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皓元医药:已与多家AI
制药
公司
形成战略合作
go
lg
...
更多先导化合物。 目前公司已与多家AI
制药
公司
形成战略合作,通过AI模式助力新药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推进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阶段的应用落地。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合作,加快一站式化合物合成路线预测和推荐平台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提升化合物筛选的质量和效率,助力新药研发。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4-13
4月12日两市盘前公告淘金:小商品城拟83.21亿元投建义乌全球数字自贸中心
go
lg
...
建设研发中心 (300267)尔康
制药
:
公司
冻干粉针剂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 (300610)晨化股份:投资1000万元参与设立私募基金 (300823)建科机械:获批设立“全国智能化钢筋加工装备制造产学研用实践基地” (301182)凯旺科技:子公司拟投资325万美元在越南设立海外子公司 (600396)金山股份: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供热投建运营项目中标 (600582)天地科技:所属子公司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 (601326)秦港股份:一季度各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4.43% (601618)中国中冶:2023年1-3月新签合同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1% (601956)东贝集团:全资子公司拟以7615万元收购芜湖欧宝25%的股权 (601956)东贝集团:划转东贝铸造股权 东贝铸造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601969)海南矿业:八角场气田增压脱烃项目投产 (002045)国光电器:2022年度盈利1.79亿元 同比增长344.77% (002882)金龙羽:2022年度盈利2.22亿元 同比增长329.92% 拟每10股派2元 (688063)派能科技:2022年度盈利12.73亿元 同比增长302.53% (002733)雄韬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3%-199% (605168)三人行: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126.14%到146.10% (600717)天津港: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盈利2.5亿元-2.9亿元 同比增长92.12%-122.86% (300820)英杰电气:2022年度盈利3.39亿元 同比增长115.47% 拟每10股派5元转增5股 (000821)京山轻机:2022年度盈利3.02亿元 同比增长107.04% (300717)华信新材:2022年度盈利4006.56万元 同比增长91.1% 拟每10股派2元 (000633)合金投资:2022年度盈利589.28万元 同比增长76.2% (603613)国联股份: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盈利2.64亿元-2.66亿元 同比增长70.03%-71.45% (603129)春风动力:2022年度盈利7.01亿元 同比增长70.43% 拟每10股派14.10元 (000922)佳电股份:2022年度盈利3.51亿元 同比增长64.54% 拟每10股派1.2元 (300881)盛德鑫泰: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盈利1900万元-2100万元 同比增长45.18%-60.46% (600971)恒源煤电:预计2023年一季度盈利约6.08亿元 同比增长57.98% (002929)润建股份: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盈利1.33亿元-1.54亿元 同比增长30%-50% (300633)开立医疗:2022年度盈利3.70亿元 同比增长49.57% 拟每10股派1.8元 (605499)东鹏饮料: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盈利4.82亿元-4.97亿元 同比增长39.88%-44.20% (002073)软控股份:2022年度盈利2.03亿元 同比增长42.45% 拟每10股派0.46元 (300881)盛德鑫泰:2022年度盈利7345.05万元 同比增长40.32% (688106)金宏气体:2022年度盈利2.29亿元 同比增长37.14% 拟每10股派2.5元 (600731)湖南海利:2022年度盈利3.52亿元 同比增长32.01% (002273)水晶光电:2022年度盈利5.76亿元 同比增长30.3%% 拟每10股派2元 (002737)葵花药业:2022年度盈利8.67亿元 同比增长23.05% 拟每10股派10元 (002929)润建股份:2022年度盈利4.24亿元 同比增长20.21% (600754)锦江酒店:2022年净利润增长18.67%至1.13亿元 拟10派0.6元 (601339)百隆东方:2022年度盈利15.63亿元 同比增长14% 拟每10股派5元 (688308)欧科亿:2022年度盈利2.42亿元 同比增长8.94% 拟每10股派7元转增4股 (603337)杰克股份:2022年度盈利4.94亿元 同比增长5.84% 拟每10股派3.2元 (688501)青达环保:2022年度盈利5857.73万元 同比增长4.82% 拟每10股派1元转增3股 (603115)海星股份:2022年度盈利2.28亿元 同比增长2.95% 拟每10股派7.5元 (688281)华秦科技:一季度净利润预增49.11% (600750)江中药业:一季度净利润预增31% (600353)旭光电子:2022年度净利润升72.76%至1亿元 拟10转4 (600098)广州发展:一季度净利预增53%到64% (301158)德石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661%-719% (300908)仲景食品:一季度净利增132.55%至3909.22万元 (300624)万兴科技:一季度净利润2085.58万元 同比扭亏 (002053)云南能投: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31%-44% (002860)星帅尔:公司及子公司取得专利证书 (002967)广电计量: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取得专利证书 (300416)苏试试验:子公司及孙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 (300620)光库科技:副总经理钟国庆去世 (300639)凯普生物:全资子公司获得美国专利证书 (600196)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获药品注册批准 (600420)国药现代:控股子公司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601607)上海医药:缩宫素注射液及富马酸酮替芬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002129)TCL中环:累计回购1438万股公司股份
lg
...
金融界
2023-04-12
飞凯材料:公司医药中间体产品众多,不同医药中间体产品销量不同
go
lg
...
注,谢谢! 投资者:请问董秘,安徽贝克
制药
公司
和贵公司有业务吗?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目前公司暂未直接与该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投资者:请问公司截至1月10日收盘股东人数,谢谢,祝您新年快乐。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截至2023年1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5,841户。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同祝您新年快乐~ 投资者:$飞凯材料(SZ300398)$ 请问公司光纤光缆用紫外固化材料有哪些重要客户。产品是用于通信行业?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光纤光缆是光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是国家通信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光纤光缆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5G部署、光电通讯等领域。公司的光纤光缆涂料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石,客户主要为光纤光缆生产厂商。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投资者:请问公司在行业中有何竞争优势?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屏幕显示材料方面,公司重要全资子公司和成显示掌握液晶显示材料关键技术,完成了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TFT新结构单体及混合液晶的开发。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自2006年自主开发光刻制程配套化学品以来,积累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经验和业内较强的研发能力,率先突破国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垄断,公司全资子公司大瑞科技系全球BGA、CSP等高端IC封装用锡球的领导厂商。紫外固化方面,公司已掌握国内先进的紫外固化材料树脂合成技术,开发的光纤涂覆材料系列产品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公司持续强化研发力度,旨在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投资者:您好,请问贵公司的产品,有否用于集成电路光刻或蚀刻领域?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公司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包含清洗液、蚀刻液等,主要用于先进封装的黄光制程。公司IC光刻胶主要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光刻制程,LCD光刻胶则主要应用于液晶面板制造中的光刻制程工艺。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投资者:目前公司光刻胶都有哪些产品在销售,客户验证的情况到什么程度了?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目前公司光刻胶产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主要是应用在面板领域的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产品,当下两者已形成稳定营收;第二类是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i-line光刻胶及KrF配套Barc光刻胶,其中i-line光刻胶和Barc光刻胶都已经形成少量销售。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投资者:请问公司在半导体光刻胶方面是否已有突破,是否已向客户供货? 飞凯材料董秘:您好,公司目前半导体光刻胶产品主要为i-line光刻胶及KrF配套Barc光刻胶,其中i-line光刻胶和Barc光刻胶都已经形成少量销售。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谢谢! 飞凯材料2022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9.07亿元,同比上升10.65%;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上升12.62%;扣非净利润4.33亿元,同比上升35.2%;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67亿元,同比下降9.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4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939.65万元,同比上升1.2%;负债率39.52%,投资收益1140.74万元,财务费用4431.47万元,毛利率39.3%。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5.76。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4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331.09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飞凯材料(300398)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5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2.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飞凯材料(300398)主营业务:高科技制造领域适用的屏幕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紫外固化材料等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以及医药行业中间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4-07
中药股集体拉升:舒泰神触及涨停,华润三九等纷纷走高
go
lg
...
)。 InflaRx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
制药
公司
,专注于应用其专有的抗C5a和C5aR技术,发现和开发同类首创或最佳的补体激活因子(C5a)及其受体(C5aR)的有效特异性抑制剂。补体C5a及其受体C5aR是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炎症性疾病进展的强大炎症介质。InflaRx成立于2007年,在德国耶拿和慕尼黑以及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设有办事处和关联公司。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4-06
失明失忆、脑痉挛!加拿大23岁男子打完疫苗6天后突然中风!家人怒打官司索赔
go
lg
...
声明将阿斯利康加拿大公司、Verity
制药
公司
(COVISHIELD的制造商)以及Vail度假村公司、温哥华海岸卫生局和加拿大总检察长列为诉讼被告。 索赔声称,除其他事项外,陈述阿斯利康疫苗和/或COVISHIELD的安全性时存在疏忽,并有责任准确告知雷默与疫苗相关的所有风险。 疫苗公司:好处大于罕见副作用 阿斯利康加拿大公司的发言人在给CTV新闻的一份声明中说,虽然他们不能对正在进行的法律事务发表评论,但阿斯利康加拿大公司记录并评估了与使用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Vaxzevria相关的所有潜在不良事件报告。 声明写道:“从临床试验和现实数据的证据来看,Vaxzevria一直被证明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一致认为,接种疫苗的好处超过了极其罕见的潜在副作用的风险。”声明还说,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加拿大的疫苗。 世卫组织表示,已经向180多个国家提供了30多亿剂疫苗。 “患者安全是我们最优先的注意事项,监管机构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包括疫苗在内的所有药物的安全使用。”声明中写道,“我们对所有报告出现健康问题的人表示同情。” 加拿大卫生部告诉CTV新闻,他们最近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并正在进行审查。 由于案件正在法庭审理中,温哥华海岸卫生局和韦尔度假村对这一指控不予置评。 CTV新闻已经联系了Verity
制药
公司
,正在等待回应。 该索赔申请书中的指控尚未在法庭上得到检验。截至周三下午,尚未有任何辩护声明被提交。 作者:阿靖
lg
...
超级爆料君
2023-04-05
推特改用“狗头”Logo追赶数字货币潮流 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不顾风险?
go
lg
...
Blue上花钱买了一个勾号,他假装成
制药
公司
Eli Lilly,在推特上说,该公司将向客户免费提供胰岛素,这一消息导致礼来公司股价暴跌。 其他品牌也面临类似的骗局,迫使推特暂停了“推特蓝”的注册。 上个月,推特宣布将从4月1日开始为那些没有为这些符号付费的用户删除复选符号。 时报看到的内部文件显示,除了个人用户每月支付8美元外,Twitter还计划向组织机构每月收取1000美元,用于带有金色检查标记的验证,但有一些例外。 上周五,一些认证用户开始先发制人地哀悼他们失去特殊身份的时刻,他们在推特上发了自己最后的时刻,并贴出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徽章的照片。 还有一些人修改了自己的简介,装扮成作家J.K.罗琳、美国宇航局和其他著名人物和组织。 一些人表示,他们不会为长期免费获得的东西付费。 NBA球星LeBron James上周在推特上说,他的蓝V认证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你了解我,我不会付钱的。”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政治家》等新闻机构也表示,他们不会为复选符号付费。 一些媒体表示,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个符号不再显示出可信度和真实性。 其他人则认为,这一改变将使任何想要徽章的人都能获得徽章,从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Epic Games首席执行官Tim Sweeney周日在推特上说,“Twitter只验证精英和Twitter员工的朋友是错误的。” “8美元的民主化验证是件好事。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是有原则的。” 然而,周末期间,几乎所有经过认证的用户都保留了他们的徽章,这导致人们质疑Musk是否会坚持到底,或者他是在开愚人节玩笑。 周六晚上,为了回应一名Twitter用户指出《纽约时报》曾表示不会为核实付费,Musk发推文称,他将从其账户中删除这家新闻机构的复选标记。 不到一个小时,时报的金色验证徽章就消失了。Musk周日在推特上说,时报一边运营自己的订阅业务,一边拒绝支付验证费用,这是“虚伪的”。 时报发言人拒绝就Musk的推文置评。 周一,一些用户开始看到狗狗取代了推特传统的鸟标志。 这种老糊涂的形象与Musk自己与狗狗币的交易相吻合,他此前曾在推特上表示支持DOGE。 周五,代表Musk的律师要求法官驳回一项数十亿美元的诈骗诉讼,指控这位亿万富翁和他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利用他的推文操纵Crypto的价格。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4-04
去年增收不增利!华大基因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
go
lg
...
国内外的各级医院、体检机构、科研院校、
制药
公司
等机构以直销或代理的销售模式,提供检测报告、项目结题报告、相关测序分析数据、含少量试剂等。 从整个基因测序服务的产业链看,华大基因处于行业的中游,其上游为基因测序仪和基因检测试剂,下游则是医院、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体消费者。 图表 1 . 基因测序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在新冠疫情出现前,华大基因每年有接近一半的营收来自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业务,主要检查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疾病。2019年该业务所实现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42%。 2020年新冠爆发,华大基因基于核酸检测提供的“感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在短短一年时间收入高达51.42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公司的营收也由2019年的28亿元激增至2020年的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86%;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20.9亿元,实现超六倍的跳跃。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局,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求,新冠检测的价格经历了多次调整并大幅下滑,“薄利多销”成为行业的共识,华大基因的利润也受到影响。 从财报来看,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检测方案板块为新冠相关的业务,是华大基因的第一大业务。2022年,该业务实现营收25.04亿元,为公司贡献35.54%的营收;而上年同期,该业务实现了33.82亿元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49.99%。 基于此,公司2022年度对新冠相关固定资产和存货计提约4亿减值准备,导致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利润较2021年度相比有大幅下降。 简单点说,就是华大基因的新冠业务已经赚不到“大钱”了,公司对这项业务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就出现了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的现象。 常规业务增长乏力 新冠业务收入下降或是必然事件,但华大基因的常规业务增长乏力,这或是华大基因最令投资者担心的地方。 在没有新冠检测业务之前,基因检测业务才是华大基因的第一大业务,也是其赖以成名的根基所在。在2019年之前,这项业务常年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超40%,毛利率最高可达69.53%,甚至还被誉为“基因界的腾讯”。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体液或其它组织细胞等生物样本,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做检测,可以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还可以进行亲子的鉴定和发育学鉴定等。 不过,由于基因检测业务门槛不高,从事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不断增长,有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公司。未来随着各地医保局陆续将NIPT列入医保范围,华大基因的业务仍将受到蚕食,市场早已从“蓝海”走向“红海”。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华大基因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的造血能力却越来越差。2022年,华大基因该业务实现营收11.1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5.83%。而2021年,华大基因该业务实现营收11.92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7.62%。 为此,华大基因决定进军肿瘤诊断治疗市场,这也是目前企业明显有增量的业务。肿瘤防控领域企业主要提到一些产品,包括肠癌检测、同源重组缺陷检测、还有泛癌种多基因检测、肿瘤复发检测产品,却也反映企业单一癌种领域检测产品缺乏等问题。 但该业务在短时间内或难以成为华大基因的支柱板块。2022年,华大基因肿瘤防控业务实现营收4.04亿元,同比仅增长6.26%,占营收比重仅为5.73%;而在2021年,该业务贡献收入3.79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61%。 在此领域,华大基因报批进展慢于燃石医学、世和基因、艾德生物等竞争对手,不利于取得先发优势,因此在短时间内或难以成为华大基因的支柱板块。 此外,在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业务实现营收7.05亿元,占营收比重也仅为10%。 当真是生物“科技”公司? 仔细翻看资料发现,华大基因研发费用较低,一直被业内所诟病。 财报显示,2018-2022年,华大基因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61亿元、3.17亿元、6.2亿元、4.87亿元及5.358亿元;而同期的销售费用则分别为5.14亿元、6.19亿元、10.78亿元、12.38亿元及16.09亿元。 从金额来看,2018年时,华大基因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之间的差距仅有2.53亿元,而至2022年末,其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到10.71亿元。 新药研发虽然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成功率低等风险,但重磅新药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才可以让企业稳稳地占领市场份额,建立起护城河,躲避竞争对手的冲击。 国际上稍微大一点的医药企业,都是以研发创新为主。据统计,全球大型
制药
公司
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部分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 反观华大基因2022年研发费用仅为5.35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为7%,这与其生物医药公司的标签不太相符,也就意味着华大基因的产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和复杂的销售网络。 总的来说,华大基因这份这份成绩单表现不太理想,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这或是与新冠业务利润大幅下滑有关。
lg
...
证券之星
2023-03-31
“东北药茅”长春高新年报出炉,这份成绩单如何?
go
lg
...
都是以研发创新为主。 据统计,全球大型
制药
公司
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部分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 反观长春高新的研发费用仅为13.5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为10%,还不足研发费用的四成,这与其生物医药公司的标签不太相符。 除此之外,长春高新的营运能力也在下滑。报告期内,长春高新的总资产周转天数为1071天,而上年同期为996.3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7.14天,而上年同期为51.59天。 长春高新的存货周转天数走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走低,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在上下游话语权变弱。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2022年长春高新全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1.97亿,为6年来首次负增长。 众多基金重仓 过去两年内,因涉及生长激素集采相关消息,长春高新曾多次出现跌停。医药集采的目的是降低药价,这意味着此后的生长激素市场必定是竞争激烈。 如若放弃采集,价格战中必定是同行进入采集项目的企业具有优势;而如果顺势跟进采集,金赛药业的利润则受损,而长春高新的辉煌时刻或将定格在过去。 不过,作为医药行业的大白马,长春高新依然是众多公募基金青睐的标的。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四季度末,共有428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长春高新。 其中,最偏爱长春高新的是交银“三剑客”之一何帅。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四季度末,交银施罗德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何帅管理的多只基金重仓长春高新,合计持有市值达13.794亿元。 此外,还有侯昊、许荣漫共同掌舵的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刘彦春掌管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重仓长春高新。 总的来说,长春高新的这份成绩单不太理想。在多线发展路线走通前,生长激素仍是长春高新股价的晴雨表。
lg
...
证券之星
2023-03-30
IPO | 海普洛斯递表港交所主板,2022年溢利1.58亿元
go
lg
...
技术前沿;用于扩展公司覆盖的医院、生物
制药
公司
、研究机构及政府机构范围;用于探索新兴市场的战略投资以及收购或 引进许可的机会;用于招聘、培训及留聘人才等。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30
梁杏:ChatGPT和Midjourney如何引领软件行业投资价值?
go
lg
...
样水平上的差异。也不是说芯片公司、生物
制药
公司
、光伏公司、新能源车公司不愿意投入,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分母因为要进行实物的生产,所以它就扩大了,扩大了以后就会导致研发投入的占比好像有所下降,包括高素质人才的比例好像也有所下降,这是软件行业商业模式和其他科技行业最大的差异。 当时看到这一点之后非常欣喜,我觉得很好,我们就把这个产品发出来了,当时发出来的时候还蛮早的,是2021年的2月,发出来之后那两年也没有赶上特别好的行情,中间也是涨涨跌跌。一直到去年10月1日以后,去年9月27日出了一个文件,大概是信创产业的发展的文件,这个文件里面对信创产业进行了扶持和展望,软件行业肯定也是在信创产业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软件ETF在去年10月1日以后开始有一个比较大的上涨。 但是去年四季度我们对于软件的行情判断相对来说有一点保守,当时二级市场的炒作非常厉害,所以我们当时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认为政策的驱动肯定是有帮助的,会使得这个产业的发展往好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小的问题,当时还是处在经济还没有复苏的阶段,政府或者说很多产业的工作重点可能还在防控的上面,那个时候基本面的落地可能表现不是特别好,所以当时我们会提醒大家要小心二级市场的博弈,可能是政策的博弈。二十条之后,而且当时还有二十大开会,着重强调了自主可控、安全,其实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更多在博弈政策,当时我们提示了政策驱动和基本面可能还不能兑现之间会有点矛盾。 但是到了今年以后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建议变成了今年要把软件作为年度主线去看待,一方面政策非常支持,从去年到今年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信创产业也好,数字经济也好,数字中国也好,对于整个软件行业的驱动都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技术上的变革,也就是来自ChatGPT和Midjourney带来的海外到国内的浪潮,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趋势。 同时,在防控过峰以后,我们认为经济会得到一个非常有效的修复,不管是政府信创、行业信创、产业信创都会有落地,我们认为业绩可以慢慢地落到实处,所以我们作为年度主线来推荐。 2、软件ETF行情展望 刚才说结论的时候提到过,4月份可能有调整的可能性,因为即便业绩认为是一个好转的态势,但它应该是逐季改善的走势,一季度其实业绩的改善应该还没有那么快,毕竟我们刚刚从防控中走出来,进入到了一个恢复期,我们不能说一个小孩刚生完病马上就指望他能够身强体壮,所以一季度的基本面还不是特别好,但是在政策的驱动以及技术的渴望之下,二级市场的表现已经非常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迎来矛盾,涨得那么好,基本面的支撑还是弱的,在这种情况下,4月份有可能迎来调整,但不影响我们对后面今年全年甚至未来两到三年的判断,我们是持续看好的。 三、软件行业细分介绍 刚才给大家讲了软件行业的商业模式,接着再讲一下软件行业大概的构成。 顾名思义,开发一个软件要有一个云,以前是在服务器或者在硬件上面做很多开发,但是随着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或者进入了海量数据的时代之后,由于海量数据要去做一些存储和处理,那么就需要非常好用的云。 云也是软件的一种,是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有了云之后,每一家要有自己的数据库,没有数据库的话自己的数据交互、数据落地放在哪里,所以要有自己的数据库。 这些东西都有了之后,各种各样的软件,首先要有操作系统,我们会看到每个生态都会有每个生态自己的操作系统,比如说电脑上面经常装的Windows,这是一个大的操作系统,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话,这个电脑可能都没有办法装载,很多软件是没有办法在电脑上使用的,这个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我们用的是Windows用了非常长的时间。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分为了苹果阵营和华为阵营,或者说安卓阵营,我们在这个上面用到的操作系统也是不一样的,苹果有自己的IOS系统,华为机也好,或者其他的安卓机也好,用的是Android的操作系统,这个是操作系统。华为现在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叫鸿蒙,华为手机的鸿蒙系统我还没有体验过。 操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操作系统,连这个软件都没有办法在上面去使用。有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很多的应用软件需要有操作系统才能够去使用,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软件开发商要去做的就是不同的版本,有苹果版,有安卓版的,可能以后还可能有鸿蒙版的。当然,以前还要出电脑版、PC版,PC版基本上就是Windows版本,就是基于这样的生态去开发的,这个是操作系统。 大家打开手机之后还有无数小的APP,那个是应用软件,它现在只是以应用的方式呈现这个软件,应用软件再细分的话可以分很多,比如说办公的时候经常要用到的OA,OA是用来内部走流程用的,很多公司应该有这个东西,像刚才提到的Office软件,Word、PPT、Excel,这些都是属于应用软件,只是不同。 我们要去吃饭的时候习惯打开某个软件,在上面挑选离我们近的、口味喜欢或者价格合适的餐厅,我们有一个专门挑选的软件。休闲娱乐的时候,周末在家躺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打开某一些视频软件。还有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忙一下工作,忙完工作有一些碎片的时间可以看一些小视频,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软件塞满了,帮助了我们非常多,当然也占用了我们非常多的时间。 我看到有一些报告在说我们看手机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有的时候手机会自己推送一周使用手机的时间报告,我使用手机的时间有时候忽然很长,有时候比较短。比如说我去看实体书的时候,我使用手机的时间就会锐减,如果我看的是电子书,使用手机的时间就会特别长,我看电子书的时候本身使用的也一定是软件,应用软件非常多,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帮我们处理了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还有一个是中间件,中间件就是连接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间的,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交互,调配电脑上的资源,能够使它们更顺畅去交互。这个不展开,日常大家也看不到,我们会看到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但是中间件一般是不太能接触到,但是它也很重要,因为要协调或者使得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更加适配,使我们的使用体验能够更好,这个是中间件需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各种各样软件的分类。 四、软件的国产化程度 我们有很多国产替代和安全可控的诉求,软件行业或者说信创产业方面都是非常需要的,国产替代率或者自主可控程度方面,我们刚才说到比较早的时候我们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苹果的IOS,还有安卓手机上使用的是Android系统。所以我们发现操作系统上能够国产化的比较少,其实以前也没有国产化过,因为操作系统意味着一整个生态,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这些所有的应用软件都要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能够承载、使用,是一整个的生态搭建和打造,不是说能够把一个操作系统直接做出来就完事的,这个操作系统要能够得到很多软件厂商以及消费者的相互认可,大家才愿意在这个生态上不断地去开发新的基于操作系统的新软件,建立好新的生态,所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但是我们现在好在有鸿蒙了,我们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比前几年有了一个还蛮大的突破,前几年我们去统计操作系统国产化率的时候很低。现在有了鸿蒙,鸿蒙的生态这几年已经在慢慢地打造了,我们相信它的未来会越来越繁荣。 在应用软件方面,这个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现在也有各种各样应用软件,各行各业差异是非常大的,很多软件都是自己开发的,国产化率非常高,当然可能有一些非常小众的行业软件,比如说之前讨论的芯片里面,芯片的设计软件EDA,这些确实也是属于被卡脖子的一个状态,但是我们很多其他的,尤其是在生活、应用方面国产化率还是蛮高的。但是一些关键的核心领域用到的软件,我们确实还是处于被卡脖子比较厉害的部分,这是应用软件端。 中间件方面还可以,国产替代的程度也是一个中等水平,整体来说还可以,这个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搞,大差不差。 还有云和数据库,这几年国家在云的方面取得了蛮好的进展。我出差的时候,一到深圳的机场看到最多的就是华为云、腾讯云,有好几个云,他们特别喜欢在机场的两边步道上打广告,我一过去看到的都是云,我觉得深圳的广告如此地与众不同。 比如说在上海的机场看到的都是奢侈品和汽车的广告,一到深圳的机场步道都是各种云的广告,完全不一样,很有意思。能看到这么多广告说明是非常成熟的,能够提供的云服务是稳定、可靠、成熟的,它才能去接入这么多的用户,它才能敢在机场去打广告。 数据库方面,早期大家可能会比较喜欢使用像甲骨文这样的数据库,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新的数据库在出来,这一块的国产化率或者自主可控的程度现在也是比较高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难点在于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个生态的打造,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另外,在应用软件方面,我们可能在一些高精尖的行业卡脖子比较厉害,比如工业软件上面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软件行业里面国产化率的情况。 五、站在技术变革的前夜 刚才前面说到了ChatGPT的应用要出来,一方面要有很好的基座软件,另外一方面要有算力的支撑,像芯片、GPU,这些东西是另外的话题,今天不讨论了,大家如果感兴趣下次再专门讲芯片的情况。 我们觉得在ChatGPT以及Midjourney这一类软件技术不断迭代过程中,它是来自于技术界的驱动,会把全世界都燃烧起来,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和大的头部公司也在积极地应战,像之前文心一言的发布,现在跟海外最领先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国内的这些厂商也在积极地追赶,很多头部有上市和没上市的,我们也不一一点名了。 我们现在也在观察底层使用的模型或者走的不同技术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小公司可能会处于劣势一点,英伟达的黄总反复地强调ChatGPT的出世有一点像当年iPhone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打击,是降维的,他要表达是这样的意思。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之前,有一些小公司如果走的还是原来的模式,它确实有可能在技术的变革中会被卷入时代的洪流里面就此消失不见了,这个是小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 难道大公司100%安全吗?也未必,包括Open AI也不是绝对认知里海外头部的大厂,它原来也不是绝对的头部,像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大家会觉得这是绝对的头部,足够大、足够有钱,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并不是它们把ChatGPT做出来的,其实微软、谷歌之前也有很好的技术路线,也有很好的应用和产品,像谷歌当年做的BERT技术路线,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强的东西,也没有能够把比肩于ChatGPT这样人工智能的软件做出来,所以并不是说绝对的大公司也绝对安全。ChatGPT用了Transformer的Decoder路线。 在技术领域大家都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办法去迭代的时代,也没有什么特别安全或者绝对领先的东西,只能说海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当了,国内也在积极应战,但是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是不一定的,所以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还是买指数产品,像软件ETF,不管哪家公司胜出,反正最后胜出的东西一定会留在指数里,如果输掉了就会被淘汰,指数本身也有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是互联网或者计算机行业魅力所在。 我再讲一下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上一轮的行情可能是在2019年,那一年计算机ETF的标的指数中证计算机指数好像涨了80%不到。 2019年是5G试商用的元年,2019年的6月6日有关部门给三大运营商发了5G试商用的牌照,掀起了那一轮的技术浪潮,当然可能是一个小浪潮,因为5G通信网络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非常领先的。当年因为要做5G,所以我们国家的芯片公司迎难而上,去不断地走新的技术路线,去研发、生产,不断地推进芯片的精度。 后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从2018年国际关系变化开始,好像10月份就开始被限制,再到现在,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我们无论如何还是要积极做应对,2019年的时候是通信、计算机和芯片都有所表现的年份。 后来慢慢到了2020、2021年,随着5G通信网络建设的速度有所放缓,通信和计算机行业的行情慢慢有所沉寂。 软件从年初来看,我们当时更多的落脚点是在政策以及业绩的兑现上面,所以我们把它挑选为今年的年度主线,但是后来随着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我们认为可能不仅仅是年度主线这么简单,应该说背后对应的是巨大的变革的前夜,未来迎接我们的可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巨大的变革。 六、互动问答 1、现在热门概念非常多,ChatGPT、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东数西算等等会是昙花一现吗?哪些能持续? 答:我在前面的时候提到了一句,概念会不断地变,但是行业是一直在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喜欢做行业ETF多于主题ETF的原因,但是我们不是完全不做主题,只是我们更喜欢做行业。 这些概念和主题都有落脚的行业,就是计算机行业和软件行业,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别的行业,比如说ChatGPT的概念除了软件之外,难道没有硬件和芯片、算力吗?我刚才讲到国内要去追赶海外ChatGPT的能力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基座模型,第二是要有非常强的算力,算力现在也被卡得非常厉害,今天不展开了。 整体来说,有很大一部分落脚落在计算机行业,甚至在软件行业,ChatGPT也好,Midjourney也好,或者说东数西算,最后的算法是集成为一个软件。关于哪些能持续不好说,我觉得这几个东西都可以持续,比如说像ChatGPT是一个技术不断的迭代,后面会持续地推进;数字经济是国家的战略,都已经上升到数字中国的高度了,这个也是可以持续的。 人工智能方面更多落脚的是技术,但是我们比较了一下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份,人工智能的指数弹性一般,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别的行业,主题会比较泛一点。弹性更好的是软件指数,软件ETF的标的指数弹性很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业ETF会更纯粹,只有软件,别的都不放,没有硬件,我们刚才讲了软件和硬件的商业模式,区别还是很大的。 东数西算也是国家提过的,而且从目前的角度说,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更快一些,尤其是未来数据局、数据流通、数据要素以后,我相信需求量会非常大,西部要发展的话,东部的数据放到西部,然后进行东数西算,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长线来说都是OK的。只不过阶段性一会儿A起来,一会儿B起来,一会儿C起来。要么长线拿着其中一个,要么就不要管概念怎么变,就拿着这个行业。 比如说刚才说了计算机行业、软件行业,软件是计算机的子行业,也是Beta更强的子行业,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上,软件的弹性是比计算机更高的,这也是我们当年发行软件ETF很重要的原因。 2、软件国产化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答:刚才前面仔细讲过了,操作系统现在的国产化程度低一些,因为是生态的打造,没有那么容易,还有应用软件里面的一些卡脖子的行业,比如说芯片设计、EDA软件,这些国产化的程度比较低。可能之前我们确实这方面进展比较缓慢一些,又遇到了卡脖子的情况。其他方面都还好,比如云、数据库,云的国产化程度比数据库的国产化程度要更高一些,还有中间件,中间件差不多也是一半一半的水平。 3、软件行业估值不低,还能入吗? 答:我们3月26日晚上公众号发了一条内容,提示计算机行业的拥挤度比较高,所以我们短期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回避。 软件行业如果机械地去看估值,有的时候不一定管用,先给大家报一下估值的数据。现在是3月28日,当前值是127.9倍,这是PE-TTM值,历史分位过去十年是86.21%,最大值是221.6倍,平均值是87.28倍,最小值是45.93倍。 计算机行业、软件行业的特点有一点像芯片,估值的波动范围可以很大,我刚才给大家报的数据听起来好像离历史最高值还有一点距离,但是从过去十年来说有两次历史最高值,一次是2015年5月底的时候,“618”之前是调整前的最高点,冲到过190多倍。第二次是2020年的4月底,那个时候冲到了221倍的水平,这是过去十年的两次高点,如果要上高点的话是非常短的时间就能上去。 我们之前说的4月份调整的事也有可能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只是从基本的逻辑推演来说,我们认为4月份有可能有调整,因为本身已经涨得很多了,也没怎么调整,一季报披露的时候总该有一个调整期,因为一季报披露就能看出谁表现好不好,有可能有这个调整。 但是我前面也说了,4月份有可能有一些国内的大厂会披露大模型的迭代情况,有可能到时候市场又疯狂了,这个说不准。 当前的估值从绝对值和分位数上来看都不是最高的,不过从交易的密度来说,我们觉得有点拥挤,所以我们最近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地回避。但是这个是说给没有进场的投资者听的,已经在车上的投资者不太建议下车去规避,因为万一我们说得不对呢。 很好的案例是当年的芯片ETF(512760),从2019年6月12日上市,到最高复权后的净值应该是3.8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从0涨到3.8元的过程中,因为它的波动非常大,不断地有投资者上车、下车,很多投资者下去了之后要等很久都等不到上车的点,又忍痛高价再上车,所以不排除软件有可能出现芯片的情况,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已经在车上的投资者贸然下车,因为很有可能不一定能够等到特别合适的点。 虽然我刚才给大家展望了未来几年,甚至说得更夸张一点,它是一个新技术变革的前夜,但是我并不建议大家在这个时点上马上上车,我觉得一定可以等到一个相对现在更低的点位,那个时候再上车会更合理一些,就是说等调整释放一下会更合理一些,这是对估值问题的回应。 4、最近都不太说信创了,今年信创能落地吗? 答:现在在落地的过程中,信创政策支持程度是很高的,不光是信创,整个数字化和信息化都是国家着力支持的产业方向,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软件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仅仅是软件,包括硬件、芯片、通信,这些都是整个信创的重要组成部分。 换一个思维想我刚才提到的这些行业,硬件、芯片、通信都是人工智能或者ChatGPT、数字经济等等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或者说这种落地的环节,所以说起来没有本质的区别。信创方面可能更多是国家主导,数字经济也是国家主导,人工智能,包括现在的ChatGPT是技术界的主导,这个是区别。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这些概念也在慢慢地落地,包括之前的数字中国,我觉得数字中国的政策非常厉害,把数字化、信息化的KPI写到了党政干部的考核里面,要好好干活,往哪个方向干活?肯定是跟着我们头上的KPI走,领导想让我们干什么,就给我们写到KPI里面,我们今年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去做。 所以数字中国政策当时出来的时候我震惊了,竟然能够把这个东西直接写到党政干部的KPI里边,所以你就知道我们落地的决心有多强。为什么年初觉得这个东西是一个年度主线,也是隐约感觉到了国家的决心。结果后来不光是国家有决心,技术界也不断有浪潮涌现出来,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作为年度主线,而是要做好几年的年度主线推荐大家关注。 5、看好ChatGPT和Midjourney的话,该买人工智能的基金还是买软件基金?有什么区别? 答:刚才前面提了一句,人工智能指数相对来说要杂一点,会把别的东西都放进来,ChatGPT和Midjourney从广义来说是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因为它背后是依靠神经学习网络,现在也不用CNN和RNN了,现在用Transformer,ChatGPT主要是基于decoder做的。 从整体来说,人工智能的范围要更广一些,要杂一些,软件ETF或者软件的指数比较纯,只有软件,不会把硬件放进来的,所以弹性要更大一些。我们拉不同的标的指数的涨跌幅就可以看到,我刚才说的是去年10月以来到现在软件ETF的标的指数已经涨了快50%,人工智能的相关指数的涨幅大约是30%多。 6、搭载ChatGPT的微软什么时候能够上市购买? 答:我具体不知道,我只是看到3月13日已经发布了Office软件里面已经搭载了ChatGPT,看了一些它的功能介绍,就是我前面给大家讲的,但具体什么时候购买确实没有问过,因为我们公司用的还是传统的Office,我们打开的界面里面还没有人工智能助手,我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 7、能说说养殖行业吗? 答:可以说两句,这个也是我管的基金。我昨天刚好电话调研了一个养殖上市公司。从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讲养殖特别多,当时我们看行业有一个能繁母猪存栏量要到底,到底了之后猪价就会伴随这个到底起来,我们当时是提前在给大家讲这个逻辑。 去年4月份以后,我们确实看到了能繁母猪存栏量到底,到底了之后,猪价确实也起来了,中间有段时间超出了价格预期的强度,就是最高的时候大约到了26、27块钱一公斤,这个是历史上的第二高,历史第一高是2019年到2020年因为非洲猪瘟导致的猪没有了,猪价暴涨带来的行情,当时差不多是到了四五十块钱一公斤,具体的价格我忘记了。 这一次是历史上第二高的价格,就是26到27块钱,是在去年10月1日之后发生过的,我们当时有一个判断,我们觉得不排除还有新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经济在复苏的,复苏了以后需求会回来,人际交往、商务宴请、人情往来都会吃肉。 第二个是猪的补栏,我们一直在观察生猪的补栏情况,一直有点弱于预期,也很奇怪,所以我就问了上市公司的董秘,我说为什么补栏会这么慢,低于我们的预期,以前的情况下猪肉价格都已经涨到历史第二高了,怎么会不补栏,肯定是希望能够卖一个更好的价格。董秘跟我们说其实是因为养殖个体户会非常担心非洲猪瘟的影响,因为2019年到2020年那一轮的非洲猪瘟给整个养殖业带来了非常惨痛的结果。 之前讲养殖直播里面也说过,2019年的时候我去过一趟北海,我到现在都记得2019年去的时候,我一下飞机坐出租车出去就很臭,路上我就问了一下为什么这么臭,出租车司机说死了很多猪,来不及埋。在路上走了一段,看到路边有猪的尸体摆在那里。所以我能体会到作为养殖个体户,当你看到几百头猪因为非洲猪瘟大片死去,这种阴影其实是很难散去的,所以不再愿意去追高的猪价去养猪,这个行为也是理解的。 我们之前也提过几条养殖行业的长逻辑,第一条是猪价长期向上,比如说爷爷奶奶那一辈猪肉价格多少钱一斤,父母辈小时候价格多少一斤,我们小时候的价格多少钱一斤,以及现在的猪肉价格多少钱一斤,虽然有一个周期,但是长期还是向上上涨的。 第二个方面,养殖行业未来肯定是集约化或是集中化、头部化的,因为只有头部厂商会更有能力比个体养殖户能去抵御类似于非洲猪瘟这样的风险,所以这个是它的长逻辑。 说完长逻辑说短逻辑,现在因为需求还是会复苏的,而现在供给端补栏的情况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那么有可能供需不是那么平衡,未来一段时间还是相对看好养殖行业和二级市场的相应表现。不过因为养殖行业现在的周期比较短,如果大家做的是短期的投资,可以再去做一下短期数据的跟踪。也谢谢大家一直关注养殖ETF(159865)。 8、能不能聊一下生物医药? 答:也跟大家聊一下,生物医药是我们今年在大消费方面看好的年度主线,当时我们提出了几个观点,第一是我们觉得食品饮料可能在今年有反弹,但是可能是不如医药的,我们建议在医药里面关注生物医药和创新药的方向,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 食品饮料不如医药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担心消费复苏的高度,我们认为会有复苏,也有高度,但高度有限,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从2014年到2019年居民消费意愿的统计数据是边际缓慢下降的,2020年到2022年三年受到防控干扰,把它刨掉的话,我们认为肯定经济会有一个复苏,大家也愿意去消费,但是2014年到2019年本身也是在缓慢往下走的,也不太可能收入受到影响之后还能创出一个新高,这个有点难。 第二个方面,食品饮料这几年白酒里面的次高端白酒业绩蛮好的,所以之前的估值也没有调得特别下来,估值如果没有调得下来的话,就会相应在未来上涨的时候受到估值空间的制约,这个是我们当时提出来的,担心食品饮料有行情、反弹,但是也不能过高预期,这是一个原因。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医药相对来说更好,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说短中长的逻辑。长逻辑就是人口老龄化,这个应该是很多家基金公司都跟大家说过了,也不展开说了。总之是人均寿命越长,人的身体就像机器,零件坏了要换,所以就会有一个用药的需求,中期还是政策方面的,比如说像医疗新基建、医疗贴息贷款等等,会不断从政策上改善整体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硬件、软件质量,所以中期来说也还是可以的。短期来看,一个是疫后修复,就是经济复苏过程中医药行业之前受到阻碍的研发、生产、销售,这些环节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恢复,它的基本面业绩也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修复和支持。另外一个,可能过去两年经常出现的集采,很有可能力度要比之前两年减轻。因为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能采的已经采完了,但是不代表完全没有新的要采的东西,还是有的,但是从之前的情况来看,降价的力度和幅度已经比之前大家想的好很多了,所以我们觉得从基本上来说,医药行业有一个比较好的业绩修复的空间。 另外是估值方面,经过集采各种各样的事件打击之后,医药行业的估值在比较便宜的位置上,虽然可能已经没有去年10月底、11月那么便宜了,不是最便宜的,但是也还是整体上比较便宜的,所以我们会觉得如果要在大消费里面挑,我们会挑盈利和估值都比较合适的医药。 那么为什么要在医药里面要选生物医药和创新药,因为我们认为生物医药、创新药是依托于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我们回想一下过去几年,像PD-1是非常好的抗癌药,我经常开玩笑说它几乎可以是一个“广谱”的抗癌药,因为癌细胞是非常狡猾的,它在人身体里面去发育的时候会想各种办法去迷惑T细胞,会通过PD-1受体去迷惑T细胞,T细胞就休眠了,就不攻击它了,PD-1药物就是打断这种现象,它不让T细胞休眠,然后它就可以去使得T细胞识别癌症。 从原理上来说,有可能成为“广谱”抗癌药的前置,但是也很有意思,实际上也不是对每个癌种的有效率是一样的,比如说PD-1药物在胃癌领域有效性差一些,但是在肺癌、肝癌,包括还有一些厂商报的黑色素瘤领域中,它的有效性还是可以的,类似于像这种药物的推出,以前国内也O药、K药,但是卖得很贵,后来国产的PD-1药物出来了之后好了很多,价格降了非常多,很便宜。 因为癌症是疑难杂症,很难治,有了药物可以去治疗、改善,所以这些都是属于生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了以后可以研发出来的东西,可以造福于大家的东西,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也是延长生命的长度的药物,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 包括我们做历史数据的回溯发现,生物医药在历史上涨得更好,弹性也会更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肯定会不断地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互联网领域、计算机领域、ChatGPT在不断地往前推进,那么在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这条道路上也会不断地往前走,所以这是我们建议大家去关注生物医药、创新药很重要的原因。 可能大家又要问生物医药和创新药有什么区别,跟大家讲一下。医药行业可以再往下细分七个子行业,中药、化学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零售、医药流通,生物医药是其中一个完整的细分子行业,依托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药是生物创新药和化学创新药合在一起的,我们有生物医药的ETF(512290),还有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欢迎大家关注。 9、新能源下跌这么多了,后续还有机会吗? 答:首先回答长线方面,肯定是有机会。第二,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就建议大家今年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新能源这条线,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建议,给大家讲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销售占比或者说渗透率已经比较高了,2019年底的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占比是5%不到,到去年年底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超过30%了,超过30%要翻倍的话就要到60%,所以它的成长性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为什么资本市场开始新能源车的估值给不上去了,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成长性已经没有当年从零到一突破的时候那么高了,所以资本市场就是很现实的,它就会把这个估值给调下来,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增速下来,行业的增长下来之后,估值也会相应有所调低。 第二个原因,我们觉得今年新能源会受到出口的干扰,海外经济的情况中,美、日、欧、韩的人均收入总值增速,2021年二季度、三季度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后面就是趋势性在往下走,不管是人均收入总值增增速还是PMI值的数据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的出口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影响,因为海外的需求要下降,因为也没那么多钱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去年前八个月出口最多的是动力电池、新能源车。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建议在今年可以适当放一放新能源的原因。一个是新能源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了,第二个就是需求方面可能会受到出口的影响。 如果在新能源的领域里面排一下序,我们建议新能源车放一放,稍微比新能源车好一点的是光伏,光伏现在是新技术还在不断地出来,需求也没有到顶,多多少少可能也会受到出口的影响,去年四季度光伏的表现也不好,其实受到了出口的影响,光伏还是比新能源车增速上要好一些,它还是有很广阔的空间。另外,还可以有技术不断的迭代和增速,那么就可以降本增效,还有现在的风电、核电、氢能源,这些有点太小了,像氢能源还处在概念和主题的过程中,所以没有再去展开做研究。 以非常长的长线来看肯定是好的,没有问题。只是今年我们建议可以稍微放一放,因为有那么多的机会,比如自主可控。年初的时候我们推荐了几条线第一条是信创,信创里面推荐大家看看软件,第二个是芯片、军工、工业母机,这些都是我们推荐大家重点关注的,可以跟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比较有紧密关系的,因为今年的出口有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10、中药会和生物医药一样有前景吗? 答:从医药行业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来说,大家过往更容易把中药作为消费品的模式去研究,生物医药和创新药可能会作为偏成长的方式去研究,甚至还会给它用PS、DCF估值法,很多时候都是一个pipeline,就是在做那个产品管线的时候,要给这个产品管线做估值,现在又没有转化为产品,要么就是DCF估值法,每个品种给它估一下。可能有一部分已经转化为销售了,你可以用这个PS来估,这是不好弄的。 中药现在是在一个国家政策非常支持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中药厂开始有一些新药出来。往前看,2018年叫做创新药行情元年的年份,那一年医药行业炒的主要就是创新药,2018年我当时在看创新药类别的时候,差不多海外成熟市场、美国市场、全球市场差不多六个是生物创新药,四个是化学创新药,所以当时我们认为发展的方向大概是这样的。 当时我也看过国内的新药,因为有一个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它是对于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只要能够报到这个新药里面或者创新药器里面,你就可以走快速的审批通道,以前药品的审批要很久,五到十年、三到五年,三到五年都算快的了,这样的话药厂研发的成本和负担非常重,所以国家专门给创新药械做了优先审评审批制度。 其实这个优先审评审批非常好,因为有了这个制度以后,药品的审批可以很快地通过,通过了以后药厂就可以迅速把产能转化为销售成果,把它的研究结果转为产能和销售成果,它的负担就会大大地减轻,所以这几年为什么医药行业基本面比之前要好很多,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说它的研发到生产的环节被大大地缩短了,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 在2018年去翻新药的名单的时候,可能十个里面有不到一个的中药创新药,剩下的基本上是生物医药和化学药,我们国家之前的结构还是以化学的创新药为主,后来这几年生物创新药开始变多了,这两年因为政策特别大的鼓励,所以中药创新药就开始多了。 中药和生物医药各自有各自的前景,但是如果要去找市场认可度更高的话,应该生物医药的认可度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依托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去一起努力做的事情。 11、计算机ETF和软件ETF之间如何选择? 答:计算机ETF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一级行业,你所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电脑硬件,这些都可以落地在计算机行业。 计算机行业包括了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有的人要问什么是信息服务,比如说有一些公司介于咨询和软件中间的公司,这种是可以算信息服务的公司。 我们当时在研究和拆解计算机行业的时候,我刚才前面讲到了为什么会发软件,我们发现软件行业Beta波动比计算机行业更大。第二,软件行业的商业模式可能是更好的,它的生产链条短,转化率高,同时卖的都是虚拟物品,卖得越多边际成本就越多,所以效益就越好,它的业绩弹性也就越好。 我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就是说你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是基于风险偏好,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偏好比较高的,喜欢高弹性的,那你选软件ETF(515230),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没有那么高,你可以选计算机ETF(512720),如果你的风险偏好再低一点,你可以选择通信ETF(515880)。 2019年我们打包过通信ETF、计算机ETF和芯片ETF,我那时候说芯片是“渣男里的渣男”,通信是“渣男里的老实人”,它跟整个产业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通信的估值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因为走的是最前期的通信网络的建设,所以相对来说波动弹性没有计算机和芯片大,所以你的风险偏好再低一点可以选择通信,但是最近涨得比较多,等回落了以后再买,不要现在就去买。计算机的波动更大一点,风险偏好居中的话就选这个。如果追求风险偏好更高,承受能力更高就可以买软件ETF,它更纯粹。 12、游戏行业怎么看? 答:再扯一句游戏,大家有没有发现讲了半天软件的商业模式,但游戏公司是不是软件?手机的应用上面有没有游戏的应用?它也是应用软件,只不过是用来做游戏的,就是用来玩的。 游戏现在涨得那么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去年年底到今年以来版号不断地发放,游戏不能随便发行的,得要有版号批准了才能发,就跟看电视要有关部门去批是一个道理,包括进口的版号也出来了,所以现在供给端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 第二个方面,ChatGPT、Midjourney这些东西出来之后,游戏公司开不开心?开心得很,以前要找画师,要不断地画各种各样人物形象,后面用软件一键生成了,所以成本可以大大地节约,市场为什么这一轮又在炒作游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觉得游戏以后是非常好的AIGC的应用,可以降本增效。 但是游戏最近涨得挺多的,也不建议大家高点追,调整下来了,感兴趣的还是可以再去布局游戏ETF(516010)和游戏沪港深ETF(517500)。 今天先到这里,今天已经把软件行业系统梳理了一下,另外一个卡脖子的地方就是芯片,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下次再找时间专门和大家聊一聊芯片的情况,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30
上一页
1
•••
132
133
134
135
136
•••
16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透露要和习近平直接谈!全球反弹正失去动力,小心美元迈入多年熊市
lg
...
中美突发重磅!中国暂停针对美国稀土出口限制 暂停对美企的贸易和投资禁令
lg
...
中美达成协议意外之快,习近平亲信身边的谈判老手成为焦点!
lg
...
真正的黑天鹅要来了?比特币脱钩无预警结束 以太坊突发“万亿美元”重大计划
lg
...
【直击亚市】中国暂停对稀土出口限制!小心市场涨过头了,黄金大跳水失守3150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