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信贷风暴卷土重来!《富爸爸穷爸爸》作者:黄金是上帝的钱 美元在“这时候”恐将暴跌
go
lg
...
aurel)表示,正如2008年上一次
金融危机
前夕一样,套利交易泵当前正在反向运作。为了对抗通货膨胀,各国央行已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从而从金融体系中撤回流动性。 他警告称:“日元套利交易的突然停止增加了市场可用流动性的压力。” 从逻辑上讲,全球流动性正在下降,而且速度非常快,这对市场进一步上涨构成了威胁。在流动性本已紧张的背景下,上周出现了新的银行业压力故事。 穆迪已下调了十家美国银行的评级,并将包括纽约梅隆银行、美国合众银行、道富银行和信托金融在内的6家银行业巨头纳入可能的降级审查之中。该机构还将包括第一资本在内的11家美国主要银行的前景展望调整为“负面”。 GoldBroker指出,美国银行业在商业房地产领域遭受的损失,是评级机构做出这一新定位的原因。 在欧洲,银行业再次受到打击。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Giorgia Meloni)宣布打算对银行利润征收40%的特殊税,此举令投资者和政治观察家感到意外。冲击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在几个小时后纠正政策以平息市场。几个小时之内,银行的倒闭威胁到了整个意大利股市。 与全球流动性和银行业紧张局势相关的信贷事件的威胁在短短两周内卷土重来,那些忽视这一威胁、流动性最强的股票最先受到这种新环境的影响。 金价仍保持2023年的上涨趋势,洛朗称,自今年年初以来,黄金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弹性非常显着。 他继续补充:“如果我们观察 2008 年以来黄金的走势,就会发现2022年开始的利率突然上升应该会导致黄金价格大幅下跌。自1月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情况与过去15年来该市场所发生的情况有所不同。” (来源:GoldBroker) 目前,正是对实物黄金的需求将金价维持在高位,信贷事件的威胁可能会在短期内支持这种实物需求。
lg
...
小萧
2023-08-14
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PayPal入局稳定币?丨BK Weekly#03
go
lg
...
%。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比重从2008
金融危机
前的50%下降到2022年的30%。因此,如何提高美元的韧性和美债的市场率,可能是摆在数字化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玄学问题”。 但好像,似乎,有人捅破了天机,中本聪没想到的是2008年提出的自由金融理念,在10多年后成为了发展路上的一个垫脚石,有人扶摇而上,有人踏浪前行。 所以,PayPal发行PYUSD值得重视吗,答案早已刻在了2014年PayPal开通BTC付款功能的那条新闻上。 领先近10年。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14
新一轮“爆雷”浪潮!中国信贷创下2009年来最低水平 机构警告:降息大量发债也没人要……
go
lg
...
中国各银行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元,创下2009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凯投宏观预计中国央行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降息,政府债券发行量将激增,但可能不会大幅提升信贷增长。
lg
...
圈内人
1评论
2023-08-14
该不该救碧桂园?李宇嘉:告别旧模式,迈向新模式,是有代价的
go
lg
...
府出手,国际上也有先例,比如2008年
金融危机
发生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出手,通过量化宽松为美国国际集团、摩根士丹利、高盛、房历美等系统重要性企业提供流动性。 甚至国有化,也有先例! 但这涉及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赚钱的时候,受益者是谁?暴雷后,买单人是谁?想想老板们近期的骚操作,家族基金、公益基金、提前套现等等。这个道理大家好好深思一下。这就是为何,近期四个一线城市表态纾困地产,各方都期待大招,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小打小闹,没啥作用(比如郑州),大招?嘿嘿…… 而且, 这样的抄底,也很难规避亏损,从21年上半年到现在,打了5折,再打5折的,还少吗? 国家队的QE资金,还是要靠国央企来实施,亏了算谁的?要不要审计?是不是纵容坏人?所以,不难理解为啥从21年底开始,尽管一直鼓励国企央企、优质民企收购出险企业的项目或资产,包括22年的“三支箭”,包括23年7月份保交楼融资优惠延期,但有一个大帽子: 市场化、法制化、商业可持续!!! 即便国家队的QE资金进场,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如果购房需求起不来,光靠输血,解决了一时,但解决不了长期。失去了造血功能,碧桂园能做什么呢?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因为大潮褪去了。 碧桂园尽管很大,但在大潮之下,它比较小。 这就是为什么,上半年还能还150亿元的债务,现在连区区一亿元也还不起了。因为,它的造血功能在6月以来严重损伤了,没有办法了。 碧桂园的问题,可以说是企业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时代的问题,可以说是企业犯的错误,也可以说是时代的错误。“房住不炒”早在2016年就提出来了,2017年和2022年相继写入重要会议通稿,基本每次政治局会议都强调这一点,灰犀牛警告了多少次,但多少人当回事呢? 还是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关于重点房企暴雷的影响,不久前的新闻发布会上, 央行说房企的负债结构,三成是供应商垫资,三成是预售款,只有14%是银行贷款。 所以,风险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大也得承受。当然,避免系统性影响,纾困是会有的,但怎么纾困,也是在底线框架下的工具选择。 更多的,不会有了。告别旧模式,迈向新模式,是有代价的。现在来看,我们是要承受这个代价了。
lg
...
金融界
2023-08-14
未来十年非常艰难!?美媒:中国经济正显示出“大麻烦”的迹象,且问题仍在加剧
go
lg
...
。 2009年和2012年,中国在全球
金融危机
之后躲过了通货紧缩,但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使政策制定者当前的战斗变得复杂。 尽管近期房价下跌,但房地产价值自2009年以来大幅升值,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产生影响。中国允许开发商过度建设,现在库存过剩已使大型开发商陷入困境。 近日,碧桂园控股(碧桂园曾是中国销售额最高的开发商)未能支付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债券票面利率,并预计上半年将出现巨额亏损。 同样在7月份,因2021年大规模债务违约而登上头条的中国开发商恒大录得两年810亿美元的亏损。 房地产约占中国经济的五分之一,该行业的不利因素包括巨额债务和购房者需求疲软。贝壳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6月份中国330个城市的房屋交易量同比下降19.2%,成交额下跌23.4%。 这一下滑有助于解释中国第二季GDP的疲软,其低于预期的6.3%。 Roberts说:““房价在下跌,所以人们不买了。”“很多人的财富都与房地产行业捆绑在一起,所以当他们看到房价下跌时,他们决定为未来储蓄,而不是花钱。没有这种信心,中国政府将无法提振房地产行业。”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长尾效应 即使北京能够以某种方式解决其他问题,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可能使中国经济瘫痪几十年。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了1961年以来的首次萎缩。咨询公司特里集团(Terry Group)表示,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减少近一半。 但削弱中国的不仅仅是人口下降,还有老年人比例的上升。 199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根据特里集团的数据,目前这一比例为14%,到2050年可能会飙升至30%。据他们估计,到未来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将失去7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 目前,处于工作年龄的夫妇不得不赡养年迈的父母,子女的教育成本正在攀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也很低。 专家说,中国要想尝试改善人口状况,就必须放松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这项政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它将社会福利与人们的出生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变得不利和困难。 中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农业(远高于美国的3%),这本身就存在着生产力的局限性。 Roberts说:“我怀疑他们是否会这样做,但如果北京取消户籍,这将意味着大部分被视为二等公民的中国人口将开始增加消费,对未来更有信心,并推动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提高。” 坎坷的未来十年 商业内幕最后写道,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明,未来的十年将是艰难的。 从不稳定、债台高筑的房地产市场,到反商业政策和人口问题,如果北京希望赶上过去几十年的增长速度,它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lg
...
忆芳
1评论
2023-08-13
一颗“危机种子”已埋下!揭露“世界上最安全资产”背后的“可怕数学”问题
go
lg
...
美元增长到624,534美元。特别是在
金融危机
之后的几年里,任何短期和安全的投资都几乎没有回报。#美国债务危机#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并没有创造出“现金是垃圾”这句话,但在那个时期,他可能与这句话联系得最紧密。今年早些时候,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改变了态度:“现金过去是垃圾。现在现金很有吸引力。相对于债券,它具有吸引力。与股票相比,它实际上很有吸引力。” 国库券不仅比
金融危机
前支付的利息高,而且也比长期票据或债券支付的利息也更高。如果利率继续走高,后者也将遭受更大的账面损失。而且,正如达利欧所指出的那样,泡沫股票估值使得保证5%以上的票据回报率很诱人。 (图源:美国财政部、华尔街日报) 但现金为王还有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原因:尽管在通货膨胀高企的上世纪70年代,长期国债被称为“没收凭证”,但在危机时期,长期国债一直是首选资产。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实际上是用来评估所有其他证券的无风险利率。 然而,现在,在反恐战争、全球
金融危机
和新冠大流行之后,政府的债务激增。低利率和美联储购买债券掩盖了这种压力:最近利息成本占联邦支出的比例并不高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是美国财政部几乎没有抓住机会通过发行更多的长期票据和债券来锁定最低利率。 现在已经太晚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定期更新其长期预算预测,并表示本财年公众持有的美国债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这些债务的利息将相当于可自由支配的非国防开支的四分之三左右。到2031年,这个数字将达到同样大。 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当然还有利息,在法律上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军费开支也不是可选的。难怪联邦政府被形容为“拥有军队的保险公司”。 然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实际上看起来过于乐观了。该机构预计,未来几年这些债务的净利率将勉强超过3%,尽管目前短期票据的收益率超过5%。不断膨胀的债务意味着假设的微小变化现在会产生重大后果。 (图源:CBO、华尔街日报) 考虑到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国债必须在五年内展期,假设你在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的平均利率上只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他数字保持不变,那么到2033年,这将导致联邦债务增加3.5万亿美元。届时,仅政府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将达到约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今年只会带来2.5万亿美元的收入。 复利有一种使糟糕的情况迅速恶化的方式,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导致投资者逃离阿根廷和俄罗斯等国家。拥有世界储备货币和允许其永远不会违约的印钞机使美国的情况好得多,但并非没有后果。 让利率上升到足以吸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储蓄的水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奏效,但这将冒着摧毁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或者美联储可以介入并购买足够的债券以降低收益率,从而重新点燃通胀并压低债券的实际回报率。 华尔街日报称,未来财政紧缩的一个更难以量化的复杂因素是,随着利息成本变得令人不安,华盛顿的回旋余地有限。救助银行、资助救命疫苗、补贴尖端技术甚至打一场战争的能力都将受到削弱。一个勒紧裤腰带的美国将会是一个经济更加不稳定、国际威望下降、最终资产吸引力下降的美国。 预测市场何时会对此产生严重关切是很困难的——多年来,预算警告者已经提出了无数虚假警报。然而,就目前而言,将资金安全地保留在现金中比以往更具吸引力。
lg
...
财经风云
2023-08-13
眼下与2008年
金融危机
前“惊人地相似”!知名经济学家:9大迹象表明美国消费者即将崩溃
go
lg
...
知名金融专栏作者Michael Snyder撰文称,当美国消费者处于健康的财务状况时,美国经济的前景通常是积极的。但就像我们在2008年和2009年经济大衰退之前看到的那样,当美国消费者的财务状况不健康时,坏事往往会发生。不幸的是,数据告诉我们,目前的情况与我们在大衰退之前经历的情况惊人地相似。
lg
...
夏洛特
1评论
2023-08-13
股价已较1月高点暴跌约70%!中国曾经的最大房企遭遇“成立以来最大困难”
go
lg
...
危机的影响,但如今,它已成为房地产行业
金融危机
蔓延的一个代表。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 在碧桂园的美元债券持有人表示,他们尚未收到周一到期的有效票息付款后,对债务危机的担忧加剧。如果该公司不在30天的宽限期内付款,它将面临首次公开违约。 这家陷入困境的建筑商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录得最多76亿美元的净亏损,并在周四晚间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没有提及其息票支付问题。早些时候,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该开发商的评级下调了三个等级,至Caa1,理由是“流动性和再融资风险加剧”。 碧桂园周四在港交所公告,集团预期截至6月30日止半年度净亏损约人民币450亿元至550亿元。预计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碧桂园表示,坦承“公司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 碧桂园在公告中表示,“面对行业整体极端困难的局面,公司上下一心,千方百计开展自救,但市场整体尚未回暖,行业绝对规模的下降以及资本市场信心修复均尚需时间,企业整体经营压力有增无减”。 自周二以来,至少有三家券商下调该股评级,其中包括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和里昂证券(CLSA Ltd.)。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分析师的平均12个月目标价已从2018年超过19港元的历史高点降至1.32港元。由于销售疲软和流动性问题,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分析师将目标股价减半,同时维持中性评级。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分析师Karl Cha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利润预警可能是“最终信贷事件的前奏”,该公司“可能已经在为债务重组做准备”。“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政府进一步支持或纾困的迹象。” 彭博社称,碧桂园没有被邀请参加周五由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举行的房地产市场会议。 据中国官方媒体第一财经周五报道,面临阶段性流动压力的碧桂园在8月10日的公告中表示,将与债权人保持沟通,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以保障本公司的长远发展,并为债权人保存价值、维护利益。随后,有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碧桂园已经在筹备债务重整,近期有望启动相关程序,该公司已聘请中金为财务顾问,主导重整事宜。
lg
...
天马行空
2023-08-11
中国经济正面临另一个威胁:通缩幽灵!这次恐没2009和2012那么幸运?
go
lg
...
是回报率较低的项目。 2009年初全球
金融危机
期间物价下跌时,中国避免了全面通缩,2012年又避免了全面通缩,当时中国也面临国内外需求疲软。但那时拯救经济要容易得多。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十年里飙升,因为中国央行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并防止人民币变得足够强大,从而削弱中国工厂的出口竞争力。 上周,中国官员呼吁地方和省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者消费。但中央政府一直不愿为更多的消费支出买单。 这种谨慎态度促使中国大陆以外的经济学家质疑,最近的措施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香港东方资本研究的Andrew Collier表示:“这就像一位中学校长劝告他的学生要做得更好,而不是一项支持经济活动的措施。” Adam S. Posen是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主席,他将中国当前的经济弱点归因于对新冠疫情的极端反应。在上周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将这一现象称为“经济长期后遗症”。城市封锁、大规模检测以及强制将大量人员送往特设的隔离营地对消费者信心造成了持久性的伤害。 但是,中国的经济困境已经积累了几十年。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投资和出口方面依赖过度,同时抑制工资增长,限制中国家庭的投资选择,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把钱投入新房和工厂。 现在,中国面临着预期中的长时间过剩问题。与此同时,出生率暴跌,青年失业率飙升。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新公寓以及家居用品和其他附件都既不是必需品,也无法负担得起。
lg
...
财经风云
2023-08-11
空头5大观点全部落空!华尔街资深人士:还有20%的上涨空间
go
lg
...
投资者认为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
金融危机
,这可能演变成一场全面的信贷紧缩和衰退。是信贷紧缩导致了经济衰退,而不是收益率曲线倒挂预示了这些事件”,亚德尼称。 “收益率曲线在去年夏天出现了倒挂。它再次正确预测了3月份发生的银行业危机。到目前为止,这次倒挂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联储的反应非常迅速,采取了紧急流动性安排。这一安排迄今避免了整个经济范围内的银行挤兑和信贷紧缩”,亚德尼称。 第三,货币供应的减少。 看跌的投资者一直在警告M2货币供应持续疲软,因为这表明货币政策过于紧缩,足以引发经济衰退。亚德尼表示,尽管去年M2货币供应量下降了4%,但仍比疫情前高出约2万亿美元。 “5月份M2中的活期存款总额为5万亿美元。我们估计,这比疫情前的存款趋势线高出1.5万亿美元。活期存款目前占M2的24%,高于2020年1月的10.3%。自1972年9月以来,M2就没有这么高的流动性”,亚德尼说。 第四,消费者正在耗尽多余的储蓄。 消费者一直在花费他们因疫情而产生的超额储蓄,一些银行估计,到今年年底,他们的超额储蓄将完全耗尽。但亚德尼对这种情况更乐观一些。 亚德尼说,“M2的年度变化与个人储蓄的12个月变动密切相关,这表明根据我们对M2的分析,消费者仍有大量过剩储蓄”,“这一结论得到了美联储关于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数据的证实”。 亚德尼估计,截至第一季度末,仅婴儿潮一代持有的过剩流动资产就在1-2万亿美元之间,这让消费者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消费,并帮助支撑经济。 第五,收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限制性的,特别是考虑到为应对3月份的银行业危机而收紧的贷款标准,以及正在进行的QT(量化紧缩)计划。然而,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在过去,财政刺激通常出现在衰退结束时,甚至是在衰退结束后才实施。这一次,在经济衰退之前就有大量的财政刺激措施出台。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下一次衰退的另一个原因”,亚德尼称。
lg
...
金融界
2023-08-10
上一页
1
•••
267
268
269
270
271
•••
53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周评:太刺激!数据风暴一波三折,美联储被逼到极限 日本法国政坛大乱
lg
...
去年一幕或重演:下周美联储恐“保险式”降息50个基点?
lg
...
经济冷却、股市过热——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降息吗?
lg
...
金市前瞻:技术面超买了!黄金突破3670创新高,美联储决定下一方向
lg
...
下周展望:央行超级周来袭!盯紧美联储“点阵图”,加、英、日央行道路大不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