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至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5.6百万元、628.6百万元、620.7百万元,2023年同比增长19.6%,2024年虽略有回落但整体保持稳健;2025年Q1收入达人民币100.5百万元,同比增长6.7%,延续增长趋势。盈利方面,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亏幅持续收窄: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20.1百万元、106.2百万元、108.2百万元,2025年Q1净亏损降至17.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40.6百万元收窄57.8%;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表现更优,2022年为81.9百万元,2023年收窄至35.7百万元,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31.5百万元,2025年Q1仅为7.2百万元,显示公司成本控制与盈利转化能力持续增强。 毛利率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整体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率仍待转正。2022年至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2.5%、21.8%、25.8%,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27.7%,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的数字医疗业务占比提升。细分来看,医药批发业务毛利率极低,2022年至2025年Q1分别为3.0%、1.0%、0.9%、0.6%,主要因大宗商品交易竞争激烈、定价压力大;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较高,其中在线营销等业务毛利率超70%,成为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的核心动力。净利率方面,受行业扩张期成本投入影响,公司净利率持续为负,2022年经调整净利率为-15.6%,2023年改善至-5.7%,2024年为-5.1%,2025年Q1因季度性因素略有波动至-7.1%,但长期改善趋势明确。 四、竞争优势:资源与生态构建核心壁垒 健康160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深厚的医疗资源积累与协同的平台生态体系。在医疗资源方面,公司凭借先发优势与区域深耕,累计合作超14,400家医院及902,300名医护人员,其中三级医院合作数达3,430家,在行业内形成显著资源壁垒;同时,11个区域运营中心的布局实现本地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资源优势。在平台生态方面,公司构建了“企业客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个人用户”的多方协同生态:医药批发业务强化供应链与议价能力,为零售及数字业务提供支撑;数字医疗业务提升平台流量与用户粘性,反哺医药销售;这种协同效应既降低了获客成本,又提升了客户留存率,2024年用户复购率达65.7%,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84.6%。 此外,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与行业经验亦是重要竞争力。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2年至2025年Q1研发开支分别为54.1百万元、41.7百万元、50.5百万元、9.0百万元,研发成果如160云医院、蓝蜻蜓监控系统等已实现商业化落地;管理团队拥有跨行业经验,对医疗健康与互联网行业的理解深厚,能够精准把握行业趋势,推动业务持续迭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在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多个核心指标中排名第一,竞争地位稳固。 五、行业前景:数字医疗成增长新引擎,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数字医疗细分赛道呈现高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达人民币120,232亿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9%,预计2030年将增至196,478亿元,CAGR为8.5%。其中,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为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市场规模达2,203亿元,2019-2024年CAGR高达32.1%,预计2030年将突破7,401亿元,CAGR维持22.4%的高位;健康产品批发市场虽增速相对平缓,2024年规模为23,101亿元,2019-2024年CAGR为4.1%,但作为医疗健康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稳定,预计2030年将达32,556亿元。行业增长主要受人口老龄化(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持续推进)、健康意识提升及技术迭代等因素驱动。 从竞争格局来看,细分赛道呈现不同特征。健康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众多,2024年超15,000家,市场集中度较低但头部效应初显,CR5达57%,主要为大型国有医药贸易公司,健康160以不足0.1%的市场份额排名约500位,仍有提升空间;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竞争激烈但尚未形成绝对垄断,2024年超400家参与者,CR5约22.5%,公司凭借医疗资源与平台生态优势,在挂号量、合作医院数等核心指标上排名第一,公司在医疗资源覆盖上占优,但收入规模仍需追赶头部企业。 六、估值分析:估值偏高,成长潜力待释放 按本次全球发售发售价范围11.89-14.86港元计算,健康160上市后总市值预计为40-50亿港元,对应最近12个月的营业收入(人民币627.0百万元,约合685.1百万港元)的市销率(PS)约为5.84-7.30倍。 公司的可比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它们的平均市销率为4.92倍,相比较而言,健康160此次上市的估值相对偏高。长期来看,若公司能持续提升数字业务收入占比、优化批发业务毛利率,同时依托医疗资源拓展商业健康保险等增值服务,估值仍有提升空间。短期来看,公司股价有望受益于港股目前火爆的打新行情,但波动相对较大。 $健康160(02656)$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