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资深市场人士警告,本周出现的迹象可能是美元即将经历无序贬值的前兆
go
lg
...
,可以会推动他们抛售这些。 他们估算,
中国大陆
、台湾、马来西亚、越南和其他主要亚洲出口国,持有的高风险美元资产总额已超过2.5万亿美元,且这一数字近来每年增长约5000亿美元。詹表示,其中一部分资金被停放在不包含在国际投资流动数据中的高流动性货币市场工具中。 下图显示,自2020年初以来,主要亚洲出口国与美国之间积累的贸易顺差总额。 数据显示,美元面临的“雪崩”风险最大来源于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
中国大陆
和越南。如果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即使只抛售一部分美元储备,也可能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詹表示,这一风险还因为市场参与者知道美元被高估而加剧,这可能促使他们在美元继续走弱时迅速撤离。 詹和弗雷雷表示:“如果美元走软、美联储降息、
中国
出现周期性反弹,那么美元流动性储备的过剩将变得极为危险。” 虽然美联储在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结束后周三预计不会降息,但市场对2025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正在升温。 另一个担忧是,特朗普的贸易议程可能促使外国当局减少美元储备。然而,外国央行持有的全球美元储备已连续多年下降,投资者迄今尚未看到外国投资者大幅削减其美国债券持仓的明确迹象。 詹认为,目前最大的脆弱点是
中国大陆
。自2024年初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
一直在紧密管控人民币,以保持兑美元保持稳定。尽管美元相对大多数货币已走弱。ICE美国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已下跌超过8%,最近99.45附近,略高于上个月创下的三年低点。 詹和弗雷雷担心,如果美联储恢复降息,或美国财政部再次指控
中国
操纵汇率,北京可能允许人民币升值。在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华盛顿曾短暂将
中国
列为汇率操纵国,后于2020年正式取消这个认定。这可能成为引发美元“雪崩”的导火索。 但正如真正的雪崩一样,预测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变动非常困难。詹及其团队表示,目前他们只能观望等待。 詹曾在摩根士丹利担詹货币研究主管,并提出“美元微笑”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美国经济强劲或全球经济低迷时,美元往往会升值。 在截至周一的两天时间里,美元兑新台币下跌超过9%。据道琼斯市场数据,这是一对货币自至少2007年以来最大单次波动。其他亚洲货币,如韩元,也大幅上涨,尽管幅度不如新台币。 周三市场趋于平静,新台币和其他货币有所回落。但此前的迅猛和意外上涨,再次引发了外资是否在抛售美元计价资产的猜测。 并非所有人都像詹和弗雷雷那样担忧。巴克莱分析师团队认为,新台币的走势可能已被高估,建议客户做空。他们否认了美元疲软将迫使台湾寿险公司抛售美元计价资产的说法。 巴克莱团队表示:“我们认为,强制性减仓不太可能,因为寿险公司会避免实际亏损——就像2022年那样,当时美联储加息对他们的美元债券投资构成压力。” 当然,当时美元走强,帮助投资者在本币计价下对冲了部分损失。 尽管如此,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似乎发现了一些抛售迹象。团队新开发的一项追踪工具显示,台湾地区的ETF在周一抛售了美国固定收益资产。(市场观察)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5-09 00:00
美国农民正努力转向其他市场销售以应对中美贸易战,但发现有些产品只有
中国市场
需要
go
lg
...
国农民努力通过将出口转向其他市场来应对
中国
大幅提高的关税。然而,对于一些在
中国市场
广受欢迎的产品,比如鸡爪和鱼头,寻找替代出口地并不容易。 家禽、猪和牛等农场产品是美国对
中国
前十大农业出口品类。
中国
在4月对来自美国的商品加征了报复性125%的关税。 鸡爪在美国通常被视为废弃物。但在
中国
,这种富含胶原蛋白的食材是一种美味佳肴,市场需求强劲。鸡爪筋多肉少,常用于点心、腌制零食和汤底。
中国
消费者偏好进口品种,因为尺寸更大。 2024年,美国对
中国
的鸡肉产品出口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
中国
因禽流感禁止美国几十个州的生鲜禽肉。 尽管如此,
中国
仍是美国鸡爪的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出口量曾高达479,729吨。 美国农民表示,将鸡爪出口到
中国
,比当作宠物食品销售更有利可图。但他们已经注意到需求急剧下降。美国家禽与蛋品出口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泰勒表示,最新的关税将使鸡爪和鸡肉的出口降到“几乎为零”。 失去最大客户意味着鸡爪只能冷冻储存,等关税降低再出口,或者送去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宠物食品。 在
中国
,消费者似乎并不担忧。 “对我来说不是大问题,还有其他鸡爪可以选择,”住在广州的学生陈浩明(音)说。他表示,副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巴西也是向
中国出口
鸡爪的主要国家。 官方贸易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向
中国出口
了价值2.9亿美元的鸡爪,占美国这项产品出口总值的69%。 “我们希望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能尽快结束,以便恢复出口,”泰勒表示。 猪副产品——比如猪耳、猪蹄和内脏——也主要出口到
中国
。2024年,
中国
在该类产品的进口金额中占比超过一半。 根据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的数据,
中国
加征的额外关税将美国猪肉的税率提高到了172%。 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传播事务高级副总裁乔·舒勒表示,对美国猪副产品征收高关税“非常令人担忧”,因为国内需求极少。 协会估计,由于关税失去
中国市场
,将使每头猪的收益减少约8到10美元,相当于每年损失约10亿美元。 “他们是猪蹄、猪头、猪肚、猪肠等产品最大买家,采购量远远超过其他客户,而且价格也更高,”联合会经济分析副总裁艾琳·博罗尔说。 “我们正拼命寻找替代市场来接收这些为
中国
生产的产品,”她说。 美国最大猪肉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一位高管在4月29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这些关税意味着
中国
“目前不再是可行的销售市场”。史密斯菲尔德由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
中国
的万洲国际(WH Group)所有。 肯塔基州鱼类出口商安吉·余(Angie Yu,)表示,在
中国
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后,所有的鱼头订单都被取消。 她说,这将使她的小型渔业公司今年损失大约20%的收入。 余在2012年创办了Two Rivers Fisheries,旨在应对外来物种问题。2024年,公司加工了160万公斤亚洲鲤鱼。
中国
是她这些鱼头唯一出口市场,这些鱼头常用于煲汤。 “这就完了,”她告诉《日经亚洲》。她表示,可能考虑面向美国的亚裔市场,或者尝试出口到韩国或越南,但她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 余说,2018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爆发贸易战导致对华出口放缓时,她曾转向中东市场。但现在,进口设备等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密歇根州立大学食品经济与政策教授戴维·奥尔特加表示,美国副产品出口弥补了国内消费者对这些动物部位需求的不足。除
中国
外,美国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也进口副产品。 “农民可能会把这些产品更多地出口到墨西哥,而不是
中国
,但这些市场的吸收能力远不如
中国
,”奥尔特加说。 “这些产品的需求是对国内消费者偏好的补充,”他说。 美国消费者更喜欢瘦肉,能够出口动物的其他部位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特朗普对
中国
商品加征的关税也将冲击农业领域,导致化肥、农药和农业设备的价格上涨。 农业运输联盟执行董事彼得·弗里德曼4月28日对CNBC表示,这些关税造成了一场“全面危机”,成员们正面临“巨大”的财务损失。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5-09 00:00
比尔·盖茨决定加快捐出全部财富: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让最贫困儿童死亡,但未来20年还是会更好
go
lg
...
,我们必须把西方疫苗制造商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
家疫苗制造商的成本导向结合起来。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连续谱。一方面,有些成果令人惊艳,比如我们对营养不良的理解——那本身就是个极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肠道微生物群、婴儿微生物B.infantis,这些都非常惊人。所以我们确实做一些非常硬核的科学研究。但我们所做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取得实际成果。 说到成果,你提到过很多次人工智能—— 我也希望不必依赖“魔法棒”,但我向你保证,这是真的。我不是在幻想。 但确实如此:如果要确保未来20年令人惊艳,我们必须依赖基金会找到合作伙伴,在贫困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卫生、农业和教育体系——至少提前十年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被动等待。 我对人工智能推动生物医学进步充满信心。但在实验室之外,交付端的问题似乎更棘手。有些疫苗,我们早就掌握技术,但却用了很久才让真正需要的人用上。种子技术也类似,你们也常遇到推广难题。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 你应该看看我们一个演示案例:当人工智能训练完所有本地方言之后,一个住在非洲偏远地区的人,即使只有功能机,不是智能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就能拨打一个农业咨询热线,说:“我该种什么?价格是多少?” 这个人工智能系统能“下沉”到他们所在的环境,因为它会讲当地方言、听得懂他们的语音,而且能通过现有基础设施完成沟通。 这让我想起你以前说的关于疟疾和“网络气球”的那句老话。 “网络气球”的哪一句? 哦,大概是2013年,谷歌推出一个通过气球向发展
中国
家提供网络服务的项目,好像叫Project Loon?你当时说,他们太执着于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地面上真正迫切的问题:“如果你快要死于疟疾,你可能会抬头看到那个气球,但我不确定那能帮上你什么忙,” 你说。“一个孩子拉肚子时,不会有哪个网站能让他好受点。” 嗯,关于人工智能的正确想法是,它本质上是免费的智能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然就能惠及贫困国家。它对富人有用——市场机制也会优先满足富人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非市场机构,且对人工智能有深入理解,非常重要。我们将能做到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你可以说我天生就是乐观主义者。但我认为我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乐观。我可以客观地告诉你,未来20年会更好。 不管怎样,就算有人说服我别这么想,我又能做什么?买一堆游艇?去赌博?这些钱本就应该回馈社会,以最可能带来积极影响的方式使用。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5-09 00:00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中芯国际(00981.HK)一季度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 环比增长1.8%
go
lg
...
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
中国
生物科技服务(08037.HK)与Stella Pharma签署谅解备忘录
中国
安储能源(02399.HK)与鼎石资本探讨将集团储能资产收益权证券化的可能性 晋景新能(01783.HK)与中资环国际及邦普订立谅解备忘录优化电池回收业务 【财报业绩】 汽车之家(02518.HK)第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4.21亿元 用户基数持续扩大 华虹半导体(01347.HK)一季度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7.6% 新濠国际发展(00200.HK)附属新濠博亚娱乐一季度总营运收益12.3亿美元 同比增加约11% 好孩子国际(01086.HK)一季度收入达20.349亿港元 同比增长7.5% 【运营数据】 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1-4月累计汽车销量52.67万辆 同比下降约20.8% 绿城
中国
(03900.HK):前四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710亿元 越秀地产(00123.HK):4月合同销售金额102.93亿元 同比上升23.8% 碧桂园(02007.HK):4月归属股东权益合同销售金额30.8亿元 融创
中国
(01918.HK)1-4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2亿元 弘阳地产(01996.HK)1–4月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20.11亿元 宝龙地产(01238.HK)4月合约销售额5.64亿元 【收购出售】 远东宏信(03360.HK)附属拟约2.99亿元收购TH Tong Heng Machinery Sdn. Bhd.合计80%股权 【股权激励】 来凯医药-B(02105.HK)授出1146万份受限制股份单位 【回购注销】 阿里巴巴-W(09988.HK)5月7日耗资999万美元回购64.6万股 友邦保险(01299.HK)5月8日耗资3.06亿港元回购500万股 汇丰控股(00005.HK)5月7日耗资1.33亿港元回购151.92万股 渣打集团(02888.HK)5月7日耗资1338.29万英镑回购127.5万股 长飞光纤光缆(06869.HK)5月8日耗资3620万元回购100万股A股 贝壳-W(02423.HK)5月7日耗资300万美元回购45.4万股 美的集团(00300.HK)5月8日耗资2001万元回购26.6万股A股 太古股份公司A(00019.HK)5月8日耗资2473万港元回购35.5万股 国泰海通(02611.HK)5月8日耗资1733.77万元回购100万股A股 百胜
中国
(09987.HK)5月7日耗资240万美元回购5.53万股 时代电气(03898.HK)5月8日耗资1930.15万港元回购59.56万股 东方证券(03958.HK)5月8日耗资1992.57万元回购211.97万股A股 华检医疗(01931.HK)拟动用最多5000万港元购回不超3000万股 保诚(02378.HK)5月7日耗资215.5万英镑回购26万股 中远海控(01919.HK)5月8日耗资1497.7万元回购101.8万股A股 太古地产(01972.HK)5月8日耗资1000万港元回购60万股
lg
...
格隆汇
05-08 23:46
天有为上市半月股价回落市值缩水:超五成收入绑现代汽车,家族控股下的绥化第一股能走多远
go
lg
...
现大幅度的下滑。另外,现代汽车近年来在
中国市场
的份额处于持续缩减状态,像第十一代索纳塔、途胜 L 等作为其 2024 年的主力车型,销量方面并没有突出表现,这无疑让天有为所面临的订单情况更加不稳定。 尽管公司试图拓展智能座舱等新业务,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度研发费用率为3.66%,2023年度研发费用率为3.24%,低于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航天科技等企业,也低于行业平均数。公司若无法在智能化赛道建立差异化优势,将难以摆脱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家族化治理隐忧:亲属扎堆任职,实控人及其配偶掌握绝大多数决策权 天有为的股权结构展现出极为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文博和吕冬芳夫妇,直接持有公司绝大部分股份,并且还通过三家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掌控着一定比例的表决权,两者相加,夫妇二人几乎掌控了公司全部的决策权。 此外,王文博的七位姐姐及其他亲属也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成为了公司股东。这些亲属中,像王佩艳、吕新原等部分人员还在公司担任着后勤、生产、销售等基层管理职务,公司在股权结构和人员任职上呈现出浓厚的家族化色彩。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引发内控隐患。上市委曾质疑公司社保公积金缴纳比例低于同行:2024年,近半数员工未足额缴纳社保,部分基层岗位甚至未签订劳动合同。尽管公司宣称“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其管理架构仍以家族成员为核心。例如,王文博的五姐王佩华、七姐夫葛树宏等亲属虽未直接持股,但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分享股权收益。这种治理结构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人才引进受阻,尤其在智能座舱等需要前沿技术投入的领域,家族化管理或成为掣肘。 区域产业桎梏:绥化产业链配套薄弱,集群效应尚未形成 作为承载绥化经济发展厚望的 “绥化第一股”,天有为肩负着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重任。当地政府以天有为产业园为核心,规划打造汽车仪表产业集群,然而园区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屈指可数,核心配套商天晶光电的产能与天有为庞大的生产需求相比,差距悬殊。 供应链方面的缺陷,显著增加了天有为的生产成本。尽管公司的智能工厂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供应,高额的物流成本给企业运营带来压力。同时,绥化当地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天有为研发团队规模较小,核心成员多来自周边城市,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面临考验。 天有为上市首日,多家机构选择抛售股票,反映出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潜力存在担忧。虽然天有为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工厂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但在区域产业链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建设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天有为的上市,既是区域经济寻求突破的典型案例,也是家族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未来,公司能否摆脱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完善内部治理、带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将成为决定其在资本市场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lg
...
金融界
05-08 23:36
多线开花,迪士尼的春天终于来了?
go
lg
...
际上国际市场确实感受到消费疲软,尤其是
中国
地区,人均消费在下降。不过这个季度本土客流量恢复了同比 2% 的增长,与此同时,人均花费也增加了 5%,丝毫没有感受到消费压力。 除了本身假日季效应外,12 月 “Treasure” 游轮开始运营,对本地园区消费的拉动也起了不少作用。虽然没有上调全年利润增长目标,但电话会上公司提及截止目前,本土公园的预订量都保持了稳定增长,消除了一部分竞争担忧。 不过具体会受多少影响,建议边走边看,毕竟 Epic 公园月底才开始营业,可以蹲一波首批用户反馈。 3. 旗舰版将来临,期待更多催化:体育业务本季度同样超出预期,公司提高今年利润增速,从 13% 提高至 18%。8 月将所有 ESPN 内容整合后的旗舰版平台将推出(整合有线电视 + 流媒体内容,统一采用流媒体订阅付费的模式),但市场本身预期并不高,因此公司对业绩增长的上提,有望提振市场预期。 海豚君观点 从重组结束,DTC 扭亏拐点后,迪士尼右侧向上周期一直不是太顺。上季度业绩在又一次小失望,海豚君认为虽然暂时没有充足理由支撑估值上升,但向下空间也是非常有限。 而这次财报前,市场预期也开始学会先保持谨慎。主要是源于 1)Disney+ 在竞对(Netflix)面前的黯然失色;2)国际公园红利期结束开始产生消费疲软,本土市场新增竞对 Epic 环球公园;3)体育内容竞争加剧,使得市场对秋天推出的 ESPN 旗舰版也没抱什么预期; 再加上特朗普前两天刚过发布要挟的 “电影关税” 和
中国
限制电影进口的反击,虽然还没公布细则,是否真的落地还不好说。但这不仅会增加迪士尼国际投资成本,还会引发市场从实物贸易对抗上升到虚拟内容对抗的担忧。 因此这份二季度的成绩单,更像是预期保守下的及时雨,扫去了市场对迪士尼持续情绪低落的阴霾。实际上,海豚君一直在期待迪士尼在 Iger 完成业务重组的拐点之后,迎来一个比较顺畅的向上周期。但期间因为各种行业动荡,再加上本身迪士尼作为传统公司,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才不断延期至今。 比如去年起电影业务就是一个大周期,虽然中间部分影片上线延期,以及口碑翻车,但好歹供给量上来了,至少能保证每半年出一个 10 亿美金级别票房的热片。比如《头脑特工队 2》、《死侍与金刚狼》、《海洋奇缘 2》等等,近期上映刚一周的《雷霆特工队》,全球票房已经超 1.7 亿。接下来半年至一年,多个潜爆片都在排期。 而其他随着本土公园提前趋稳,8 月 ESPN 旗舰版发布,迪士尼要继续讲反转向上的故事,短期并不缺催化。中长期上公园投入已经提上日程,不仅 300 亿投资本土公园扩展板块,还将在中东与当地机构合作运营全球第 7 家迪士尼公园,隐含着贡献最大利润的体验业务,还将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估值角度来说,尽管财报后已经涨了 10%+ 到了 1880 亿美金,但对比 2025 年 EV/EBITDA 依旧只有 11x,假设 26 年增速 10%,那 10x 左右的 EV/EBITDA 也是处于历史中枢以下水平。而由于各业务之间有自己的经营增长周期,按照分项估值可能才更能反映真实价值,按照 12x 公园体验、15x 电影业务以及 8x 体育业务的分部估值来看,对应 26 年业绩,即当下情绪积极时,估值可以看到 2300 亿美金。 一、认识迪士尼 作为近百年的娱乐王国,迪士尼的业务架构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海豚君在《迪士尼:百岁公主的 “驻颜术”》中有过详细介绍。 近一年涉及到集团层面的重大调整,不仅换了领导班子,还改变了业务架构,变更了战略重点。新的业务架构下,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娱乐】、【体育】、【体验】: 原架构与新架构的区别? 新架构主要突出了 ESPN 的战略地位,将 ESPN 频道和 ESPN+ 单拎出来成立一个体育业务部,足见公司的重视。 (1)【娱乐】业务包含:原有线渠道、DTC(除 ESPN+ 以外)、内容销售,同时处置了一些部门整合过程中重复的业务线以及收益偏低的传统渠道。 (2)【体育】业务包含:ESPN 频道、ESPN+、Star (3)【体验】业务包含:公园体验、酒旅游轮、商品消费等,和之前的业务类似,但具体财务数据上还是因为业务上的一些调整,与之前的数值有一些误差。 2、投资逻辑框架 (1)框架改变体现了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内容与分发渠道不再割裂成两个业务,而是融合在一起,新的业务结构更多的是依据不同的内容来划分。 这样可能从源头上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同样的内容可能适合在不同的渠道上首发。前两年迪士尼纠结在热门大片到底先上 Disney+ 还是先上影院的问题,在尝试线上线下同时上后,反而拖累部分热门影片的最终票房表现。继而演员分成受损,也破坏了迪士尼与一些明星演员的合作关系。 (2)【体验】业务多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第一 IP 储备加持下,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龙头地位稳固,更多的受到整体消费的影响。常态下,可以视为一个稳定现金流。 (3)【娱乐】本质上就是在做迪士尼影片的制作与发行,包含了几大鼎鼎有名的工作室、传统渠道和流媒体渠道,因此收入变动主要与迪士尼的电影排片、整体电影市场消费力有关。 其中的流媒体业务,仍然是迪士尼未来中长期的业务聚焦重心。只是这两年原本是作为迪士尼传统业务稳定下,能够博得增量收入和利润的成长型业务。但前端流媒体的竞争在疫情期间加速白热化。而迪士尼在本身不具备自制剧集内容的累积优势,巨额投入却换来血亏。 作为跷跷板的两端,流媒体发展火热的同时,传统媒体的老业务自然不能独善其身。随着传统媒体趋势性衰败,流媒体对迪士尼来说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增量了,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弥补传统渠道的没落。 (4)迪士尼的新宠【体育】业务可能才是衍生出来的一条新成长路线。虽然 ESPN 在迪士尼体内也运营多年了,但体育内容以及相关产业,也在进入越来越多的流媒体公司视野,比如奈飞也多次提及他们对体育内容的重视和加大投入。 而近期的变化是,迪士尼将与同行华纳兄弟联手,再整合自身福克斯的内容,2025 年推出全新版的 ESPN 上线,相当于是给体育赛道的押注再次加码。 二、详细业绩指标图表 1. 流媒体订阅:量价齐增 2. 经营利润:季节性波动,改善趋势不变 3. 内容投资:巅峰期已过,投入回归正常 4. 分业务情况:
lg
...
海豚投研
05-08 23:26
特朗普突然宣布“重大决定”!美英“首发协议”或重塑关税谈判格局
go
lg
...
0天暂停计划,将统一征收关税的范围排除
中国
以外国家,税率仍为10%。 特朗普声称,作出“暂停”决定,是因为“数十个国家已主动联系美国,寻求重启贸易协定谈判”。 美英协议是否真正落地仍存变数,但此举释放出明确信号——特朗普政府正在以“协议换豁免”的方式,重构全球贸易规则,而英国此番成为“首发国家”,或将成为其他国家评估策略的风向标。
lg
...
埃尔瓦
05-08 23:07
中芯国际:指引大 “翻车”,“国产芯” 何时突围?
go
lg
...
。本季度美国区和亚欧区收入都有提升,而
中国
区收入占比回落至 84%。海豚君认为在主要受关税等因素影响下,部分海外客户进行了提前备货。 4、下季度指引:中芯国际预期 2025 年第二季度收入环比下滑 4-6%,对应 21.1-21.6 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24.3 亿美元);毛利率 18-20%,低于市场预期(21.3%)。 海豚君整体观点:财报不太理想,指引更是 “惨淡”。 虽然中芯国际本季度毛利率仍有不错表现,但收入端明显低于此前指引预期。具体来看,公司本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 15.1%,而产品均价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这主要是公司本季度 8 寸晶圆出货增加,结构性带动产品均价的回落。在产品均价下滑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能维持在 22.5%,主要是因为产品出货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进而摊薄了成本。 而相比于本季度数据,公司的下季度指引更为 “惨淡”。公司给出的指引,收入和毛利率是双双下滑的。结合本次财报来看,海豚君推测本季度带来增长的 8 寸晶圆部分,主要是受关税等影响下的海外客户提前备货的带动。若不考虑该影响,即使只看
中国
区收入,虽然有国补等政策的助力,但下游需求仍是相对低迷的,二季度的下滑也并不 “突然”。 对于中芯国际的经营面情况,市场主要关注于收入端、毛利率和资本开支三方面:①收入端能带来成长性预期,当前公司在全球代工市场的份额中已经稳居第三;②毛利率是行业地位和议价能力的体现,也是盈利能力的反映。当前公司毛利率仍在 20% 附近,与台积电(58.8%)有明显差距。作为行业追随者,公司盈利能力受行业波动更大;③资本开支是追赶者信心的体现,但也会对成本端形成增长。当前折旧摊销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单位折旧摊销/产品均价)大约在 35.6%。由于公司的全年资本开支仍将维持在 70 亿美元以上,这也会对毛利率产生压力。 中芯国际的本次财报和下季度指引,都展现出公司在当前经营上面临的压力,如果公司后续仍不调整去年资本支出计划,毛利率将难以得到明显提升。结合公司当前 3606 亿港元(465 亿美元)的市值,对应公司 2025 年税后经营利润 PE 约为 40 倍(假定下半年行业有所回暖,全年收入同比增长 10%,毛利率提升 2.9pct,资本开支 74 亿美元)。 然而中芯国际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司处于追赶者的地位,20% 左右的毛利率根本难以支撑起公司高额的资本开支,因而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往往都是负的;其次,公司作为
中国内地
最为领先代工厂,同样也肩负着搭建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产业链的战略意义。因而,当前的估值并不能单单从 “PE” 的角度去看待。当行业周期起来时,公司的业绩和毛利率明显提升,公司可以适当从 PE 角度来看待;而当出现贸易摩擦等突发事件时,中芯国际的战略价值则更会得到市场的关注。 以下是海豚君对中芯国际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指标看中芯国际:收入、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 核心指标 1:收入端 2025 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收 22.5 亿美元,环比增加 1.8%,明显低于指引区间(环比增长 6-8%)。虽然公司本季度的晶圆出货量环比有两位数增长,但价格端环比也出现较大的回落。 从量和价的维度来具体分析,本季度中芯国际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子: 1)量的维度,中芯国际本季晶圆付运量(等效 8 寸)达到2292 千片,环比增长 15.1%; 2)价的维度,中芯国际本季单晶圆收入(等效 8 寸)为980 美元,环比下滑 11.5%。 从量价分拆来看:虽然本季度出货量增速达到 15%,然而公司本季度产品均价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本季度相对低价的 8 寸产品出货占比提升,结构性拉低了公司的产品均价。 展望 2025 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给出了收入端环比下滑 4-6% 的季度指引,对应 21.1-21.6 亿美元,明显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环比增长 3.2%)。实际上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 8 寸晶圆的提前备货,而 12 寸晶圆已经开始下滑。二季度的下滑指引,更是直接表明了下游需求端的低迷状态。 核心指标 2:毛利率 2025 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为 22.5%,环比下滑 0.1pct,好于市场一致预期(20.7%),超出指引区间上限(19-21%)。 对公司进行成本结构拆分,分析本季度中芯国际毛利率变化的原因: 单片毛利=单片晶圆收入 - 单片固定成本 - 单片可变成本 1)单片晶圆收入:中芯国际本季单晶圆收入(等效 8 寸)为 980 美元,环比下跌 128 美元/片。 2)单片固定成本(折旧及摊销):本季单片固定成本(等效 8 寸)为 349 美元,环比下降 47 美元/片。受公司较高的资本开支影响,公司本季度折旧摊销环比增长 1.5%,至 8 亿美元。由于本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 15%,规模效应影响下,本季度单片固定成本反而实现降低。 3)单片可变成本(其他制造费用):本季单片可变成本(等效 8 寸)为 411 美元,环比下滑 51 美元/片,同样是受出货量的快速提升而得以摊薄。 4)单片毛利:中芯国际本季单片毛利(等效 8 寸)为 221 美元,环比下降 30 美元/片。 通过成本分拆发现,虽然公司本季度的产品均价有所下滑,但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公司本季度的单位成本也有明显的摊薄,最终公司本季度毛利率环比基本持平。 展望 2025 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给出了毛利率 18-20% 的季度指引,明显低于市场的预期(21.3%)。结合公司给出的收入端下滑预期,海豚君认为公司下季度的晶圆出货将面临压力。而没有规模效应的带动,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将有所提升,进而带动毛利率的回落。 核心指标 3: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指标,不仅反映中芯国际季度经营情况,也从中能折射出整个晶圆制造行业的景气度趋势。尤其是在半导体相对低迷时期,关注产能利用率指标,有助于掌握公司及行业的供需变化情况。 2025 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 89.6%,本季度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结合公司的收入结构和下季度收入指引看,海豚君认为公司本季度产能利用率回升,主要是受部分客户对 8 寸晶圆提前备货的带动,而下游整体需求仍然低迷。 对公司本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情况进行测算,中芯国际本季度的总产能达到 2558 千片,环比增长 9.8%。在每年 70-78 亿美元资本开支的投入下,公司产能持续提升。 公司本季度的资本开支为 14.16 亿美元,同比环比都有所回落。如果公司继续维持 73.3 亿美元的全年目标,那会在随后的季度中继续对资本开支进行提升。 二、业务层面看中芯国际 看完三大核心指标后,海豚君和大家一起全方位来看中芯国际的季度业务情况: 2.1 各下游市场方面 本季度中芯国际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为 24.2%,季度收入维持在 5.18 亿美元。消费电子业务在本季度依然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 40.6%。在
中国
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公司的消费电子收入近 3 个季度维持在 8 亿美元以上(结合高通 IoT 业务近三个季度的同比增速都在 20% 以上)。公司将过去的其他业务进行了细分,其中电脑及平板业务占比本季度回落至为 17.3%,工业与汽车业务占比提升至 9.6%。 综合下游各业务的表现,公司本季度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消费电子和工业与汽车业务的拉动,也是本季度 8 寸晶圆提前备货的主要来源。 2.2 各晶圆尺寸 中芯国际从 2022 年一季度起不再披露各制程节点的收入占比,仅披露了 8 寸和 12 寸晶圆收入占比,这就无法细致地看到每个节点的收入变化情况。 本季度中芯国际 12 寸晶圆收入占比为 78.1%,有所回落。具体从两种尺寸的占比和公司收入来看,中芯国际本季度 12 寸晶圆的收入环比下滑 1.3%,而 8 寸晶圆的收入环比提升 14.9%。本季度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就是 8 寸晶圆,受关税等因素影响,部分客户进行了提前备货。如果本季度没有 8 寸片的贡献,公司收入端本季度就将陷入 “下滑”。 2.3 各地区分布情况 中芯国际重新调整了地区收入分布的口径,从原来的 “北美洲/
中国内地
及香港/欧洲及亚洲” 调整成了现在的 “
中国
区/美国区/欧亚区”。由于口径的调整,数据上略有差异。 从本季度的地区收入来看,
中国
区收入回落至 84.3%,但仍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此外,公司本季度在美国区/欧亚区的收入环比分别有 44% 和 58%。 结合公司本季度晶圆结构端的增长情况看,海豚君认为本季度公司 8 寸晶圆的环比增长,主要是来自于美国及欧亚客户(高通等)为应对关税等不确定的影响而进行的提前备货。 三、经营数据看中芯国际 3.1 经营开支 从经营开支角度看,本季度中芯国际经营开支是 1.96 亿美元,有所回落,主要是公司本季度的研发费用有明显的减少。本季度经营开支占比下滑至 8.7%。 拆分本季度的经营开支看,研究及开发支出 1.49 亿美元,一般及行政开支 1.49 亿美元以及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 0.11 亿美元。其中公司在本季度研究及开发活动减少;一般及行政开支环比减少,主要是上季度计提了员工奖金增加并缴纳处置了联营企业的相关税金。 3.2 经营指标: 从经营指标角度看,主要从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两项观察: 中芯国际本季度存货 30.48 亿美元,环比增加 3%; 中芯国际本季度应收账款 11.5 亿美元,环比增加 36.6%。 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应收账款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本季度存货/收入和应收账款/收入分别为 135.6% 和 51.1%。从营运指标的角度看,中芯国际的存货占比略有回升,近三个季度保持平稳。对比历史情况看,存货水位虽从高点回落,但仍处于相对较高位置。 结合公司的存货和产能利用率数据,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能看到公司的经营变化趋势。当存货/收入大幅提升时,公司将产能利用率调低至 80% 以下。而随着存货从高点回落,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当前公司的存货/收入比值仍在 136% 的相对高位,公司本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为 89.6%。 3.3 EBITDA 指标: 从 EBITDA 角度看,本季度中芯国际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12.9 亿美元,继续提升。 分拆指标来看,中芯国际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利润的释放和折旧摊销两部分,经测算本季度的利润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维持在 57.5%。公司由于制造业重资产的特点,公司利润中的大部分都被折旧和摊销给侵蚀了。
lg
...
海豚投研
05-08 23:06
华鑫证券:给予
中国
铝业买入评级
go
lg
...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傅鸿浩,杜飞近期对
中国
铝业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公司事件点评报告:Q1业绩符合预期,持续一体化布局》,给予
中国
铝业买入评级。
中国
铝业(601600) 事件
中国
铝业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Q1营业收入为557.84亿元,同比+13.95%;归母净利润为35.38亿元,同比+58.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34.44亿元,同比+57.94%。 投资要点 2025Q1公司电解铝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产销量方面,产销量方面,2025Q1公司实现冶金级氧化铝产量448万吨,同比+5.41%,精细氧化铝产量95万吨,同比+6.74%,实现自产冶金氧化铝外销量168万吨,同比+12.0%;实现原铝(含铝合金)产量194万吨,同比+8.99%,自产原铝(含合金)外销量190万吨,同比+7.95%;实现煤炭产量322万吨,同比+11.81%。 价格方面,2025Q1
中国
长江有色市场A00铝平均价20429元/吨,同比+7.39%,环比-0.60%;2025Q1
中国
安泰科氧化铝平均价4116元/吨,同比+21.83%,环比-8.73%;2025Q1广西铝土矿平均价510元/吨,同比+30.77%,环比+4.33%。 现金流充足,资产负债率到达近十年最低水平 2025Q1公司现金流充足,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2.60亿元,同比+75.06%,主要受到经营利润同比增加及强化两金管控实现现金流入增加。截止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8.10%,为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优化产业链布局,广西华昇与内蒙古华云三期项目投产 2024年公司全年新增资源量7,355万吨;广西华昇二期氧化铝项目陆续投产;内蒙古华云三期电解铝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配套的达茂旗1200MW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建成贵州华锦、云铝文山金属镓项目,金属镓总产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66、2346.56、2397.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47、116.27、120.9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8、9.6、9.2倍。 考虑到公司为国内铝行业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电解铝价格高企,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政策限产风险;2)主要产品价格下跌风险;3)原材料与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邱祖学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63.62%,其预测2025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54.6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7.2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1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43。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05-08 23:06
科士达遭遇"滑铁卢":新能源业务拖累致营收利润双降,欧洲市场成最大变数
go
lg
...
,科士达成功交付了农业银行、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
、
中国联通
等大型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数据中心行业的领先地位。 然而,尽管数据中心业务表现稳健,但增速明显放缓。随着数据中心单机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客户对中高功率段产品的需求增速有所下降。此外,公司虽然推出了适配算力型数据中心的产品,如YMK系列模块化UPS和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但这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 新能源业务:欧洲市场波动拖累整体业绩 新能源业务成为科士达2024年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光储充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61亿元,同比下降49.43%。其中,储能业务受欧洲户储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出货量大幅下滑,导致新能源板块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尽管公司在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充电桩等领域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欧洲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损失。 科士达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虽然长远,但短期内面临较大挑战。公司正在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海内外渠道建设等措施,争取新能源板块业务尽快重归增长轨道。然而,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科士达能否在短期内扭转颓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经营模式:研发投入增加但市场压力不减 科士达在2024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73%,达到2.75亿元。公司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升级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产品,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然而,尽管研发投入增加,公司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的压力并未减轻。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44%,达到3.06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加了营销投入和销售人员费用。 此外,科士达的采购和生产模式依然以“以销定产”为主,尽管这种模式有助于控制库存风险,但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公司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1亿元,同比下降4.68%,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总体来看,科士达在2024年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尽管数据中心业务表现稳健,但新能源业务的拖累使得整体业绩承压。公司未来能否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扭转颓势,仍需进一步观察。
lg
...
金融界
05-08 22:46
上一页
1
•••
39
40
41
42
43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中美贸易战突传劲爆消息!亚币罕见集体疯涨,中国降息降准大放水
lg
...
是什么让中国重启与特朗普的关税谈判?路透揭露背后内幕
lg
...
中国最新数据很危险!CPI连续三个月下降,PPI通缩加剧
lg
...
金市展望:黄金“疲态尽显”暂守3300!中美谈判这一幕恐暴击多头
lg
...
盛文兵:聚焦国际黄金,下周黄金走势及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