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GPT-4呼之欲出,科技圈儿炸锅!陆文凯在管招商瑞利(161729)或在风口上
go
lg
...
业对于AI的认知,GPT-4可能将会是
生成
式
AI
时代的“报晓鸟”。关于市场应用和投资前景,该券商研报认为,
生成
式
AI
可能快速改变各行各业,并且可能加强每个人的创造能力与挖掘每个人的新需求,看好全球算力+软件栈行业、模型+云计算行业,应用+传感器行业、柔性生产+供应链行业。 科技的每一次发展,不仅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重要的投资机会。由基金经理陆文凯管理的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A类:161729,C类:018007)或许正踩在相关投资风口上,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该基金十大重仓股中,有八只归属于软件、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从业绩表现来看,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基金成立日:2019.7.18)净值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计719个交易日里,80次创历史新高,近三年收益率104.9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仅-1.63%,为持有人带来了长期较好的投资体验。 基金经理陆文凯有着丰富的投研经验,能力圈覆盖计算机、通信、传媒、轻工等行业,他是一位周期视角的成长股选手,倾向于用朴素的生意逻辑,发现更多投资机会,当前陆文凯比较关注软件、军工、船舶航运、通信运营商等机会,他认为,软件行业梦回十年前,成本已经前置,在需求起量过程中或具备较高业绩弹性,“更优商业模式+严重需求低估+盈利剪刀差”或带来板块性大机会。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10
生成 AI 的下一步发展是多模型吗?
go
lg
...
Saha,由 DeFi 之道编译。
生成
式
AI
的出现就像您身边多了一位个人创意天才。 凭借其分析模式和基于模式开发新内容的卓越能力,
生成
式
AI
可以创造一切,从令人惊叹的数字艺术到原创音乐作品、人类文本等等。 然而,
生成
式
AI
的炫酷之处也带来了 AI 艺术中复杂的盗版和版权侵权问题。 尽管如此,在过去两年中,该细分市场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在一次独家采访中,OpenCV 首席执行官 Satya Mallick 博士告诉 Analytics India Magazine,他认为
生成
式
AI
的最大突破是大语言模型或基础模型的发展,并指出 Transformer 模型,例如那些在视觉转换中使用的模型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 根据 Mallick 的说法,生成 AI 的下一步是多输入和多媒体输出。 换句话说,多模型方法。 微软最近推出了一种名为 Kosmos-1 的多模型大语言模型 (MLLM)。 人工智能研究工作室 Alethea.AI 推出了 CharacterGPT,它可以从文本中生成字符。 两年前,Google AI 还发布了 MURAL:Multimodal, Multitask Representations Across Languages 模型,用于图文匹配。 它部署了应用于图像-文本对的多任务学习,并结合了涵盖 100 多种语言的翻译对。 然而,马利克说,“它有两个基本的限制,包括可以获得多少数据——是否有办法避免需要注释数据和缺乏计算能力——尽管预计未来会增加 ”。 Mallick 是 IIT-Kharagpur 校友,也是加州计算机视觉公司 Big Vision 的创始人。 早在 2006 年,当没有人真正了解 AI 或其巨大潜力时,Mallick 与他人共同创立了 TAAZ——一家为美容和时尚行业创建视觉和学习解决方案的计算机视觉公司。 OpenCV 是一个开源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由英特尔于 1999 年创立。英特尔前计算机视觉工程师 Gray Bradsky 与主要来自俄罗斯的工程师团队开发了它。 他在英特尔工作期间开发了 OpenCV 的第一代迭代。 2002 年,他们发布了该软件的 0.9 版开源版本。 该公司最近推出了两门新课程,作为其“Kickstarter 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如何使用 AI 高效地创作艺术。 第一门课程《人人都能 AI 艺术生成(AI Art Generation for Everyone)》不需要任何 AI 或编程背景,而第二门课程《高级 AI 艺术生成(Advanced AI Art Generation》则需要基本的编程知识。 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 AI 生成的艺术有能力彻底改变艺术世界并发掘未开发的可能性。 然而,它也带来了盗版和版权侵权的复杂挑战,引发了人们对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的担忧。 最近,像 Midjourney 和 Stability AI 这样的图像生成平台因使用艺术家的作品来训练他们的生成 AI 算法而被起诉,激怒了艺术家社区。 与此同时,Shutterstock 通过引入自己的 AI 工具采取了更负责任的立场,与 Getty Images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etty Images 禁止在生成 AI 艺术作品中使用其照片。 Mallick 博士将 YouTube 早年与版权威胁的现状相提并论。 他说,与 YouTube 类似的解决方案,由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参与进来,谈判交易并向版权所有者付款,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 ChatGPT 与 DALL.E OpenAI 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超过 1 亿用户,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截至 2023 年 2 月,ChatGPT 的每日访问量超过 2500 万次。 但与 ChatGPT 相比,文本-图像模型(如 OpenAI 的 DALL-E 或 StabilityAI 的Stable Diffusion)的采用率存在明显差距。 Mallick 解释说,ChatGPT 拥有如此高采用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写作能力是每项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无论你是程序员、作家还是社交媒体经理。 在 OpenAI 和贝恩公司的帮助下,甚至可口可乐也在使用
生成
式
AI
进行营销。 “小学学习教授的三项主要技能是——阅读、写作和算术,而不是艺术或摄影,因为这些是高级技能。 此外,在文本上训练 NLP 模型更容易,因为它的计算强度低于图像数据。” 此外,随着研究人员结合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生成
式
AI
正在巩固并变得更加复杂。 通过利用 NLP 和计算机视觉的优势,Stable Diffusion 模型代表了
生成
式
AI
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传统的生成模型,如生成式对抗网络 (GAN),由于缺乏语言概念,因此理解世界的能力有限。 虽然 GAN 可以创建逼真的图像,但它们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例如人脸或猫的图像。 相比之下,Stable Diffusion 模型利用从文本数据中获得的知识来理解单词如何聚集在一起并与世界相关。 这使他们能够在不依赖特定数据集的情况下生成更复杂和多变的图像。 他说,“Stable Diffusion 模型是
生成
式
AI
的重大进步,正是因为它们不依赖监督学习。 通过利用从无监督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这些模型可以生成复杂多样的图像,而无需手动标记数据,从而使其更加灵活。”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9
ChatGPT正在迎接一个繁荣的开发者市场
go
lg
...
了体验到了生产力的几何级增长之外,对于
生成
式
AI
行业的变化速度之快,也深感惊讶。 目前来看,被我高频使用的部分应用包括: ChatPDF(chatpdf.com) 上传PDF文件然后通过问答形式让它帮你检索信息,相当于AI帮你读完了整个PDF文件,你想知道什么直接问它就行,中英文都能支持。 目前的免费版最大可传200页的PDF,超过了就要用自己在OpenAI申请的API账户了。 平替版有Humata(humata.ai),功能相同,页数上限是60,2款同时用可以交叉对比,避免错漏。 ChatExcel(chatexcel.com) 北大团队做的,和上面相似,只不过上传的是Excel,然后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下命令,对表格进行任意调整,调用的是OpenAI专为表格处理做的API服务OpenAI Tabulate。 美中不足的是这还只是一个demo,只支持1MB以内、不超过10列的excel文件,也没有收费选项,局限性很大。 bilingual_book_maker (GitHub开源) 简单粗暴的全书翻译,需要部署到本地,直接把epub文件放进去跑,需要消耗自己的token,成本大概在1万字/0.15美元左右,出来后就成了一本双语书。 因为算力需求过大,一般耗时会比较长,可选GPT-3和ChatGPT两种模型,翻译质量都很不错,有人做了网页套壳版(goldengrape-bilingual-book-maker-streamlit-app-x7nhof.streamlit.app),可以在线使用。 Eightify(eightify.app) Chrome浏览器插件,给YouTube视频生成带有时间戳的摘要,适合对话/访谈/演讲类的视频,基于文本识别和热度判断来帮你划重点,免费版每周只5个额度,超出需要付费。 平替版的还有Glarity(glarity.app),不仅支持YouTube,还支持Google和Yahoo,但总结得会更简略一些。 面向Bilibili的同类服务有BilibiliSummary(GitHub)BibiGPT(b.jimmylv.cn),只是稳定性都不太好。 Mem(mem.ai) OpenAI领投的知识库工具,比Notion要轻,把它当成一个每日信息摄入的保存盒子,扔进来之后由AI咀嚼整理,生成新的简报给我。 Notion AI当然更强大一些,但是Notion更适合再往后一步的沉淀,在收进Notion之前我需要中转站来做进一步的精简处理。 HARPA(harpa.ai) Chrome浏览器插件,除了随时调用ChatGPT来对当前页面进行总结之外,还整合进去了很多自动化功能,比如你可以让它跟踪一家网店的商品价格,降价到了你设置的数字之后之后第一时间通知你。 因为功能种类很多,所以用起来可能会繁琐一些,前期需要不断的调教,或者干脆放弃多余的选项,只用它的页面感知能力,超乎想像的全能。 AI Dungeon(play.aidungeon.io) MUD地牢游戏,可以无限生成龙与地下城式的游戏内容,很适合消遣和猎奇,用的好像是GPT-3模型,对中文的支持度非常高,对话起来你说中文它出英文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这完全脱离了RPG游戏的任务线,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推进剧情,最后通关或者失败,好的剧本会被分享出来让其他用户进去重开游戏,然后又产生新的支线。 我玩了一个多星期了,感觉略微看到了游戏产业在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结语 从外网的情况来看,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基于OpenAI的新产品上线,互联网行业很久没有出现如此让人兴奋的画面了。 这里面有些是套壳应用,就是针对一个具体需求写了前端,比如用户输入需求然后它给你推荐3本书这种,只是对ChatGPT能力做了简单的连接,价值有限。 稍微复杂一点的,我看到有专门服务于特定场景,比如很多人用Tinder搭讪妹子不知道怎么聊天,然后它可以提供500多种开场白,一步一步帮你跟妹子聊天。 最受欢迎的市场在企业端,因为付费意愿最高,所以大量的产品都是文案生成、话术优化、客服对接这些,也有游戏开发者分享了一套完整流程,从用ChatGPT提出要求,到Midjourney绘制素材,最后存入Figma,丝滑得不可思议。 更多让人觉得牛逼的想法都还在测试,比如想用LLM模型来给金融市场做定向量化分析的,让零基础的用户直接就能下指令编写程序的,给AI喂完古往今来所有学术论文然后让它成为大学专用搜索引擎的,每一个都对未来影响深远。 最可怕的是,OpenAI和它的ChatGPT,也只是这波AIGC浪潮里的浪花之一而已,而AIGC又只是整个AI生态里的一条支流,总感觉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有机会经历一场从工业到生活的彻底改变。 这是特斯拉才刚刚做出交流电系统的前夜。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9
科华数据跌超3%,人工智能ETF(159819)盘中微跌
go
lg
...
宣布相关业务布局。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
生成
式
AI
可能快速改变各行各业,并且可能加强每个人的创造能力与挖掘每个人的新需求,全球算力+软件栈行业、模型+云计算行业,应用+传感器行业、柔性生产+供应链行业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09
大动作!美团创始人王兴参与王慧文“光年之外”A轮,并出任董事,要打造中国版本ChatGPT?
go
lg
...
化带来了参数量和模型层数的提高,引起了
生成
式
AI
技术能力的质变;同时并行化优势允许其在更大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这也促成了GPT等预训练模型的发展。 在那之后,AI开始从大量训练模型向训练大模型转变,以期让AI模型具有泛化能力,让AI真正走向通用且实用。 但是在训练大模型的过程中,背后所需要的算力、云计算、数据等等,都有着极高的资金门槛。 OpenAI在一份提交给美国国税局的文件中指出,还在2017年时,它花在云计算上的钱都有790万美元。此外,其创始人布罗克曼等人测算,训练大模型消耗的计算量,每3、4个月会翻一倍。据多位业内人士估算,OpenAI训练GPT-3一年,仅算力成本就有2000万美元。
lg
...
金融界
2023-03-08
Salesforce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Einstein GPT
go
lg
...
布,计划推出一个新的2.5亿美元的早期
生成
式
AI
风险基金,作为该公司风险投资部门Salesforce Ventures的一部分。 在整个技术领域,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紧迫性越来越大。 C3。人工智能公司(ai)宣布了其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搜索工具,使人们更容易在他们的平台上查找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Open ai的工具。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和高级微设备公司(AMD)都表示,人工智能将是他们未来战略的核心。 在多个市场与Salesforce竞争的微软(Microsoft)是迄今为止开放式AI的最大投资者,并承诺在其软件业务中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下周,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将主持一场虚拟客户活动,主题是“人工智能工作的未来”。
lg
...
金融界
2023-03-08
ChatGPT热潮来袭!大厂大语言模型卷起来了
go
lg
...
。不久前,百度宣布将在3月16日围绕其
生成
式
AI
产品“文心一言”召开新闻发布会。 与此同时,腾讯也透露了在ChatGPT和AIGC相关方向上已有布局。腾讯方面表示,腾讯持续投入AI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基于此前在AI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以及NLP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将进一步开展前沿研究及应用探索。 另外,阿里方面也确认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处于内测阶段。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张宏江公开表示,ChatGPT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爆火背后,代表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进入一个新的技术范式,同时也是第三波 AI 浪潮经过十几年发展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
lg
...
金融界
2023-03-07
烧了 137 亿美元 Meta 还是放不下“元宇宙”
go
lg
...
亿美元)还要多,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生成
式
AI
大爆发,一波 ChatGPT 狂热潮,让 Meta 内部重心也有所倾斜。 就在前段时间,在公司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及「元宇宙」的次数只有 7 次,而「AI」有 23 次。 做着几乎赔本的买卖,元宇宙就这样凉凉了吗? No No No!Meta 近日公布了未来四年 VR/AR 硬件技术路线图。 2025 年,发布首款带有显示屏的智能眼镜,以及控制眼镜的「神经接口」智能手表。 2027 年,推出首款技术成熟的 AR 眼镜。小扎将其称为「圣杯」,到本十年末将重新定义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只能说,在元宇宙这条路上,Meta 越挫越勇。 三款全新头显代号暴露 在周二的路线图演示中,负责 AR 的副总裁 Alex Himel 制定了到 2027 年的发布一系列设备的计划。 据内部员工称,Meta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旗舰产品 Quest 3(代号 Stinson)。 比起前一代 Quest 2(400 美元),更加轻薄,甚至功能至少增强 2 倍。 当然了,价格就不用说了,肯定要比上一代的贵。 与去年发布的价值万元机皇 Quest Pro 一样,Quest 3 更加突出展示混合现实体验的功能。 这种体验不会让佩戴者完全沉浸其中,主要归功于 Quest Pro 前置摄像头能够穿过屏幕看现实世界。 Meta 的 VR 部门副总 Mark Rabkin 称,「混合现实会是一个巨大卖点,新款头显将有一个「智能监护人」,帮助用户在佩戴设备时浏览现实世界。 团队的主要目标,是让用户从戴上新款设备的那一刻起,就因为混合现实而感觉更舒适自然。 「你可以在头显里呆得更久,毫不费力地走过房间,可以把猫和物体放在桌上,甚至可以拿着咖啡。」 Quest 3 将支持 41 个新款应用程序和游戏,能够将新升级的硬件性能发挥极致,让人体验到更加深刻的混合现实场景。 2024 年,Meta 还将推出代号为「Ventura」更便宜更加方便的头显。 做这款头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虚拟现实消费市场上,以同等价位打造出 Meta 的强品。 至于,Quest Pro 的第二代产品是否会很快推出仍未可知。 目前最有可能的「继任者」将在代号为 Ventura 的头显后问世,代号为 La Jolla。 这是一款最先进的头显,并为其配备可以带来照片级 VR 化身的 Codec Avatars 系统。 Rabkin 对 La Jolla 的期待是,「有更高的分辨率,以供工作使用,并且能够真正地处理好工作、文本以及其他类似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希望从 Quest Pro 中获得更多舒适的体验。」 同时,Rabkin 承认 Quest 目前需要努力保持新用户的参与度。 今年是 Quest 2 发布的第三年,而其新购买者并不像早期购买者那样对它十分喜爱、经常佩戴。 研发 8 年,AR 眼镜「圣杯」 除了 Quest 系列头显,Meta 的数千名员工正打造一款面向未来的 AR 眼镜,以及控制眼镜的手腕设备。 与 VR 的头显主要区别在于,Meta 打算推出能够全天佩戴的 AR 眼镜,以取代智能手机。 小扎的野心,想要做下一代 iPhone。 另外,眼镜将配备一个「神经接口」带,允许佩戴者通过手部动作来控制眼镜。 比如,在空中向上滑动手指,瞬间有点「钢铁侠」那味儿了。 这款腕带还可以让佩戴者使用虚拟键盘,并能够以与手机速度每分钟输入相同的单词。 还可以与 Meta 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集成,并提供健康和健身功能。 Himel 证实,虽然 Meta 计划推出一款带有可拆卸显示屏和摄像头的智能手表,但目前仍在研发另一款智能手表,与 2025 年的眼镜相匹配。 「我们不希望人们不得不在腕上输入设备和他们喜欢的智能手表功能之间做出选择,所以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神经接口手表。」 Himel 向员工展示了眼镜的演示,在视频通话期间,眼镜上的摄像头显示佩戴者的正面视角,同时从手表上的摄像头显示自拍视图。 Meta 的第一副真正的 AR 眼镜,已经在公司内部开发了 8 年,代号为 Orion。 不仅用的技术先进,而且还很贵,旨在将高质量的 Avatar 全息图投射到现实世界中。 根据 Himel 的说法,2024 年公司会进行内部发布,以让员工测试眼镜。而初版要到 2027 年才会露面。 届时,Meta 将推出创新的 AR 眼镜,第二代神经智能手表的「Scale」系列。 Himel 称,每年销售的近 20 亿副普通眼镜和数亿只智能手表,对 Meta 来说是一个巨大机会。 当你戴上 AR 眼镜时,广告会在空中出现,这将是一项巨大的业务。 这样,这家公司就可以依靠其现有的广告商业模式赚钱。因为销售虚拟商品,云备份等可选附加组件和 AR 广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到目前为止,Meta 已经售出了近 2000 万套 Quest 头显。 元宇宙,还要走下去吗? 元宇宙已然剑指互联网的下一代形态,各大科技公司对争做元宇宙时代巨头的竞争十分激烈。 而其中 Facebook 可以说是最为激进,直接将公司名称改为 Meta,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型计算平台。 VR 硬件领域,Oculus 一骑绝尘,Meta 于 2014 将其收购,补齐硬件短板,把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攥在手中。 VR 头显 Quest 2 更是帮助 Meta 在 VR 硬件方面夺得优势地位。 此后,Meta 发布最新款 VR 头显 Quest Pro,并宣布将于 2024 推出首款 AR 眼镜 Orion,继续开发硬件。 从推出 Horizon Worlds 开始,Meta 正式迈出让元宇宙成为现实的第一步,在这个虚拟世界平台中,依托于 Meta 长期努力的 Codec Avatars 项目,用户可以创建一个逼真 3D 虚拟化身(虽然没有腿),在自定义的世界中开始游戏。 Meta 继续发挥曾经作为社交平台的优势,努力提升用户在元宇宙世界的体验感。 比如在元宇宙里划定私人边界,用户自带一米线;在 Instagram 等平台上引入 3D 头像,小扎本人也满意地换上。 Meta 对于元宇宙的信心,离不开其长期耕耘。 秘密研发多年的人造皮肤、气动手套和机械仿生眼,共同打通了 Meta 进军元宇宙之路上视觉、听觉、触觉这三大人类感官体验。 联合英伟达推出 AI 超级计算机 RSC、语音生成元宇宙场景的 Builder Bot、让 AI 赶上人类智慧的「世界模型」、超级 AI 助手 CAIRaoke、新视图合成框架 HVS-Net 等多项技术,也将使得 Meta 在元宇宙的征途上如虎添翼。 Meta 可谓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进军元宇宙领域,面对大量裁员、巨额亏损的局面,表示「我们仍然相信未来」,将继续把 20% 的支出用于投资 VR 部门的 Reality Labs,坚持元宇宙计划不动摇。 自 Meta 官宣元宇宙后,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 要知道,元宇宙硬件的开发还是需要技术不断积淀,才能取得突破。Meta 制定的四年硬件路线图也是在为自己铺路。等下一次元宇宙热潮,Meta 或许会成为 VR/AR 行业中的那个佼佼者。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7
All in AIGC 的扎克伯格 坐不住的 Meta
go
lg
...
方还未做更多的透露。但根据小扎“将多个
生成
式
AI
团队整合到一个小组”的说法,Meta自家的大语言模型LLaMA团队很可能也会加入进来。而Meta的AI部门首席科学家、2019年“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自称汉语名“杨立昆”)之前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几乎所有LLaMA的研究人员都是来自FAIR在巴黎的分支机构。若果真如此,那么Meta这次整合的“顶级产品团队”将是跨全球的一次大动作,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 杨立昆1960年7月8日生于法国,2018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演讲 野心够大,实力几何? 小扎All in AIGC野心十足,那背后的技术实力够不够呢。在此前的发布中,Meta的开源大语言模型LLaMA包含四种规格:7B、13B、33B和65B,并且官方还声称效果要优于OpenAI的GPT系列,甚至13B的LLaMA在单个GPU上就能运行。它的主要运行原理和以往的大语言模型大同小异,都是将一系列单词作为输入,并预测下一个单词以逐渐递归生成文本。至于为何要发布不同规格的大模型,Meta对此的解释是“近来的研究表明,对于给定的计算预算,最佳性能不是由最大的模型实现的,而是由基于更多数据训练的更小的模型实现的。”换言之较小的模型规模加上比较大的数据集,获得的性能可能会比更大规模模型的要好很多。一方面,小规模模型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资源相对来说都会节约很多,另一方面,它还能基于更多数据集训练更多模型,更容易针对特定的潜在产品或用户用例进行重复训练和微调。 至于实际效果,小扎更是放出豪言,这是AI大语言模型里的新SOTA模型,在生成文本、模拟对话、总结书面材料以及推演数学定理或预测蛋白质结构等五花八门的事情,它都能干。相较于有1750亿参数的GPT-3,最多拥有650亿参数LLaMA在大多数基准上的确都要优于GPT-3。 后发先至,后来居上? 有一说一,不要说相比其他科技巨头,就是比2021“元宇宙元年”时自己的表现,Meta这波入局怎么看都是落后了一步。早在现代企业诞生的几百几千年前,古人的围棋和象棋理论中就有“宁输一子,不失一先”的说法。几十年前,思科公司的约翰·钱伯斯又提出了著名的“快鱼理论”:当今市场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2021年当元宇宙概念首次提出后,Facebook很快就改名Meta,既是表明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然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Meta在这一年多里,除了烧钱就是裁员,以及自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Horizon Worlds。去年11月Meta裁员1.1万人,两周前又裁掉数千人,可是小扎嘴里的“2023将是效率年”却不知道还需要多少牺牲品。去年底时有人说小扎的行为彰显了“其作为犹太人,骨子里的冷血无情,刻薄寡恩终究是本性难移的”。对小扎的人品如何在此不做评价,但一些Meta员工的自述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十年大干快上,换来今天的一地鸡毛。” 也有人说小扎的行为不过是业内现状的缩影,反映了业内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毕竟元宇宙到现在还基本上是八字没一撇,连好点的XR硬件厂商都屈指可数。相比之下还是AIGC更务实点,更何况ChatGPT最近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和机器人对话可比玩VR游戏简单多了,也更有意思,至少就目前来看,引人入胜的VR游戏还是太少,质量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不论是否承认,元宇宙作为宏大叙事毋庸置疑,但目前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应用少得可怜。与此相反的,ChatGPT立足AIGC与聊天机器人的结合部,一出手就是杀手锏,也多亏了OpenAI在一个领域内深耕八年才有今日的惊艳亮相。而八年前的Meta又在做什么呢?虽然“大干快上”让它也在短短数年内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正如老话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风口之后呢? 另外关于聊天机器人还要多说几句,虽然Siri,ChatGPT等都堪称是现象级产品,但这个概念其实早已有之。1966年,德裔美籍的电脑科学家约瑟夫·维森鲍姆在深入研究图灵测试后,亲自动手开发了一款程序ELIZA,模拟心理医生的对话访谈,之前在展望Web3未来时曾提到过它。碍于当时电脑的普及程度极为有限,ELIZA仅在学术圈内掀起了一点波澜。直到1994年“聊天机器人”的概念才被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今日规模的庞大产业。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7
天风证券:市场对半导体政策预期升温,国产替代方向仍是全年半导体投资主线
go
lg
...
体、计算光学成像、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
生成
式
AI
、双引擎智能决策、大规模城市数字孪生、端网融合的可预期网络、软硬融合云计算体系架构、云原生安全,有望成为2023年的重要科技趋势。
lg
...
金融界
2023-03-07
上一页
1
•••
261
262
263
264
265
•••
27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迄今去除外国技术最激进一步!北京禁止外国AI芯片进入国有数据中心
lg
...
特朗普突遭“双重暴击”!民主党赢麻了、最高法院也“开炮” 他的第二任期不稳了?
lg
...
发生了什么?小非农ADP数据意外回暖,金价先抑后扬“收复失地”
lg
...
美联储早已“嗅到风险的气息”?“金先生”警告:全球或重演2008金融危机
lg
...
不是好兆头:科技股崩跌的源头似乎找到了!特朗普关税审判日来袭,别忘了小非农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2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3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