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
中国房地产
之父”: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 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go
lg
...
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疲弱,有“
中国房地产
之父”之称的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1月8日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随后,“专家劝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词条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低收入家庭没钱了,拿什么买房?”“我1/3存款够买房,还用你劝。”“三分之一够买厕所吗?”“目前很多中国专家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群众太久了!”“建议国家帮还三分之一房贷,大家就敢花钱了。”“何不食肉糜?靠房子拉动的经济真的没毛病吗?” 1月11日,孟晓苏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自己并不是要低收入家庭去买房,而是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家庭,比如改善型家庭购房。 他向媒体解释了“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逻辑,2022年中国房屋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急跌到13.4万亿元,减少将近5万亿元,这犹如釜底抽薪,一定会让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他所说的“拿出5万亿元购房”,指的就是丢掉的5万亿元住房销售额。 孟晓苏称,有人质疑说“低收入家庭没钱了,拿甚么买房”,其实他们并没有说错。 他认为,针对有购买能力居民的预期不高与信心不足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至少那些此前限制居民“住房改善”需求、不支持购买首套以上住房的措施,已经不合时宜。 孟晓苏称,他从来不认为逼低收入家庭去购买商品房是正确的,多年来他反复强调,要给低收入家庭、新市民与青年人家庭提供保障房,包括产权型保障房与租赁型保障房,而不是只能去买商品房。为此必须加快完善“住房双轨制”,政府要履行提供保障房责任,央企国企要尽快回归保障轨。 据企查查APP显示,孟晓苏目前共担任12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中6家企业已被吊注销。此外,孟晓苏现任北京安家万邦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翠金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汇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房地产相关公司董事长、董事等职务。 《极目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称,“有业内人士估计,2022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或降至约14亿平方米、销售额预期下滑至约14万亿元。这5万亿元,相当于超过了去年全年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一,那可是大爆发了。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吗?市场能承受这么剧烈的波动吗?这要是加上贷款的金额,只怕是更吓人了。” 评论文章称,住房这么大的支出,对每个家庭来说,一是需要有这个财力,二是也要有实际住房的需求。如果排除“炒房”,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不太可能有这么大的容量。 评论文章称,近年来,网上就出现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呼声,就是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严重脱离大众感受,不接地气让人反感。 评论文章批评,孟晓苏为房地产发展鼓与呼,没什么问题,但也要有真知灼见才是,提出的建议也该对行业有参考价值。文章还批评,孟晓苏也是一位学者,“发表这样的无事实依据、赤裸裸为房地产站台的观点,显得不够严谨。” 1月5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 中信证券在1月10日研报中指出,预计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前低后高,销售复苏较早,开发投资复苏预计较晚。不断累积的政策,叠加疫后复苏的经济基本面,将在春节后陆续带动区域市场复苏。
lg
...
天马行空
4评论
2023-01-12
这一重要经济风向标传来好消息!铜价自6月来首次突破9000美元 进入新的牛市
go
lg
...
、锌和铁矿石都在今年开门红。投资者押注
中国房地产
行业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将提振需求前景。 Marex分析师Alastair Munro表示:“大宗商品贸易顾问和自由裁量基金对铜的买盘越来越多。”“中国一直在在岸买入。” 金属价格上涨之际,各交易所持有的金属库存仍处于低位。此前一年,欧洲和中国的能源短缺打击了金属产量。尽管去年糟糕的经济背景掩盖了这一点,但需求的复苏可能会大幅收紧市场。 贸易公司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首席执行官Jeremy Weir指出了这一前景,他说金属市场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过。他加入了众多矿业高管的行列,他们警告称,要满足能源转型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新矿的投资。中国的能源转型对铜的依赖程度很高。 中国退出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导致感染人数大幅飙升,但投资者现在希望最新一波已见顶,需求可以再次开始上升。 投资者预计,美联储今年将结束加息,这将令美元承压,进而使铜和其他以美元计价的金属价格变得更便宜。 与此同时,人们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看法也变得乐观,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实现软着陆。 投资者密切关注铜价,将其视为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在过去30年的每一次重大衰退之前,铜都会陷入熊市。从汽车到住宅建筑,铜被广泛用于各种商品,这意味着铜与经济密不可分。 受美元上涨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影响,铜价在2022年下跌。美联储大举加息,刺激了美元走强,促使投资者远离金属交易。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Caroline Bain表示:“(中国的)新冠疫情似乎已经见顶,从现在开始,我们可能会看到经济活动迅速回升。” 但她表示,由于中国的工业在动态清零期间相对有弹性,对该金属的需求不太可能像能源需求那样强劲反弹,她补充说,2023年铜市场将供应充足,价格可能已上涨得太多太快。 Minmetals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师表示,如果铜价稳固突破8600-9000美元的阻力位,可能会进一步升至11000美元。 高盛集团分析师Jeff Currie在接受彭博社电视采访时表示,到今年年底,铜价可能达到11500美元。
lg
...
忆芳
2023-01-12
专家建议拿1/3存款买房:很遗憾,多出的存款大多是TOP10%有钱人的,他们好几套房都正愁卖不出去呢…
go
lg
...
来不及呢?还买个毛?有钱人都是聪明人,
中国房地产
市场繁荣了近20年,从周期较大来看,也该步入衰退了。中国的房子是过剩的,有数据显示够37亿人居住。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已经很有限了,长期看人口将步入负增长,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制。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具有投资属性的房地产,其价格必然还会持续下行。有钱人们只有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出手,指望他们是不现实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确实很多刚需,但当前房价依然很高,老百姓兜里没那么多钱,存款可能只够买几平米,你让他们怎么买? 在我看来,房子就是一只熊股,它未来仍会不断贬值,买房就是把钱扔进火坑。经济形势严峻,如果买房后房价大幅下跌,如果再赶上失业,那么就要断供了,这会造成家庭的巨大悲剧,还会对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在这里建议各位量力而为,如果不是很着急必须要买房,最好尽量多等等。如果一定要很快买,那么要好好想想自己能否承受房价大幅下跌的风险以及还房贷的压力。当前,作为普通的老百姓,老老实实把钱存入银行,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让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中,以后可以正常消费,不添乱,这就算是对国家经济很好的支持了,最好不要去冒进。 近期,说感染奥密克戎90%以上无症状的专家已经沦为过街老鼠。如今,居然又有专家大放厥词,此人房地产背景深厚,令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地产商利益的代言人,难道是想为负债2万亿的“皮带哥”两肋插刀?当年有专家建议用六个钱包买房,当年如果听了他的,现在怎么样了?希望专家们可以多点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不要让专家的定义变为“专门害人的家伙”。(公 众 号“中产投资”)
lg
...
金融界
2023-01-11
2个月暴涨40%!全球第二大市场突然大涨“艳惊四座” 中国再成投资者的宠儿?
go
lg
...
——房地产、地缘政治和监管逆风。” 对
中国房地产
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周三进一步缓解。彭博新闻社报道称,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采取新措施,以缓解困扰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开发商的现金短缺问题。恢复批准私人股本基金为住宅开发项目融资,也提振了市场人气。 彭博社一项跟踪中国开发商的指标周三(1月4日)上涨5.3%,为三周多来最大涨幅。 科技股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的股价上涨13%,创6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此前监管机构批准了亿万富翁马云旗下蚂蚁集团为其消费者部门融资人民币105亿元(合15亿美元)的计划。此举解决了蚂蚁金服面临的一个关键障碍。蚂蚁金服正寻求满足获得金融控股公司运营牌照的要求。蚂蚁金服的命运象征着科技行业两年以来受到的打压。 中国当局方面的其他和解姿态——从讨论恢复部分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的计划,到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罕见地对美国人的热情洋溢的赞扬——让担心多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周三,外国投资者净买入了人民币18亿元的沪深股市股票,而内地投资者则在三周多的时间里买入了最多的港股。 有迹象表明,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新冠感染可能正在达到顶峰。另外,中国政府已承诺扩大财政支出,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努力的一部分。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Craig Erlam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期前景似乎仍然相当乐观,特别是如果中国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强劲反弹,并像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完全过渡到与新冠并存的话。”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反弹可能会持续下去。自1990年以来,如恒生指数在首周录得上涨,那么其当年的平均回报率高达11%。当该基准指数在前五天遭遇亏损时,全年的平均跌幅则达7.9%。 当然,其他观察人士表示,现在就完全看多中国还为时过早。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Tai Hui在接受彭博社电视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周,我们确实需要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新冠疫情情况如何发展。”“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有信心的投资者从美国和欧洲回归。”
lg
...
夏洛特
2023-01-05
主力资金|机构开始调仓,一线城市新房成交率先回暖,苹果被下调出货量,主力增持金融地产,减持苹果概念股
go
lg
...
低迷,整体需求尚待恢复。招银国际表示,
中国房地产
2023年可能企稳,2024年延续修复。未来两年地产修复周期中启动房产税的可能性较小。 二 苹果概念净流出23.8亿元,立讯精密净流出8.5亿元,歌尔股份净流出3.5亿元,东山精密、TCL中环、欣旺达、兆易创新、比亚迪净流出超1亿元。 消息面上,因媒体报道的砍单传闻影响,隔夜美股“股王”苹果公司收跌近4%,市值18个月以来首次跌破2万亿美元。据了解,有国外市场分析机构TrendForce刊文称,由于富士康郑州厂自10月起至今稼动率持续受疫情影响,将下调2022年iPhone14系列出货量至7,810万支,并预估2023Q1苹果iPhone全系列出货量将再调降至4,700万支,比去年同期衰退22%。另外,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苹果或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保获利,锁定单价较高的镜头先“开刀”,2023年上半年iPhone 14系列部分镜头砍价幅度高达两成。消息传出后,包括A、港股在内的全球苹果产业链公司股价均出现持续下滑。 光伏设备板块净流出18亿元,隆基绿能净流出7.8亿元,通威股份净流出3.4亿元,TCL中环、阳光电源净流出1.8亿元。 电池板块净流出13亿元,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净流出超2亿元。 三 两市A股中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的有25家公司,净流出超1亿的有57家公司。 其中净流入最多的公司是中国联通、平安银行、三峡能源,分别净流入13.53亿元、4.1亿元、3.36亿元。净流出最多的公司是立讯精密、隆基绿能、众生药业,分别净流出8.55亿元、7.83亿元和5.8亿元。
lg
...
金融界
2023-01-04
元旦假期需求释放,研究表明中国新房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 广州销量增长达131.5%!
go
lg
...
增长了80%、74%和131.5%。
中国房地产
市场危机在2022年恶化,官方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房价、销售和投资都在下降,给摇摇欲坠的经济带来了更大压力。 中国政策制定者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长期以来的流动性紧张。流动性紧张已打击了开发商,并推迟了许多住房项目的完工,进一步削弱了买家的信心。这些举措包括取消上市房地产公司通过股票发行融资的禁令。 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该研究院监测的中国100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在2022年同比下降了0.02%,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2022年房屋交易量同比下降近40%,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2023年中国的房屋销售可能在乐观预期下略有增长,而在悲观预期下,市场调整趋势可能会继续,新屋开工和投资仍面临下行压力。”
lg
...
Sue
2023-01-03
券商激辩“超额储蓄”:将会流向何处?能否转化成“超额消费”
go
lg
...
征和政府对于房地产定位坚定不移的态度,
中国房地产
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较低,比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高不了太多。未来房地产销售金额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与中国GDP增速相匹配。 由于本轮存款储蓄率即将见顶,居民会将部分超额储蓄转换为股票市场增量资金,尽管规模难以推动A股形成大规模牛市,但是至少可以支撑A股震荡上行,形成结构牛,看好以“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和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新时代五朵金花。部分增速回升较高的消费领域的个股也值得重点关注。 未来存款储蓄率加速下行的阶段,理论最佳投资选择应该是偏股基金,但是居民由于过去两年持有体验不好,增持基金的规模可能会相对比较有限。而且,此前投资的基金一旦回本,投资者又会有较强的动力赎回。总的来看,2023年,投资者通过基金、保险、融资买入、直接转账投资股票的增量资金较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净买入的年份会相对规模没有那么的大,但是,较行情惨淡的2022年会有明显增长,根据估算,预计2023年居民存款储蓄通过基金和股票直接流入A股的规模为8000亿左右。
lg
...
金融界
2023-01-03
恒天家办·恒享荟荣耀年会张军:2023年极可能是政策大调整的开局之年
go
lg
...
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打压的手段并不高明,
中国房地产
市场要进行实质性的、结构性的、系统性的政策设计。 以日本为例,日本房地产市场规制非常精细,比如公寓楼的开发商明确规定阳台不能封、不可以晾衣服,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一来住进去的房东偏好一致,管理就相对容易。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精细化发展,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第五,我国货币环境经历了五六年的紧缩,从2016年我国提出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改革开始,整个信贷政策是收紧的,未来经济发展则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中国经济不是没有钱,但现在的利率水平完全抑制了潜在的需求。中国融资规模是GDP的近三倍,有这么多钱,但借钱很困难,借钱成本高。中国的利率是全世界最高的,相比美欧买房子1个点的利率,中国要付6-7个点的利率,这都是货币政策过紧造成的,必须要回归到市场决定的利率水平,一旦大家借钱的成本下降,消费、投资总需求都会迎来飞跃。 第六,现在生育率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水平,我国生育率只有1.1,一个育龄女性只生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假如生两个孩子,人口总规模可以保持不变,只生一个孩子意味着这代人比上一代人要少一半。因此,必须下决心在政策上解决生育率过低的问题。大家不愿生孩子,根本原因还是成本高。那为什么国家不能负担这个成本?政策要进行改革。 此外,可以对低收入家庭进行消费鼓励政策。现在发达国家都在考虑UBI全民基本收入,什么叫UBI?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的基本生活开支都由国家负担。未来经济越来越发达,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具备不工作的条件。美国、北欧不少地区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我相信未来世界有可能走向UBI时代。 提高人均GDP,中国具备哪些优势?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分两步走,到2035年希望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上达到发达国家的中位平均水平收入,然后再用15年时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那么发达国家的中位平均水平收入是多少?世界银行对高收入的标准是人均GDP高于12535美元,中国现在接近12000美元,以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达到高收入门槛只差临门一脚。但如果在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里找参照物,可以参考韩国、意大利,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大概是3万美元。这个标准比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高2.5倍。 我们做一个假设,目前到2035年还有13年时间,我们要从1.2万美元达到3万美元的水平,需要平均每年达到5%的增长率,还要保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稳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两年增长至关重要的原因,如果这两年的增长达不到5%,如何完成13年的中长期目标?更何况,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美关系恶化,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14亿人口的规模优势。其中,中产阶级将达8-10亿人。过去20年,跨国公司源源不断到中国生产投资,他们看重的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 其次,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达800-1000万,60%以上是学工科的。这意味着在供应链中,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高,现在在二三四线城市出现一个新现象,“专精特新”公司大规模成长,原因有三:一、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二、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完备;三、中国拥有大量人才储备。只要我们把国内市场治理好,确保经济的底层活力,有效保护私营企业的产权,中国巨大的规模优势会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能,从而支撑中国未来10-20年的经济发展。 对此,我们要做几件事: 第一,无论是政府、家庭、投资者、企业家,大家要对中国的发展潜力有信心。 第二,我们要依靠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凡事都靠政府管,经济是搞不好的,要靠分散的决策体制,让每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作为一个大国,制度上保障人力资源发挥创新和创造性,生产率持续提升才有保障。如今资本积累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接下来最活跃的要素是人力资本,人力不是简单的劳动力,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技术改进和创新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最后,中国各地区发展存在差距,体现了内部生产率的参差不齐,未来结构改革会有巨大红利。未来,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靠内部地区之间持续缩小差距来实现,时间不少于15年-20年。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保持乐观。
lg
...
金融界
2023-01-03
调查显示12月中国房价下跌速度加快,新冠疫情为经济增加压力
go
lg
...
增加的情况下,需求持续疲软。 今年夏天
中国房地产
市场危机进一步恶化。官方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房价、销售和投资均出现下滑,给摇摇晃晃的经济增加了压力。 根据中国最大的独立房地产研究机构之一中国指数研究院(CIA)的调查显示,12月全国100个城市的房价连续第6个月下跌,继11月下跌0.06%之后,同比下跌0.08%。 调查显示,在中国的100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月度房价下跌,而11月份为57个。 最近几周中国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长期以来的流动性紧张。流动性紧张已对开发商造成冲击,并推迟了许多住房项目的完工,进一步削弱了购房者的信心。中国政府采取的举措包括取消上市房地产公司通过股票发行融资的禁令。 中国政府于12月初突然取消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后,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小幅提振,这可能会吸引消费者回到展厅。但根据一些国际卫生专家的说法,这种病毒现在基本上在不受控制地传播,每天可能感染数百万人。 房地产研究公司表示:“2023年,房地产政策可能继续保持宽松基调,供应和需求方面的政策都有放松的空间。”该公司补充说:“预计明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渐稳定下来。”
lg
...
Sue
2023-01-01
中国第四季度GDP增幅或仅为1%?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至疫情后最低水平,引发外界担忧
go
lg
...
连续第17个月同比下滑。行业数据提供商
中国房地产
信息有限公司(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orp.)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百强开发商的销售额下降26%,达到约780亿美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的总销售额同比下降43%。 房地产在过去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出口,在11月份出现了两年多来的最大降幅,原因是乌克兰战争拖累了全球需求的下降,以及全球央行为抑制通胀而加息。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3%,今年将远远达不到5.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经济学家现在预计,中国将出现几十年来最疲弱的增长,不包括疫情首次爆发的2020年。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从1月份公布的8.1%修正为8.4%,这一增幅将进一步令中国今年的GDP增速相形见绌。 过去一年,为了遏制通胀,中国主要依靠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支撑经济,避免了其他地方出现的加息。最近几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恢复开放,促使全球投资银行上调了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高盛目前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高于此前预计的4.8%。摩根大通(J.P. Morgan)将其预测从4.0%上调至4.3%,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其预测从5.0%上调至5.4%。
lg
...
Sue
2023-01-01
上一页
1
•••
185
186
187
188
189
•••
20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收评】非农“大爆雷”!小心美联储9月决议飞出“黑天鹅” 金价飙升近40美元创新高
lg
...
贺博生:黄金暴涨下周行情走势预测,原油周一开盘操作建议
lg
...
盛文兵:聚焦国际黄金,下周黄金走势及分析!
lg
...
特朗普家族加密帝国大揭秘:从NFT到TRUMP币、WLFI商业版图
lg
...
非农后黄金暴涨,回踩位置继续多!最新走势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1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