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覆盖范围,包括应用消费场景里面的扫地机器人、工业场景下的半导体设备、数控机床。 对企业而言,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是有着高速、高精需求的机电一体化装备,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技术需求更契合公司的能力特征。例如以半导体、高端数控为代表的高端微纳加工设备,就是非常好的应用领域。 3、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目前营收情况、产品进展以及竞争格局如何?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营收占比大概14%,主要来自后道,而前道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测试与沉积这两个大的工艺已有具体产品型号有着一定的放量,正在走入批量循环。其他如光刻、清洗等节点的前道工艺还处在测试验证阶段,等待配合客户完成验证和机型上量。竞争格局方面,控制里面碰到较多的是外国的同行ACS等,伺服里面遇到的更多的是elmo和科尔摩根,半导体里碰到最多的还是ACS。 4、机器人爆发,公司技术与产品能否满足其技术需求,未来有什么对应规划? 机器人一直是公司部件与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方向。 企业已在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十余年,历经机器人多种应用领域、构型演变。也协助诸多客户完成了特定机器人产品的系统构建与商业落地;目前公司相关部件与系统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定营收,主要来自工业、物流机器人客户。 具体到目前市场高热度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公司与各位一样看好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在配合机器人圈子里的客户构建系统做各种技术、功能与性能的尝试;也在携手伙伴积极探索与挖掘各种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场景。 5、公司认为机器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很高的人形/多足机器人可能最大的挑战不是成本与技术,反而是要挖掘出有充分价值、有较大应用数量的商业落地场景。我们看到业界正在进行诸多尝试,比如巡检、向山上运货等;近期也有政府相关危险场景开放引入机器人的指导意见等。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商业价值的场景出现,商业场景出现,整个产业链的商业闭环便能随之顺畅,产业内生的动力也能自然而生。 这个是企业自身粗浅观点供参考。各位投资者请谨慎关注。 6、在机器人方面,公司有无具体的动作与战略? 公司应该说一直身处于机器人圈子中,公司的运控、伺服、编码器等部件与系统相关技术、产品沉淀大致能覆盖目前各类机器人产品内部“小脑(运控)”,以及小脑之下的执行单元。 公司也在立足自身多年积累,依据行业伙伴实际需求展开运控、一体化关节等的迭代、工程化与验证,这些新的尝试目前尚无明确批量商业节点。 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考虑到未来行业大发展后,机器人产品比如也会出现功能、性能分层,公司会考虑尽量完成相关能力建设,争取在机器人分层后发掘出与自身能力契合的商业空间。 7、公司数控系统是国产替代,还是服务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制造业已有40万亿的巨大规模。40万亿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端化转变而衍生出的对高端装备与相应控制系统内生需求,以及中国大陆正在涌现的工程师红利,才是整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力底色。 国产替代可能是表象,是阶段性的。逐步本地化、并以高质量技术产品响应以汽车、飞机、船、高铁、芯片等为代表的巨量高端制造业所带来的对生产力解决方案的需求涌现,才是当下展现出的真正蓝海。 8、公司的产能建设计划有吗? 公司现阶段产品生产以外包加工为主,公司目前主要保有组装与测试。有计划并正在进行一定的自有产能建设。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