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27家A股上市城农商行“期末”成绩PK:中间业务收入普遍缩水,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暴跌82.84%
go
lg
...
报告披露“收官”。整体来看,区域性银行
资产
规模
稳步扩表,2023年27家银行
资产
规模
总计达29.27万亿元;资产质量也不断优化,1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压降,1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内。 值得肯定的是,城农商行作为银行体系中的重要补充部分,其业绩表现通常是观察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据金融界统计,2023年,27家A股上市区域性银行营收总额与归母净利总额超过去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787.01亿元,归母净利润共计2260.46亿元。 其中有19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双增长,但同时,也有银行营收净利双降。另外,从外界颇为关心的净息差指标来看,2023年上市城农商行的净息差仍然承压,仅青岛银行1家录得净息差逆势走高。且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性银行的中收业务缩水明显,其中,常熟银行超过八成的手续费以佣金净收入“蒸发”。 量质并进 27家银行资产总计29.27万亿元 具体来看,
资产
规模
方面,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依旧保持城商行规模首位。
资产
规模
达37486.79亿元,较年初增长10.65%。除北京银行外,27家上市城农商行中,还有9家上市城农商行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分别为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及长沙银行。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银行在2023年半年度以12.05%的增速晋升“万亿城商行”后,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截止2023年末,成都银行
资产
规模
达10912.43亿元,较年初增长18.92%。同时长沙银行在2023年8月末资产总额突破一万亿元之后,增速也维持在10%以上。彼时长沙银行曾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10097.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0.23亿元,增长11.61%,提前两年实现“万亿”资产的战略目标。湖南由此迎来首家万亿规模城商行。截止2023年末,长沙银行
资产
规模
达10200.33亿元,较年初增长12.74%。 另外,从
资产
规模
增速来看,已披露年报的27家A股区域性银行均实现稳步扩表,有18家银行较年初增长率超过10%。其中,瑞丰银行20%以上增速颇为亮眼。截止报告期末,瑞丰银行
资产
规模
达1968.88亿元,较年初增长23.35%。齐鲁银行的
资产
规模
也在19.53%的高速增长下扩表至6048.16亿元。 总体而言,2023年区域性上市银行保持了量的稳定增长,2023年27家银行
资产
规模
总计达29.27万亿元。 另外,从质上来看,2023年,上市区域性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不断改善。1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压降,1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内。其中,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位0.68%,其次为常熟银行0.75%。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76%。兰州银行、青农商行、郑州银行三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较高,分别为1.73%、1.81%和1.87%。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有5家银行超过500%,分别是杭州银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和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61.42%、537.88%、522.77%、522.57%、504.2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普遍缩水 仅青岛银行净息差逆势走高 今年上半年,多数上市城农商行的经营业绩表现亮眼。据金融界统计,2023年,27家A股上市区域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787.01亿元,归母净利润共计2260.46亿元。营收总额与归母净利总额均超过去年同期。 营业收入方面,江苏银行以742.93亿元排在榜首,增速为5.28%,其次为北京银行以667.11亿元居于第二,但营收增速仅为0.66%。宁波银行营收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15.85亿元,增速为6.4%;杭州银行营收总收入为350.16亿元,增速亦超过6%;长沙银行及齐鲁银行营收增速均超过8%。而郑州银行、张家港行、厦门银行、上海银行、渝农商行、贵阳银行的营收增速则有所下滑,其中,郑州银行下滑幅度最大为9.50%。张家港行营收增速下滑5.93%。 归母净利润方面,25家银行取得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表现最突出的是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实现了287.50亿元、256.24亿元、25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是杭州银行,同比增长23.15%;其次分别为常熟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增速分别为19.6%、18.02%、17.41%。常熟银行也是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区域性银行在2023年表现强劲,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却出现普遍下滑,27家银行中仅有6家录得增长。在21家下滑的银行中又以常熟银行下滑幅度最大,2022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88亿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缩减至3224万元,超过八成的收入“蒸发”。 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大幅减少,也导致上市城农商行净息差进一步承压。27家银行中,仅青岛银行1家录得净息差逆势走高,有11家银行低于商业银行2023年末平均净息差1.69%的水平。 净息差是外界颇为关心的指标。数据显示,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仍然承压。诸多银行在一季报中及业绩会上提到,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重定价、贷款利率下行等资产端因素,以及人民币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等负债端因素均对净息差有所影响。
lg
...
金融界
2024-04-30
常熟银行获平安证券买入评级,盈利表现优于同业,息差保持韧性
go
lg
...
.74%。截至2024年1季度末,公司
资产
规模
较年初增长9.04%,贷款规模较年初增长5.76%,存款规模较年初增长14.35%。平安证券认为,营收表现持续亮眼,盈利增速保持高增态势,绝对水平预计仍处于同业领先水平。净利息在息差收窄大背景下,预计仍保持在同业较优位置。资产质量压力可控,拨备水平夯实无虞。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分别较上年末抬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夯实。零售与小微业务稳步发展,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长期看好公司小微业务的发展空间,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致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2)利率下行导致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3)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引发信用风险抬升。
lg
...
金融界
2024-04-30
华夏银行公布2023年业绩:总资产突破4.25万亿,连续两年跻身全球银行50强
go
lg
...
进中向好的成绩单。 截至报告期末,全行
资产
规模
达42,547.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9%;报告期内,实现利润总额354.39亿元,较上年增长5.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63亿元,较上年增长5.30%;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入选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连续两年跻身全球银行50强,按一级资本位列全球银行第46位,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深化、质效提升 2023年,华夏银行深刻认识金融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力度持续加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更加坚定。推进科技金融聚焦重点。研究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金融需求,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专精特新“千百十”工程,抢抓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机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稳步增长。推进绿色金融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绿色金融新特色,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可再生能源、储能等重点双碳领域研究,开发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专项产品,成功落地全国首单光伏公募REITs。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9.0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贷款占比持续提升。推进普惠金融质效提升。积极推进数字普惠建设,持续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两增”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77%,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健全。提供特色化养老金融服务,个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升级,涵盖存款、基金、保险的养老金融产品谱系逐步完善,养老产业融资客户和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创设基于数字信用的数字融资产品,上线产业数字金融信贷平台与监测运营平台,发布“数翼通”产业数字金融品牌,数字融资类业务快速增长,全栈式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加速。全力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北京的银行”责任担当,服务北京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助力激发首都消费活力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办2023年北京消费季“京彩华夏惠购节”,试点“投联贷”“认股权贷款”产品;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现数字人民币新系统投产,参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试点;创新数字普惠产品“菜篮子保供贷”,推出“公积金增信贷”,深度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涉农贷款投放统筹,加大信贷投放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报告期内,累计发放金融精准帮扶贷款137.38亿元,累计为已脱贫人口提供融资服务36.15万人,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和“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聚焦战略引领,发展规划实施扎实推进、见行见效 2023年,华夏银行深刻认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坚持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加快推进“四大转型战略”,战略管理系统性与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发展战略引领的耐心更加坚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力。紧扣“一流智慧生态银行”转型目标,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变革,构建数字化能力评价体系,数字化创新潜能有效激发;打造华夏财资云品牌,投产企业级数字化客户经营平台,建设企业级远程银行平台,数字化经营效能充分释放;推进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企业级数据分析模型管理体系,数据管理能力不断夯实;建成新一代数据敏捷交付体系,构建覆盖两地三中心的企业级综合防御体系,金融科技实力稳步增强。报告期内,该行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4.79%、占营业收入4.34%,厅堂95%以上个人高频业务实现自助办理。公司金融转型提质增效。加快“商行+投行”转型步伐,全面开启客户增长向生态化转型,推进“行业+生态+客户”营销获客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银政合作,对公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10%;对公存款实现有质量增长,对公存款付息率保持较低水平;公司贷款业务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战略新兴、碳减排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业务协同持续深化,承销规模市场排名靠前,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1.11%;贸易金融持续推进平台化、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9.15%。零售金融转型成效显现。构建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做优客户积分权益服务,全国推广“大美华夏”消费季活动,零售客群稳步增长;个人存款业务持续完善基础产品体系,强化专业化资产配置能力,长效增长能力稳步提升;个人贷款业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保持房贷业务稳健发展,推动消费信贷场景化建设,消费金融支持持续加强;财富管理银行建设体系化推进,健全产品精选货架,丰富资产配置场景;信用卡业务加速生态化转型,创新场景激活消费需求,自助渠道建设持续完善,华夏瑞幸联名信用卡成功发行。报告期末,该行个人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83%,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较上年末增长12.33%。金融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持续向好。轻资本转型持续推进,资金业务动态调整交易策略,深化同业客户经营体系建设,票据交易量再创新高;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发展步伐,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渠道拓展不断加速;资产托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募基金托管较快增长,托管客户链式开发工作机制建立,托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运营承载能力专业化建设有效加强。报告期内,该行本外币资金交易业务累计交易量较上年增长33.48%,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 聚焦风险防控,安全稳健运行狠抓不懈、筑牢防线 2023年,华夏银行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经营理念,处理好权与责、快与稳、防与灭的关系,风险管控局面稳中向好,稳固金融安全防线的信心更加坚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全面风险治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偏好传导机制;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风控数字化项目建设,迭代升级企业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系统,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审批工作管理不断优化。授信政策策略体系持续优化,区域授信策略深入显效,授信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事中监督体系全面建立,审批专业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资产质量管控成效明显。深入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抓实风险过程管控,加大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加快存量风险处置,全面启动特殊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精细化管理能力和不良资产处置质效持续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有效加强。持续深化“内控优先、合规为本”理念,优化内控合规管理机制,加快合规体系重构及系统建设,加强合规监测预警,持续提升全行合规意识,筑牢风险防范根基。报告期末,该行关注类贷款率、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4和0.0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聚焦改革创新,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厚积成势 2023年,华夏银行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坚持总行中心推动与分行边缘革命相结合,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方向,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完善集团化治理架构与运行机制,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市场化体制机制加快健全。坚持市场化发展导向,建立科学合理、协同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引导重点区域、重点分行、重点业务步入发展快车道;持续优化协同营销机制,形成总分支行、前中后台、业务条线间、母子公司、集团内外等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全新智慧运营体系,强化集约化运营,完善数字化运营体系,推进渠道统筹,打造一流客户体验;推动研究体系建设,开展民营经济、消费信贷、产业政策等重点课题研究,前瞻性研究未来业务方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分配体系,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全面提升。集团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完善战略管理体系,升级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协同联动激励机制,健全集团化风险管理体系;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银租联动质效提升;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深耕ESG投资实践,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有效增强;高效完成北京大兴华夏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下属村镇银行改制首例,集团化管理质效持续提升,综合化经营效能进一步增强。 2023年,华夏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全行高质量发展。2024年,华夏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战略执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强化集团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防范化解风险为支撑,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华夏银行将准确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服务新质生产力新模式新路径,着力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突破,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华夏银行金融力量,奋力谱写华夏银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lg
...
金融界
2024-04-30
金隅集团下跌5.08%,报1.87元/股
go
lg
...
0个,总建筑规模达3000多万平米,总
资产
规模
达1500多亿元,年开复工规模8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400多亿元。 截至3月31日,金隅集团股东户数11.5万,人均流通股9.28万股。 2024年1月-3月,金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8.34亿元,同比减少45.34%;归属净利润-13.09亿元,同比减少294.57%。
lg
...
金融界
2024-04-30
中信银行(00998)上涨3.13%,报4.61元/股
go
lg
...
服务。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的总
资产
规模
超过8万亿元,员工人数近6万名,并在156个城市设有营业网点,同时在国内外设有多家附属机构,包括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信银(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等。 截至2024年一季报,中信银行营业总收入535.69亿元、净利润191.91亿元。 4月29日,2024财年一季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19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25%,基本每股收益0.39人民币。
lg
...
金融界
2024-04-30
旭辉控股集团(00884)下跌5.63%,报0.335元/股
go
lg
...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078亿元,总
资产
规模
为4328亿元。 截至2023年年报,旭辉控股集团营业总收入718.33亿元、净利润-89.83亿元。
lg
...
金融界
2024-04-30
韶能股份上涨5.28%,报3.99元/股
go
lg
...
、开发与经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
资产
规模
不断增加,资产质量持续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9.95%;第二大股东为韶关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43%。 截至4月19日,韶能股份股东户数5.04万,人均流通股2.14万股。 2024年1月-3月,韶能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3.94%;归属净利润2408.61万元,同比增长174.46%。
lg
...
金融界
2024-04-30
东方盛虹2023年营收再创新高,分红占比高达92%彰显对股东回报
go
lg
...
”产业布局。至2023年末,东方盛虹总
资产
规模
已达1902.15亿元,彰显了其雄厚的产业实力。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东方盛虹坚持稳中求进的经营策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全年装置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从五年的视角来看,东方盛虹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54.13%,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Choice 此外,东方盛虹的财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83.4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79.00%,这充分表明公司现金流充沛,具备抵御各类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降至约52天,同比下滑31.19%,反映出公司存货管理效率的提升,增强了其经营稳健性。 盛虹炼化项目全面投产,产销量千万吨级里程碑达成 东方盛虹专注于化纤与石油及化工新材料两大行业,根据年报数据,其石油及化工新材料业务,主要由盛虹炼化、斯尔邦石化、虹港石化等经营主体构成,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46.25亿元,同比增长172.55%;占公司总营收的81.62%,稳固了其主营业务的地位。 东方盛虹的石油及化工新材料业绩快速增长,得益于其顺应碳中和、碳达峰的低碳环保发展趋势,特别是在EV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些产品不仅应用前景广阔,而且毛利率水平较高,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生产与销售数据看,东方盛虹在2023年实现了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品的总产量1569.83万吨,总销量超过1916.7万吨,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94.66%和165.76%,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东方盛虹历史上首次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产销量突破千万吨级别,且销售量超过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减少11.52%,展现了公司的经营活力和竞争优势。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Choice 这一成绩取得,离不开东方盛虹旗下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全面投产。该项目作为公司的核心原料供应平台,于2022年底全面投产,经过2023年一季度的负荷爬坡后,基本实现全年满负荷运营。盛虹炼化在2023年顺利实现营收991.9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0%以上,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通了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产业链条,实现了“油头化尾”,降低了汽柴油收率,提高了化工品产出,有效提升了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的国产供给率。此外,该项目还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展现了东方盛虹在推动产业链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前瞻性和实力。 东方盛虹将继续依托其自主知识产权和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优势,进一步丰富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矩阵,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46%,加速数智化转型 东方盛虹深耕化工新材料行业逾十年,以三大科研平台为基石,凭借在烯烃下游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丰富经验,稳坐国内精细化工及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位置。 在光伏新材料领域,公司独占鳌头,是唯一掌握光伏级EVA和POE自主技术的国内供应商,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多项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在高端材料领域,东方盛虹成功投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万吨/年PETG装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一步巩固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地位。 同时,东方盛虹在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多项功能性纤维生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攻克了超细纤维技术难题,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生物基PDO单体、PTT纤维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产业链。 在科研投入方面,东方盛虹持续加大力度。最近5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20亿元,其中2023年研发费用达到6.71亿元,同比增长33.46%。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全新的人才战略规划,研发人员数量达到4179人,同比增长1644人。目前,公司拥有专利合计435项,相比2022年增加89项。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Choice 展望未来,东方盛虹将继续深化科技研发,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的融合,通过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实现数智化转型。这一战略举措将提升东方盛虹的市场占有率,为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lg
...
金融界
2024-04-30
中信信托:2023年信托
资产
规模
重回2万亿元
go
lg
...
的是,截至2023年末,中信信托的信托
资产
规模
为2.06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34%,重回两万亿元大关。
lg
...
金融界
2024-04-30
迪马股份(600565.SH):2023年净亏损36.51亿元
go
lg
...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1亿元;
资产
规模
564.89亿元,同比减少19.73%;净资产80.71亿元,同比下降35.12%;经营性现金净额11.16亿元,同比减少42.19%。
lg
...
格隆汇
2024-04-29
上一页
1
•••
147
148
149
150
151
•••
37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发重磅!特朗普威胁将祭出两项新的关税 其中一项达到100%
lg
...
中美重大突发!英国金融时报:特朗普政府收紧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
lg
...
中国突传大消息!彭博独家:华为计划将顶级人工智能芯片产量提高一倍
lg
...
黄金刚刚又爆发!金价日内大涨逾35美元创新高 FXStreet高级分析师金价技术分析
lg
...
美国政府关门机率飙升至70%!与民主党会谈后 美副总统称政府正走向关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