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华锋股份收盘上涨2.10%,最新市净率2.97,总市值24.80亿元
go
lg
...
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
新能源
汽车
电控及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同时保持电极箔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极箔、
新能源
汽车
电控及驱动系统、净水剂、机电装备。公司一直致力于
新能源
汽车
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为
新能源
汽车
整车厂商提供成熟可靠的电控及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成为掌握
新能源
汽车
关键技术的重要企业之一。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向国际市场出口低压化成箔产品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能够大规模自主生产低压腐蚀箔,并同时能够对自产腐蚀箔进行大规模化成生产的几家企业之一。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39.28%;净利润525.42万元,同比110.25%,销售毛利率19.59%。 序号 股票简称 PE(TTM) PE(静) 市净率 总市值(元) 33 华锋股份 -9.26 -7.65 2.97 24.80亿 行业平均 47.69 58.53 4.22 90.69亿 行业中值 39.53 41.50 3.23 52.05亿 1 湖南天雁 -33815.26 2602.95 9.70 74.24亿 2 苏常柴A -2205.32 40.98 1.29 44.46亿 3 北方长龙 -613.08 291.85 2.99 33.68亿 4 奥联电子 -602.96 556.49 4.06 29.07亿 5 光洋股份 -515.13 -61.43 4.11 71.84亿 6 襄阳轴承 -250.84 -133.64 8.81 71.79亿 7 兴民智通 -238.77 -13.28 3.67 44.06亿 8 瑞玛精密 -236.70 55.43 3.55 28.64亿 9 东安动力 -207.23 1405.17 2.24 56.98亿 10 跃岭股份 -141.27 -64.79 3.45 33.05亿 11 *ST威帝 -122.94 -109.57 2.22 17.25亿
lg
...
金融界
03-18 16:49
淳厚基金调研深南电路、横店东磁
go
lg
...
滤波、铜片电感等多个新产品的开发,并在
新能源
汽车
和算力领域取得了多个定点项目。塑磁深耕热管理系统,开发了多家头部新客户,并开拓了3D打印新领域,技术取得新突破。 光伏:逆势保持了较好的盈利。2024营收111亿元,出货17.2GW,同比增长73%。N型产品产能至80%以上,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6.5%,非硅成本控制处在行业领先水平。布局海外产能,开拓海外市场,出货同比增长73%。公司推动了几个集中式电站的开发建设,包括EPC工程的开发建设,光伏板块保持较好的盈利和经营性现金流。 锂电:聚焦小动力领域,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国内前三。2024年实现收入24.15亿元,出货5.31亿支,同比增长56%。公司主动聚焦小动力多领域应用市场,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稼动率,在电动工具市场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翻番以上增长。 科研:2024研发支出7.2亿元,技术创新项目54项,重大技术创新专项40项,九项产品通过新产品认证。全年申请专利313项,或授专利139项,新增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九项。 出海:市场端新增东南欧、美国、巴西等区域营销布局。产能端国内基地新增投资的同时,在印尼、越南、泰国、印度等区域都做了布局或者扩产。 数字化:公司持续推动国内外智能工厂的复制和升级,2024年底,已有五个国家级的5G工厂,两个省级的5G工厂。同时在核心业务系统、原材料追溯系统、海外销售平台制造运营管理建设和AI应用等全面铺开了数字化转型和相互融合的探索。 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各产业板块的节能降耗,N型电池与组件百分之百绿电。使用太阳能板块的连云港基地获得T?V南德颁发的行业首张碳中和达成核查证明。对外发布了ESG报告和绿色行动白皮书,并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ESG评级稳步提升,CDP水安全与气候问卷的情况行业领先。 2025年经营计划:围绕磁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磁材以提升市占率为首要任务,永磁争取在存量博弈中寻求新突破;软磁力拓
新能源
汽车
、光伏、AI领域等市场应用;塑磁扩产增效巩固细分领域领先地位;光伏推进全球化布局,巩固欧洲、中国、日韩等优势市场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北美等优质市场和亚太、中东等新兴市场产业;锂电增加技改投入提升产能,并聚焦18和21系列产品做出自己的特色。 二、问答环节 1、Q4业绩超预期的原因?分板块的情况? 答:磁材业务收入同比略有提升,盈利情况不错,24年以旧换新以及海外需求增加,对盈利有较大支撑。光伏业务海外贡献较大,Q4光伏产品出货环比提升显著。锂电也有增加。以上对业绩都有正向贡献,光伏贡献相对更多一些。另外,年末政策性补助也有一些。 2、公司如何看待行业自律的效果以及盈利何时修复? 答:行业自律旨在防止恶性竞争,推动健康发展,长期方向积极。 短期内政策和市场条件变化使进程复杂,原市场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上半年见分晓,目前预计出清周期会更长。 3、公司光伏业务对欧洲市场的敏感性? 答:过去四五年,公司光伏业务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和敏感性明显下降。2021-2022年阶段,欧洲市场占公司出货比重高,其价格和盈利水平对公司光伏业务影响很大,但近两年随着其他市场出货的持续提升,利润贡献点逐步增多,欧洲从占比来看是下降的,出货绝对额还是提升的。 4、欧洲分销溢价和库存周转情况? 答:关于分销溢价和库存周转,欧洲市场分销和项目会有半欧分以上的溢价,差异化产品溢价更高。目前,我们也观察到市场中库存水位仍相对较高,但主流产品或高效产品有些缺货,东磁的库存周转一直良好。 5、如何看待欧洲市场需求? 答:欧洲光伏市场总体有望保持增长。欧盟出台的《清洁工业协议》《净零工业法案》等政策,虽对新能源或光伏制造提出本地化要求,但也有望推动集中式电站或项目型需求的提升。在市场细分方面,前期户用分布式安装量较大的区域,由于零电价、负电价情况频发,若储能匹配不足,可能会对户用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如西北欧地区在2024年的情况所示。因此,对于欧洲总量我们保持乐观,但在局部细分市场会适当调整经营策略。 6、25年各区域出货规划? 答:2024年,公司光伏业务表现出色,出货量超过年初15GW的预期。目前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20GW以上。从区域来看,欧洲是主要市场,占比约40%;亚太除中国以外占比约5%;国内市场在2025年预计也将占据40%的份额,但价格压力较大,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北美等其他市场占比约15%+。 7、国内出货量上升明显,25年市场策略是什么? 答:预计25年会有部分增量,公司自2020年开始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从一年出货几百MW快速增长到今年目标8-10GW级的出货,但我们对市场端还会谨慎选择,我们也会通过适度投资电站项目,拉动一些相对优质的订单。25年二季度预计会有抢订单、抢利润的情况发生,但二季度过后,则需要根据各个省份的制度细则来择优选择市场。 8、25年交付价格环比24年Q4是否有上涨空间?25年印尼产能成本是否有下降空间? 答:25年主要合作伙伴的价格体系会和24年基本保持稳定。因前期追求达产时效,对生产成本偏差的容忍度会高一些,比如我们从国内派出较多的人员,在采购物资上也会适度放宽要求,还有产能效率的逐步爬升等,前面这些在25年均存在降本空间。 9、印尼产能出货和盈利展望? 答:25年公司将通过适当增加投资、进行提产增效,预计出货3.5GW+。同时会持续保持对北美市场相关政策的关注。目前印尼生产效率和国内没有太大差异,产能瓶颈尚有突破空间,预计能够提供较好的收入和盈利弹性。 10、目前看非东南亚四国产能紧缺,未来是否会涨价? 答:现阶段来看供应是受限的,也存在涨价契机,但公司基于市场终端的反馈,并结合与伙伴的中长期合作考虑,不会因为短期缺口而涨价。 11、组件盈利比较稳定,看到最近价格也有一些修复,Q1组件盈利环比情况?25年组件业务有哪些点可以提升盈利? 答:Q1如果剔除高盈利市场影响,组件端盈利水平环比会有压力。3月的需求和稼动率在提升,目前原材料涨价已经反映,但组件涨价没有完全传导。预计Q2会适当修复。公司持续聚集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前几年,大家都盈利很好的时候,公司因差异化带来的额外几分钱每瓦的利润贡献不突出,但在回归经营本质时,公司的经营价值就会突显。 12、今年小圆柱出货预期有多少?有无终端应用占比?今年经营重点在哪里? 答:2024年公司小圆柱电池出货5.3亿支,2025年目标6亿支,终端市场数据未细分。2024年毛利率比2023年有显著提升,但相比于2024年Q4,今年Q1价格和利润会有所承压,小圆柱业务今年锚定的是出货增长目标为主,对盈利目标适度弱化。2023-2025年公司核心追求市占率,从3.4亿支增长到5.3亿支再到6亿支以上,今年公司还会推动全极耳技术的导入,以提升小圆柱产业持续成长性。 13、目前小圆柱单颗价格有多少?一些新兴领域是否有考虑涉足,比如机器人、机器狗等。 答:18650的单颗电芯价格约4-5元;公司有在拓展机器人相关领域应用,目前市场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 14、磁材业务稳健增长,如何展望25年的增长情况?(最近包括机器人AI其实也受市场广泛关注) 答:公司磁材主要产品是铁氧体,预计25年能保持稳健增长。 目前在机器人等领域的直接应用还无法像家电、
新能源
汽车
领域应用那样量化。但从电机应用角度看,无论是稀土类还是铁氧体类,需求都有增长趋势;AI对软磁材料和芯片电感等产品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更多开发产品和定点项目合作,未来趋势向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量。 15、磁材板块的经营关注点? 答:目前磁材业务涵盖永磁、软磁、塑磁三个方向,各自有不同发展重点与挑战。永磁更关注成本控制,包括优化物料供应链和降低加工成本等。软磁目前收入与利润占比约30%,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但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比较强的对手,后续将提升其业务聚焦度,专注产品迭代升级。塑磁因为基数小,增速更快,收入占磁材10%左右,在特定市场有优势,将通过进一步开拓市场来分摊内部成本。各类材料均有自身发展逻辑,共同支撑磁材板块后续成长。 16、公司如何保持增长? 答:我们对未来三到五年的产业发展、风险控制和怎么做好自身业务都有相应筹划,在战略布局的考虑上,我们会想得早一些,想得充分一些,如大家今天看到的成果,实际上是早2-3年前就做出决策和布局的结果,现在我们的每一个产业,都有专业的团队,也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在着力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会坚持风险控制,如目前光伏板块权重较高,在成本控制方面,国内TOPCon非硅成本已做到行业领先水平。相对能源成本高的产能,就会有两分钱/瓦左右优势。 市场端25年预计会有一些波动,我们则会通过稳定优质市场、其他海外市场尽可能多一点收获,中国市场尽量保持不亏的策略,以维持合适的收益。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8 15:59
穿越行业“血海”竞争:理想(LI.US/2015.HK)以盈利韧性定义新势力生存法则
go
lg
...
场首位。其中,乘用车产销保持增长态势,
新能源
汽车
更是表现亮眼,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中国车市迈向新的变革。 回首2024年,尽管国内消费市场整体较为平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持续发力和综合举措的协同推进,汽车终端消费活力被充分激发,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
新能源
汽车市场
在持续发展与变革中,其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今年7月,我国
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这标志着
新能源
汽车
已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2024年也被视为中国
新能源
汽车品牌
进入“血海”竞争的元年。从高合的停工停产,到哪吒多次被曝光经营不善,再到极越的突然停摆,
新能源
汽车市场
的竞争已从价格战演变为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有淡出者,也有新入局者。而理想汽车(LI.US/2015.HK)作为中国
新能源
汽车
的引领者,在面对后来者的疯狂抢夺市场份额甚至是直接的进攻时,依然展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彰显出其强大的实力与韧性。 一、稳坐造车新势力头部位置,理想依旧是“优等生” 就在3月14日港股盘后,理想汽车发布了其2024年全年业绩。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达到144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6%,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其中,理想汽车第四季度营收为443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理想的营收之所以能够连续两年维持在千亿以上,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销量的大幅提升。2024年全年,理想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3.1%。尤其是在四季度,理想的季度交付量达到了158696辆,稳居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榜首,并蝉联中国新势力车企销量冠军。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如果说2019年理想“初露锋芒”,2022年可以说是“奋起直追”,2024年这一年则称得上是“稳中求进”。毕竟在去年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车市中,能够持续保持交付量的增长,并在新势力中稳坐第一的宝座实属不易。 在营收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理想汽车的盈利能力也保持着领先状态。2024年,公司全年净利润为80亿元,依旧是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企业。 再从衡量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另外一个指标——毛利率水平来看,理想也依旧维持在健康水平上,第四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了20.3%,仍然稳定在20%这条造车第一梯队的“分水岭”线上。而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从Q3的19.8%已经滑落到了16.3%。 除了毛利率,这里还有一点值得重视,即理想的经营利润率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理想的经营利润为37亿元,同比增长22%,对应经营利润率为8.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作为对比,特斯拉2023年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率仅为6.2%,远远低于理想汽车的水平。 同样面对价格战日益白热化的市场,连全球
新能源
汽车
巨头特斯拉的核心盈利数据都难以挽救下滑的颓势,但理想依然能够维持健康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公告称,2024年理想汽车研发费用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4.6%,在硬件、软件以及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其中,智能驾驶和理想同学作为理想汽车的两大核心AI产品,在2024年均实现显著突破;其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也于四季度率先推送给全量用户,成为中国第一家将端到端技术应用到城市、高速全场景智能驾驶的车企,可见研发投入加强了理想汽车软硬件产品的竞争力。 之所以能够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离不开理想充裕的现金流。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的年度经营现金流达到159亿元,其自我造血能力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自身业务的良性循环。到2024年底,公司现金储备高达1128亿元,为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投入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筑牢了根基。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敢于率先亮出成绩单的理想汽车,果然底气十足。其销量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维持在健康水平,进而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愈发充裕。回看过去一年,在整个行业处于“激烈厮杀”的环境下,理想汽车的表现算得上是一道难得一见的亮丽风景线。 二、从防守到进攻,理想的2025仍有看头 在商业世界里,企业如何保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一直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回顾历史,能够经历多个经济周期的长寿企业,都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持续进行自身的迭代升级,并进行了成功的战略转型。 回到当下,这种现象也发生在理想汽车身上。 具体来看,当下的理想汽车,正在进行多方面发力,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增长极。 首先是持续加码研发,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 2024年底,理想汽车宣布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2025年相关战略将逐步落地。今年1月份,理想在OTA 7.0升级中,将智能驾驶版本升级为AD Max V13.0。从去年7月份开启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内测,到完成“全场景端到端”的能力释放,理想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 这一版本的系统,还具备了行业首创的“AI推理可视化”功能,能够让用户直观地看到理想汽车这套智驾系统如何捕捉路况信息并做出选择。 图片来源:官方网站 在研发端,理想汽车目前已经启动了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的研发。而且李想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该模型计划今年与理想i8同时发布。3月18日,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贾鹏在NVIDIA GTC 2025发布了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李想发文表示:“我们更愿意将其(MindVLA)称为‘机器人大模型’,它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统一在一个模型里,让自动驾驶拥有感知、思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我们通往L4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自端到端+VLM开始,理想汽车彻底打破了全行业追随特斯拉技术路线的固有模式,一跃成为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革新者与领航者。如今,理想汽车更是将目光瞄准了VLA大模型的首个量产交付,力求在这一前沿领域占据先机。 这一战略转型不仅彰显了理想汽车在技术创新上的前瞻性与执行力,更标志着其在智能驾驶领域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通过自主研发与差异化布局,理想汽车成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路径,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其次是发动纯电攻势。 今年2月,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理想i8外观造型正式公布,并将于7月上市。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还透露第二款纯电SUV理想i6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 图片来源:官方网络 针对其纯电车型,理想汽车可谓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一方面,理想垂直打通了从芯片到整车全链路。当前,其将陆续搭载于理想纯电车型的三大核心技术——自研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装机、自研自产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和新一代电驱动总成下线。 另一方面,为匹配纯电车型上市节奏,理想在超充站这类充电基础设施上进行高强度投入。据了解,理想正在全面提速其充电网络的建设,力求在首款纯电SUV理想i8上市时投入使用2500座理想超充站,这也意味着相较于2024年底,理想汽车将要增加600座左右的超充站。 图片来源:官方网络 在之前较为关注的出海问题上,理想也一改往日保守和“暧昧”的态度。 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透露,将把出海作为2025年核心战略之一,开启理想汽车出海元年。 去年,理想已经在哈萨克斯坦、迪拜、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地区建立了直营服务中心。同时,公司也正在加大中东、拉美、亚太等市场的拓展。 此外,2025年1月,理想汽车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在德国开业,在技术预研、产品开发和产品战略领域持续发展。李想表示,德国研发中心是理想汽车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同时也是理想汽车迈向全球化研发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在研发本地化、技术差异化、供应链协同为核心的全球化战略引导下,理想有望加速其国际市场渗透,更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提升了全产业链竞争力。这一战略不仅是短期全球市场扩张的需要,更是长期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确立技术领导地位的关键布局。 三、结语 2024年,中国
新能源
汽车市场
以50%渗透率的里程碑式突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更迭——电动化浪潮已非未来序章,而是当下不可逆的洪流。 在这片既孕育机遇又暗藏荆棘的“血海”中,理想以千亿营收的韧性、50万+交付的底气以及充足现金储备的从容,在行业洗牌中刻下了一道新势力进化的独特轨迹。 当价格战硝烟弥漫、技术迭代加速重构竞争格局时,理想汽车的选择是:稳住基本盘的同时,以技术深潜替代内卷消耗。从增程基盘到纯电攻势,从端到端智驾到MindVLA模型,从本土深耕到全球研发布局,其战略图谱始终锚定长期主义——既敢于在硬件领域垂直整合核心技术,又率先将AI视为驱动汽车进化的“第二引擎”。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理想用持续盈利的答卷,向世界证明:真正的领跑者,既能穿越周期迷雾,亦能定义未来方向。后续,当“新势力”标签逐渐褪去,理想汽车也能够以“智能终端企业”的崭新身份,书写着中国汽车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时代注脚。
lg
...
格隆汇
03-18 15:10
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推出“兆瓦闪充”,新能车ETF(515700)红盘震荡,备受资金关注
go
lg
...
2025年3月18日 13:41,中证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指数(930997)上涨0.32%,成分股尚太科技(001301)上涨6.72%,湖南裕能(301358)上涨5.11%,雅化集团(002497)上涨3.03%,容百科技(688005)上涨2.53%,富临精工(300432)上涨1.85%。新能车ETF(515700)上涨0.17%,最新价报1.79元,盘中成交额已达2714.55万元,暂居可比ETF1/2,换手率1.06%。 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3月17日,新能车ETF近1月累计上涨5.24%。规模方面,新能车ETF最新规模达25.43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2。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新能车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273.26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5963.79万元。 3月17日,比亚迪于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实现充电功率1000kW,充电5分钟可补充400公里续航(WLTC标准),峰值速度达“1秒2公里”。该技术基于全球首个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整合电池、电机、空调等系统至1000V电压,并搭载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耐压1500V)。比亚迪计划2025年建设超4000座兆瓦闪充站,并通过“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公共充电桩。 同一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新能车ETF紧密跟踪中证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指数,中证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
新能源
汽车产业
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
新能源
汽车产业
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中证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指数(930997)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002594)、汇川技术(300124)、宁德时代(300750)、三花智控(002050)、亿纬锂能(300014)、华友钴业(603799)、赣锋锂业(002460)、格林美(002340)、天齐锂业(002466)、天赐材料(00270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9%。 新能车ETF(515700),场外联接(平安中证新能车ETF联接A:012698;平安中证新能车ETF联接C:01269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3-18 13:49
解码新质生产力的“铜基密码”,江南新材(603124.SH)打造确定性标杆
go
lg
...
实属不易。 随后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
新能源
汽车
等终端市场的迅猛发展,2024年PCB市场回暖。江南新材也把握住了机会,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6.99亿元,同比增长27.59%,净利润为1.76亿元,同比增长24.37%。 无惧主要下游应用市场景气度变化,江南新材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速,这份确定性并不多见,与公司持续拓展新增长点密不可分。 在保持与主要PCB企业稳固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江南新材还积极拓展系列产品在光伏、锂电池、钠电池、有机硅催化剂等下游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 此外,很长一段时间,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都是铜球系列产品,但近些年随着氧化铜粉系列产品快速增长,第二增长曲线越发清晰。氧化铜粉系列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12%增长到2024年上半年的13.43%。 同时,氧化铜粉系列业务拥有两位数的毛利率,显著高于氧化铜粉系列业务的毛利水平,随着该部分业务占比进一步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稳步提升。 三、结语 江南新材的上市征程,既是中国高端材料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的里程碑,也为制造业企业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撬动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了鲜活范本。在政策驱动与市场倒逼的双重逻辑下,公司凭借“技术突破+场景创新”的战略路径,成功构建起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预见,当“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历史关口,江南新材以技术创新为锚、以产业协同为帆的实践,必将为更多材料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路径参考。 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性本身即是最稀缺的价值。
lg
...
格隆汇
03-18 10:49
贵州及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go
lg
...
体自主选择经营。(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
新能源
汽车
电附件销售;
新能源
汽车
换电设施销售;
新能源
汽车
生产测试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汽车销售;电车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五金产品零售;
新能源
汽车
整车销售;电线、电缆经营;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充电控制设备租赁;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利用装备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不含危险废物经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日用品销售;雨棚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企业名称 贵州及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柯剑锋 注册资本 2000万人民币 国标行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生产 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兰花都街道花果园彭家湾花果园项目M区1栋1单元15层1号[兰花都办事处]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 2025-3-17至无固定期限 登记机关 贵阳市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lg
...
金融界
03-18 10:20
斯迪克: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水璞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多家机构于3月17日调研我司
go
lg
...
性于一体,并成功实现量产。问:斯迪克在
新能源
汽车
这一块主要能供哪些材料?答:斯迪克自主研发的极耳胶带、气凝胶封装膜和蓝膜等材料已通过终端客的验证,并成功应用于动力电池中,辅助遏制热失控、阻燃、防火,起到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的作用。在与行业头部企业和电池厂商的深度战略合作中,斯迪克沉淀技术,以卓越的品质和可靠的交付,灵活适配苛刻需求,丰富的产品线已覆盖电芯、电池组、电池包等
新能源
汽车
相关应用。问:斯迪克在 AR眼镜这块能供哪些材料?答:R/VR/MR头戴显示设备作为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交互的关键接口,持续朝着轻薄化的设计方向发展。从早期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到折叠光路 Pancake技术的出现,轻量化和高清显示要求,驱动着光学材料的不断深化创新。斯迪克在该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凭借自主研发 OC,由单层交付转变为多层贴合交付,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交付方案。与北美头部客户共同开发的光路控制核心材料,已在多种机型中实现量产,并在持续优化迭代中,推动技术持续创新。问:斯迪克在膜材料行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答:①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一直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自 2009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省级高性能胶粘材料研发中心,中心配备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研发队伍,专门从事光学膜、胶粘剂等新产品的研发。②凭借创新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建立了紧密的终端客户关系。公司借鉴、吸收传统研发模式的优点,结合产业特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成立了以研发部门为主,销售、市场和生产部门协同配合的“嵌入式”研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需求、反应迅速,通过研发部、市场部及销售部等多部门多纬度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确保公司走在行业需求的前端。公司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实现了的与终端客户联合研发。 ③快速市场响应能力。公司的快速市场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研发两个方面。公司以精干的生产管理团队为基础,持续改进生产管理水平,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生产系统,能够配合客户的实时订单要求迅速组织生产,实现供货。另一方面,公司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与下游客户联合开发新产品,实现与下游终端产品“联动”,能够迅速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研发、生产。④“一站式”综合方案解决能力。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在胶粘材料配制、涂层聚合、精密涂布工艺和技术产业化应用方案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商业包装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涂层复合材料产品服务。⑤领先的精密涂布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拥有多条日本及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线。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生产的部分产品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洁净环境与在线缺陷监测设备同样重要,对于精密涂层生产,空气中的异物杂质会导致大量的不良产品产生。公司建设有两个业内全域 100级无尘涂布车间,大大提高了整个涂布行业的标准,可保证 100纳米厚度级别的光学级涂层的高质量涂布。⑥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建立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从生产设备管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售后质量跟踪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控制。公司通过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认证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ECQ/QCO800002012 有毒物质管理体系的认证,产品生产严格按照国际有关规范进行。⑦营销网络与服务优势。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根据下游客户集中在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特点,围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几个主要的制造及配套产业链厂商聚集地,在全国多个城市和海外主要终端所在地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点,为下游客户就近提供产品和服务。营销网络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有效支撑,更是及时了解、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动向以及推行“嵌入式”研发模式的有利保障。 斯迪克(300806)主营业务:从事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及薄膜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斯迪克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0.07亿元,同比上升33.13%;归母净利润5377.08万元,同比下降36.24%;扣非净利润3244.35万元,同比下降46.46%;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7亿元,同比上升26.6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107.52万元,同比上升6.4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007.94万元,同比上升1.89%;负债率69.98%,投资收益-586.0万元,财务费用8501.08万元,毛利率23.2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lg
...
证券之星
03-18 09:39
技术狂飙难掩隐忧!宁德时代净利润增15%背后:账期拉长50天,库存暴增51%埋雷?
go
lg
...
难发现端倪: 下游整车厂需求放缓:全球
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突破30%后,增速边际递减效应显现。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速已从2022年的75%降至32%,宁德时代虽以37.9%的市占率领先,但行业β红利消退对其影响显著。 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为争夺市场份额,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比亚迪等对手的定价博弈加剧。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系统单价同比下降6.8%,而储能系统单价降幅更达12.3%。 技术迭代成本攀升:为维持技术优势,宁德时代研发投入保持高位,2024年研发费用达186.07亿元,同比增加1.37%。但研发人员数量却首次出现缩减(同比减少1.25%),显示其在人力成本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二、毛利逆势提升的秘密:成本控制与结构优化的双刃剑 与营收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不降反升: 销售毛利率达24.44%,同比提升1.54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 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23.94%,同比激增5.81个百分点; 储能系统毛利率26.84%,同比提升8.19个百分点。 这一反常现象的背后,是公司对成本端的极致管控: 原材料成本骤降: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占比76.48%,金额同比减少3.86%。这得益于碳酸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较2023年高点暴跌60%,以及公司通过长协订单、垂直整合(如参股锂矿企业)增强议价能力。 产能利用提升:尽管营收下滑,但电池系统产量同比增加32.65%至516GWh,产能利用率达76.33%。规模化生产摊薄了单位固定成本,部分抵消了价格下行压力。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储能业务虽营收微降,但毛利率大幅提升8.19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在全球储能市场(市占率36.5%)的定价权进一步强化。 三、风险暗涌:账期拉长、库存激增与技术狂飙的B面 尽管净利润逆势增长,但年报中暴露的财务隐患不容忽视: 应收账款危机加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8.95天至63.72天,账面值达641.36亿元。下游车企因终端销售承压,普遍延长付款周期,而宁德时代对上游供应商的账期也被动拉长40天至163.22天,形成"三角债"压力。 库存积压风险:年末库存量同比激增51.43%至106GWh,相当于全年销量的22.3%。这既反映公司对需求复苏的预期,也可能隐含渠道库存积压隐患。 技术迭代速度超预期:2024年宁德时代发布多款颠覆性产品: 神行Plus电池:全球首款兼具1000km续航与4C超充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1300kW,助力新能源车零百加速进入"2秒俱乐部"; 骁遥增混电池:纯电续航超400km且支持4C快充,直击增程式车型补能痛点。技术狂飙虽巩固护城河,但快速迭代可能导致旧产线贬值风险,年报中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1.99亿元,同比暴增427%,或与此相关。 四、产业变局中的战略抉择:宁德时代能否穿越周期? 面对增长拐点,宁德时代的应对策略已现端倪: 全球化产能加码:在建产能达219GWh,其中德国图林根工厂、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陆续投产,瞄准欧洲本土供应链需求。 储能市场深度布局: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15.8%,毛利率优势显著,或成为未来增长第二曲线。 技术护城河持续加宽:全年新增专利超5000项,累计专利数达43354项,构建起从材料、结构到制造的全链条技术壁垒。 但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国内对手加速追赶,LG新能源、松下等海外巨头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车企自研电池趋势(如特斯拉4680、广汽弹匣电池)可能削弱第三方供应商话语权。宁德时代能否在产业周期波动中延续霸权,2025年将成为关键验证期。 从"宁王"到"逆王",动力电池龙头的蜕变启示 宁德时代的2024年年报,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出新能源赛道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行业变迁,也映射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博弈中的艰难突围。当营收负增长与净利润增长并存,当技术狂飙与财务隐忧交织,这家全球动力电池巨头的下一程,或将重新定义中国高端制造的升级路径。而投资者与市场,也需重新校准对"宁王神话"的预期——在产业周期的大浪淘沙中,真正的龙头,终将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
lg
...
金融界
03-18 07:59
比亚迪竞跑新赛道:超级充电技术引领电动车新潮流 在中国建立充电网络
go
lg
...
比亚迪周一(3月17日)公布了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可以像加油一样快速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并首次宣布将在中国各地建立充电网络。
lg
...
丰雪鑫99
03-18 00:56
3月17日融通中国风1号灵活配置混合A/B净值下跌0.58%,近1个月累计上涨1.66%
go
lg
...
6月15日至2019年6月19日任融通
新能源
汽车
主题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公司权益投资总监、2012年7月3日至今任融通行业景气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2月28日至今任融通领先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2020年1月2日至2024年9月30日任融通通乾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5月9日担任融通产业趋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2月16日起担任融通中国风1号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3月16日至2024年10月18日担任融通产业趋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lg
...
金融界
03-17 21:59
上一页
1
•••
88
89
90
91
92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一句话、油价暴跌近4%!全球狂欢宿醉后等待风暴,今日不止鲍威尔
lg
...
真正的黑天鹅要来了?比特币脱钩无预警结束 以太坊突发“万亿美元”重大计划
lg
...
发生了什么?黄金暴动超70美元,一度触及3120 今日两大风暴来袭
lg
...
【直击亚市】中国暂停对稀土出口限制!小心市场涨过头了,黄金大跳水失守3150
lg
...
中美大消息引发金价暴跌!知名机构:黄金技术面重大破位 盯住这些重要支撑和阻力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