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变轻,构建经营业务完整的"投融管退"商业模式闭环,实现资产有出有进、优化换牌,促进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第三、充分发挥万科多业务布局优势,积极推动业务间协同,打造万科独特的综合竞争优势。例如,各业务累积的资源与数据,将通过统一业务中台进行整合,驱动业务间的协同发展。同时,把握政策机遇,促进业务紧密协同。例如,办公资产可通过"非居住用房转保障性租赁住房"(非居转保)政策通过公寓经营盘活,实现资产价值提升。 第四、积极推动多元场景、复合业态的融合发展。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生成创新生态。万科在物流、商业运营、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与各方资源全方位合作;持续与各地政府、龙头企业、产业投资机构等协同创新,重点布局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重大产业项目配套服务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和完善生态圈建设。 问题七、今年以来公司大宗交易的进展怎么样?有哪些实施路径,取得了什么成效? 大宗资产交易一方面为集团贡献更多可用现金流,助力化解阶段性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打通经营业务"投、融、管、退"模式闭环,推动业务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 13 个项目的大宗交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教育等业态,合计签约金额 64.3 亿。 公司在大宗交易方面开拓了多样化的资产交易渠道,除了传统交易模式,公司也通过广泛链接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政府国资资源等,实现交易模式创新。公司当前正在建立面向未来发展模式的"3+3"战略退出渠道,包括三支 REITs、三支 PRE-REITs基金,同时,也在结合政府存量资产盘活等契机,探索新的交易路径。具体来看, 一是,坚决推进商业、公寓、物流三支 REITs。 二是,深化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和合作,持续推动三支 Pre-REITs基金扩募。今年 2 月与中信等共同设立"万新金石(厦门)住房租赁基金",收购厦门泊寓院儿·海湾社区项目,并由泊寓继续提供资产运营服务。建万住房租赁投资基金已实现常态化扩募,今年将陆续实现项目交易,不断扩大基金管理规模。 三是,与政府存量盘活政策相结合,创新资产交易方式。如公司 5 月与杭州市安居集团完成了河语光年自持住宅交易,实现杭州市首个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成功落地。 问题八、公司在未来重点工作中提到要依托科技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这方面能否展开介绍一下? 科技创新尤其是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所有行业。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万科目前已经明确把科技驱动作为公司目前的重要解题抓手。 在智能建造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斗拱"BIM平台实现了 169 个项目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满足货值、成本、运营等多维度业务需求。"AI 审图"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产品,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已审查了 85 万张图纸,服务了 90 余家行业伙伴,识图能力和客户范围已扩大到建材、制造业等供应链环节。"万翼图云"系统管理着 115 万张图纸。万科的无人机、360 巡检等技术,已为 310 个在建项目提供施工工地数字孪生管理,完成 32.5 万次智能巡查。 在物业服务领域:我们打造的""飞鸽""工单系统覆盖超过 3000 个住宅项目,构建行业最大的实时响应网络,将现场事项标准化、数字化,使一线员工效能显著提升。同时,科技也深度重构了万物云的中后台运营体系,比如在合同管理领域,AI 已全周期介入草拟、审核、定稿流程,压缩审批耗时并降低合规风险, 科技提效直接转化为管理费降低。 在长租公寓领域:泊寓运营全面自动化,通过全流程 SaaS 化提高效率,项目前台 GOP 利润率长期保持在接近 90%的水平;通过泊寓 APP 和小程序、新媒体营销矩阵,使自有渠道获客占比提升至 88%。泊寓也面向资产方提供科技服务,小泊系统获得众多同行和资产方的青睐,满足资产方"资金高效、账务透明、授权可靠"的核心诉求。 可以预见,万科集团在科技驱动策略下,未来将整合和搭建出国内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城市综合服务基础设施,除了提供万科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外,将与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科技新生态。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