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一键布局港股新消费龙头 港股通消费ETF(159245)今日首发
go
lg
...
今年以来,港股
消费
板块
表现抢眼。国务院“以旧换新”资金加码至3000亿元,叠加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100亿元,为港股注入强劲流动性。市场端,以“港股新消费”代表 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的新消费龙头股价屡创新高印证港股新消费的稀缺性与高成长性。在此背景下,港股通消费ETF(基金代码:159245)于5月26日正式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港股新消费核心资产的便捷工具。 新消费赛道崛起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新消费领域正在迎来全新的投资机遇。Z时代主导的“悦己经济”正在催生出一条以“精神刚需”为核心的新消费赛道。 从沉浸式IP主题展览到商场限时盲盒快闪店,从传统黄金工艺展示坊到新式茶饮概念门店,这些新兴消费场景的涌现,无不彰显着当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创新消费体验的热切追捧。在此背景下,港股新
消费
板块
异军突起,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为代表的港股新消费代表公司表现尤为抢眼。这些企业不仅在业绩端实现突破性增长,其股价走势更是亮眼。 以潮玩龙头泡泡玛特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速达185%,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75%。此外,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消费赛道,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非必需消费行业资金净流入832亿港元,凸显了市场对港股新消费的高度认可。 三重亮点闪耀 港股通消费迎配置机遇 据悉,港股通消费ETF跟踪标的为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87024;指数简称:港股通消费),该指数主要反映港股通范围内消费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目前涵盖50只成份股,是港股新消费的“精准标尺”,该指数作为港股消费的代表指数,具备以下几大亮点: 第一,在港股
消费
板块
的代表性指数中,港股通消费指数消费“纯度”更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7日,港股消费相关的指数中,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成分股中互联网电商占比18%、乘用车占比14%,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通过严格的消费筛选标准,基本剔除电商平台、造车新势力等泛消费领域,聚焦更纯粹的优质消费资产。第二,港股通消费指数中,“新消费”占比更高。国证港股通消费汇集港股消费龙头标的,覆盖了包括新兴消费中代表公司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小米集团等稀缺消费标的,还包括消费电子、食品饮料、传统消费龙头等等,覆盖情绪消费、时尚消费等多元场景。其中,“新消费”含量高,占比超28%。 第三,估值与资金共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安全边际与弹性空间。近年来,港股通消费指数业绩表现亮眼,具备较强的反弹势能。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2024年以来港股通消费上涨31.58%,不仅显著高于恒生消费指数14.88%的涨幅,同时也高于A股市场800消费指数-6.86%的表现。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5月7日,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PE(TTM)约为21倍,位于指数成立以来35.63%的较低分位数水平。资金流入方面,近一年,南向资金加速净流入港股,非必需消费成第一大净流入板块;外资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增配港股高股息如传统消费与高成长如“新消费”标的等等。 借道港股通消费ETF 分享新消费高成长机遇 普通投资者关注港股消费赛道,不妨选择港股通消费ETF一键布局。港股通消费ETF拟由富国百亿港股基金经理田希蒙管理,田希蒙具备8年证券从业经验,2年ETF投资管理经验,深耕港股市场研究与投资,能够助力把握港股新消费赛道的投资机遇。 整体来看,港股通消费指数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一方面,港股通消费指数汇聚港股独有稀缺资产,能够填补A股新消费生态的空白;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变迁叠加新兴消费龙头全球化布局,港股新消费企业未来业绩增长值得期待,看好新消费前景的投资者不妨借道港股通消费ETF,一键把握港股新消费赛道高成长机遇。
lg
...
金融界
05-26 08:56
十大券商:新一轮“东升西落”很快来临,关注三大主线
go
lg
...
值较低的细分板块;第三,政策提振下的大
消费
板块
。4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近期宠物经济、美客护理等细分板块行情突出。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扩大内需成为长期战略之举,提振消费的重要性凸显。 10. 华西证券:类平准基金有力支撑A股的平稳运行 近期全球避险情绪上升,主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和海外超长债利率上行等扰动,美国资产一度股债汇三杀,或对A股情绪产生间接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监管层多次发声表达对股市风险偏好的呵护,后续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有望继续流入,与A股“稳中有涨”形成良性循环。结构上,4月初以来的修复行情中,A股小微盘的交易拥挤度有明显提升,需关注筹码拥挤带来的波动率放大的影响。
lg
...
格隆汇
05-26 08:27
恒生指数小幅高开0.38%:哔哩哔哩涨超4%,美的集团稳健上行
go
lg
...
:恒生指数估值低于全球主要市场,科技和
消费
板块
的结构性机会突出,美的集团高股息率具吸引力。 2025年5月22日,UBS分析师Kenny Lau:全球市场波动下,港股科技股展现韧性,哔哩哔哩的用户增长和网易的海外游戏收入将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24 00:11
加拿大鹅2025财年净利润增长78.3%,亚太市场成增长引擎
go
lg
...
资金5月22日净流入38.81亿港元,
消费
板块
获青睐,安踏体育(02020.HK)和李宁(02331.HK)分别涨3.2%和2.8%。美股零售板块则受关税不确定性拖累,Ross Stores(ROST.US)夜盘跌11%。以下为奢侈品与零售板块对比: 公司/板块 市场 2025年表现 驱动因素 未来展望 加拿大鹅 美股/加拿大 收入+1.1%,净利润+78.3% 亚太增长、DTC扩张 持续受益亚太市场 Moncler 欧洲 收入+2.8% 品牌高端化 欧洲市场承压 港股消费 港股 安踏+3.2% 南向资金流入 估值修复潜力大 美股零售 美股 Ross Stores-11% 关税不确定性 短期波动加剧 编辑总结 加拿大鹅2025财年净利润增长78.3%,得益于亚太市场(除大中华区)的强劲增长和DTC战略的成功推进。尽管大中华区和EMEA市场表现疲软,亚太其他地区的31.4%增长和美国市场的稳定性支撑了整体业绩。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背景下,加拿大鹅通过高端定位和门店扩张展现韧性。未来,亚太市场和DTC渠道仍是增长核心,但需关注汇率波动和欧洲经济放缓风险。投资者可关注加拿大鹅的持续扩张及亚太市场潜力,同时跟踪全球零售行业动态。 2025年相关大事件 2025年5月22日:加拿大鹅发布2025财年财报,净利润增长78.3%,盘后涨6.8%,亚太市场增长31.4%。 2025年4月15日:加拿大鹅在韩国首尔开设旗舰店,亚太DTC收入同比增长25%。 2025年3月10日:加拿大鹅推出可持续面料羽绒服系列,获年轻消费者青睐,股价上涨5.2%。 2025年2月28日: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增长3.5%,加拿大鹅跑赢行业。 2025年1月20日:加拿大鹅与日本零售商合作,亚太市场收入增长预期上调至30%。 国际投行及专家点评 2025年522日,RBC Capital分析师:加拿大鹅亚太市场表现强劲,DTC战略提升盈利能力,目标价上调至18美元。 2025年5月20日,Morgan Stanley分析师:加拿大鹅的品牌高端化策略使其在奢侈品市场中具竞争力,预计2026财年收入增长10%。 2025年5月15日,JPMorgan Chase分析师:亚太市场扩张为加拿大鹅核心驱动力,建议增持,目标价17美元。 2025年5月10日,UBS分析师:大中华区增长放缓拖累估值,需关注汇率和消费复苏。 2025年5月22日,TD Securities分析师:加拿大鹅DTC收入占比提升至68%,长期盈利前景乐观。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5-24 00:11
三个月暴涨60%!又火了!
go
lg
...
消费逐渐复苏以及贸易摩擦的多重驱动下,
消费
板块
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其中化妆品及医美行业成为关注焦点。 在国内提振消费政策频出的背景下,线上线下各个渠道协同推进国货发展,而作为线上销售渠道最大受益者,国货美妆无疑是这一波浪潮中的热门板块之一。 4月7日至今,Wind化妆品指数已上涨超20%,其中,珀莱雅近半月涨幅超20%。而从今年2月以来,丸美生物股价更是在三个月内上涨近70%。 而在化妆品渠道红利逐步弱化的背景下,国货品牌表现已经开始有所分化。 在长达一个月的618预售开始之际,国货美妆品牌们,迎来怎样的利好? 01 最近,618预售已经开始。 开卖首小时,超13000个品牌成交翻倍,43个品牌快速破亿元,“亿元俱乐部”品牌数量较去年618同期增长超50%,3C数码、美妆、家电家装、服饰、运动户外、宠物、国际等各大行业成交全面超预期。 自618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最为重要的营销节点之一以来,这一促销活动已经成为了各大消费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以2024年618为例,2024年618期间,美妆行业全渠道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6.6%,其中美容护肤销售额388.76亿元,同比增长5.18%,香水彩妆类目销售额110.73亿元,同比增长12.08%。 由于国货品牌的差异化策略以及渠道优化等,国货美妆品牌增速远高于国际品牌。 2024年珀莱雅公布的618线上全渠道战报显示,主品牌珀莱雅在天猫渠道的成交额同比增长高达70%, 在抖音平台的GMV同比增长110%,远超平台整体增速。 与此同时,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销售额均同比下滑,兰蔻销售额也仅小幅上涨。 而今年618大促提前启动,各电商平台都在通过拉长促销周期、简化玩法、加大补贴力度更大力吸引消费者,如天猫取消“跨店满减”、京东整合国家补贴与外卖补贴、抖音推出“超值购”广告投放机制等,国产美妆的优势也仍旧在不断扩大。 在美妆品牌预售排名前列,国产美妆的占比有了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借此大力推销各类产品,上架更多产品。 事实上,每次大促都是品牌上新和推广的重要节点。 5月13日,李佳琦开启美妆节,其中,国货美妆品牌在李佳琦直播间表现突出,本土品牌GMV占比提升至34%。 从花西子开始,618等大促和李佳琦直播间已经成为国货品牌打开局面和推广新产品的重要渠道。 如本次618,与锦波生物共创的同频面膜,就成为最大黑马。 2024年9月,同频才刚刚成立,然而2个月后的双十一大促,同频就拿下了天猫双11全周期的快消新商品第一。 在去年双十一的李佳琦直播间,同频次抛精华迅速售罄,胶原面膜在修护品类中仅次于欧莱雅安瓶和理肤泉。 目前,同频旗舰店仅上架5款产品,次抛精华和面膜最为热门,在今年618大促中,同频已经位列618天猫美妆预售TOP20,领先于娇兰和资生堂。 然而也是在今年618,爆火之后由于优惠定价的失误,同频又很快遭遇大面积退款,迅速翻车。 这样的经历在整个国货美妆品牌崛起的过程中并不少见。 尽管电商平台等渠道给予了国货美妆品牌突围的窗口,但最终品牌能否持久运营仍需时间考验。 从美妆行业本身来说,在经历了去年年底化妆品社零同比下降的危机之后,今年1-2月,国内化妆品社零同比增长4.4%,带来了一定的增长预期。 但难以否认,如今的美妆行业已经渐趋饱和,品牌之间进入了更为严峻的市场份额的抢夺。在今年平台竞争分流、力度加大,同时平台规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品牌方运营的难度更高。 也是因此,观察近期国产美妆品牌接连发布的财报可以发现,面临业绩分化,国产品牌已然分出高下。 02 2023年,国货美妆的市场份额首次达到50.4%,超过国际大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力。 随着消费者渐趋对国货认可度提升,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于性价比和文化认同产品的追求,也为国货美妆品牌的长期增长奠定了用户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业绩仍旧是企业唯一的试金石。 此前,珀莱雅发布2024年全年及一季度业绩,2024年,珀莱雅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 财报发布次日,珀莱雅股价一度涨停。 作为近两年来收获最多线上渠道红利的国货品牌,珀莱雅几乎稳坐各次大促美妆榜单榜首。 而同样收获线上渠道红利的还有丸美生物。 在最近发布的2024年财报及2025年一季报中,丸美生物2024年营收达29.70亿元,同比增长33.44%,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31.69%,均维持了高速增长。 丸美创始人兼CEO孙怀庆表示,丸美生物自线上转型以来,已连续九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双双约30%的增长。 尽管由于线上流量成本较高导致整体利润率远低于线下经销时期,但由于丸美的大单品策略,丸美的毛利率仍旧持续提升。 目前,丸美生物拥有“丸美”“恋火”“春纪”三大主要品牌。 而从珀莱雅和丸美的成长路线可以发现,大单品战略和多品牌矩阵,已经成为国货品牌突围的重要手段,如珀莱雅的红宝石精华和旗下彩妆品牌彩棠、护发品牌OR等。 而中小品牌如完美日记背后的逸仙电商,则正在因产品迭代不足和渠道乏力,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在此前发布的2024年全年业绩中,逸仙电商2024年全年营收33.93亿元,同比下滑0.63%,全年净亏损达到7.08亿元,同比减亏5.3%。 然而近七年来,逸仙电商仅2019年盈利1.47亿元,上市以来累计亏损已经超过65亿,距离扭亏仍遥遥无期。 这已经是逸仙电商上市的第五年,以目前的经营情况,扭亏仍遥遥无期。 在花西子领先的新兴品牌的冲击下,完美日记正在逐渐失去市场,逸仙电商也仅能靠收购的公司维持局面。 美妆品牌竞争的下半场,原料或将成为各大品牌竞争的焦点,而伴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和科研的要求提高,美妆行业的“马太效应”获奖更加明显。 2024年的《中国美妆行业白皮书》统计也显示,已经有超60%消费者愿意购买具有创新科技或原料的国货美妆产品。 2024年12月初,丸美生物的证券简称也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的转型。 近年来,珀莱雅、贝泰妮、欧莱雅、资生堂也都曾在公开场合强调过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的重视。 在重视营销的美妆行业,华熙生物、贝泰妮的研发费用率已经分别上升到了8.08%、4.97%。 在此竞争格局下,缺乏研发能力、过于依赖营销或者超头主播的品牌,可能面临长期的风险。 不仅如此,在龙头表现优异的同时,美妆行业正在面临退货率上升的风险,直播电商和大促在吸引更多客户的时候,也带来了更高的退货率,部分品牌退货率超30%。 尽管国际大牌逐渐失守,但国产美妆品牌内部,仍是具备研发实力和全渠道运营能力的品牌能够坚守阵地,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或将加速淘汰。 03 结论 现如今,618大促已经成为国货美妆品牌展示实力和运营能力的的关键节点,龙头品牌能够通过产品和营销实现销售与资本市场的双赢,新兴品牌也能借此迅速打开局面,成为逆袭黑马。 然而,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仍旧要求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放眼资本市场,或许也需秉持“强者恒强”逻辑,寻找投资机会,持续观察品牌发展。(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5-23 19:48
新消费浪潮叠加资金南下,港股通大消费配置正当时
go
lg
...
,叠加新消费企业加速赴港上市,港股通大
消费
板块
成为境内外资金关注的焦点。当前,随着国内消费复苏步伐加快与政策支持力度加码,消费行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正加速向服务化、品质化、智能化转型。在政策扶持、服务类消费升级、新消费业态崛起与南向资金增配的多重驱动下,港股通大
消费
板块
的结构性机遇逐步显现,估值修复与成长潜力共振。 服务类消费趋势深化,政策红利释放增长潜力 我国服务消费占比较低,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GDP占比仅55.6%,远低于美欧日70%-80%的水平;服务消费不足是我国整体消费占比偏低的重要原因,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低于2023年美国、日本的68.5%、55.8%。202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为54.6%左右,远低于美欧日60%-80%的水平;我国2024年服务贸易逆差超1万亿元。扩大服务消费有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 2025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2024年以来,中央已密集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文件鼓励服务消费发展,对养老、家政服务都有专门部署。4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推出6方面48条举措,涵盖餐饮、健康、文旅、体育等12个重点领域,并首次将低空经济、微短剧、超高清电视等新业态纳入政策扶持清单。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印发,特别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品质电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在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中,前三大重仓行业包括商贸零售(占比19.3%)、社会服务(占比18.1%),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等服务类消费行业占比大于50%,形成对服务消费领域的全方位覆盖,与当前“服务升级+政策赋能”的主线契合。 新消费浪潮来袭,稀缺性标的拓展增值空间 《2024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数据显示,49.3%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在中国已超2.6亿人口,占总人口20%的同时贡献了40%的消费力。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Z世代已成为消费市场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正在重塑整个商业生态。他们通过潮玩、IP周边等缓解压力,形成“悦己经济”,其低储蓄倾向+为情绪消费买单与传统消费形成结构差异。 港股市场汇聚了稀缺的消费标的,例如互联网平台、造车新势力、医美龙头、潮玩IP、博彩业等。“潮玩、饰品、茶饮”等新消费需求大都在国内引爆,上市地主要在香港,为港股消费增添了新动力。港股消费,以服务消费与情绪消费主导,更贴近Z世代情绪消费和服务消费升级趋势。 目前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港股通消费,一个是港股通大消费。港股通大消费筛选的是中证一级行业,可选消费73.8%,主要消费10.8%,医药卫生15.4%。港股通消费没有明确的行业选择标准,结果上来看,可选消费59.6%,主要消费7.8%,通信服务18.7%,信息技术13.9%。相比较而言,港股通大消费的新消费纯度更高。 从估值体系看,与传统品牌相比,新消费品牌的估值逻辑在于破圈、增量,估值空间较大。目前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的PE-TTM为20倍,但新消费股泡泡玛特的最新PE-TTM为88倍;老铺黄金的PE-TTM达到91倍,毛戈平为55倍,蜜雪集团为42倍。市场给予港股新消费的估值想象空间明显更广阔。 IPO热潮与南向资金加码,新消费赛道成资金避风港 近一年,陆续有蜜雪集团、老铺黄金、地平线机器人、毛戈平、布鲁可等多家新消费公司上市,并在市场上有不错的表现。多家消费品牌正在排队冲刺港股IPO。截至2025年4月末,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企业超过135家,其中不乏新消费企业的身影,包括沪上阿姨、八马茶叶、周六福、鸣鸣很忙等。 内地政策持续加码支持企业赴港上市,证监会与港交所的紧密合作成为政策亮点。一方面,证监会推出“惠港5条”政策,从优化沪深港通标的范围,到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全方位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港交所积极响应,降低A+H股上市门槛,开通特专科技公司“科企专线”,支持企业保密提交申请,并完善同股不同权架构规则,吸引众多内地企业奔赴香港上市。 资金方面,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从行业来看,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排名居首的恒生行业板块为非必需性
消费
板块
,消费股成为南向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之一。 当前港股通大
消费
板块
兼具“高成长性+估值洼地”双重属性。中证港股通大消费指数聚焦新兴消费赛道,高集中度锚定结构性机遇,新消费趋势引领产业升级,南向资金与IPO热潮形成正向循环。随着消费复苏斜率加快,叠加龙头企业全球化与智能化转型深化,泰康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基金(A类:006786,C类:006787)有望持续跑赢大盘,成为投资者把握中国消费升级红利的核心工具。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23 10:06
市场剧烈波动,对冲基金这个数据Q1竟创下6年新高
go
lg
...
的超配接近过去十年来最高水平。 在可选
消费
板块
中,FND、LAD、TPR、WH和YUM成为“Rising Stars”,基金持仓大幅增加;工业板块中,KNX也晋升为新宠。
lg
...
金融界
05-23 07:56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影视股、餐饮股低迷,黄金股逆势上涨
go
lg
...
值已处于较低位置的服装鞋帽及大众餐饮等
消费
板块
。
lg
...
格隆汇
05-22 16:48
国企共赢ETF(159719)近3年净值上涨44.02%,大湾区ETF(512970)创近1月规模新高
go
lg
...
资机会,行业端落脚低估值 + 高股息的
消费
板块
。 截至2025年5月22日 10:39,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下跌0.14%。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南方航空(600029)领涨1.97%,海格通信(002465)上涨1.39%,科达利(002850)上涨1.36%;景旺电子(603228)领跌4.80%,金域医学(603882)下跌2.80%,欣旺达(300207)下跌2.66%。大湾区ETF(512970)下跌0.17%,最新报价1.2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5月21日,大湾区ETF近2周累计上涨2.46%。 流动性方面,大湾区ETF盘中换手0.02%,成交1.11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5月21日,大湾区ETF近1周日均成交91.86万元。 规模方面,大湾区ETF最新规模达7017.08万元,创近1月新高。 国企共赢ETF紧密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旨在反映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国企)的表现,重点关注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本指数旨在用于创建指数跟踪基金,以及用作业绩表现基准。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由100只成分股构成,包括80个A股公司和20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 大湾区ETF(512970)紧密跟踪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002594)、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美的集团(000333)、立讯精密(002475)、汇川技术(300124)、迈瑞医疗(300760)、中兴通讯(000063)、格力电器(000651)、TCL科技(00010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6%。 相关产品:国企共赢ETF(159719),场外联接(A类:020781;C类:020782);大湾区ETF(512970)。 国企共赢ETF(159719),场外联接(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联接A:020781;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联接C:020782)。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22 10:57
香港消费ETF(513590)冲击3连涨,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超预期,美团外卖“神抢手”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
go
lg
...
A 股较难找到的可比标的。同时,港股
消费
板块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对港股
消费
板块
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受到很多投资者关注。 兴业证券此前认为精神消费崛起正重塑商业逻辑,参考日本经验,当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后,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情绪经济成为长期趋势。当前我国消费呈现第三与第四消费社会特征交融,IP 通过情感连接升维为超级符号,驱动商业势能共振。 香港消费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从港股通证券范围内选取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50只消费主题相关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消费类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931454)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09988)、腾讯控股(00700)、小米集团-W(01810)、美团-W(03690)、比亚迪股份(01211)、泡泡玛特(09992)、快手-W(01024)、创科实业(00669)、理想汽车-W(02015)、小鹏汽车-W(0986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5.96%。 香港消费ETF(513590),场外联接A:016952;联接C:016953;联接I:022793。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22 10:07
上一页
1
•••
56
57
58
59
60
•••
23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酝酿计划 阻止美国军方获取其稀土磁铁
lg
...
中国突传重磅!彭博:中国动用“大数据”向拥有境外投资收入的公民征税
lg
...
”帝国终结“时刻临近?专家警告:黄金或被重估,“布雷顿森林体系2.0”正在成形
lg
...
市场风向又变了!美国史上最长停摆马上迎来结局,日元突遭口头干预
lg
...
【黄金收评】发生了什么!?市场巨震:金价暴跌50美元后飙升 如何交易?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30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7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