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港股午评:恒指跌0.43%,恒生科指下挫1.36%,科技股普跌,生物技术股走强
go
lg
...
2点。市场半日成交额为1561.80亿
港元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新东方-S上涨6.86%,泡泡玛特上涨5.05%,比亚迪电子上涨4.75%;跌幅方面,小米集团-W下跌3.07%,京东健康下跌2.90%,恒隆地产下跌2.90%。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比亚迪电子上涨4.75%,华虹半导体上涨1.55%;跌幅方面,蔚来-SW下跌4.43%,小鹏汽车-W下跌3.85%。 教育板块涨幅居前,思考乐教育涨超18%,新东方、民生教育涨幅靠前。思考乐教育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元,较今日(15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元,所得净额2.41亿元,拟用于提升集团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未来潜在的人工智能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生物技术股走强,药捷安康涨超42%。中泰证券预计2025Q3医药板块整体业绩或将持续分化,创新药板块中部分优质龙头等凭借产品管线优化与国际化进展预计维持快速增长;CRO/CDMO行业经历短期调整后,受益全球订单恢复与运营效率提升,业绩有望逐步企稳。 苹果概念股多数上涨,苹果将续加大在华投资,COO上任后首次到华走访“果链”。此外,海运股、航空股、煤炭股部分上涨。另外,轩竹生物首日上市午间大幅收涨超128%。 稀土概念股、铜业股再度回调,昨日大幅上涨重型机械股、建材水泥股、钢铁股等基建类股集体低迷,三花智控澄清传闻跌近5%。新能源车企股走弱,蔚来跌超4%。摩根大通研究报告,预期内地车企第三季业绩将大致符合预期,且盈利能力较次季有所改善。政策方面,该行认为有一半机率国家补贴或其他形式的刺激措施将会持续;如有的话,或将于明年1月公布。该行又预期国内乘用车需求将持平或下降3至5%。因此,出口和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对车企而言将会是关键。
lg
...
金融界
10-16 12:21
10月16日香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go
lg
...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港元
3.42417 3.4 3.41321 3.46494 3.48298 3.53155 3.43268 3.35738 人民币 1.38273 1.58061 1.63758 1.72879 1.77909 1.77909 1.8 1.93758 更多信息请查看https://www.fx168news.com/data/borrowingrate
lg
...
FX168财经集团
10-16 12:06
美联储重磅发布“褐皮书”,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连续4日“吸金”合计近2亿元,机构:年内南向资金或仍有增量空间
go
lg
...
上,昨日南向资金净卖出港股54.43亿
港元
,但今日再度恢复净流入态势。今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超70亿
港元
。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额达11931.24亿
港元
,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额。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展望四季度,机构力量推动下,年内南向资金或仍有增量空间,有望推动港股行情继续向上。 消息面上,美联储发布的最新褐皮书显示,自上次报告以来,经济活动总体变化不大。近几周就业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各地区和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普遍低迷。此前,鲍威尔在公开讲话中再度重申,美国就业市场面临“相当大”的下行风险,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的预期持续加强。 财通证券指出,当前恒生科技基本面受益于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应用端和内容端爆发,在流量红利逐步消退背景下,优质公司正通过组织能力优化实现股东回报提升。从估值角度看,恒生科技市盈率TTM处于过去五年34%分位数,叠加美联储进入宽松通道,分母端压力显著缓解。建议围绕AI主线布局,重点关注业绩确定性高、技术与生态领先的龙头公司。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5年9月,港股市场领跑全球,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3.95%,恒生指数上涨7.49%。整体来看,全球资金再平衡趋势持续,新兴市场投资热度提升,美股资金流出压力持续。港股科技成长板块仍保持较高的投资热度,且进一步集中,高股息热度有所下降。 规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规模达45.08亿元。 份额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最新份额达54.64亿份,创近1年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恒生科技指数ETF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1.38亿元净流入,合计“吸金”1.97亿元,日均净流入达4921.26万元。 恒生科技指数ETF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经筛选后最大30间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网易-S、美团-W、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W、快手-W、京东集团-SW、百度集团-SW,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87%。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 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16 11:21
创新药概念延续反弹,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急速拉升涨超3%
go
lg
...
秀大涨126.72%,市值迅速突破百亿
港元
。公司拥有已商业化产品与丰富在研管线,此次募资将加速临床推进与国际化布局,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具成长潜力的创新药企业信心回升。 【机构解读】 医药板块情绪回暖:一方面,ESMO年会在即将带来全球肿瘤新药的临床催化;另一方面,GSK与轩竹生物事件分别代表跨国药企创新与本土Biotech成长的双重利好。短线关注港股创新药与国内CXO情绪修复,中期重点仍在具备管线兑现能力、商业化进展及出海布局的龙头赛道。 国内创新药环境经过药政数年改革后基本接轨国际,在人才、患者池、开发效率以及临床入组方面拥有远超海外的优势,所以能形成对海外潜力靶点的快速优化迭代,尤其是工程化领域如双抗、ADC以及TCE等。目前国内已成为全球最丰富的创新药储备库。 机构表示,今年大涨过后,以港股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的PS估值并不贵;主要受益于创新药企业商业化能力有所突破+核心产品通过license-out提前变现带来的现金流预期改善。 【相关ETF】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一键覆盖港股医疗保健(制药/器械/服务)核心资产。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与高研发属性标的。 医药50ETF(159838):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一键覆盖A股医药生物核心50强,兼顾创新药、医疗服务与器械全产业链。 规模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规模达4.5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有3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5140.74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028.15万元。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旨在反映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15%。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京东健康、三生制药、药明康德、翰森制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31%。 医药50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50指数,中证医药50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中选取规模大、经营质量好的50只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药行业内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医药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片仔癀、爱尔眼科、长春高新、科伦药业、新和成、华东医药,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6%。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10-16 10:22
优必选营利双增难改亏损现状,研发投入与资金困局交织,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考
go
lg
...
优必选经历了六次融资,募资额共约54亿
港元
,最近一次配股募资24.7亿
港元
于今年7月完成。 8月,优必选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正式签署10亿美金战略伙伴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Infini Capital旗下高新技术基金为优必选提供一笔总额为10亿美金的战略融资授信额度。双方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开拓中东市场,“烧钱”模式仍在继续。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的关键期,庞大的资金需求是行业玩家都需面对的挑战。一系列密集的融资动作也折射出优必选面临的长期挑战,如何在持续投入研发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是公司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订单与量产的冷热面 相比传统的机器人产品,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是市场关注的焦点。9月初,优必选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这是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同月,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与天奇股份(002009.SZ)再添3000万元订单。截至9月底,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3亿元合同。 产业订单的持续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迈入落地阶段,2025年也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但优必选的交付能力却被市场诟病,根据披露的信息,优必选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仅售出10台。2024年交付量也仅10台,收入约为3500万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优必选管理层表示,今年年初公司曾预测2025年工业系列机器人客户订单达到300台到500台,目前已经上调到了500台以上—而包括“天工”在内全能人形机器人将完成合计800单左右。优必选在量产目标上迈出了大幅跨越的一步,但能否如期达成今年的数百台交付承诺,将是市场检验公司量产能力的关键。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优必选CBO谭旻向媒体表示,虽然行业中部分企业宣传公司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但大部分情况下机器人仍需要人为对购买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量产。 当前,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仍需跨越多重挑战。除制造成本高企外,场景性价比不足成为更现实的阻碍。据了解,优必选Walker S2售价约在30万元,但单价需降至15万元以下才能实现与人工成本的竞争。 此外,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仍未达到人工替代的经济临界点。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向媒体表示,希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让人形机器人的搬运效率和分拣效率能够至少达到人的40%-50%。(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lg
...
证券之星
10-16 10:11
港股开盘:恒指跌0.08%,恒生科指跌0.14%,医药股普遍回调,三花智控低开近5%
go
lg
...
让约13.04%配股,净筹约2.41亿
港元
。 中煤能源:9月商品煤销量为1966万吨,同比减少20.1%。 华润电力:前9月累计售电量达到1.61亿兆瓦时,同比增加了4.2%。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9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8.67%,货邮周转量同比上升10.95%。
lg
...
金融界
10-16 09:31
政策东风劲吹充电赛道,挚达科技(02650.HK)凭全链优势抢占三年倍增红利
go
lg
...
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66.92
港元
/股,募资净额约3.266亿
港元
,资金将重点投向产能升级与研发创新,进一步扩大在智能桩、充电机器人等高毛利产品的优势。而别具未来潜力的充电机器人已在香港机场、上海中心等场景落地,其中2025年一季度交付10台,2026年家庭款产品有望量产。 政策红利与自身实力的共振,挚达科技已显现业绩弹性。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2.1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6亿元同比增长39.43%,亏损收窄至1708万元,较上年同期近乎减半,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随着三年倍增方案落地,私人桩放量、公共桩突破、能源服务增收的三重逻辑将持续兑现。在充电设施从“硬件普及”向“智能服务”升级的浪潮中,挚达科技正以“产品+服务+数字化”的全链能力,将重磅政策机遇转化为未来实实在在的且能够持续释放的增长动能。
lg
...
格隆汇
10-16 07:31
港股全线反弹:恒生指数涨1.84%,科网股、黄金股、机器人股全面领涨
go
lg
...
邦保险 (01299.HK)目标价88
港元
,预计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按年增长18%。瑞银指出,下半年内含价值按半年增10%,显示公司业绩稳健复苏。 美银上调阿里健康 (00241.HK)目标价至6.56
港元
,预计现财年净利润增长30%,主要受电商流量、广告支出及药品在线销售渗透率提升驱动。 大华继显对京东集团-SW (09618.HK)第三季收入预测保持稳健,目标价微升至167
港元
,受益于跨渠道零售和外卖业务协同增强。 成交额及港股通资金流向 当日成交活跃,港股通(南向)净流出54.44亿
港元
,显示部分资金仍偏向观望。整体市场短期内在节前及双十一刺激下,交投较为活跃。 编辑总结 整体来看,港股市场在科技、消费及黄金板块的推动下全线反弹,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重点个股受促销、企业合作及业绩预期利好支撑上涨。机构观点普遍看好友邦保险、阿里健康及京东集团业绩,预示港股短期板块轮动机会明显,但个股波动仍存在风险。 常见问题解答 问1:港股三大指数上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包括科技及消费板块上涨、双十一电商活动拉动市场预期、黄金板块受金价上涨刺激,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推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国企指数同步上涨。 问2:科网股与机器人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答:科网股受人工智能、云计算及企业战略合作利好推动;机器人股上涨则主要源于市场预期订单增加、企业研发成果落地以及特斯拉等大额合作订单传闻,显示科技创新利好投资者预期。 问3:黄金股涨幅较大的原因有哪些? 答:黄金股上涨受国际金价走高、投资者避险需求增加、以及部分公司基本面良好推动。其中珠峰黄金涨幅最高,反映市场对贵金属长期牛市预期明显。 问4:机构对友邦保险、阿里健康及京东的观点有何共性? 答:三家机构均看好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瑞银对友邦保险预测新业务价值增长,美银上调阿里健康净利润及收入预期,大华继显维持京东稳健增长预期,显示机构普遍对优质企业的中短期盈利复苏持乐观态度。 问5:港股通资金净流出是否意味着市场风险? 答:净流出显示部分资金仍偏向观望,但整体市场成交活跃,主要股板块上涨。短期内,市场仍受节前促销和宏观政策影响,需关注资金流向变化以判断市场风险。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16 00:10
资金动向 | 北水加仓阿里近9亿
港元
,连续5日减持中芯国际
go
lg
...
15日,南下资金净卖出港股54.43亿
港元
。 其中,净买入阿里巴巴-W 8.57亿、华虹半导体4.45亿、小米集团-W 2.96亿、腾讯控股2.5亿、泡泡玛特2.04亿、三花智控1.63亿、南方恒生科技1.45亿; 净卖出盈富基金85.75亿、恒生中国企业33.38亿、中芯国际6.42亿。 据统计,南下资金已连续8日净买入小米,共计59.2844亿
港元
;连续5日减持中芯国际,共计72.2905亿
港元
。 北水关注个股 阿里巴巴:消息面上,天猫双11今晚8点正式开启。今年天猫双11官方立减85折基础上,再叠加9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88VIP迎来史上最大3250元券包,含1350元无门槛9折消费券。 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东吴证券认为,海外针对半导体的管制利好国产半导体设备份额提升,国内晶圆厂制程的核心工艺设备环节如光刻、刻蚀、薄膜沉积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此外存储持续涨价、国内先进制程积极扩产、国产算力发展均带来制造端投资机会。 小米集团:消息面上,9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也同步揭晓, 比亚迪股份 继续稳居榜首,吉利汽车 、长安紧随其后,小米集团-W 同比增长209.4%领跑增幅榜,而榜单的准入门槛也同步抬高,正式迈入“4万+时代”。 腾讯控股:交银国际发布研报称,腾讯控股(00700/买入,现价对应21.0倍2025年市盈率)9月手游流水同比企稳,《三角洲行动》国服/《皇室战争》(国际服)强劲表现抵消高基数影响,其他长青游戏稳健,后续新游储备丰富,有望贡献流水增量并支撑稳健业绩增长,预计AI应用持续促进效率优化并带动利润释放,看好长期估值提升潜力。网易(NTES.US/09999/买入,现价对应17.5倍2025年市盈率)手游流水维持同比正增长,看好端游延续强劲增势,估值下行空间小。 三花智控:消息面上,据市场传闻,特斯拉已向中国供应商三花智控下达6.85亿美元(约50亿元)大额订单,核心采购其线性关节产品。三花智控对此回应表示,公司已经注意到该传闻,公司内部正在紧急核实,若消息不实将通过官方渠道辟谣。公司与特斯拉当前合作进展顺利,但具体细节因保密协议暂无法披露。
lg
...
格隆汇
10-15 20:31
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出炉,李想6.8亿
港元
登榜首!真相是股权激励只是会计数字,实际收入为百万
go
lg
...
董事薪酬榜,理想汽车李想以 6.8 亿
港元
总报酬居首,其薪酬含 6.36 亿
港元
股权激励(非实际收入)。理想汽车扭亏为盈,高薪酬符合行业“低底薪 + 高股权”模式。 李想登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 10 月 13 日,瑞恩资本公众号披露消息:香港知名股评人“股坛长毛” David Webb 创办的财经网站 Webb-site,正式发布 2024 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该榜单按董事总报酬从高到低排序,收录了前 1000 名董事的详细资料,数据显示其中 31 名董事 2024 年报酬超过 1 亿
港元
。 在这份榜单中,理想汽车 (02015.HK) 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以近 6.80 亿
港元
的总报酬位居榜首,这一数字较第二名 JS 环球生活 (01691.HK)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旭宁的 5.21 亿
港元
,高出 1.59 亿
港元
。此外,京东集团 (09618.HK) 创始人刘强东以约 4.49 亿
港元
位列第四;贝壳 (02423.HK)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彭永东以 4.26 亿
港元
排名第五;布鲁可 (00325.HK) 创始人、董事长朱伟松则以 3.83 亿
港元
排名第六。 实际收入与会计处理的差异 李想近 6.80 亿
港元
的薪酬不仅吸引外界目光,其“天价薪酬是否合理”的话题也并非首次引发讨论。早在 2024 年 5 月,“李想 2024 年领取 6.39 亿元天价年薪”的消息就曾掀起热议,当时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该说法并不准确。 结合理想汽车 2024 年年报可明确薪酬构成:李想当年薪酬包括 266.5 万元的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16 万元的退休金计划供款,以及 6.36 亿
港元
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三者合计 6.39 亿
港元
。 值得注意的是,这 6.36 亿
港元
的股权激励并非李想当年实际获得的现金收入。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要求,上市公司需将股权激励的预期支出,在达成相应业绩条件时计入当期薪酬费用,因此这笔高额“薪酬”实质是公司层面的会计估算值,反映的是公司为激励计划承担的成本,而非个人实际薪资收益。 理想汽车进一步补充:李想 2024 年全部实际薪酬为 266 万元(即薪金、津贴与退休金计划供款之和);目前披露的“年销量 50 万辆对应 1800 万股奖励、约合 6.39 亿
港元
费用”,是公司作为美股上市公司(需遵循美国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成本,同样不属于李想的实际收益。 天价薪酬的“合理性”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采用“低基础薪资 + 高股权激励”的薪酬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控制公司现金流压力,又能将高管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类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而言,李想的“天价薪酬”本质是市场化选择,即通过股权激励将创始人与股东利益绑定,激励创始人持续推动企业发展。 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此前指出,李想被披露的薪酬存在其合理性:“从财务角度看,公司在设置股权激励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公司的长期发展,以及对于创始人和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新能源车这种高速发展的行业而言,股权激励的形式能将公司高管与公司长期的发展做绑定,让公司发展得更好。” 从行业规律与企业实际盈利来看,当车企在创始人带领下实现盈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时,基于股权激励的薪酬回报,本质上是对价值贡献的市场化认可。换句话说,如果车企能赚钱,创始人多拿一点又何妨?
lg
...
金融界
10-15 18:01
上一页
1
•••
18
19
20
21
22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刚刚重大发声:这是一件对美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
lg
...
中美突发重磅!特朗普正式敲定与习近平的芬太尼及对等关税削减协议
lg
...
【黄金收评】令人震惊的行情!金价暴跌近70美元 黄金猛烈回调的原因在这
lg
...
【直击亚市】全球市场一片“血海”!中国宣布对美关税决定,美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记录
lg
...
中国迄今去除外国技术最激进一步!北京禁止外国AI芯片进入国有数据中心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1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2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