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疫情解封、边境快重开!新香港还能成为企业的“亚洲国际都会”吗?
go
lg
...
个随心所欲的国际转口港。截至6月,该市
人口减少
约216000人,即2.8%,降至730万。 (来源:彭博社) 与此同时,超过60家国际公司已将其地区总部迁出香港。在7月份接受调查的36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超过1/3的公司已将区域或全球职位从该市转移。政府数据显示,与三年前相比,2022 年前九个月,外国金融服务工作者的新签证数量下降50%,降至1894份。 彭博社评论称,即使在金融界,一句不礼貌的话现在也会招致严厉斥责,市场焦虑正在持续增长。一位从事金融工作的英国国民回忆说,在与当局进行例行会谈之前,删除可能被认为具有煽动性的WhatsApp和Signal消息。他担心,当局可能会检查他的手机,选择在8月移居新加坡。 “很难想象,国际企业不会注意到香港自治度下降的趋势,并相应地继续评估他们在香港的存在,”乔治城亚洲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托马斯·凯洛格(Thomas Kellogg)提到说。 尽管股市繁荣,但生活很难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正常状态。访客仍然需要进行多项强制性新冠核酸测试。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与中国大陆的边界仍然关闭。 (来源:彭博社) 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当地经济也受到了伤害。政府预计今年GDP总值将萎缩3.2%,这是四年来的第三次萎缩。房价已从去年的峰值下跌18%,高盛集团预测跌势只会变得更糟。 受新冠疫情打击尤为严重的酒店业正在努力吸引员工回来,“我们看到人才大量外流,”Harilela Hotels董事长Aron Harilela在10月下旬对行业专业人士和媒体的简报会上说。他指出,吸引员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Harilela补充表示:“我认为我们一直面临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恐惧和污名化一直在扼杀我们,而世界其他地方却没有面临过这种情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一直在努力美化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受损声誉,他能够迈出的一大步是取消新冠限制,包括强制性酒店隔离。他还计划放宽签证规定,并降低非居民购买房产的印花税。周二,他取消了大部分剩余的路缘石。预计明年年初将重新开放与中国大陆的边境。 旅人归来,据入境事务处称,香港国际机场的平均每日入境人数已从3月份略低于70人的低点跃升至约20000人,该部门未提供大流行前时期的数据。 有兴趣吸引人才回头的高管招聘人员可以预见地乐观,他们表示,香港长期以来的卖点,包括低税收、良好的机会和进入利润丰厚的中国大陆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座城市臭名昭著的高房价已经下降,这对它有所帮助。 “我看到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尤其是移居欧洲或伦敦的外籍人士,”专注于金融服务行业的猎头公司Wellesley Partners驻香港的合伙人Loretta Chan说。“我看到他们回来了。” 施莫尔(Alan Schmoll)说他正在考虑搬回去,这位前银行家从2009年到2014年住在这里。他现在居住在墨尔本,11月曾到访这里出差和参加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 (来源:彭博社) 他称,这次旅行在各方面都很成功。他完成了很多生意,在门口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后,在兰桂坊的Boomerang会所参加了一些派对。“俱乐部人满为患,”经营一家在线房地产公司的施莫尔说。#新冠疫情#
lg
...
小萧
2022-12-14
韩国新婚夫妇数同比减少8万对 创2015年开始统计以来最低纪录
go
lg
...
以来的最低值。 统计厅方面表示,受
人口减少
、经济和文化问题、新冠疫情影响,结婚人数减少,出生率下降。双薪夫妇家庭中有子女的家庭占比49.6%,低于单薪夫妇家庭。有房新婚夫妇家庭中有子女的家庭占比59.9%,高于无房家庭(50.1%)。 与此同时,初婚新婚夫妇平均年薪为64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万元),增幅为6.9%,创新高。这是因为双薪夫妇家庭占比54.9%,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初婚新婚夫妇中42%有房,占比减少0.1个百分点。其主要住房类型为公寓,占比72.1%。有贷款的增加1.6个百分点,为89.1%,刷新历史纪录。
lg
...
金融界
2022-12-12
香港出现移民潮?中国官员反驳:这样形容不恰当,香港
人口减少
有多种原因
go
lg
...
人。 黄柳权认为,从这些数据来看,香港
人口减少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不出
人口减少
是因为移民潮导致的。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解释:“政府没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统计数字。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过去十年,不包括单程证持有人的香港居民在大部分年份均录得净移出。” 黄柳权指出,当前香港已经从由乱到治进入了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香港社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同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展开广泛、紧密的交流合作。近期他也注意到,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积极回应社会各界的关注,指出,政府将继续吸引海内外人才落户香港,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流动。特区政府非常积极地吸引人才到香港来。 黄柳权表示,他相信,香港高度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所实行的普通法制度和低税制,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环境,特别是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香港施展抱负。
lg
...
Dan1977
2022-09-20
1000人只有5.4对成婚?结婚率暴跌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中国人口危机加剧!
go
lg
...
年人口提供养老金和资金保障将面临挑战。
人口减少
将对中国的全球地位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企业和政府想要争取的巨大市场。” 他表示,人口结构的转变也将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占GDP的五分之一,开发商由于负债累累出现问题后,目前中国房地产正处于危机之中。Williams警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10年的需求将大幅下降,部分原因是想买房的年轻人减少了”,这是许多开发商“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试图通过独生子女政策限制快速增长的人口。但中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问题,政府尝试再次提高出生率。预计中国将很快被印度取代,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avies表示:“劳动力丰富,是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关键。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出生率都在下降,但中国的下降尤为显著。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尚不清楚,因为这一趋势似乎在政策出台前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了。” 专家们还认为,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也拉低了结婚率,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追求财务自由而不是婚姻。共青团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8岁至26岁的城市女性中,有44%的人表示在近几十年变得富裕后,她们没有结婚的打算。
lg
...
Sue
2022-09-02
人口出生率下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go
lg
...
极有可能出现历史上第一次非战争非饥荒而
人口减少
的情况;这一点也许不再是“养育成本太高”这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的了。 改革开放的历史几乎与计划生育的实施时间一样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伴随着对人口的控制展开了。纵观中国历史,只要是没有天灾和战争,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年代,人口总是可以快速增长,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尤其是后来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则第一次释放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将大量的农村人口引入城市,让农民变成市民,这一过程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繁荣,也为未来中国经济最大发展引擎:房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房地产要发展,城市必须有大量人口。当然,在计划分房的年代里,城市住房供给不畅,居民的住房问题也一直是个难题,这时候不要说大量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就连城市自身人口有住房的刚需(这个时候的刚需才是真正的刚需!),也需要看单位领导眼色。 紧接着,2001年中国顺利加入WTO,中国人口红利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造成了天量的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2001年~2007年是中国经济最为黄金的时代,尤以2007年为甚,当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高达11.4%!这个数据在2022年的今天看来显得那么的不真实,同时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 没想到吧,当年我们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是高于GDP增速的... 也就是在当年,上证指数创出了前无古人的高度:6124点。谁说A股和经济发展无关的呢?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未能幸免,但是当时面对危机,我们是胸有成竹的,就算是当时最看空中国的声音也不至于说中国自此会坠入谷底,至少相对于美国而言,彼时的中国经济整体还是非常健康的,我们没有什么“次级贷款”。但也就在那时候,我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四万亿刺激计划。 在短期看来,四万亿给了我们提振的信心与机遇,投资拉动从此成为了助力经济的最好发动机,时值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最为黯淡的时候——美国虽然从危机中逐步走出,但前景仍不明朗,欧洲很快又陷入了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中,日本则在2010年将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拱手让给中国。在美欧日几大发达经济体几乎同时陷入不景气当中的时候,中国风景一枝独秀,国内的“自信氛围”就是在那个历史背景中逐步形成的——2008年的四万亿只是个开端,总量超越日本随后甩欧洲好几条大街同时迅速缩小与美国差距才是自信心建立的根本。 由此,我们患上了一种“病”,一旦觉得身体不好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官员、学者、金融从业人员、股民,乃至路边摊的大爷都在念叨着两个字:“刺激”。嗯,刺激就对了,不管你是用财政的方式,还是货币的方式,只要刺激就是对的。不断加强调控措施,不断加强国家对整体宏观经济的掌控力,将“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到最极致,就成为了几乎每一个人的共识。殊不知,“集中力量办大事”并非是没有成本的,而且是很大,并最终是需要由千千万万的民众去承担的:政府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政府的作用在于将民间力量集中、集中再集中(再分配与再协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如果价值没有被创造出来,那分配和协调从何谈起呢?),于是我们看到各种“国进民退”的声音和现象,看到了各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景象。 如果你要行走万水千山,阻碍你的不是遥远的路途,而是你鞋里的砂子。中国高铁的老师是日本和德国,而且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对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中国高铁现在的时速远远超过德国,学生把老师远远抛在了身后。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德国高铁速度慢,但是德国高铁既可以运送人员,也可以运输物资;而中国高铁因为时速设计,只能运人不能拉货,这就是导致虽然中国高铁四通八达,但是我们的物流成本却没有随高铁建设的日趋完善而下降;而且高铁真正能赚钱的线路也只有京沪线等少数线路,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亏钱的,铁总公司不断负债的同时又要不断增加负债——这就是鞋子里面的砂子,最终将会不断增加鞋子本身的重量而拖累我们的万里行军。因为无论是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还是铁总不断增加负债以填补缺口,最终买单的还是全体国民,各种税费不断增长,在一点一滴中腐蚀着我们的购买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着我们的生活成本,导致群体的生育意愿不断降低——高铁这个案例只是千千万万的鞋中砂砾中的一个而已。 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而我们自己似乎也沉醉于这一称呼当中,尤其是当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去往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当我们嘲笑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多年都修不了一条高铁,伦敦纽约地铁脏乱不堪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小县城都有着耀眼的经济开发区,我们的城市之间有着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省道,在很多高山大川中,无数公路、桥梁、铁路穿梭其间,这一切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 康德曾说过:“人,是目的本身,即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上帝) 都不能把他只是当作工具来加以利用。”这就让我们对于目的和手段必须要有一个再思考:基建究竟是目的呢?还是手段呢?很显然,基建只是手段,是使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而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会越来越迷信所谓“中国模式”,越来越偏离常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混淆了这里的目的和手段——基建永远只能是经济刺激的手段,当“有形的手”不断自我强化,将手段与目的颠倒后,也必将造成结果的异化。我们势必会通过不断压缩民间的力量,挤占民营经济空间的方式去加强调控的力量,最终,反应在微观层面就是虽然全球养育成本都在升高,但我们的养育成本的提升速度却居于世界之冠,养育成本、生活成本不断提升,而收入水平,即劳动力(这里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价格长期低迷的状态如何破解?只能通过减少供应,即生育率的降低来实现了。 难道劳动力不也是一种大宗商品么?
lg
...
雾月十八日
2022-08-31
香港人纷纷选择逃离?!2021年逾11万人净流出、恐造成重大人才缺口
go
lg
...
能有助吸引人才来港。 叶兆辉还说,自然
人口减少
在未来不会有显著改善,老年人口增长对医疗、福利开支构成压力,加上劳动
人口减少
,生产力下降,对本港税收等都会造成压力。
lg
...
Dan1977
2022-08-12
26个省会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 8城超千万,这些城市增长迅猛
go
lg
...
[ 虽然中西部的一些省份
人口减少
,或者增量较少,但省会城市的人口仍在大幅增加。例如,在人口大省河南,2021年河南
人口减少
了58万人,但省会郑州增加了12.62万人;陕西全省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但西安比上年末增加了20.3万人。 ] 省会城市是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目前,除拉萨尚未公布,26个省会城市2021年人口数据已经出炉。 数据显示,2021年,26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中,有8城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比上一年少一个;有10个省会城市人口增量较上一年达到或超过了10万人。 需要说明的是,在2021年人口增量方面,个别城市由于未公布2020年底的常住人口数据,因此对比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节点,即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数量。 8城常住人口超1000万 上述26城中,在人口总量方面,成都、广州和武汉位居前三。 成都是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大关的省会城市,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四。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即2020年11月1日零时,增加了25.42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了24.5万人,增长1.17%。增量无论是在省会城市还是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均位列第二。 一线城市广州以1881.06万人位居第二。不过2021年广州常住人口增量仅为7.03万人,在26个省会城市中位列第15。而过去十年,广州每年新增近60万人。 2021年广州人口增量低主要原因在于,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不少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很大。尤其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有非常多的专业批发市场,但包括荔湾、越秀的很多批发市场、商户都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商贸、餐饮、酒店等吸纳就业较多的服务行业也是同样的情况。 2021年常住人口第三的省会城市发生了变化,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五的武汉,超越了西安和郑州,上升至第三位,人口规模达到了1364.89万人。武汉2021年新增人口超120.1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年武汉受疫情影响大,很多工地、企业关闭,一些人离开后还没回来,或者虽然回来了,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没满足常住人口“居住满半年”的登记条件。疫情之后,尤其是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并且不仅是省外人员回流,湖北地市州的人口也很多流向武汉。 武汉之外,常住人口处于1300万梯队的还有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西安。数据显示,2021年末西安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常住人口总量首次突破了1300万;同口径比较,比上年末增加了20.3万人。 郑州和杭州则处于1200万梯队,居五、六位;石家庄和长沙继续列第七和第八位。此外,有6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处于900万梯队,包括哈尔滨、合肥、南京、济南、沈阳和长春。 值得得注意的是,900万梯队的省会城市比上年多一个,新增是哈尔滨。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底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计算,2021年比上一年减少了11.6万人,常住人口也由此跌破了千万大关。 哈尔滨和石家庄是仅有的2个常住人口下降的省会城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两个省会城市
人口减少
,只是作为建制市概念即行政区划内的
人口减少
,并不是市区的
人口减少
。这两个城市下辖的县很多,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人口外流的主要是这些区域。相比之下,中心城区的人口还在增加。 10城增量达到或超过10万 从增量变化来看,26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增量达到或超过了10万人,分别是武汉、成都、杭州、西安、南昌、长沙、郑州、贵阳、南京和福州。其中,增量前四名人口增加规模均超过了20万人,均为新一线城市,同时城区人口均超过500万人,为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虽然中西部的一些省份
人口减少
,或者增量较少,但省会城市的人口仍在大幅增加。例如,在人口大省河南,2021年河南
人口减少
了58万人,但省会郑州增加了12.62万人;陕西全省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但西安比上年末增加了20.3万人;湖南常住
人口减少
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总体上,人口仍在向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集聚。 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打造强省会,但由于不同的省会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同,各地打造的强省会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其中,一些城区人口规模大的省会城市,未来重点是要瘦身健体,增强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到2020年七人普时,广州、成都、武汉、西安、杭州、南京、沈阳、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和昆明这些省会城市均为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其中,广州、成都城区人口超过了1000万,武汉、西安的城区人口超过了900万,杭州的城区人口超过了800万。 牛凤瑞认为,当前各地在打造强省会,但强省会的发展关键在于质量的提高,在于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积极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根据方案,要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lg
...
小小新新
2022-07-19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黄金收评】黄金突然惊人暴涨的原因在这!美国传大消息 金价狂飙114美元
lg
...
美国传来重大利好!全球市场“涨"声欢迎:美股大涨、黄金突破4100美元、比特币冲刺11万美元
lg
...
中国经济突发重磅信号!彭博:习近平容忍最富裕省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lg
...
特朗普突发重大警告!若出现这一幕 美国将面临“经济和国家安全灾难”
lg
...
中国出口“爆发式增长”!航运巨头警告:中国汽车正加速蚕食欧洲市场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9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6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