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文章
AI之战才刚开始!黄仁勋震撼发声:美国只领先半步,中国速度让他“焦虑”
go
lg
...
本土芯片替代。阿里巴巴与百度已开始使用
自
研
芯片
训练AI模型,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3. “中国的AI应用发展速度极快,这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 黄仁勋指出,中国在产业层面的监管相对宽松,这使得其在新技术落地上“动作极快”。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规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将达到70%,并将在各行业核心场景中广泛部署智能代理与AI系统。 他同时强调,美国需要加快AI的产业化节奏: “我希望美国企业和社会能尽快应用AI,因为这场工业革命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在应用层、在扩散层面取胜。” 4. “中国市场巨大,拥有十亿用户——若想让美国赢得AI竞赛,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放弃的市场。” 黄仁勋指出,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和30%的科技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信心提升,中国科技股近期强势反弹,芯片与AI相关概念股涨幅惊人。 例如,阿里巴巴股价年内上涨近 180%,小米上涨约 125%,显示市场对中国AI与半导体发展的看好。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美国赢得AI竞赛,那就不能轻易放弃这样一个市场。”黄仁勋表示。 5. “我们正在把美国科技孤立在美国境内,拱手让出全球竞争。” 黄仁勋警告,美国若继续限制科技扩散,将失去全球竞争力: “我们正在将美国技术封锁在国境之内,从而把剩下的全球市场让给了别人。” 他引用了白宫AI顾问David Sacks的观点来说明这一点: “如果未来五年,美国的技术体系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那么我们赢得了AI竞赛; 但如果我们只占20%,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输了。” 黄仁勋还提到,Azure、CoreWeave 与 Anthropic AI 等公司正在重塑整个科技生态,是推动AI技术体系全球化的关键力量。 结语:中美AI竞赛的“细微差距”正在放大 在这场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竞赛中,黄仁勋的表态再度揭示了全球格局的复杂性——美国仍是AI芯片领域的领导者,但中国凭借能源、市场与开放式创新的优势,正迅速缩小差距。 黄仁勋的警示意味深长: “美国若想真正赢得AI时代,不仅要造出最强芯片,更要让技术走出去、被世界所用。”
lg
...
财经风云
10-09 04:58
Synopsys (SNPS) :40%回撤背景下的战略机遇与风险
go
lg
...
年来,随着汽车、消费电子等系统公司加速
自
研
芯片
,其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 Source: SEC, Company Report 为什么股价曾一度大跌? Synopsys近三年营收经历“高速增长-逐步放缓-温和复苏”,2022财年得益于半导体景气及先进制程工具需求,而2023-2024财年的放缓受消费电子疲软及订单延迟影响。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2024年达82.2%,EDA业务(85%-87%)高于IP业务(75%-78%),营业利润率从35.40%升至38.50%。自由现金流2024年降至12.85亿美元,主要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68天延长至85天及研发投入增加的影响。 2025年第三季度,新思科技股价一度暴跌超40%,主要源于财报不及预期,主要由中美贸易紧张加剧引发的中国业务风险所致。美国加强对华EDA软件出口限制,导致中国市场IP业务交易推迟或取消,加之中国半导体需求疲软及部分厂商消化过剩产能,IP业务收入大幅下滑。一家主要代工客户项目收缩进一步拖累IP业绩。尽管IP业务未受直接限制,但为合规起见,公司暂停中国市场IP业务。由于IP收入依赖项目启动、集成与验证等节点确认,客户需先使用EDA工具完成设计流程,方可嵌入IP模块。若设计流程因外部因素(如出口限制)受阻,IP交付与收入确认将显著延迟。相比之下,EDA业务采用订阅模式,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受此影响,虽然2025财年三季度营收达到1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但GAAP净收入2.48亿美元,同比下降,毛利率与运营利润率承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促使多家客户转为观望,暂停或推迟项目。受此影响,公司发布远低于预期的四季度指引及保守的全年营收展望,这才引发投资者信心动摇。 Source: SEC, Company Report 现在可以买吗? 近期,英伟达投资英特尔、向OpenAI注资1000亿美元,以及甲骨文与OpenAI合作等消息,提振了半导体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股价,新思科技股价已回升至约500美元附近。然而,短期利好仅能推动股价暂时上涨,长期稳定增长仍需业绩支撑。我们预计如果新思科技股价想要恢复股票动能,需要看以下几点: · 中国市场订单回暖:中国业务占新思科技收入超10%,是IP业务复苏的关键。若中国订单在未来几个季度顺利恢复,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或2026年初IP业务收入将改善,为股价提供持续上涨动能。 · 大型代工客户项目启动:需关注新思科技主要代工客户的设计项目是否重启,这将直接影响其业务增长。 · Ansys收购的战略价值:新思科技和Ansys的协同效应是否可以显现。新思科技以约350亿美元收购Ansys,全球工业仿真软件领导者。Ansys擅长模拟产品物理性能(如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电磁学),而新思科技聚焦芯片设计。两者结合,使芯片设计阶段即可模拟其在最终产品(如手机、汽车、飞机)中的散热、功耗等表现,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与产品可靠性。此次收购将新思科技的市场规模从半导体扩展至工业、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TAM预计增至310亿美元,增长约1.5倍。这不仅助力新思科技进入高增长市场,还通过整合EDA工具与系统级工作流程,增强客户粘性,构建更宽广的竞争护城河,短期内难以被对手超越。 估值 2025年预期市盈率行业均值38.2倍,Cadence达45.7倍,Mentor和Keysight约34.5倍。市场此前愿意给予新思科技高估值,是基于其“高增长+高确定性”的预期。在当前基本面受损的背景下,进行估值需更加保守。但基于新思科技在AI设计工具和汽车电子IP的竞争优势,给予36x - 38x目标市盈率,以每股收益12.83美元计,得出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区间为$462-$488。 从估值驱动因素来看,短期而言,AI芯片设计工具需求爆发和IP业务恢复增长可能是主要催化剂;中长期看,公司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包括量子计算设计工具、和Ansys的协同效应及边缘AI解决方案,将决定其估值溢价能否持续。 Source: Macrotrends 风险: · 地缘政治与中国市场风险(已发生且为核心风险):这是当前公司面临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风险。公司在财报会议上已明确指出,业绩和指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进一步收紧,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和订单延迟,对公司的短期业绩构成了严重冲击。未来仍存在管制进一步加码或市场持续恶化的可能性。 · 收购整合风险:对Ansys的巨额收购,使新思科技债务从7亿美元激增至151.4亿美元,资产增至482.3亿美元,债务权益比升至0.55。管理层计划两年内将债务降至调整后EBITDA的2倍以下,这需要依赖强大现金流。但IP业务疲软和宏观风险加剧财务压力,需密切监控现金流和去杠杆进程。 · 技术迭代与竞争:与Cadence的竞争依然激烈。在市场环境不佳时,客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任何技术上的落后都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另外,短期内中国的竞争者可能会蚕食其在中国的低端IP市场份额,长期看如果中国突破高端IP技术瓶颈,竞争定会升级。 · 宏观经济周期性:全球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企业将削减研发开支,这将对新思科技的业务造成普遍性冲击,而不仅仅局限于特定市场。 总结 新思科技作为EDA与半导体IP领域的领导者,凭借技术壁垒、客户粘性和AI热潮的推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Ansys收购拓展了其市场边界,增强了竞争护城河。然而,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及收购整合的不确定性,使短期业绩承压,估值溢价面临挑战。当前股价回升更多受AI热情驱动,基本面尚未完全修复。预计中国订单回暖及Ansys协同效应显现将成关键催化剂,目标价区间$462-$488。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中国市场动态、客户项目进展及债务去杠杆进程,审慎布局以平衡风险与长期增长潜力。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10-08 19:01
美联储降息后,最超预期的市场竟是它?
go
lg
...
;京东、小米也宣布千亿级AI投入计划,
自
研
芯片
成了大厂“标配”。 为什么大厂都在拼命
自
研
芯片
?因为成本能砍半、性能还能翻倍! 在大规模AI应用时代,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未来。这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这背后有四大深层原因: 降本增效:
自
研
芯片
能让AI推理服务成本直接砍半,在大规模应用阶段,这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性能优化:针对自身业务定制的芯片,比通用GPU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供应链安全:在地缘政治背景下,掌握核心芯片能力,就是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脉。 生态构建:谁能为开发者提供最好的算力服务,谁就能赢得AI时代的未来。 港股风口已来:你现在该怎么做? 现在的港股,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跟跌不跟涨”的港股了。AI主线回归、资金疯狂涌入、估值还在低位,这三条线一拉,行情根本刹不住车。 但普通人想抓住机会,也没那么容易。美联储下次议息会怎么说?AI公司的业绩能不能持续?哪些公司真有料?这些都得盯紧产业动态、政策变化,不是看两条新闻就能搞懂的。 我们已经整理了港股AI产业链的核心公司名单,会在旗舰会员圈子里持续更新资金动向、政策解读、企业进展,帮你把这波机会拆透,也避开可能的坑。 现在关注我们,还不晚! 如果您也想把本轮港股主升浪的提前布局机会,扫码关注我们! 格隆汇研究院将持续深耕全球前沿科技,以数据为基、逻辑为纲,帮你穿透市场波动,精准把握固态电池的投资先机!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lg
...
格隆汇
10-05 18:11
当年交付破百万!禾赛成为全球首个年产过百万的激光雷达企业
go
lg
...
量产,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禾赛第四代
自
研
芯片
实现了激光雷达功能和性能的全面优化,整合了所有七个关键部件,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器、TIA芯片、ADC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器。 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禾赛是业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所有七个关键部件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首家成功实现发射和接收模块芯片化量产的公司。凭借自研芯片路径,禾赛科技开发了强大的产品线,包括AT、ET、FT系列,及XT、OT系列和JT系列,这些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赢得了国内外众多量产定点。 面对ADAS市场和机器人领域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暴发式增长,禾赛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的全面领先,拥有多项全球第一: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是行业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多项全球第一”殊荣的企业。 在ADAS领域,禾赛激光雷达已成为辅助驾驶的安全标配,助力多款爆款车型上市。禾赛已获得来自24家主机厂超过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计划于2025-2027年陆续交付,核心客户包括某欧洲顶级主机厂、某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车企、理想、小米、长安、吉利、长城、奇瑞、极氪、零跑、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丰田旗下合资品牌等头部车企。 在机器人领域,禾赛已成为全球头部Robotaxi企业的首选,全球前十大Robotaxi 公司中有九家选择禾赛作为主激光雷达供应商,客户包括Motional、百度萝卜快跑、滴滴自动驾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禾赛JT系列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 10 万台,创全球最快记录。 截至2025年Q2,禾赛科技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37万台。2025年全年规划年产能超200万台,预计年交付量120万至150万台。
lg
...
证券之星
10-03 10:31
当年交付破百万!禾赛成为全球首个年产过百万的激光雷达企业
go
lg
...
量产,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禾赛第四代
自
研
芯片
实现了激光雷达功能和性能的全面优化,整合了所有七个关键部件,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器、TIA芯片、ADC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器。 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禾赛是业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所有七个关键部件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首家成功实现发射和接收模块芯片化量产的公司。凭借自研芯片路径,禾赛科技开发了强大的产品线,包括AT、ET、FT系列,及XT、OT系列和JT系列,这些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赢得了国内外众多量产定点。 面对ADAS市场和机器人领域对激光雷达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禾赛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的全面领先,拥有多项全球第一: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是行业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多项全球第一”殊荣的企业。 在ADAS领域,禾赛激光雷达已成为辅助驾驶的安全标配,助力多款爆款车型上市。禾赛已获得来自24家主机厂超过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计划于2025-2027年陆续交付,核心客户包括某欧洲顶级主机厂、某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车企、理想、小米、长安、吉利、长城、奇瑞、极氪、零跑、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丰田旗下合资品牌等头部车企。 在机器人领域,禾赛已成为全球头部Robotaxi企业的首选,全球前十大Robotaxi 公司中有九家选择禾赛作为主激光雷达供应商,客户包括Motional、百度萝卜快跑、滴滴自动驾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禾赛JT系列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 10 万台,创全球最快记录。 截至2025年Q2,禾赛科技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37万台。2025年全年规划年产能超200万台,预计年交付量120万至150万台。
lg
...
金融界
10-03 10:01
美国政府停摆、美股回升与科技制药动向:十月财经全景分析
go
lg
...
争力,应对ChatGPT挑战,同时通过
自
研
芯片
降低对外部供应依赖,增强长期技术自主性和市场掌控力。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03 00:11
苹果暂停Vision Pro轻量版聚焦AI智能眼镜,追赶Meta
go
lg
...
I计算能力、健康追踪和摄像功能,并搭载
自
研
芯片
与扬声器,可实现与手机联动使用。 Meta智能眼镜市场对比分析 目前,苹果在智能眼镜领域仍落后于Meta。Meta早在2021年推出Ray-Ban Stories,2023年升级Ray-Ban Meta,近期又发布无屏幕版眼镜,提升相机性能和电池寿命。 公司 产品 上市时间 主要特点 苹果 N50 / 第二款屏幕眼镜 2027-2028年 语音互动、AI驱动、健康追踪 Meta Ray-Ban Stories / Ray-Ban Meta / 无屏眼镜 2021-2025年 摄像头增强、双屏幕、运动适配、爆款市场表现 苹果智能眼镜将依赖重建版Siri,预计明年3月推出,支持新设备生态;而Meta凭借早期布局和更新迭代,在市场上已有一定先发优势。 Vision Pro表现不佳原因解析 Vision Pro售价3499美元,结合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但被批评过重、价格过高、内容生态不足。苹果内部承认产品过度设计,原本计划推出的简化版本(N100)已取消,以便集中资源研发智能眼镜。 苹果曾尝试将Vision Pro推广至企业客户,但效果有限。同时,今年早前N107有线眼镜计划也被取消。 苹果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苹果将研发重心转向AI智能眼镜,目的是追赶Meta市场先发优势。虽然Vision Pro轻量版搁置,但现有Vision Pro仍可能通过芯片升级进行小幅更新。苹果对AR/智能眼镜长期布局未变,投入资金与技术资源持续十年,仍视为核心战略方向。 CEO 库克 (Tim Cook)早在2016年就指出:“很少有人会觉得,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东西里面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天生是社交动物。”表明智能眼镜相比封闭式头显更符合长期发展趋势。 编辑总结 苹果暂停Vision Pro轻量版,转向AI智能眼镜研发,显示其战略灵活性。虽然在产品开发上落后于Meta,但通过整合AI、语音和健康追踪功能,苹果仍有机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取得优势。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将决定企业未来话语权。 常见问题解答 问1:苹果为何暂停Vision Pro轻量版项目?答:Vision Pro售价高、重量大、内容生态不足,市场表现不如预期,苹果决定集中资源研发AI智能眼镜以追赶Meta。 问2:苹果智能眼镜有哪些主要功能?答:智能眼镜将集成语音互动、AI运算、健康追踪、摄像头和扬声器,并支持与iPhone配对使用,部分型号具屏幕显示功能。 问3:苹果与Meta在智能眼镜上的竞争态势如何?答:Meta先发优势明显,已有成熟产品线和市场表现;苹果虽然起步晚,但借助AI整合、Siri重建和生态链整合,仍具市场潜力。 问4:Vision Pro未来是否仍有更新可能?答:苹果未完全放弃Vision Pro,计划通过芯片升级进行小幅改进,最快今年底可能推出新版,仍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问5:此次战略转向对苹果长期产品布局意味着什么?答:显示苹果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灵活调整资源,以AI智能眼镜为核心的产品路线更符合未来市场趋势,长期有助于生态建设和技术领先。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03 00:11
微软CTO确认
自
研
芯片
将主导数据中心,以应对AI算力紧缺
go
lg
...
导读目录 新闻概览 微软
自
研
芯片
战略及未来规划 对英伟达和AMD的潜在影响 AI算力需求与数据中心扩展 主要云服务商
自
研
芯片
对比表 编辑总结 常见问题解答 新闻概览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微软首席技术官Kevin Scott在意大利科技周表示,公司未来目标是让自家数据中心主要使用微软
自
研
芯片
,以减少对英伟达和AMD的依赖。微软正在推进从芯片设计到冷却系统的整体数据中心系统优化,以满足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高速增长需求。 微软
自
研
芯片
战略及未来规划 Scott指出,目前微软数据中心主要使用英伟达和AMD芯片,但公司始终关注“每颗芯片提供的最佳性价比”。他强调:“我们并不执着于使用哪种芯片……这也意味着,长年以来性价比最好的解决方案一直是英伟达。” 微软已经推出自研芯片,包括专为AI工作负载打造的Azure Maia AI加速器芯片和Cobalt CPU,并在研发下一代半导体产品。同时,公司推出了名为“微流体”(microfluids)的新冷却技术,以解决芯片过热问题。Scott明确表示:“绝对是的,我们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主要使用微软
自
研
芯片
。” 他补充称,公司关注的不仅是芯片本身,而是整体系统设计,包括网络与冷却系统,目的是让计算资源与工作负载高度匹配。 对英伟达和AMD的潜在影响 微软
自
研
芯片
战略意味着其长期可能减少对英伟达和AMD的依赖。英伟达在GP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AMD份额较小。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的
自
研
芯片
计划,将对现有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推动市场对定制AI芯片的关注。 AI算力需求与数据中心扩展 Scott指出,自ChatGPT上线以来,算力需求持续高涨,目前依然存在严重短缺。他表示:“说现在是严重短缺(a massive crunch)都还是轻描淡写。” 尽管微软通过建设数据中心扩展产能,但仍难以完全满足AI算力需求。 今年,包括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在内的科技巨头已承诺超过3000亿美元资本支出,主要投向AI领域,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算力压力。 主要云服务商
自
研
芯片
对比表 公司
自
研
芯片
名称 主要用途 目标 微软(MSFT.US) Azure Maia AI加速器、Cobalt CPU AI工作负载 减少对英伟达/AMD依赖,实现整体系统优化 谷歌(GOOG.US) TPU (Tensor Processing Unit) 机器学习/AI计算 提高AI模型运算效率,降低成本 亚马逊(AMZN.US) Graviton处理器 通用计算与AI推理 优化AWS实例性能及能效 编辑总结 微软明确表示,未来数据中心将主要使用
自
研
芯片
,并通过整体系统设计优化满足高速增长的AI需求。这一战略不仅可能减少对现有芯片供应商的依赖,也将对AI算力市场及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持续的算力紧缺,微软及其他科技巨头加大资本支出与
自
研
芯片
投入,将成为推动AI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问1:微软为什么要研发自家芯片? 答:主要目的是减少对英伟达和AMD的依赖,同时优化数据中心整体系统设计,使计算资源与AI工作负载更高效匹配。 问2:微软目前的数据中心主要使用哪些芯片? 答:目前仍主要使用英伟达和AMD芯片,但微软已经在部分数据中心部署自研Azure Maia AI加速器和Cobalt CPU。 问3:微软
自
研
芯片
如何影响现有供应链? 答:长期来看,可能减少对英伟达和AMD的采购需求,但短期仍依赖这些厂商提供高性能GPU以满足算力需求。 问4:微软提出的“微流体”技术有什么作用? 答:该技术用于冷却芯片,解决过热问题,提高数据中心运行效率,并为
自
研
芯片
在大规模部署提供支持。 问5:当前AI算力需求为何紧缺? 答:自ChatGPT上线以来,AI模型与应用迅速扩展,现有数据中心产能难以满足需求,即使大规模投资建设也存在扩产滞后。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03 00:11
Meta收购芯片初创公司Rivos 加强人工智能硬件能力
go
lg
...
务产生多方面影响: 加速AI模型训练:
自
研
芯片
可提升大规模模型训练效率,缩短迭代周期。 优化硬件成本:内部芯片设计减少对第三方芯片采购依赖,降低长期成本。 增强AI创新能力:更紧密结合硬件与算法开发,为Meta在AI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行业对比与市场趋势 在AI芯片赛道,Meta的举措与其他科技巨头形成对比: 公司 AI芯片策略 竞争优势 Meta 收购Rivos,
自
研
芯片
与AI业务紧密结合 掌控基础设施,提高训练效率与创新能力 Google 自研TPU用于AI训练和推理 整合软硬件,优化自家云AI服务 Microsoft 与AMD/Nvidia合作,混合采购AI加速器 依赖外部硬件,灵活性高 编辑总结 Meta收购Rivos显示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硬件自主研发方面的战略决心。通过掌控芯片设计和AI计算资源,Meta有望提升AI训练效率、降低成本,并在竞争激烈的AI市场中获得差异化优势。此次收购不仅强化了Meta的技术储备,也凸显了科技巨头在AI硬件领域的战略布局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问:Meta为什么收购Rivos?答:Meta收购Rivos的目的是增强内部半导体开发能力,控制AI训练所需的基础设施,从而提高算力效率并降低对外部芯片的依赖。 问:收购Rivos对Meta的AI业务有什么影响?答:
自
研
芯片
可加速AI模型训练、降低硬件成本、增强算法与硬件结合的创新能力,为Meta在AI领域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 问:Rivos在芯片领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答:Rivos专注于高性能半导体设计,尤其适合大规模AI模型训练和推理,能够提供优化算力和高效计算架构。 问:Meta的AI芯片策略与其他科技公司有何不同?答:Meta通过收购初创芯片公司实现自研硬件与AI业务紧密结合,而Google自研TPU,Microsoft则依赖外部芯片供应商,策略存在差异。 问:此次收购对科技行业意味着什么?答:显示科技巨头在AI硬件领域的布局日益重要,未来可能加速AI芯片自主研发趋势,同时提升整体AI竞争格局的硬件门槛。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10-02 00:10
阿里巴巴为什么如此突出?连“木头姐”都忍不住四年来首次持有
go
lg
...
、竞争力表现、开源模型的广泛应用,以及
自
研
芯片
的表现改善,均支持云计算收入的增长。” 在另一份报告中,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表示,他们在杭州的会议后对阿里云的前景“逐渐看好”,会议中阿里巴巴宣布将增加人工智能支出,并与英伟达公司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该团队包括Gary Yu在内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将2026财年云计算增长预期提高至32%,将2027财年云计算增长预期提高至40%,这得益于资本支出增加、模型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加速的国际扩张。”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股票正朝着自2019年上市以来最好的月份迈进,投资者押注互联网巨头的人工智能投资将推动公司增长。 在最近一个季度,阿里巴巴报告了其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三位数增长,而云计算部门也录得超预期的销售增长。在越来越乐观的情绪下,“木头姐”凯西·伍德(Cathie Wood)旗下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也在本月重新开启阿里巴巴ADR的头寸,这是四年来的首次。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Marvin Chen和Jason Liao表示,阿里巴巴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的步伐——提高支出计划并深化与英伟达的合作——凸显了中国人工智能周期可能刚刚开始。随着阿里巴巴实现全栈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整合,百度在模型部署方面的进展,中国股市可能会在全球人工智能叙事中重新占据更强的地位。
lg
...
风起
09-29 15:35
点击加载更多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交易”新纪录:2万亿美元灰飞烟灭 神秘人30分钟暴赚2亿美元
lg
...
特朗普让市场措手不及:对华100%关税、不需要与习近平交谈!分析师怎么看?
lg
...
中国大使表示如加拿大取消中国电动车关税,中国也将取消加拿大农产品关税
lg
...
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前博弈升级!中美贸易休战将到期 TA们成关键筹码
lg
...
周评:特朗普吓坏市场!中美贸易休战似乎即将崩溃,日元跌麻了,黄金冲破4000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3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