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广发策略:美债低利率时代的黄昏
go
lg
...
增速下滑,资金价值(利率)下行。(3)
里根
政府大刀阔斧改革下,通胀水平回落——
里根
新政“供给学派”走出“滞胀”,全球化缓和通胀,美债利率也相应进去下行区间。 3.2通胀水平:80年代以来美国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浪潮带来的通缩效应缓和通胀,美债利率持续回落 80年代初美国政策转向“供给学派”,实施配套的多项举措缓解了高通胀。政策多管齐下,使得供给约束逐步解除,通胀压力得以缓解:(1)货币政策:美联储转向紧货币坚定控制通胀;(2)财政政策:
里根
政府初期推行自由经济改革减税,中后期“供需兼顾”;(3)行政管制:
里根
政府推动修订《戴维斯.贝肯法》,削弱工会力量,减少劳动力对市场价格的干预。 中美建交以后,全球化大幕开启,“滞胀”压力进一步得到缓和,通胀水平长期保持低位。全球化进一步降低通胀水平:79年中美建交,此后美国引领下全球化浪潮开启;2000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深度加入全球分工体系,进一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成本以及流通成本,提升了全球生产效率。美国全球化指数与美国通胀水平呈明显负相关,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全球化进程降低了美国通胀的压力。 同时,美国9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浪潮带来的通缩效应,也一定程度上助力美国长期低通胀。信息化浪潮有助于提升各要素流通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同样的生产要素下,提升最终产出。这种供给的边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通缩效应,有助于维持美国80年代以来长期低通胀的水平。 3.3经济增长:后“工业3.0”时代,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美债利率也进入下行区间 80年代后,工业3.0红利减弱,美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增速均明显下滑。(1)科技:工业3.0带来的技术革新动力减弱,科技行业发展放缓。(2)制造:德国、日本制造业崛起,美国制造业失去全球竞争力。(3)消费:人口老龄化逐步显现,消费的需求增长放缓。(4)财政:80年代后财政转向供给学派,需求侧的财政刺激支出大幅减少,并大幅削减军费。 第三次工业革命红利减弱,美国制造业失去全球竞争优势。(1)科技:信息科技行业增速中枢下移,且行业规模仍较小。80年代后,信息科技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上行,但规模上,无法对冲制造业占比下行的影响;而工业3.0带来的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的动力减弱,科技信息业发展逐渐放缓。(2)制造业:德国、日本制造业崛起,美国制造业失去全球竞争力——以汽车业为例,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时,原油价格飙升,节能成为汽车重要的优势,日系车因具有燃油的经济性,不断挤占美国车企的市场份额,此后,美国汽车业持续低迷。 人口老龄化约束消费总需求,供给学派约束财政支出。(1)消费:80年代后,美国“人口老龄化”逐步显现,消费需求总量边际放缓。(2)政府支出:80年代后政府转向供给学派,需求侧的刺激政策明显减少,并大幅削减军费,使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减少。 美债利率回落支撑超前消费和地产,但对美国经济的拉动效能有限。(1)超前消费:80年代后,美债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储蓄意愿降低而消费意愿降低,消费者信贷兴起,但并未完全对冲“老龄化”导致的消费总需求边际回落。(2)房地产:虽受益于利率下行而有所回暖,但行业增加值中枢持续下移。(3)美国制造业“脱实向虚”(第三次工业革命红利减弱),弱化了美债利率回落驱动的超前消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效能。 3.4美元信用:四大支柱支撑,强化美元信用,打开美债利率下行通道 80年代以来,国际政局变换,美国一超独霸,四大支柱共同作用夯实美元信用,推动美元信用进入稳定期。随着苏联攻势减弱(80年代)、苏联解体(90年代),美国一超独霸,建立起全球政治及军事霸权。叠加美国全球领先的科技地位以及美元信用构建期所积累的国际结算优势,四大支柱共同作用下,美元信用得到显著夯实,美债利率就此打开下行空间。 80年代后,国际政局、军事霸权、科技地位与国际结算四大支柱共同构建并强化了美元信用—— (1)国际地位上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国在国际政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同时,随着中美建交,全球生产要素价格下降,推动全球化浪潮开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日益加深,进一步推动并扩大其在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 (2)军事霸权确立——二战后美国军费开支常年高居世界第一,并于80年代后军费开支占全球比稳定在全球40%附近。同时,美国不断扩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并不断推动北约东扩,增强其军事影响力,建立起美军全球军事霸权。 (3)科技地位稳固——80年代后,美国政府注重强化联邦技术向私人部门转移,并通过减税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努力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科技保护政策,将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巩固了美国科技在全球的长期优势地位,显著增强美元信用。 (4)国际结算工具——8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美元逐渐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同时,借助美国CHIPS系统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也间接控制了SWIFT这一国际主要货币结算系统。 4当前:美债利率是否开启新一轮长上行周期?——通胀压力提升(短期支撑)/工业4.0呼之欲出(中长期驱动)/美元信用强化(条件尚未满足) 4.1近期,美债利显著抬升,是否将开启新一轮长上行周期? 美债利率是否已经结束下行周期,即将开启新一轮的长上行周期?滞胀再现——当前宏观环境类似70年代美国滞胀,“逆全球化”约束美国通胀高位。经济潜在增长率提升——工业4.0呼之欲出,既会提升全球/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将强化人民币全球低位。美元信用依旧坚挺——“逆全球化”约束美国通胀高位,但欧洲受到的损害更大,欧元和美元的“此消彼长”反而强化了美元信用。中国抢占工业4.0先机,“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能强化人民币信用,但忍不住要挑战美元信用。我们认为:美债利率长周期上行的3个决定因素基本满足其二,美联储将维持美债利率高位以应对“滞胀压力”(短期),而工业4.0呼之欲出提前全球/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将在对美债利率形成重要支撑(中长期)。 4.2通胀水平:全球央行货币超发推升各类资产价格,“逆全球化”进一步推升通胀压力 全球央行货币超发+过度财政刺激,推升资产及消费品价格。为应对2008金融危机以及2020新冠疫情,全球央行货币超发+过度财政刺激,导致各类资产及消费品价格大幅抬升。(1)2008年金融危机+2012欧债危机:后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发行海量货币应对金融危机、债务危机。(2)2020年新冠疫情: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与全球主要央行施行了近两年的超级宽松政策,各央行资产负债表期间迅速扩张,资产规模几乎翻倍。 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逆全球化损害全球分工体系,使全要素成产率增长放缓,增加全要素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KOF全球化指数显示,08年金融危机/18年贸易战/22年俄乌冲突等因素,正在导致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逆全球化”。美国的全球化指数和美国的通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逆全球化”将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工资-通胀螺旋:通胀预期加剧美国劳动市场的供需矛盾,加速工资-通胀螺旋,致使美国通胀飙升。新冠疫情后,美国政府实行货币宽松与财政刺激,居民净资产增速快速上升,使得居民就业意愿降低,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紧缺,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使通胀水平不断提升。而随着通胀水平不断抬升,居民的通胀预期也进一步推高,从而提出更高的工资期望,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约束,最终导致工资-通胀螺旋。 4.3经济增长:“工业4.0”呼之欲出,有望中长期提升全球/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工业4.0成为全球经济潜在的新增长点,中国可能为重要主导方。工业4.0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推动全球进入智能化时代,主要项目包括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工业4.0的概念最早于13年在德国提出,各国已陆续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划,如德国的“工业4.0项目”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部署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发展“互联网+制造业”的同时兼顾“低碳”,在政策指引下,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望成为全球工业4.0的重要主导方。 工业4.0有望使中国科技和消费行业迎来利润率长周期驱动。(1)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国际分工梯度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位置。(2)中国企业“以量取胜”,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长期低于美股企业,持续拖累盈利能力。(3)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积累、全球工业4.0背景及《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驱动下,中国的科技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中国优势“消费”、奋起直追“智造”和弯道超车“低碳”行业的利润率有望长周期提升。 工业4.0也将引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轮“场景革命”。4G升级到5G是“连接”技术质的飞跃,以5G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进步推动,有望对当前各类场景带来颠覆性变革。5G网络超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更好解决车联网车物互通问题。V2X的通讯延时降低,将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有效补充,并驱动传统汽车行业变革。我们判断:工业4.0将实现万物互联,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进一步驱动“中国创造”,加速高端科技和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加速利润率驱动的“中国FAANG”投资机会。 4.4美元信用:“逆全球化”反而强化美元信用,“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增强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挑战美元信用地位 “逆全球化”反而会强化美元信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验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和美国的全球化程度基本是呈现负相关性的,这意味着:“全球化”程度越高美元信用会收到削弱,而“逆全球化”程度越高,美元信用反而会得到强化。我们认为,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逆全球化”会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不确定性担忧,而1980年代以来“四大支柱”支撑的美元信用,反而是更优的避险资产。如果是全球化趋势会带来“比好”的世界,那么,“逆全球化”趋势则会引至“比烂”的世界。“逆全球化”俄乌冲突以及日本汇率大跌,掣肘欧元和日元信用,相较而言,美元信用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能够强化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挑战美元信用。“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不具备滞胀基础,宽信用“再加杠杆”改善经济修复预期,低碳新能源+5G场景革命抢占“工业4.0”时代先机—— (1)“逆全球化”加剧滞胀压力,中国则在积极拥抱全球化缓和通胀水平——我们在春季策略展望《逆全球化下的慎思笃行》中指出:22年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加剧滞胀压力;而中国则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一带一路等”延续全球化趋势,缓和通胀压力。 (2)美国“滞胀魅影”重现,中国通胀的压力较轻——我们在4.14《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下的滞胀?》中提示:“逆全球化”加剧供给约束,20年疫情以来的货币和财政的过度刺激,美国“工资-通胀”螺旋,三因素共振导致海外“滞胀”重现;不过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对稳健,22年A股产能周期进入“投产”阶段,结构性供给过剩将缓和通胀压力。 (3)短期来看:美国滞胀+紧缩导致经济衰退担忧,中国宽信用“再加杠杆”改善经济修复预期——美国商品消费回落/服务消费修复空间有限,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高位导致房屋销售数据下滑,美国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模型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增长率可能仅为0.0%;而中国央行4月中旬表示“宏观杠杆率会有所抬升”,“稳增长”进入“再加杠杆”新阶段,同时,疫后复工复产和监管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政策迭出,都将支撑中国经济修复预期。 (4)中长期来看:在未来工业4.0时代,中国已经取得低碳新能源链和5G场景革命的先机,而美国则相对滞后——我们在20.2.18《拥抱全球第三次场景革命》和21.7.26《擎画中国FAANG投资图谱》中相继强调:得益于提前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财政持续投入,中国在5G场景革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和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新能源车等)等领域已经取得全球先机,逐步形成“工业4.0”时代引领经济的“新增长点”,将中长期改善“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 我们判断:“一超多强”的国际局势、独领全球的局势霸权、科技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国际大宗和货币的结算体系,是战后美元秩序“稳定期”的关键。但当前“逆全球化”会强化美元指数:俄乌冲突能够削弱欧元的国际地位、日元汇率大跌能够弱化日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信用反而得到强化。即便“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逐步显现,强化人民币信用,但当前人民币远未能够达到挑战美元信用的程度。 5此消彼长,拥抱“高质量发展主线”的中国资产 从美债利率的长周期驱动3因素的变迁中,都可以看到“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1)通胀水平:“逆全球化”约束美国通胀高位,但中国尚不具备“滞胀”的基础(货币和信用政策稳健,22年A股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缓和通胀压力)。(2)工业4.0呼之欲出:工业4.0会提升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期,不过中国已经抢占工业4.0先机,而美国在工业4.0领域相对滞后。(3)美元信用:“逆全球化”虽然阶段性会提升美元信用,但这也是建立在“比烂”的基础上的,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在工业4.0时代抢占先机,将会强化人民币信用(但仍不足以撼动美元信用根基)。 5.1“此消彼长”中国优势的3条主线:疫后修复/再加杠杆/通胀受益 我们判断美债利率长周期上行的驱动因素基本满足其二,即便美国经济今年下半年面临衰退预期,通胀压力也会支撑美债利率持续高位。美债利率的3大长周期驱动因素中,都能看出“此消彼长”中国资产的相对优势,建议关注中国优势资产的3条主线—— 疫后修复:我们在5.25《盈利寻底,利润率再向上游聚拢》中指出“疫后修复”的景气预期将结构性改善——(1)制造修复建议关注外需中国供应链的全球优势(光伏产业链/汽车电子)。(2)消费修复建议关注居民自发+消费政策发力方向(零售/体育用品/医美化妆品)。 再加杠杆:我们在5.26《如何“再加杠杆”稳住经济大盘?》中判断:“稳增长”进入“再加杠杆”新阶段——(1)消费限制性政策转向宽松(地产/家具/消费建材)。(2)企业再加杠杆:财政贴息和贷款扶持政策受益(医疗设备)和产能扩张初期的新兴产业(储能/电池化学品)。(3)政府再加杠杆:建议关注新基建(风光/IDC)的投资机会。 通胀受益:我们在春季策略展望中判断:俄乌冲突加速“逆全球化”,加剧“滞胀”——4.28《上游周期:“供需稳态”重塑估值》提示:新能源链的投资/生产/使用,既会增加传统能源/材料的需求,也已对传统能源/材料投资形成“挤出效应”,上游资源/材料(煤炭/锂/钾肥)“供需稳态”将迎来估值向上重塑。同时,关注PPI向CPI传导受益(家电/啤酒)。 5.2“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中期关注中国高质量发展主线:中国FAANG的投资机会 一轮美债利率的上行周期(45-84年)中,美国主导的工业3.0相关板块持续获得超额收益。我们统计了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45-84年)和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84年至今)美国行业的长期涨跌幅情况,可以看到—— (1)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涨幅排名靠前。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中,美国主导的工业3.0持续推进,带来美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高位,工业3.0相关的板块(技术硬件与设备、媒体及娱乐业、制药与生物科技、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在40年的长时间周期中涨幅排名靠前; (2)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涨幅排名靠后。美债利率40年下行周期中,美国进入了后工业3.0时代,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工业3.0相关的板块(除了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以外)在40年的长时间周期中涨幅排名靠后。 即便从较短的时间周期来看,在上一轮美债利率40年上行周期(45-84年)中,美债利率首次突破3%以后的1年、5年和10年中,工业3.0相关的板块也能持续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美债利率长上行周期中,符合工业3.0方向的相关领域能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当前美债利率即便不是趋势性抬升,也将持续维持高位(“增信”美元信用)。中长期来看,建议关注积极拥抱全球化的中国工业4.0相关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工业4.0主线下的中国FAANG的投资机会。 中国FAANG将是工业4.0主线下的重要方向——利润率驱动的中国“高质量发展”主线的消费/智造/低碳。(1)中国优势“消费”利润率高位回升:受益于“人口红利”与区位优势,中国长期不改“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白酒(传统优势消费)、国货(消费理念变迁)、医美/美妆(竞争格局优质)有望受益;(2)奋起直追“智造”利润率低位上行:中国科技行业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当前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科技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关注半导体(国产化)、鸿蒙(补短扬长)、智能设备(技术成熟);(3)弯道超车“低碳”有望开辟利润率主线的“新战场”:双碳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中国能源转型坚定推进,新能源车/光伏迎来发展机遇期,中国技术全球领先。 (详见我们于21年6月16日发布的《从FAANG看A股“热门股”行情》以及21年7月26日发布的《擎画中国FAANG投资图谱》) 6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复的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疫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变异/反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lg
...
金融界
2022-10-19
100多名党员要求特拉斯辞职!英国政坛恐又要大变天?
go
lg
...
特拉斯留任首相“已经站不住脚了”,而布
里根
德(Bridgend)的保守党议员沃利斯(Jamie Wallis)则写信给首相,要求她辞职。 沃利斯在信中说:“我请求你辞去总理一职,因为我相信你不再获得国家和议会政党的信任。”“这是为了确保人民的稳定、安全和繁荣所做的正确的事情,我们欠他们一切。” 反对党工党领袖斯塔默(Keir Starmer)上周六通过推特表示,“保守党不再获得英国人民的授权。” 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拉斯只回答了记者的四个问题,工党也呼吁议员们对她进行审查。 斯塔默说:“特拉斯至少必须回答代表那些生计受到威胁的家庭的议员的问题。”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民意调查公司为工会大会进行的民调显示,工党有望在下届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不只是现任国会议员已经要求特拉斯下台。 前保守党财政大臣奥斯(George Osborne)上周日表示,“最可能的结果是她在圣诞节前下台。” 未来仍不稳定 特拉斯的政策及其逆转在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让投行对首相的未来产生了质疑。 贝伦贝格银行的分析师说:“特拉斯的个人授权现在已经支离破碎,要想看出她如何能长期担任首相并不容易。” “如果保守党议员在未来几天内迫使特拉斯辞职,我们不会感到惊讶。距离大选(2024年1月)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保守党可能会决定,要想继续执政,最好的办法是迅速更换新领导人,”贝伦伯格分析师表示。 花旗集团进一步质疑特拉斯的政党是否有能力驾驭并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 “最根本的问题是,是否有任何一位保守党领导人能够提出可信的经济方向。我们越来越不确定,”该行的一份分析报告表示。 “这意味着特拉斯首相现在面临着她所在的议会政党和市场之间的挤压……我们相信未来市场可能会进一步不稳定,”该行表示。
lg
...
夏洛特
2022-10-18
朝鲜紧张局势升温!朝鲜证实模拟使用核武器 以“打击和消灭”美韩等潜在目标
go
lg
...
试验是对最近美韩军事演习的回应。美国“
里根
”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五年来首次参加演习。 朝中社称,朝鲜将军演视为军事威胁,决定进行“真实战争的模拟演习”,以检查和提高其战争威慑能力,并向敌人发出警告。 朝鲜认为美韩军事演习是一次入侵演练,尽管美韩盟友一直坚称演习是防御性的。自今年5月韩国保守派政府就职以来,美国和韩国军队一直在扩大军事演习,对金正恩构成了更大的安全威胁。 据朝中社报道,所有的发射都在金正恩的监督下进行,包括在东北部一个水库下发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其他旨在对韩国机场、港口和指挥设施发动核打击的弹道导弹;以及一枚飞越日本上空的新型地对地弹道导弹。报道说,朝鲜还派出150架战机单独进行实弹射击和其他训练,这是朝鲜首次进行此类训练。 韩国私立的世宗研究所(Sejong Institute)的郑相昌(译音)表示,导弹发射标志着朝鲜首次进行涉及负责战术核武器操作的陆军部队的演习。 朝鲜从一个内陆水库下公开发射导弹也是第一次,不过它此前也从潜艇上试射过导弹。 首尔朝鲜研究大学教授金东烨(译音)说,朝鲜的目标可能是使发射场多样化,使敌人难以提前发现朝鲜的导弹发射,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朝中社说,当从水库发射的武器在海上目标上空飞行时,朝鲜当局证实了导弹战斗部在设定高度爆炸的可靠性。 金东烨说,这枚导弹估计飞行了600公里(370英里),表明这次发射可能是在韩国东南部港口城市釜山上空进行核武器爆炸试验,“
里根
”号之前就停靠在釜山。他说,试射的导弹似乎是朝鲜高机动性KN-23导弹的新版本,该导弹以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Iskander)导弹为原型。 朝鲜称这枚飞越日本上空的导弹是一种新型中程武器,飞行了4500公里(2800英里)。一些外国专家早些时候说,这枚导弹可能是朝鲜现有的可携带核弹头的火星-12导弹,该导弹可以抵达美国太平洋领土关岛。但金东烨表示,最近测试的导弹似乎是火星-12的改进型,目标是阿拉斯加或夏威夷等遥远的地方。 朝鲜公布了一系列有关发射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金正恩和他的妻子李雪主都穿着赭色的外套,捂着耳朵,皱着眉头。一些观察人士说,这张照片表明李雪主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因为这可能是她第一次与丈夫一起观看武器发射。 近几个月来,随着朝鲜通过一项新法律,授权在某些情况下先发制人地使用核弹,并采取措施在与韩国的边境前线部署战术核武器,外界对朝鲜核计划的担忧加深。今年,朝鲜进行了40多次导弹发射。 一些专家说,金正恩最终的目标是利用他先进的核武库,让美国承认朝鲜是一个合法的核国家。金正恩认为,这对解除联合国对朝鲜的严厉制裁至关重要。 金正恩表示,最近的发射是对首尔和华盛顿的“明显警告”,让他们了解朝鲜的核攻击能力。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恩重申,他现在无意恢复陷入停滞的朝美裁军外交。 报道援引金正恩的话说:“美国和韩国政权持续、有意和不负责任的升级紧张局势的行为,只会招致我们更大的反应,我们一直在严格关注局势危机。” 金正恩还表示,他的军队的核战斗部队将保持“最强的核应对态势,并在各方面进一步加强”,以履行捍卫朝鲜尊严和主权的职责。 韩国官员最近表示,朝鲜仍准备进行五年来的首次核试验。一些专家说,这次核试验可能与制造核弹头的努力有关,核弹头将安装在瞄准韩国的短程导弹上。 “朝鲜现在高调发表导弹报道有多重动机,”首尔梨花大学教授雷夫-埃里克·伊斯利(Leif - Eric Easley)说。“金正恩在缺席一个月后公开露面,为纪念执政的劳动党建党纪念日提供了一个爱国的标题。” “平壤一直对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军事演习感到担忧,因此为了加强其自称的威慑力量,它在最近的导弹发射背后明确表明了核威胁。朝中社的报道也可能是朝鲜即将进行的战术弹头核试验的预兆,这种核弹头将装备金正恩视察的部队。”
lg
...
夏洛特
2022-10-11
前所未有的“里程碑”举动!朝鲜150架飞机升空 韩国首度出动F-35A隐形战斗机
go
lg
...
本上空的中程弹道导弹后,美国“罗纳德·
里根
”号航空母舰突然返回该地区,参加了上周五与韩国海军的海军演习。 韩国和美国军队自8月以来还进行了多次演习,包括反潜演习,目的是“绝对和果断地使朝鲜任何形式的挑衅丧失能力”。 他说:“通过这次大规模的飞行和打击演习,朝鲜也可能旨在重新审视其态势,加强威慑。” 世宗研究院朝鲜研究中心主任郑成昌(译音)表示:“朝鲜首次同时出动150架战斗机,是为了试水,看看美韩军队会怎么做。” 周一的《劳动新闻》特别提到,“
里根
”号航母的180度大转弯是10月8日举行演习的理由。 报道称,朝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联合空袭演习,150多架不同任务的战斗机有史以来首次同时起飞”,以回应该航母与盟国进行的各种演习,并补充说,该演习测试了“对各种作战目标进行空袭的规模、程序、方式和战术”。
lg
...
夏洛特
1评论
2022-10-10
朝鲜半岛局势不太平!朝鲜:导弹试射模拟用核武器打击韩国
go
lg
...
鲜明显的空中轰炸演习。 美国“罗纳德·
里根
”号航母及其战斗群参加了此次海军演习。此前,韩国、日本和美国海军也举行过联合演习。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外交部官员周一表示,无法容忍朝鲜以韩美联演为借口将非法挑衅正当化,并敦促朝鲜立即停止加剧韩半岛及地区紧张局势的弹道导弹挑衅。 该人士表示,朝鲜不仅为核武立法,并继续暗示将动用核武的可能性,对韩半岛和国际和平构成威胁,韩方对此深表忧虑。韩方将坚决有力地遏制朝鲜的威胁,促使朝鲜打消发展核武的念头,并坚持通过对话与外交手段引导朝鲜实现无核化。 由于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以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结束的,美国领导的联合国部队在技术上仍与朝鲜处于战争状态。
lg
...
tqttier
2022-10-10
剑拔弩张!朝鲜派出12架战机靠近韩朝边境、韩国紧急派出30架军机回应 美国核航母罕见紧急掉头
go
lg
...
的能力。 这艘美国驱逐舰是由“罗纳德·
里根
”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率领的战斗群的一部分。“
里根
”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返回该海域,韩国军方称这是为了展示盟国对抗朝鲜持续挑衅和威胁的“坚定意志”。 该战斗群上周出现在该地区,这是此前韩美军演的一部分,也是盟国与日本参加的其他训练的一部分。朝鲜认为美国领导的这种在朝鲜半岛附近的军事演习是入侵演练,认为美国航母参与的军事演习更具挑衅意味。 韩国军方说,它还加强了监视态势,并与美国密切协调,保持战备状态。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表示,这些发射没有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直接威胁,但仍然强调了朝鲜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的“不稳定影响”。 美国核航母紧急掉头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当地时间周三通报,结束韩美联合军演的美国核动力航母“
里根
”号当天返回朝鲜半岛东部海域。 “
里根
”号航母战斗群9月25日进入韩国釜山作战基地,从9月26日开始进行了为期4天的美韩联合海上演习。这次联合军演是2017年以来首次有航母打击群参与,当时,为回应朝鲜的核试验及导弹试射,美国派出包括“
里根
”号在内的4个航母打击群与韩国举行联合军演。9月30日,在朝鲜半岛以东的公海海域,美日韩又举行了3国联合演习。 多家美媒报道称,美国航母这类举动“极为罕见”。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
里根
”号航母打击群上周完成了“2017年以来美国航母首次访问韩国”的使命后,又在日本海与韩国和日本舰艇举行了大规模联合演习。10月3日,该航母已经南下到达日本东部海域。 但在朝鲜周二发射中程弹道导弹飞过日本列岛上空后,“
里根
”号航母打击群接到命令重返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周三证实,当天“
里根
”号航母打击群现在已位于日本海海域。报道称,“美国航母打击群在朝鲜半岛的重新部署是非常不寻常的,它表明了韩美联盟的坚定意愿,即加强韩美联盟对朝鲜历次挑衅的准备状态,并对朝鲜的任何挑衅和威胁作出果断回应。” 报道称,当前“
里根
”号航母打击群包括“
里根
”号航母、“钱斯洛斯维尔”号导弹巡洋舰和“巴里”号导弹驱逐舰,航母上还搭载有完整的第五舰载机联队,包括“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咆哮者”电子攻击机等。
lg
...
夏洛特
2022-10-07
突发消息!美韩联合军演发射导弹“偏离运行轨道” 坠落韩国江陵基地爆炸
go
lg
...
谋长联席会议表示,美国航空母舰罗纳德·
里根
号航空母舰定于周三返回韩国东部海域,以展示盟国对抗朝鲜持续挑衅和威胁的“坚定意志”。值得关注的是,这艘航母是上周与韩国和日本的演习的一部分。 国产“玄武-2”弹道导弹是韩国对朝鲜采取先发制人和报复性打击战略的关键,该导弹的某些版本类似于俄罗斯设计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这也启发朝鲜的本地化变体,因为它扩大旨在规避韩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具有核能力的短程武器库。 韩国外交部表示,韩国核问题副特使周三在首尔会见美国外长,讨论了朝鲜最近的发射问题,并誓言要加强与东京的三方合作,以应对威胁并带来平壤回到谈判桌。 朝鲜今年在大约20次不同的发射活动中发射了近40枚弹道导弹,利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以及由此在联合国安理会造成的深刻分歧,在不冒进一步制裁风险的情况下加速其武器发展。 它的目标是发展一个成熟的核武库,能够威胁美国本土及其盟国,同时获得作为一个核国家的承认并争取这些国家的让步。 美国、英国、法国、阿尔巴尼亚、挪威和爱尔兰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的最新发射召开紧急会议,公开会议定于美国时间周三下午3点举行。 据美国NBC在报道中所提,华盛顿与平壤的核外交自2019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原因是在交换以美国为首的对朝鲜的严重制裁和朝鲜的裁军步骤方面存在分歧。
lg
...
小萧
2022-10-05
事态重大升级!朝鲜发射导弹通过日本上空,美国回应:敦促走上对话道路
go
lg
...
9月底访问日本和韩国,以及美国罗纳德·
里根
号航空母舰编队抵达韩国参加联合演习。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反潜演习。
lg
...
厉害啦
2022-10-04
比特币急需一个答案:鲍威尔是2022年的保罗·沃尔克吗
go
lg
...
克曾力排众议,带领吉米·卡特和罗纳德·
里根
执政时的美联储在 1980 年代初引入了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以经济连续两次陷入衰退为代价,将通胀率推低至持续的低水平。这给美国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繁荣期,被人们称为“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 保罗·沃尔克 那么态度日益鹰派的鲍威尔能否取得类似的成功? 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注意到这对比特币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比特币拥护者将其定位为“稳健的货币”,一种更可靠的保护购买力的系统,不受基于法定货币政策的人为失误的影响。 比特币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现行法定系统以及自 1973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的货币政策和央行行长有信心。 这种想法认为,如果人们对中央银行失去信心,货币就会动摇,加剧通胀压力,并促使用户转向黄金或比特币等替代品。 因此,在比特币爱好者的心目中,这对鲍威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时刻。 公平地说,鉴于最近加密货币市场的萎靡,比特币也正在接受重大考验。但我们在这里关注的是鲍威尔,他能复刻沃尔克的成功吗? 神话、信息和现实 在 1980 年代,沃尔克几乎单枪匹马地恢复了人们对全球法定系统的信任,强硬加息、立足于经济长期健康的艰难政治立场使他在金融界获得了“准圣人"的地位——这与他的倒霉前任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相反,沃尔克还向政府及其选民展示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价值。 在经济学家中,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无视沃尔克的经验并阻止央行做出艰难的决定,市场将惩罚他们。津巴布韦、阿根廷和土耳其等货币失败就是例子。相比之下,自沃尔克 1982 年经济衰退以来,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且很少中断的增长,以及其股票市场 40 年的“慢牛”——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上涨了 100 多倍,达到去年的峰值——是向那些遵守规则的人提供作为回报的证据。 现实要复杂得多。 正如我们两周前所讨论的,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赋予了美国独特的货币政策自由度,并在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美联储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热钱”推向发展中经济体,使那里的政策制定更加困难。 现在美元正在回升,热钱正在逃回美国,迫使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跟随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来保护本国货币,无论它们的经济是否需要这样做,而沃尔克主义不是在类似的竞争环境中实施的。 政治风险与声誉风险 这些全球失衡及其允许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已达到临界点。它们助长了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大规模债务积累,现在利率正在上升,这将变得更加难以估计。 政策逆转将引发大量破产和经济收缩,并且不能保证它会抑制通货膨胀。 战争推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效率低下以及根深蒂固、自我实现的预期可能会继续支撑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鲍威尔带领的美联储会做什么?它会更加激进,然后将美国经济推向更深的深渊吗? 我的赌注是“不”,政治上的风险太大了。一旦美国企业大规模倒闭,大批美国人失业,再次软化货币环境的压力将变得太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随着低成本资金再次被推向世界以寻找风险资产,比特币将成为这些流动的目标之一。 但更大、更长期的问题不在于美联储是否会卷入这种洗盘式反应,而是鲍威尔大胆的新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他和其他央行行长的声誉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他成功地为过度投机降温,并开启另一个可预测的温和通胀时代,那么鲍威尔可以在未来几年为整个法定系统及其以美元为基础的中心提供一剂强心针,这将使比特币(或黄金,就此而言)难以另辟蹊径。 很多东西都依赖于此。对于比特币来说,仅仅说美元由于通货膨胀而逐渐失去购买力是不够的,大多数人想要的是可预测性。投资者不担心 2% 的年通货膨胀率会使手中的美元贬值,而是对与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期间的一致性感到满意,恢复到类似的稳定性将是法币的巨大胜利。 这不是 1982 年 然而,成功意味着什么?归根结底,这取决于我们对结果的看法。问题是鲍威尔试图在比沃尔克面临的的更加敌对的环境中解释他的策略。 1982年,美国逆风而行。计算机革命才刚刚开始,这使该国处于生产力繁荣的风口浪尖,而互联网时代更具破坏性的后果仍处于遥远的未来。美国正处于赢得冷战的边缘,并且基本上已经克服了越南战争的社会紧张局势。 最重要的是,贫富差距远没有现在那么极端,美国人民很乐观。 快进到 2022 年。乌克兰发生了一场战争,导致俄罗斯被逼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地球面临着一场气候灾难,一代青少年和 20 多岁的年轻人正从一场全球流行病中走出来,他们对 20 世纪僵化的资本主义秩序持怀疑态度。 与此同时,美联储或任何政策制定者控制信息变得更加困难。我不是在谈论他们与债券交易员的沟通渠道,他们用它来发出市场利率调整的信号;我说的是与群众沟通,而我们是群众。 归根结底,对于负责保护法币价值的中央银行而言,重要的是货币日常用户的看法。如今,人们的观点被社交媒体深深影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被机器人和资本控制的庞大、不可预测的系统,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很难管理他们的信息并维持信任。 很难预测鲍威尔的政策能否成功,但比特币的未来依旧躲不开与政策的相关性。 来源:Coindesk 编译:比推Bitpush News Mary Liu 转自:panewslab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03
晚间必读 | 我们仍处在Web3.0爆发的前夜
go
lg
...
克曾力排众议,带领吉米·卡特和罗纳德·
里根
执政时的美联储在 1980 年代初引入了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以经济连续两次陷入衰退为代价,将通胀率推低至持续的低水平。这给美国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繁荣期,被人们称为“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点击阅读 5.不要耍我 以太坊上的交易还能可逆? 区块链交易的不可变性既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BAYC钓鱼、PolyNetwork攻击、Ronin盗窃,仅2021年就有14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盗。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盗窃行为,但没有撤销按钮,也不是每个人都有Jump Crypto在他们需要时拯救他们。点击阅读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09-28
上一页
1
•••
23
24
25
26
27
•••
3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会不会又变卦?!中美达成关税协议后,中国官媒积极、但社交平台质疑声高涨
lg
...
中美报复性关税几乎都取消了!全球彻底疯狂:美股暴涨、黄金崩跌、人民币直线拉升
lg
...
中美下调关税115%:全面贸易战或已避免!黄金暴跌超100美元 分析师点评来了
lg
...
特朗普重大发声!未来几天或与习近平通话 中国坐到谈判桌前的原因在这
lg
...
中美关键信号!《纽约时报》:习近平一直等待的贸易冲突出现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7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52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