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美股盘前要点 | 苹果或将联手谷歌推出新版Siri!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投票在即
go
lg
...
Arm第二财季营收11.4亿美元,净
利润
同比大增122%至2.38亿美元,均超预期。 14. 阿斯利康Q3收入同比增长12%至151.91亿美元,核心每股盈利为2.38美元。 15. AppLovin Q3营收同比增长68.9%至14.1亿美元,豪掷32亿美元加码回购。 16. 叫车平台Lyft Q3营收16.9亿美元略低于预期,总预订额达到创纪录的48亿美元。 17. 多邻国Q3业绩超预期,Q4预订量指引逊于预期,日活用户数增速或放缓。 18. 新能源车企Lucid Q3营收同比增长68%至3.4亿美元仍低于预期,净亏损约9.8亿美元。 19. 社交平台Snap Q3业绩超预期,与AI初创公司Perplexity达成4亿美元合作协议。
lg
...
格隆汇
昨天20:36
贵州茅台打出市值管理“组合拳”:注销式回购与300亿分红双轮驱动,彰显高质量发展底气
go
lg
...
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的75%,每年度的现金分红分两次(年度和中期分红)实施。 若加上今年已完成的346.71亿元2024年度分红,贵州茅台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将达到646.72亿元,和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
利润
相当。 此次分红也是贵州茅台系统性回报股东的一部分。Wind数据显示,贵州茅台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次数为29次,累计现金分红3661.13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达61.38%。 行业人士看来,注销式回购直接提升每股收益,高分红兑现现金回报,二者协同凸显了公司在行业波动中以自身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对整体白酒板块估值修复具有风向标意义。提升现金分红力度以及股票回购注销力度,也是稳定公司股价的有效方式。 除了注销式回购、分红政策外,增持也是共同构建起贵州茅台市值管理的核心框架之一。在最新披露的《关于2025年中期
利润分配
方案暨贯彻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公告》中,公司提到目前控股股东正按照既定增持计划,推进30亿-33亿元的增持事宜。 高速转高质成效显现,稳健发展底气足 当前,白酒行业正面临周期性调整,贵州茅台也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换挡。面对行业下行压力与挑战,贵州茅台依旧交出一份稳健的三季报成绩单,这也是豪气分红、回购的底气所在。 财报显示,2025年1—9月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营业收入为1284.53亿元,同比增长6.36%,归母净
利润
646.26亿元,同比增长6.25%。截至2025年9月30日,贵州茅台总资产为3047.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70.7亿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595.02亿元。 三季报显示,茅台酒作为茅台的核心大单品,在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基本盘的稳健,得益于贵州茅台对市场形势的精准把握。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以来,贵州茅台管理层先后深入全国各地市场调研,春节复工后不到两周就深入一线市场调研,16天时间覆盖18个省区的1700多家渠道商,为商家明确发展方向;6月走访京东、阿里,组织全国40位传统经销商召开座谈会,主动优化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协同效应”;8月至9月,贵州茅台再启秋季市场调研,深入华东、西南、东北、华北、西北市场一线,累计覆盖了16个省区,全国超300家渠道商深度参与,进一步抢抓“双节”市场。 贵州茅台的管理层正运用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去解构市场和重构增长路径,每一步的策略部署都蕴含着深刻的逻辑。 从终端动销来看,6-7月,茅台酒动销趋于稳定,8月动销开始回暖,9月后动销大幅提升,经销商“存销比”下降五成,处于良好水平。这些信号,充分印证了贵州茅台强大的品牌力。 系列酒作为品牌“护城河”,在季报中的表现虽有所下滑,透过管理层近期透露的信号,降速或是“主动为之”。 11月6日,贵州茅台董事(代行总经理职责)王莉在业绩说明会上谈到,系列酒方面,基于行业共同面临的消费场景缺失、渠道承压相对较大等问题,我们紧盯市场形势,通过政策激励促进终端动销,依托动销情况优化投放,纾解渠道压力,维护渠道韧性。9-10月,茅台1935酒终端动销同比显著增加,其他系列酒产品渠道存销比也呈下降态势。四季度,保持渠道韧性仍是重点。 在业绩说明会上,贵州茅台管理层展现出的开放与坦诚,与其在系列酒渠道维护中所秉持的长期主义一脉相承。面对动销等市场关切的敏感问题,管理层不回避、以清晰的逻辑予以正面回应。 贵州茅台彰显出向高质量发展“换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战略清醒与管理自信,积极将潜在质疑化为市场共识,让“高质量发展”因其直面问题的勇气而显得更加可信、可期。
lg
...
证券之星
昨天20:25
高盛:对冲基金正加大力度做空小米!
go
lg
...
10%,理由包括: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导致
利润率
承压;电动车业务短期盈利贡献有限。 据彭博汇编的市场一致预期,小米将于11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预计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23%。 尽管存在短期做空压力,但根据Simply Wall St的数据,小米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超过55%,不过在最近一个月下跌了近20%,显示出市场的短期波动。
lg
...
风起
昨天19:36
映翰通:10月28日接受机构调研,大成基金、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go
lg
...
.5亿元,同比上升34.61%;归母净
利润
1.03亿元,同比上升23.0%;扣非净
利润
9826.07万元,同比上升26.79%;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98亿元,同比上升34.48%;单季度归母净
利润
3519.08万元,同比上升17.5%;单季度扣非净
利润
3391.39万元,同比上升22.28%;负债率17.07%,投资收益219.48万元,财务费用-678.44万元,毛利率49.32%。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1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昨天19:35
营收翻倍、
利润
增三倍,为何Robinhood Q3财报仍遭市场冷眼?
go
lg
...
5年三季度财报,以营收增长100%、净
利润
增长近300%的财务表现碾压同行。但业绩公布后,Robinhood股价不涨反跌。 据Robinhood于11月5日美股盘后公布的上季财报,这家广受散户投资人欢迎的互联网投资平台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0%至创纪录的12.7亿美元,预期12.1亿美元;净
利润
同比增长271%至5.5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盈利(EPS)同比增长259%至0.61美元,预期0.53美元。 Robinhood三季度的三项业务均实现强劲增长,交易业务同比激增129%,净利息收入增长66%,含订阅服务等其他收入增长100%。 三季度中拓展的预测市场Prediction Markets和旨在向加密交易深入拓展的Bitstamp两条业务线凸显Robinhood减少交易业务依赖的努力,丰富了Robinhood的产品矩阵、,实际上也取得了初步的喜人成绩——管理层预计合计将为Robinhood带来至少年化1亿美元的收入。 从股票交易到向加密货币、事件合约等领域拓展,Robinhood目前的交易收入中已有90%是非股票收入。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分析师David Bartosiak表示,Robinhood正在成为金融科技巨头。 纵使三季度业绩抢眼,Robinhood股价在财报公布后的美股盘后交易中依然下跌,一度跌5%。综合分析师的观点看,Robinhood三季度表现可能存在“全民投机”的难以持续性,加密货币交易收入不及预期也成为一个瑕疵,估值高企的现实依然对未来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全民投机火热,未来还会继续吗? 交易相关收入始终是Robinhood的核心创收阵地,占总营收的57%。 Robinhood披露,三季度加密货币收入年增超300%至2.68亿美元,期权收入年增50%至3.04亿美元,股票收入年增132%至8600万美元。 不过,Robinhood加密货币收入增长仍低于市场预期。据Zacks Investement数据,受益于加密货币牛市和趋于宽松的监管环境,分析师原本预期三季度加密货币收入能达到超400%的增长率。 加密货币业务的大幅增长体现了散户投资人对这类高投机性资产的追捧,而其新兴的预测市场同样如此,后者在Q3贡献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 Piper Sandler发现,与未来事件相关的预测市场蓬勃发展正成为行业趋势——尤其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后,预计Kalshi和Polymarket的交易量在10月翻一倍。 Robinhood高层也透露,10月开局强劲,股票、期权、预测市场和期货的月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 Accuves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Eric Clark指出,市场变得更像赌场,而Robinhood是这种市场的直接受惠者。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这种周期性的投机狂欢能否可持续性地为Robinhood贡献收入。 华尔街唯一给予Robinhood“卖出”股票评级的Rothschild & Co Redburn分析师Charles Bendit表示,尽管Robinhood在产品执行层面表现出色,但仍担心其基本面反映的是周期性繁荣,而当前估值隐含的跨周期可持续性,该公司尚未通过实际业绩证明。 【Robinhood股票分析师评级,来源:TradingKey】 Bendit仅给予Robinhood股票78美元的目标价,较最新价142.48美元隐含45%的下跌空间。 罗宾汉估值超前了吗? Hood股价今年以来上涨超280%,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年内涨幅最高的股票。 据SeekingAlpha数据,Robinhood过去12个月的非GAAP市盈率(PE)为64.44,远超同行盈透证券(IBKR)的33.42、查尔斯·施瓦布(西南)的19.60和LPL Financial(LPLA)的18.86。 Freedom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ay Woods表示,当前的核心问题在于市场预期已经消化了多少利好空间,企业究竟需要超预期多少才能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 Woods给出的答案是:可能差很多(Probably by a lot)。 TradingKey分析师Petar Petrov通过对比Charles Schwab和Interactive Brokers传统券商,以及Coinbase和Binance之类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发现,Robinhood凭借Z世代为主的用户构成、庞大的用户基数、多资产业务模式和激进的产品扩张策略依然在在线经纪行业具有显著优势。但竞争激烈格局下,最终胜者仍难预料。 Petrov指出,行业竞争环境复杂是Robinhood股票的主要风险。若获得融资的客户数量持续增长的势头停滞或下滑,Robinhood股票或遭重创。此外,潜在熊市对交易型收入构成风险,期权和加密货币等波动性强的产品仍可能面临监管约束。 鉴于HOOD股票前瞻市盈率吸引力减弱,Petrov认可Robinhood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建议投资人等待更具吸引力的买入时机。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昨天19:06
智洋创新:11月4日召开业绩说明会,东北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go
lg
...
资者,您好!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净
利润
同比增速较快,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电力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6.63%,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另一方面,部分软件产品退税陆续于三季度到账。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7、公司有出海,开拓国境外市场的打算吗?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未涉及海外业务,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海外市场,并积极探索相关机会。感谢您的关注。 8、四季度业绩预计如何?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力、轨道交通、水利、新能源等。基于行业业务持续增长,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及净
利润
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公司的后续经营数据情况,请关注公司定期报告。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 9、公司设立深圳子公司的原因? 公司设立子公司深圳市智洋灵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围绕公司“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补强公司人工智能产品体系,加速公司技术创新及业务版图拓展。本次设立子公司依托珠三角地区优质产业资源及科研力量,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升级,深化无人机及其他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布局,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智洋灵动,公司将设立深圳研发中心,完善公司多地协同研发体系及跨区域技术联动机制。公司将围绕全球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深入探索,持续加强具身智能系统、机器人感知与决策、无人机飞行控制与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智洋创新(688191)主营业务: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无人机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智洋创新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7.53亿元,同比上升11.38%;归母净
利润
4594.36万元,同比上升24.97%;扣非净
利润
3570.96万元,同比上升25.66%;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亿元,同比上升20.07%;单季度归母净
利润
2686.48万元,同比上升135.19%;单季度扣非净
利润
2498.23万元,同比上升240.44%;负债率41.18%,投资收益279.45万元,财务费用-36.51万元,毛利率31.66%。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22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昨天19:05
盈康生命“AI+医疗”亮相进博会 政策红利赋能长期价值
go
lg
...
8亿元,同比增长 10.59%;归母净
利润
8683.89万元,同比增长5.2%。费用控制成效亮眼,前三季度费用率同比优化0.3%,上半年费用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AI对诊疗全流程与运营管理的深度赋能继续展现。在旗下重点医院,AI赋能运营效率提升更为直观。友谊医院、广慈医院及长沙珂信等机构,入院患者平均在院天数分别同比下降 3.4%、5.9%与 2.6%,床位周转效率显著提高,带动公司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在政策东风与AI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盈康生命正加速从传统医疗服务提供商向科技健康管理公司转型。随着AI技术在更多临床场景的深度渗透与 “AI 医院” 生态的持续完善,公司成长边界将不断拓宽,有望在AI医疗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实现价值重估。
lg
...
证券之星
昨天18:55
刚刚!“大空头”惨败
go
lg
...
民币,同比增长7%,Non-IFRS净
利润
为298.47亿元,同比增长22%;25Q2(对应26财年Q1),营收为24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Non-IFRS净
利润
为335.1亿元,相对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主要是因为加大了电商和云计算的技术投入所致,若计净
利润
,则大幅增长76%至424亿元; 腾讯25H1营收3645.26亿元,同比增长14%,Non-IFRS净
利润
为1244亿元,同比增长16%; 小米25H1营收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Non-IFRS净
利润
215亿元,同比增长69.8%。 美团25H1营收1784亿元,同比增长14.7%,经营
利润
为2.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 除了互联网大厂,港股创新药公司、半导体等行业,也都交出了不错的中报成绩。 如药明生物营业收入达到99.5亿元,同比增长16.1%;净
利润表
现更为亮眼,同比增长54.8%至27.6亿元; 百济神州营收强劲增长46.0%,达到175.18亿元,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首次在半年度报告中扭亏为盈,净
利润
为4.50亿元;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为3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1%,净
利润
为23亿,同比大幅增长35.6%。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除了营收
利润
均同步增长以外,净利的增速要明显高于营收增速,显示盈利能力已经得到明显修复,并随着基本面反转步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 如果说去年“924”是预期支撑股价上涨,那么今年以来,盈利能力的回升,则成为支撑股价持续上涨的核心动力。 02、流动性支持 当然了,估值修复的触发,离不开流动性的支持,2025年可以说是港股流动性环境全面扭转的一年。 南下资金方面,呈现出“持续净流入”的态势。 截至2025年11月4日,累计净流入金额已突破12856.94亿港元,这一规模不仅是历史同期最高,更是达到了2024年同期水平的两倍以上。 其中,1月、2月、3月、4月、7月、8月和9月,单月的净流入规模均超过了1100亿港元。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8月5日当天,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额高达358.76亿港元,创下了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有观点认为是对当时港股极低估值的一次集中“抄底”。 这些资金具体去了哪里呢? 从板块来看,资金主要流向了科技股、金融股以及能提供稳定现金回报的高股息资产; 从个股看,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是南向资金持仓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持仓规模分别超过6300亿和3400亿港元,小米集团、美团、中国海洋石油等也获得了加持。 外资方面,从“恐慌性撤离”,转向“试探性回补”。 面对低估值和基本面改善,部分先知先觉的全球对冲基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开始回补港股仓位,将其视为全球资产配置中“高赔率”的反转交易。 尽管过程会有反复,但大方向已从单边流出转为双向波动,甚至净流入。 根据权威的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数据,从2025年初至8月20日,投资于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基金累计净流入52.2亿美元。 若以香港市场的具体资金结构看,回流的外资可分为两类: 长线稳定型资金:在5月至7月末的市场关键回升期,此类外资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 短线灵活型资金:同期累计流入约162亿港元。 配置偏好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外资主要增配了可选消费(如消费者服务、零售业)等对经济复苏敏感的板块; 自2025年7月1日以来,资金进一步流向“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对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板块进行了显著增持。 资本回流效果立竿见影,港股的日均交易量基本稳定在300亿美元以上,按年比较几乎翻倍,市场流动性得到极大改善。 资本回流,也激活了港股IPO市场。 2025年以来,港股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已突破2100亿港元,创下四年新高,国际顶级的主权基金、长线基金积极参与新股认购。 03、未来重要看点 AI创新科技席卷全球,这是一场空前庞大的产业革命,也是突破全球诸多经济增长瓶颈的关键,作为科技大国,中国自然不应也不会缺席。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同样是百年难得的大机遇。 在过去20多年,我们就已亲眼见证,并亲身经历了互联网产业革命,见证着像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以巨大的资本增值回报投资者。 现在,我们又一次站在类似的历史节点。 而且,海外已经做了探索,不管是上游的算力基建,还是中游的大模型,以及下游的AI应用,商业模式、财务数据、估值变化,以及股价反应,都有所验证。 节奏上,国内早两年有所迟缓,但今年已经全面发力,加速追赶。 最典型的,要数各大厂加大对于算力基建、云计算服务的资本开支,同时大力探索AI商业化。 例如,阿里巴巴5月份宣布投入3800亿发展AI基建和云计算,腾讯、字节等大厂也大量“抢卡”; 腾讯控股正运用AI技术重塑全业务生态,包括优化广告投放、游戏开发、金融科技服务等;淘宝天猫向消费者推出AI购物助手,向商家推出“万相台”AI运营工具,阿里云聚焦于模型训练与推理服务,提供全栈式AI解决方案;小米则用AI重构“人车家全生态”,实现各硬件和软件间无缝AI链接。 AI技术正帮助科技企业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打开新的增长曲线,实现
利润
和估值的双向扩张。 除了AI软件,港股硬科技方面,也出现了诸多行业复苏,以及进入新一轮增长的态势。 最火的要数创新药,特别在出海方面,成绩斐然。 截至2025年前10个月,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54亿美元,其中单笔10亿美元以上交易就超过20笔,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而自主可控最前沿的半导体,中芯国际正在大局扩展产能,2025年上半年成功新增了近2万片/月的12英寸标准逻辑晶圆产能,月产能(折合8英寸)已提升至约99万片,计划在未来2-3年内,保持每年约5万片12英寸晶圆的稳定产能增长,以满足国内庞大的代工订单需求。 眼尖的投资者,应该已经发现,众多优质的AI企业、半导体企业、创新药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港股市场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以聚焦硬科技和新经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为例,前十大成份股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阿里巴巴、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股份、百济神州等各个细分领域“尖子生”,权重合计79%,集中度高。 今天上市的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SZ),跟踪的正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该ETF支持T+0交易。 估值方面,截至11月6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最新PE为25倍,处于上市以来35%历史分位数。 横向对比全球主流科技指数,估值低于美股纳斯达克(42倍PE-TTM)、A股创业板指(41倍PE-TTM),性价比优势明显。 从历史表现上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也相当亮眼。 Wind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至2025年10月31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涨幅179.56%,同期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涨幅12.41%、61.06%,显示出较强的成长弹性。 在大国关系缓和、流动性宽松期,叠加基本面反转和估值扩张,AI、半导体、创新药等领域依然能够保持高景气,预计港股科技资产仍将是中期主线。
lg
...
格隆汇
昨天18:45
五分钟内吃上现炒菜:锅圈以智能烹饪解决都市人吃饭难题
go
lg
...
比增长13.6%-25.8%,核心经营
利润
同比增长44.4%-66.7%。在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锅圈小炒”项目已成为当前锅圈最受关注的新业务,它承载着锅圈从“卖食材”向“卖一顿饭”的战略延伸,也预示着中餐产业可能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餐的难点不是味道,而是效率。我们希望用智能技术让锅气可被复刻,让家常菜实现标准化,让更多家庭在五分钟内吃上现炒中国菜。下班掂俩菜,全家都喜爱。”锅圈董事长杨明超的这番话不仅揭示了中餐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也点明了锅圈此次技术创新的核心目标:通过智能化和标准化,让“在家吃饭”变得简单、快捷且充满幸福感。 图源:锅圈官方公众号 把“锅气”变成“算法”的烹饪革命 在位于成都锦江区的熊喵大师研发中心展示现场,智能炒菜机自动烹饪出经典川菜“小炒肉”。设备将锅温精准控制在330℃,火候与翻炒节奏由算法自动匹配,仅用3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便出锅了。 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介绍,团队通过拆解200位川菜大师的烹饪视频,用AI生成温度曲线,最终实现了98%的口味还原度。设备采用PID控温与温度悬停算法,可在2至3分钟内完成标准化炒制,温差波动小于5℃。 该技术方案已与锅圈的供应链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从净菜加工、调味复配到冷链配送的全链路数据打通。设备端可根据地域差异自动调整烹饪程序,例如在高原地区自动延长炖煮时间,确保全国门店出品一致。这种智能化与本地化的结合,展现了锅圈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能力。 智能炒菜机是“锅圈小炒”项目的核心成果,其意义远不止于设备创新,它代表着中餐烹饪从依赖厨师个人经验,转向依靠系统智能持续迭代的产业升级。在传统中餐领域,“锅气”——这种只有高温快炒才能带来的特殊风味一直是标准化难以逾越的门槛。如今,通过算法与数据,这道门槛正在被跨越。 供应链支撑让“中餐标准化”成为可能 与传统的餐饮业态不同,“锅圈小炒”重点聚焦“家庭+社区”的场景创新。据锅圈负责人介绍,2026年初首家“锅圈小炒”门店将落地郑州,作为锅圈“社区央厨”战略的又一落地场景,这一业务将实现家庭餐饮的全时段覆盖。未来,消费者可以在下班回家途中通过锅圈App提前下单,到店自取或现场即食,一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仅需三分钟。 支撑这一目标的,是锅圈已建成的7家自有工厂、19座数字化中央仓(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套体系实现了高效配送与动态库存管理,成为中餐标准化的基础设施。 在源头参与环节,锅圈深入产地源头,保障食材安全与品质稳定;通过基于门店销售数据的调度系统,动态预测食材需求,优化库存管理与配送调度,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减少食材损耗与缺货风险;在本土化适配方面,锅圈以“解决做饭难”为目标,主打“常吃、想吃,但不会做、做着麻烦、饭店贵的菜品”,最终形成“全国畅销菜品+本地特色菜(门店所在省区)+其他省区特色菜”的黄金菜单组合。 用科技提升“在家吃饭”的幸福感 锅圈小炒致力于用科技与供应链,让“好吃”不再偶然,让“锅气”不再难得。随着2026年首店开业计划的推进,这一创新模式即将步入实践阶段。智能炒菜机的落地,意味着锅圈正升级为“中餐到家”的服务平台。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和标准化能力,公司有望在“在家吃饭”赛道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我们不仅在做设备,更在重构产业效率。”锅圈负责人表示,“锅圈希望用技术推动中餐产业的价值升级,让中餐不再依赖个体经验,而依靠系统智能持续迭代。”对于锅圈来说,智能炒菜机不仅是一种产品创新,更代表着生活方式的变革。“未来三年,我们希望让更多普通人重新享受‘在家吃饭’的幸福感,让中餐成为连接家庭、社区与文化的纽带。”
lg
...
金融界
昨天18:25
华虹半导体第三季度收入创6.352亿美元新高,
利润
环比大增股价涨9%
go
lg
...
司季度经营的持续改善能力。 母公司应占
利润
分析 第三季度母公司应占
利润
为 2570万美元,同比下降 42.6%,环比上升 223.5%。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环比大幅上升则表明公司在本季度有效控制了成本并优化了产能结构。 指标 第三季度 同比变化 环比变化 分析解读 销售收入 6.352亿美元 +20.7% +12.2% 创历史新高,显示需求回暖和业务稳健 母公司应占
利润
2570万美元 -42.6% +223.5% 同比下降受去年高基数影响,环比大幅上升反映成本控制和运营改善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财报发布后,华虹半导体股价上涨 9.05%。市场投资者对收入创历史新高和
利润
环比大幅上升反应积极,显示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抱有信心。 市场影响及投资者关注点 财报显示公司收入和
利润
环比增长,市场反应积极,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点: 全球半导体需求波动对公司未来季度收入的影响 成本控制和产能管理对
利润率
持续提升的重要性 股价短期上涨可能存在获利回吐压力,需关注市场情绪变化 编辑总结 华虹半导体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6.3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12.2%。母公司应占
利润
2570万美元,同比下降42.6%,但环比大幅增长223.5%。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9.05%,显示市场对公司业务增长及未来前景看好。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稳健,
利润
改善明显,但仍需关注全球半导体市场波动及成本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问:华虹半导体第三季度收入为何创历史新高? 答:第三季度收入达到6.3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主要原因包括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回暖、公司产能扩张及技术优化,以及核心芯片产品出货量增加。收入环比增长12.2%也显示公司季度经营稳健。 问:母公司应占
利润
同比下降但环比大增说明了什么? 答:母公司应占
利润
2570万美元,同比下降42.6%,环比上升223.5%。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环比大幅上升说明公司在本季度有效控制成本并优化产能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 问: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9.05%,市场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股价上涨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收入创历史新高和
利润
环比大幅上升的积极反应。投资者对未来业绩增长保持信心,认为公司在半导体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问:投资者在财报发布后应关注哪些风险? 答:投资者应关注全球半导体需求波动对收入的影响,原材料及运营成本变化对
利润率
的压力,以及股价短期上涨可能带来的获利回吐风险。同时需关注公司在产能扩张及技术研发上的进展,判断未来业绩持续性。 问:
利润
环比大幅上升对公司长期发展意味着什么? 答:
利润
环比上升223.5%显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为未来长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将增强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力,利于未来业务拓展和股东回报。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昨天18:10
上一页
1
2
3
4
5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遭“双重暴击”!民主党赢麻了、最高法院也“开炮” 他的第二任期不稳了?
lg
...
美联储早已“嗅到风险的气息”?“金先生”警告:全球或重演2008金融危机
lg
...
特朗普政府突传重磅!英媒:美国在亚洲贸易协定中加入“毒丸条款”以对抗中国
lg
...
突发!一则数据搅乱降息押注,美元短线跳水黄金重返4000
lg
...
【黄金收评】劲爆行情!金价暴涨47美元 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3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3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