担家务,可以很好地缓解职业女性的焦虑,减轻职业发展和育儿的压力和冲突,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企业加入到推广灵活办公模式的行列中。 结论 中国当前的女性地位和职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也需要更多的政策加以扶持。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女性生育。从本质上看,鼓励生育的政策与提升女性地位并不相悖,很多西欧和北欧国家鼓励生育的家庭福利政策与性别平权成功经验都很值得中国借鉴,例如普惠的幼托服务、男女平等的产假、保障单亲家庭权益、开放辅助生育技术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职业女性降低育儿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双赢。 这十大建议是经济和法律上的一些平权和福利政策,在观念上也要彻底平权,也要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思维。男性应该更多承担家务与育儿的责任,家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形成合理的分工,而并非依从固有的性别观念。在家庭领域中,子女的冠姓权上也可以实现性别平权,提倡子女随母姓。 总之,为实现女性地位的提升与两性和谐发展,社会除了必须提供充分的福利来缓解女性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外,还要及时调整男女分工和择偶传统观念,让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务和养育孩子。只有在一个女性友好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目标。
lg
...
金融界
2023-03-08
穆迪表示性别薪酬差距可能让世界经济损失7万亿美元
go
lg
...
于推动变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世界银行
(World Bank)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补充称,性别工资差距一直存在。
世界银行
表示:“性别偏见和不平等导致女性从事低工资职业,例如工作和工作时间的差异,以及女性承担着不成比例的照顾责任,这些都造成了性别工资差距。” 报告称:“男女收入差距的持续存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报告还表示,全球119个经济体都有改善法律框架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空间。
世界银行
指出,世界上几乎一半的经济体没有法律规定同工同酬。 资历过高的女性 穆迪表示,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拥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女性人数超过了男性,但在中高级管理岗位上,这一比例仍明显不足。这导致了他们所说的女性持续的“技能不足”,指的是女性的技能和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穆迪表示,这可能导致“个人和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损失”,因为各经济体在过去10年里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且分歧很大”。 研究报告的作者说:“平均而言,女性在教育上的前期投资较高,但往往会从事较低水平、薪酬较低的职位,按她们的教育成就衡量,她们的就业水平低于她们的技能水平。”
lg
...
金融界
2023-03-07
中国重演1980年代日本房市泡沫浪潮?中西方激辩:两国人口高龄化、经济增长延迟“惊人相似”
go
lg
...
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根据
世界银行
的数据,2010年至2020年间,资本形成平均占中国GDP增长的43%。1990年泡沫破灭时,日本的资本形成比例约为36%,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日本和中国也以类似的方式为其增长提供资金,日本的泡沫时代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推动的,商业银行在当局的推动下向受青睐的工业部门提供软贷款。同样,花旗集团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金融体系。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可用的工具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指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 日本1987-89年的房地产和股票泡沫在当局推出宽松政策,以促进内需后膨胀最为迅速。借贷急剧扩大,流动性流入股票和房地产,直到对公司而言,金融投机变得比实际经营企业更有利可图。 几十年后,中国也允许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脱钩。花旗估计,该国明显充满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到2020年将达6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到2021年,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41%来自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和信贷。庞大的影子银行市场的存在加速了两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影子银行市场演变为绕过国家施加的贷款限制和其他限制。 花旗分析师甚至认为,两国与美国的关系存在相似之处。随着日本贸易顺差激增,与美国的竞争摩擦在1980年代升级为一场彻底的贸易战,其核心是技术、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例如,美国最近的立法和其他措施试图限制非美国人获取先进技术的方式存在相似之处。 《金融时报》文章总结称:“这些相似之处可能不是完全等同的,但它们的整体效果可能是等同的。就在二十年前,日本才刚刚触及泡沫后经济衰退的谷底。僵尸企业债务占据了紧张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企业和家庭处于长期去杠杆化阶段,利率保持在低位。花旗总结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日本化,而投资者应注意的风险是银行体系中的风险。” 随着外媒评论刚起,环球时报随即发表评论进行反驳。文章中提到,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但一些西方人士仍在试图通过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找茬来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长期风险。这种尝试实际上暴露了他们对中国过去努力消除泡沫的努力以及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企稳的趋势的无知。如果有的话,评估中国的房地产问题离不开评估其城市化进程。 事实上,房地产泡沫时代的日本与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人口老龄化和支持房地产扩张的大量银行信贷。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一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更为明显。 日本经济泡沫发生在19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繁荣时期,其特点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实体经济逐渐走弱。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选择加息和收紧监管,导致泡沫破灭,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期延长。 “相比之下,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非常不同的阶段,经济基本面稳定,资产价格泡沫已基本得到控制。最重要的是,自2022年底中国优化新冠疫情应对措施以来,中国经济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强劲反弹迹象,包括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低迷后,近期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出现明显回暖,这是对中国经济复苏信心增强的结果,并非泡沫驱动。” 中国人口之多,除印度外,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相比。这意味着它的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很长时间,而且规模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看不到这一点的人,必然无法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做出正确的判断。事实上,西方媒体试图利用房地产风险来破坏中国经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问题在于,他们过分强调少数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财务困难,越来越成为一种干扰,使他们无法看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貌。 中国当局于11月下旬宣布取消“三条红线”政策,放宽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借款限制,该政策于2020年8月实施,旨在通过对新借款设定年度上限来解决未检查的债务问题。迹象表明,中国监管层认为短期内房地产行业债务风险没有恶化的可能。 随着房地产行业再次被确认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政府为了经济动能而保持房地产行业稳定的决心不容小觑,这在近期的价格走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部分大城市房价仍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价格总体开始企稳。 房价企稳主要与中国城镇化进程有关,后疫情时期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在中国的许多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将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业复苏和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5.22%,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相比,中国城镇化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文章最后强调:“事实上,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城镇化将与教育、医疗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体而言,这种改善将是推动中国房地产业长期发展的重大利好因素。”
lg
...
小萧
2023-03-03
死亡人数是新生儿数量两倍!日本出生人口创百年新低 日本首相:这是“危急情况”!
go
lg
...
,韩国总人口数下滑速度进一步加大。 在
世界银行
(World Bank)追踪的260多个国家中,韩国在2021年的生育率为0.81,已经垫底。 CNN称,近年来,日本民众对婚姻和组建家庭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夫妇推迟了结婚,年轻人对未来越来越悲观。在东亚,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韩国的生育率已经是世界上最低的,去年再次下降,这是该国努力提高其不断下降的人口的最新挫折。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在2022年出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首次萎缩,离正式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拱手让给印度越来越近。
lg
...
会员
tqttier
2023-03-02
闪电哥的今日策略:加密--去中心和美元化的金融变革--上篇
go
lg
...
比特币的诞生。所以如果美元霸权一直在,
世界银行
一直监管个人资产,各国一直超发货币,那么比特币就会一直增值。比特币最终也会归零,前提是世界再无那些腌臜事。皇帝问丐帮帮主:你丐帮几百万弟子,对我的皇权有威胁,什么时候解散?丐帮帮主:决定丐帮有多少弟子的人,是你而不是我,人人都有饱饭吃,鬼才愿意做乞丐。 综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革命,都会让世界格局发生改变,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用不着胸怀天下,赶上最前沿的金融赛道,让教育,医疗和养老有个保障,足矣。 美元是世界第一大结算币,有太多的国家不得不使用美金结算商品。美联储为控制美国通胀,不断加息,收割全世界。这里多说几句,东方龙国和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美债持有国,去年联手抛售了3977亿的美债,并依然在持续抛出。美国国会警告,如果不提高美债上限,最早在今年七月,美国就将出现债务违约。美国没有选择,只能印钞。再说国内局势,这个比较敏感,稍微带一嘴:央行在降准,实行多方位的经济刺激计划,抛售大量美债,在疫情对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的前提下,GDP上涨3%,另外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对我国虎视眈眈,四处围剿,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内循环强势发力,扩大内需。这是已经做好了对美的反制准备。再加上楼市低迷,只能救市,所以不难预见,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胀将加剧。 俄乌冲突以来,世界信誉最好的瑞士银行,冻结了大量俄罗斯人的账户,这让全球富豪纷纷转出自己在瑞士银行的存款;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没收俄罗斯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没收俄罗斯公民的财产,这同样是一种让美元美债地位下滑的失信行为。换言之,如果不想被人控制住命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密比美元更靠谱,因为持有加密,无论你做了什么,哪怕成为了全人类的公敌,也没有任何个人或国家,可以拿走你的哪怕一分钱。 比特币问世以来,一直在质疑中成长,十二年,2300万倍,这是什么概念?假如09年你买了一块钱的比特币,最高点卖出,你就有2300万块,就算最高点没卖,现在卖掉,也有800万块。那么假如当年你买的不是一块钱的比特币,而是100块钱的呢?这个钱应该谁都拿得出来吧,现在卖出,你可以拥有八个亿。吕不韦曾说:做粮食生意,获利可以十倍,做珠玉生意,获利可以百倍,如果可以扶持国君上位呢?当时吕说的是,不计其数。后来吕不韦成功扶持了秦王即位,他的获利确实不小,但他的获利比例,有比特币大么? 美国华尔街,手已经伸进了加密领域,加密领域,因为独特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让人难以真正监管。华尔街操作股票,有操纵市场罪等几百个条款限制,但加密领域,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就连世界首富马斯克,也在加密领域疯狂捞金。华尔街想要赚钱,必然先炒热,才有机会,跟着华尔街走,不会错。加密不是股票,骗不了人,这里闪电哥教你一招,盯紧华尔街各家持币地址,他们买,你就跟着买,他们卖,你就跟着卖,这样做不会错。 所以,加密领域充斥着太多的机会,空间还很大,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文就说到这里,下一篇,我将讲一讲加密的操作技巧,以及紫兮老师给的每日交易具体点位。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1
闪电哥的今日策略:加密--去中心和美元化的金融革命--上篇
go
lg
...
比特币的诞生。所以如果美元霸权一直在,
世界银行
一直监管个人资产,各国一直超发货币,那么比特币就会一直增值。比特币最终也会归零,前提是世界再无那些腌臜事。皇帝问丐帮帮主:你丐帮几百万弟子,对我的皇权有威胁,什么时候解散?丐帮帮主:决定丐帮有多少弟子的人,是你而不是我,人人都有饱饭吃,鬼才愿意做乞丐。 综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革命,都会让世界格局发生改变,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用不着胸怀天下,赶上最前沿的金融赛道,让教育,医疗和养老有个保障,足矣。 美元是世界第一大结算币,有太多的国家不得不使用美金结算商品。美联储为控制美国通胀,不断加息,收割全世界。这里多说几句,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美债持有国,去年联手抛售了3977亿的美债,并依然在持续抛出。美国国会警告,如果不提高美债上限,最早在今年七月,美国就将出现债务违约。美国没有选择,只能印钞。再说国内局势,这个比较敏感,稍微带一嘴:央行在降准,实行多方位的经济刺激计划,抛售大量美债,在疫情对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的前提下,GDP上涨3%,另外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四处围剿,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内循环强势发力,扩大内需。这是已经做好了对美的反制准备。再加上楼市低迷,只能救市,所以不难预见,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胀将加剧。 俄乌冲突以来,世界信誉最好的瑞士银行,冻结了大量俄罗斯人的账户,这让全球富豪纷纷转出自己在瑞士银行的存款;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没收俄罗斯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没收俄罗斯公民的财产,这同样是一种让美元美债地位下滑的失信行为。换言之,如果不想被人控制住命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密比美元更靠谱,因为持有加密,无论你做了什么,哪怕成为了全人类的公敌,也没有任何个人或国家,可以拿走你的哪怕一分钱。 比特币问世以来,一直在质疑中成长,十二年,2300万倍,这是什么概念?假如09年你买了一块钱的比特币,最高点卖出,你就有2300万块,就算最高点没卖,现在卖掉,也有800万块。那么假如当年你买的不是一块钱的比特币,而是100块钱的呢?这个钱应该谁都拿得出来吧,现在卖出,你可以拥有八个亿。中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曾说:做粮食生意,获利可以十倍,做珠玉生意,获利可以百倍,如果可以扶持国君上位呢?闪电哥想说,闪电哥没有那么大的抱负,没那个胆子,更没那种才华,建国后,曾有一位河南农民称帝,结果,被三位民警灭国了,“圣上”本人也被判处死刑。所以政治我是绝对不碰的。吕不韦成功上位,他的获利比例,有比特币大么?远远赶不上,所以我只玩比特币,绝不涉足不该涉足的领域。 美国华尔街,手已经伸进了加密领域,加密领域,因为独特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让人难以真正监管。华尔街操作股票,有操纵市场罪等几百个条款限制,但加密领域,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就连世界首富马斯克,也在加密领域疯狂捞金。华尔街想要赚钱,必然先炒热,才有机会,跟着华尔街走,不会错。加密不是股票,骗不了人,这里闪电哥教你一招,盯紧华尔街各家持币地址,他们买,你就跟着买,他们卖,你就跟着卖,这样做不会错。 所以,加密领域充斥着太多的机会,空间还很大,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文就说到这里,下一篇,我将讲一讲加密的操作技巧,以及紫兮老师给的每日交易具体点位。 闪电哥与紫兮老师,来自纵横区块链联合会,ATM社区,专注比特币行情策略,您的支持,是闪电持续更新的动力,关注金色财经“专注大饼的闪电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1
粤开证券2022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解读
go
lg
...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与
世界银行
划定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13205美元)仅相差464美元,预计很快就能跨过。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中国人均GDP距离3-5万美元的一般发达国家水平以及美国的7万多美元,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而且中国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矛盾和风险,重要的是找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的平衡点,化解经济社会中的各类“灰犀牛”“黑天鹅”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全年经济呈W型走势,基建是支撑,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明显拖累经济,出口在年底大幅下行 受新冠疫情反复和房地产风险的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整体呈W型走势,即起落反复、大幅波动。年初各地加大开工力度,提高开工率,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4月上海等地疫情蔓延,导致经济遭遇至暗时刻;5月经济走出谷底,6月经济逐步恢复,7月暑期人口流动再度引发新疆、海南、西藏等地发生一波较严重疫情,经济再度受损,8月在低基数作用下,经济有所反弹,9月及之后,经济动能再度下行。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从滞胀走向衰退,导致外需加速下行,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收缩,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挑战和压力。 2022年经济的核心矛盾是总需求不足,三重压力未根本解决;经济的支撑力量主要是基建,来自于财政、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房地产纾困政策尚未明显见效。 其一,从宏观需求看,全球经济下行引发出口回落、疫情反弹制约消费、房地产市场风险拖累房地产投资。受疫情反弹和防控影响,服务业生产回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服务业生产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累计同比分别为-0.1%和-0.2%,其中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为-6.3%。2022年8月以来出口同比快速下滑,四季度更是跌入负增长区间,除了外需回落以外,也有疫情对于企业生产、物流运输等的干扰。房地产销售、投资下滑已有一年半,仍未彻底企稳,主要受房企债务风险和居民购房意愿低迷影响。 其二,从微观主体看,预期偏弱、居民企业加杠杆和扩张动力不足。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购房意愿下降,积累了大量超额存款,新增住房贷款同比持续少增。 其三,财政支出加快带动基建投资上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1月基建投资增速依然连续7个月逆势上升,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成为支撑社融的最大力量。2022年制造业投资和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分别高达9.1%和11.5%,在房地产投资下滑10%的情况下,支撑总体投资实现5.1%的增长。 四、经济新动能继续成长,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美国对我国科技领域的持续打压,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第一,创新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达3.1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55%,提升0.12个百分点。第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成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0.5%、46.8%、21.0%。 全球经济格局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国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外部影响因素更加复杂,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异常紊乱,我国迈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在国际治理半失序、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已外溢至经贸和科技领域。除了疫情下产业链趋于区域化聚集化以外,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尤其是部分大国将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不惜代价追逐科研创新本地化、知识产权独有化。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出于改变国际贸易格局、获取经贸谈判筹码、应对国内政争等多方面需要,针对我国制订三批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以及推出“实体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未经验证清单”等贸易投资管制清单,打击范围涵盖军工、芯片、核电、人工智能、安防、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不乏华为、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已近在眼前。从自身看,我国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内需大市场功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竞争力。同时,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要素市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此外,我国还要始终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加强国际产业合作。 五、粮食能源保供稳价,全年物价总体平稳 2022年欧美发达经济体遭遇了四十年一遇的大通胀。供给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导致物资供应不畅,地缘政治冲突大幅推高能源价格;需求层面,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补助激发了旺盛的居民消费需求;政策层面,欧美央行前期误判通胀形势、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进而使政策陷入稳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局面,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中国则积极做好粮食能源保供稳价工作,2022年通胀走势总体温和平稳。2022年CPI同比上涨2.0%,分月看,CPI同比涨幅由年初的0.9%一度走高至9月的年内高点2.8%,四季度逐步回落至2%以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回落、需求偏弱和上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22年PPI涨幅呈持续下滑态势,全年上涨4.1%,涨幅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10月至12月PPI同比分别下跌1.3%、1.3%和0.7%,进入负值区间。 预计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不大,但下半年需要警惕。第一,上半年猪肉价格保持低位,下半年或迎来猪周期重启;第二,国内煤炭保供稳价,国际油价或受全球经济衰退拖累;第三,国内商品供应充足,核心消费品涨价空间有限;第四,报复性消费缺席、劳动力供给充足、服务价格的修复空间不大,服务消费和服务价格将平稳恢复。 六、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近年来财政在抗疫纾困、稳定市场主体、扩大总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一,财政持续落实减税降费退税,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现金流,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保住了市场主体和就业。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其二,财政积极支持抗击疫情,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尽快过渡到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三,财政在支出端持续发力,通过专项债等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投入,农林水、交运支出等增速较高,一方面提振了基建投资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长期供给结构。其四,财政在积极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尤其是积极支持化解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其五,财政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通过直达资金的方式持续推动地方“三保”。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3.3%,较上年减少约2万亿元,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少,区县财政日益困难。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 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功能,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全年2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上缴央行结存利润1.13万亿元,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指导其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7399亿元;全年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标利率均下行20个基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15个、35个基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及时接续转换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推出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创设施行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9.6%。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6.7%。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七、就业目标基本完成但压力仍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社保、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就业目标基本完成,但就业压力仍大。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6%,略高于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预期目标,而且16-24岁青年失业率全年平均达17.6%,高于前两年的14.2%和14.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实际增长(扣除价格因素)2.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增长3.9%,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城乡人均收入比值为2.45倍,比上年缩小0.05。 社保方面:2022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75万、155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4570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2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328万人。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6%,提高0.2个百分点。卫生健康方面: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万个;卫生技术人员1155万人。文化方面:全国文化系统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文化馆3503个。体育方面: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22.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2平方米。 八、城镇化率达65.2%,还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但是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 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4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7.9%一路提升至65.2%,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格局,成就了过去中国重化工业、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消费升级等的飞速发展。截至2021年,中国64.7%的城镇化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56%,但略低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的68%,远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81%,大约还有10-15个百分点的空间。从不同城市看,京沪城市化率已趋于饱和(分别为87.5%和89.3%),而广大三四线城市仍远远落后。 未来全国城镇化率可能达75-80%。新增城镇人口将带来基础设施、住房、新零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需求,需要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服务提前布局谋划,尤其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九、人口总量拐点已至,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继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刘易斯拐点之后,中国人口总量也于2022年到达了拐点。 人口总量下降表现为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背后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死亡人口自然增长,以及生育意愿下降导致的出生人口减少。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与医疗水平提高持续推高预期寿命,但老年人口的增长使得未来死亡人口上升不可避免。要想防止人口总量下降,关键是提高出生人口。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大幅上升,生育意愿下降是世界普遍规律。而国内住房、托幼、教育等成本偏高,进一步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生育率下滑将引发一系列问题:第一,未来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创新能力与经济活力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削弱综合国力;第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社保和财政压力加剧,年轻人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水平下降。 相较于欧美发达经济体,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更加严峻,一是生育率快速下滑,二是“未富先老”。人口是一个慢变量,而且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扭转趋势下滑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措施有很多,例如延迟退休、提高人力资本、实施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等。 人口政策除了重视增量以外,也不能忽视存量。没有存量,就不会有未来的增量,当前政策还有较大改进空间。例如,部分城市在吸引人口流入时,落户与人才引进等政策优惠只针对应届毕业生,往届生落户门槛偏高;政策积极鼓励生育,但对于已出生人口,妇女儿童保护、托幼、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十、2023年展望:经济增速将达5%以上,投资中国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疫情影响减弱,中国经济将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预计2023年GDP增速将达5%以上。从经济动能来看,外需向内需切换;从主要支撑力量来看,基建占主导;从边际力量来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拖累作用放缓;从政策空间来看,政府部门杠杆率在疫情期间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杠杆率绝对值仍处于中等水平、货币金融环境有利于财政发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从政策目标来看,政府将“稳增长”放到更高位置,并将提振信心和预期作为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2023年经济的风险点在于外需大幅回落、房地产能否企稳和地方债务集中到期风险等。疫情爆发的三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伴随全球经济走向衰退,2023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将转为负贡献,因此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经济是人干出来的,要大力度提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否则宏观政策将“陷入泥潭”,提振信心的重要方式是真正落实法治,是减少政策的摆动,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要搞运动式的“送温暖”和暴风骤雨式的“整顿”,最好的政策是润物细无声。 2023年中国经济的核心抓手有三:其一,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基建、稳健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其二,稳定信心和预期是关键,要推动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其三是既要避免陷入赤字率3%是高还是低的无谓争论,又要避免陷入“减税万能”“一切由财政兜底”的陷阱。财政发力是2023年的重头戏,其总体方向是加力提效与防范风险,规模力度放在效果前,赤字率可能要突破3%,中央政府将加杠杆,增大转移支付力度。 2023年的大类资产收益大概率要高于2022年,经济逐步恢复、风险偏好上升、政策宽松、外部压制估值的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将逐步解除并转为有利因素。从资产配置角度,宜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海外资产风险上升;同时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资产,权益板块中要积极关注消费修复和房地产困境反转的相关投资机会等;大宗商品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难以有较大机会,当然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供给收缩远大于需求收缩产生的投资机会;中国房地产在政策呵护下将逐步迎来恢复,但是投资机会主要在人口持续流入的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
lg
...
金融界
2023-03-01
MUD:区块链+元宇宙 等于数字世界的未来
go
lg
...
此前曾在美林证券担任高级经济学家,并在
世界银行
担任顾问。 首席运营官洛根 (Logan) 是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的前分析师,自以太坊和 EOS 早期以来一直参与区块链领域。 平台代币MUD,总供应量10亿,其中45%的代币用于挖矿奖励。 剩余代币分配给MUD团队、市值管理、运营、生态发展、项目创始人。MUD 引入了一种独特的挖矿机制,涉及代币销毁。 每开采一个代币,就会烧掉两个代币,这实际上每四年将总供应量减半。 该模型确保 MUD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其价值并且不受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 除了传统挖矿,MUD 还为用户提供了参与质押和共享挖矿计划的能力。 这些程序允许用户通过持有 MUD 代币获得奖励,并且用户可以选择将其代币锁定不同的时间段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总体而言,MUD 代表了去中心化金融发展的重要一步。 其创新的身份评分和代币销毁方法可确保该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安全和有价值,而其充满活力的专业团队致力于确保该项目不断发展和壮大。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7
上一页
1
•••
79
80
81
82
83
•••
10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 金价暴跌50美元、离岸人民币短线急涨
lg
...
特朗普突然拒绝“关税豁免”,究竟怎么回事?
lg
...
没人想看特朗普悬念片、全球又跌了!小心反向亚洲货币危机,美联储来者不善
lg
...
中美突传重大“关税”谈判!比特币喷涨9.7万 黄金3399避险回落 鲍威尔讲话来袭
lg
...
黄金暴涨的背后原因找到了!金价强势冲击3400,小心美联储当头一棒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3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