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富德生命人寿 收年内第二张罚单
go
lg
...
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对对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嘉兴中心支公司罚款10万元、对陈飞琴(时任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嘉兴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 这已经是富德生命人寿年内的第二次处罚,2024年1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浙金罚决字〔2023〕18号,因“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财务数据不真实)”,对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分公司罚款40万元、对陈黎(时任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警告并处罚款8万元。 然而,富德生命人寿在2023年8月就曾出现过上述问题而遭到处罚,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丽水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丽金罚决字〔2023〕1号显示,因“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对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丽水中心支公司罚款25万元、对杨瑞明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对陈燕青警告并处罚款2万元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对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丽水中心支公司罚款25万元、对杨瑞明(时任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丽水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警告并处罚款3万元、对陈燕青(时任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丽水中心支公司银保部负责人)警告并处罚款2万元。 富德生命人寿两年合计罚款91万元,企查查显示,2024年以来,公司有15起保险纠纷。 公开资料显示,富德生命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117.52亿元,总资产超5100亿元。目前在全国拥有35家分公司、1000多个分支机构及其服务网点。保费规模持续站稳千亿平台,市场排名稳定在行业前十。
lg
...
金融界
2024-05-13
中国太保:前4月原保险业务收入合计约1816.67亿元
go
lg
...
保公告,前4月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45.24亿元,同比下降3.5%,本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71.43亿元,同比增长7.8%。
lg
...
金融界
2024-05-13
中国太保(601601.SH):前4个月中国太平洋人寿保费收入1045.24亿元,同比下降3.5%
go
lg
...
30日期间,本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45.24亿元,同比下降3.5%,本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71.43亿元,同比增长7.8%。
lg
...
格隆汇
2024-05-13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內险股首选中国平安 上调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评级
go
lg
...
的新业务价值和准备金修正。该行重新调整
保险
股
的排序,并建议加入内地寿险公司。报告指,香港上市的寿险股价格便宜,股息率为6%至8%,对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资本管理的新关注也应该会带动更好的股票表现。该行首选中国平安,因为其为唯一一家提议派中期息的保险公司。 摩根大通将中国太保的评级由“减持”上升至“增持”,将新华保险的评级由“减持”上调至“中性”。同时,该行对今年首季的非寿险承保业绩保持谨慎看法,对人保财险首季业绩感到失望。该行列出其对内地
保险
股
的次序,以中国平安为首选,其次是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最后为中国财险。
lg
...
格隆汇
2024-05-13
中国太保(02601.HK):1-4月两家子公司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1816.67亿元
go
lg
...
月30日期间,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45.24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71.43亿元,同比增长7.8%。
lg
...
格隆汇
2024-05-13
保险板块政策暖风频吹,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为何更能获市场青睐?
go
lg
...
多重利好催化 政策层面的利好是推动近期
保险
股
走强的重要催化剂所在。 具体而言,如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变动不容忽视。 首先,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通知》最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明确商业银行代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各级分支行及网点均不限制合作保险公司数量。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可以不受3家保险公司数量限制。 此外,《通知》也明确了双方合作层级和银行代理业务佣金标准。 对此,招商非银观点认为,政策利好有望为行业各方创造“多赢”局面。对保险公司而言,充分竞争的市场要求其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头部公司凭借服务、品牌和客户经营等资源优势,预计将在高客经营中占据领先地位,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有望持续提升;中小公司通过签约更多银行网点,有望触达更多客户,缓解经营压力。而不必再开设三、四级分支机构也能同银行网点进行合作,也有利于保险行业降本增效运营。 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也再次重申了“报行合一”的要求,而这一政策的深化以及对头部险企业绩的提振也是近期上市险企资本市场走强的关键催化剂所在。近日,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也提到,监管再次强调渠道费率“报行合一”要求,在同等费率环境下头部公司的产品得益于附加服务体系等更具备竞争优势,预计银行与头部险企的合作意愿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自去年8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发布相关规范政策,推动“报行合一”全面落地。在“报行合一”的持续引导和规范下,银保渠道的手续费率水平迎来显著降低,持续推动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2024年一季度,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市场相关观点认为,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也与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大型险企持续加码布局银保渠道分不开。 此外,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平安为代表的在健康、养老领域深耕布局的险企也将有望持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平安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要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平安未来要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港股市场方面,近期市场传出内地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这一消息也对港股市场的“高股息”概念股形成了直接刺激,
保险
股
作为高股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强力催化。对此,中泰国际指出,若H股及红筹股的红利税能够减免,可增加内资投资港股的实际股息回报率,叠加港股更低的相对估值,必然吸引更多长线的内资流入港股市场。中金则认为,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得以落实,有望进一步提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尤其是高分红相关板块的投资热情,短期提振情绪,长期也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在这一领域有着直接或间接投资的保险行业也带来了正向预期。近期全面放开限购迎来加速,地产板块持续走强,市场风险出清背景下,险资作为房地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持续受益行业风向的变化,带来市场预期的转向。 2· 公司侧:基本面向好,短期确定性与长期成长性兼具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险企价值指标的普遍优化提升,也是支撑
保险
股
估值进一步修复的关键。而聚焦到公司层面,平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热情,显然也离不开本身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短期业绩的确定性和长期生态潜力带来的成长预期是当下市场支撑公司价值提振的核心着眼点所在。 首先,不论是此前的年报还是一季报,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展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势头。 其中,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项核心业务的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一季度实现了扭亏,这也符合此前多数机构对平安利润修复的一致预期。 从业务结构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仍为平安的重中之重。2023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10.8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6.2%。这一高速增长态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2024年Q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 核心指标持续高增长,是平安近年来在渠道、产品方面深度改革成果的具象化。 代理人渠道改革的成效尤为凸显。今年一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大幅增加了优秀人才的占比,进而带动了产能的持续增长,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产品方面同样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量,“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及“保险+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形成了平安的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000万客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臻颐年”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等地落子。 可以说,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推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为公司短期内的业绩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从长远视角来看,归根到底,平安能够做到上述这一切的源头还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贯彻落实,这不仅为公司在多个维度上构筑了竞争优势,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平安依托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成为获客、粘客能力长期走高的关键。自2019年末至今,平安客户数增长了17.9%,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另一方面,平安建立起了庞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打通支付、服务、医疗等多个节点,并覆盖了从预防、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到愈后管理全流程,不仅能实现独立的商业价值,也能对综合金融业务实现赋能。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总的来看,业绩数据的持续向好增强了平安的短期确定性,双轮驱动战略则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平安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预示着公司在未来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市场侧:持仓底+估值底,牛市预期下的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热情重燃,当然也离不开资金面的环境改善。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2248.55亿港元。截至5月10日,南向资金连续13周净买入,其中五周的单周净买入规模超2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南向资金缺席的情况下,港股市场上涨趋势依然得以延续,说明资金面的修复力量并不单一。中金公司研报更是直接指出,港股此轮反弹更多受外资支撑。 这背后既有国际资本在亚太市场内部配置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在乐观情景假设下,A股市场估值提升有20%至40%的潜力。瑞银在策略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将中国评级上调至“超配”。 外资往往会优先配置以保险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事实上自四月下旬以来保险板块的持续走强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外,过去几年由于资产负债两端的共同压制,内地公募基金不断压降对
保险
股
的配置比例。近期今年一季度,公募对
保险
股
的持仓占比仅0.15%,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标配1.55%。但其中不少核心限制因素已经有了边际改善的信号出现,有望形成保险板块的“持仓底”。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未来超长特别国债的推出,“资产荒”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带动长期利率企稳回升,进而缓解当前险企利差损风险。此外,招商证券还指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带动A股重回上行趋势,强贝塔属性的
保险
股
具备较强的上涨弹性。 由此来看,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保险板块在估值底和配置底的背景下,受益整个大市环境的走强预期,以及资金的加码,有望持续收获新机遇。尤其是考虑到基本面的修复趋势和高股息特征,
保险
股
成为当下市场看好的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优质板块。在此背景下,优质头部险企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在市场得到强化。 4· 结语 总的来看,近期政策面的多重利好、基本面的修复以及资金面的改善为
保险
股
的走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望后市,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险企基本面向好趋势不断兑现,整个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行情演绎还将有望持续。 此外,特别关注到港股市场,技术性牛市的出现,市场对红利股的追捧也正成为主线,保险板块的高股息有望强化市场的正反馈。近日,方正证券研报则特别点名中国平安,指公司高度重视股息和分红水平,预计24 年股息继续提升。截至5月7日 收盘,公司A 股/H 股2023 年股息率分别为5.7%/6.7%2,方正证券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lg
...
格隆汇
2024-05-11
保险板块政策暖风频吹,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为何更能获市场青睐?
go
lg
...
多重利好催化 政策层面的利好是推动近期
保险
股
走强的重要催化剂所在。 具体而言,如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变动不容忽视。 首先,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通知》最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明确商业银行代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各级分支行及网点均不限制合作保险公司数量。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可以不受3家保险公司数量限制。 此外,《通知》也明确了双方合作层级和银行代理业务佣金标准。 对此,招商非银观点认为,政策利好有望为行业各方创造“多赢”局面。对保险公司而言,充分竞争的市场要求其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头部公司凭借服务、品牌和客户经营等资源优势,预计将在高客经营中占据领先地位,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有望持续提升;中小公司通过签约更多银行网点,有望触达更多客户,缓解经营压力。而不必再开设三、四级分支机构也能同银行网点进行合作,也有利于保险行业降本增效运营。 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也再次重申了“报行合一”的要求,而这一政策的深化以及对头部险企业绩的提振也是近期上市险企资本市场走强的关键催化剂所在。近日,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也提到,监管再次强调渠道费率“报行合一”要求,在同等费率环境下头部公司的产品得益于附加服务体系等更具备竞争优势,预计银行与头部险企的合作意愿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自去年8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发布相关规范政策,推动“报行合一”全面落地。在“报行合一”的持续引导和规范下,银保渠道的手续费率水平迎来显著降低,持续推动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2024年一季度,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市场相关观点认为,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也与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大型险企持续加码布局银保渠道分不开。 此外,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平安为代表的在健康、养老领域深耕布局的险企也将有望持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平安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要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平安未来要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港股市场方面,近期市场传出内地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这一消息也对港股市场的“高股息”概念股形成了直接刺激,
保险
股
作为高股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强力催化。对此,中泰国际指出,若H股及红筹股的红利税能够减免,可增加内资投资港股的实际股息回报率,叠加港股更低的相对估值,必然吸引更多长线的内资流入港股市场。中金则认为,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得以落实,有望进一步提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尤其是高分红相关板块的投资热情,短期提振情绪,长期也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在这一领域有着直接或间接投资的保险行业也带来了正向预期。近期全面放开限购迎来加速,地产板块持续走强,市场风险出清背景下,险资作为房地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持续受益行业风向的变化,带来市场预期的转向。 2· 公司侧:基本面向好,短期确定性与长期成长性兼具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险企价值指标的普遍优化提升,也是支撑
保险
股
估值进一步修复的关键。而聚焦到公司层面,平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热情,显然也离不开本身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短期业绩的确定性和长期生态潜力带来的成长预期是当下市场支撑公司价值提振的核心着眼点所在。 首先,不论是此前的年报还是一季报,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展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势头。 其中,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项核心业务的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一季度实现了扭亏,这也符合此前多数机构对平安利润修复的一致预期。 从业务结构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仍为平安的重中之重。2023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10.8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6.2%。这一高速增长态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2024年Q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 核心指标持续高增长,是平安近年来在渠道、产品方面深度改革成果的具象化。 代理人渠道改革的成效尤为凸显。今年一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大幅增加了优秀人才的占比,进而带动了产能的持续增长,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产品方面同样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量,“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及“保险+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形成了平安的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000万客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臻颐年”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等地落子。 可以说,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推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为公司短期内的业绩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从长远视角来看,归根到底,平安能够做到上述这一切的源头还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贯彻落实,这不仅为公司在多个维度上构筑了竞争优势,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平安依托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成为获客、粘客能力长期走高的关键。自2019年末至今,平安客户数增长了17.9%,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另一方面,平安建立起了庞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打通支付、服务、医疗等多个节点,并覆盖了从预防、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到愈后管理全流程,不仅能实现独立的商业价值,也能对综合金融业务实现赋能。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总的来看,业绩数据的持续向好增强了平安的短期确定性,双轮驱动战略则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平安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预示着公司在未来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市场侧:持仓底+估值底,牛市预期下的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热情重燃,当然也离不开资金面的环境改善。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2248.55亿港元。截至5月10日,南向资金连续13周净买入,其中五周的单周净买入规模超2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南向资金缺席的情况下,港股市场上涨趋势依然得以延续,说明资金面的修复力量并不单一。中金公司研报更是直接指出,港股此轮反弹更多受外资支撑。 这背后既有国际资本在亚太市场内部配置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在乐观情景假设下,A股市场估值提升有20%至40%的潜力。瑞银在策略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将中国评级上调至“超配”。 外资往往会优先配置以保险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事实上自四月下旬以来保险板块的持续走强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外,过去几年由于资产负债两端的共同压制,内地公募基金不断压降对
保险
股
的配置比例。近期今年一季度,公募对
保险
股
的持仓占比仅0.15%,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标配1.55%。但其中不少核心限制因素已经有了边际改善的信号出现,有望形成保险板块的“持仓底”。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未来超长特别国债的推出,“资产荒”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带动长期利率企稳回升,进而缓解当前险企利差损风险。此外,招商证券还指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带动A股重回上行趋势,强贝塔属性的
保险
股
具备较强的上涨弹性。 由此来看,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保险板块在估值底和配置底的背景下,受益整个大市环境的走强预期,以及资金的加码,有望持续收获新机遇。尤其是考虑到基本面的修复趋势和高股息特征,
保险
股
成为当下市场看好的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优质板块。在此背景下,优质头部险企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在市场得到强化。 4· 结语 总的来看,近期政策面的多重利好、基本面的修复以及资金面的改善为
保险
股
的走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望后市,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险企基本面向好趋势不断兑现,整个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行情演绎还将有望持续。 此外,特别关注到港股市场,技术性牛市的出现,市场对红利股的追捧也正成为主线,保险板块的高股息有望强化市场的正反馈。近日,方正证券研报则特别点名中国平安,指公司高度重视股息和分红水平,预计24 年股息继续提升。截至5月7日 收盘,公司A 股/H 股2023 年股息率分别为5.7%/6.7%2,方正证券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lg
...
格隆汇
2024-05-11
“炒股”上瘾!方大炭素再加码40亿,同家伙伴Q1已亏1.2亿
go
lg
...
4.19亿份。 2024年一季度,阳光
保险
股票价格
波动导致信托产品净值下降,从2023年12月31日的3.14亿元降至2024年3月31日的1.95亿元,浮亏1.2亿元,影响方大特钢当季归母净利润。尽管如此,方大特钢仍看好阳光保险的业务增长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打算出售这部分资产。 方大特钢还持有福日电子和阿特斯两家A股公司股份,福日电子投资亏损69万,阿特斯已于2023年出售。 和“亲兄弟”方大炭素一样,方大特钢在投资上大手大脚,但近两年分红一样抠抠搜搜。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89亿元,期末未分配利润21.22亿元,货币资金余额60.45亿元。在上交所的监管问询后,方大特钢于2024年3月29日宣布分红2.33亿元。此前,方大特钢自2003年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176.7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25.90亿元,2021年现金分红比高达87.60%。
lg
...
格隆汇
2024-05-11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黔西南中心支公司获批变更营业场所
go
lg
...
总局黔西南监管分局的消息,中国平安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黔西南中心支公司营业场所变更已获批准。原营业场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桔山街道的兴义监狱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变更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兴义大道的中国金州体育城A4组团(梦乐城)A4-1幢6-7,6-8A区。公司应在收到批复的10日内,持相关手续到黔西南监管分局换领保险许可证,并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营业场所变更的法定手续。
lg
...
金融界
2024-05-11
民生人寿保险重庆分公司获批营业场所变更
go
lg
...
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的消息,民生人寿
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分公司关于营业场所变更的申请已获批准。新的营业场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1号35楼单元1A、13及15-18。民生人寿保险重庆分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全面营运场地变更。
lg
...
金融界
2024-05-11
上一页
1
•••
127
128
129
130
131
•••
29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独家:中国考虑处理地方政府拖欠民企逾1万亿美元债务问题
lg
...
美联储面临复杂考验!美国8月CPI超预期上行,美初请申领激增
lg
...
中国警告墨西哥!在提高关税前“三思后行”,并威胁要……
lg
...
中国股市顶住“资本主义过度”警告!市场提前定价降息25基点,美元冷门交叉盘走弱
lg
...
中美大消息!南华早报:美中官员通话为特朗普访华铺平道路 时间点可能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