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MSFT)与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 GOOG)等核心企业扩散至上下游配套产业。 他打趣道:“当有人淘到金子时,聪明的钱会去买卖铲子的五金店。”——暗示当前应关注IT咨询公司与日本机器人制造商,这些企业将因AI产业链扩张而迎来业绩增长。 历史研究表明,聪明的资金在泡沫周期中并非提前做空,而是精准“切换阵地”。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马库斯·布伦纳迈尔(Markus Brunnermeier)与斯特凡·纳格尔(Stefan Nagel)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冲基金在1998至2000年间并未直接做空互联网泡沫,而是通过灵活调仓实现季度平均超额收益4.5%,同时成功回避了崩盘冲击。 埃德尔斯滕补充道:“哪怕在2000年泡沫破裂的那一年,反应够快的资金依然能获得丰厚回报。”他认为当下市场环境“与1999年惊人相似”。 机构寻找AI“替代标的”:核能、亚洲供应链与低估值科技股成焦点 部分基金经理开始寻找AI投资的“低风险通道”: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多资产经理秦贝琪(Becky Qin)认为,**铀(uranium)**是新的AI主题交易标的,因为AI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将带动核能需求。 法国资产管理公司Carmignac投资委员会成员凯文·托泽(Kevin Thozet)则正在兑现七巨头股票获利,并增持台湾固镭精密(Gudeng Precision),该公司为台积电(TSMC)等AI芯片制造商提供晶圆传输设备。 与此同时,机构也担忧AI算力竞赛带来的数据中心产能过剩风险,类似于上世纪电信行业光纤投资泡沫。 百达资产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多资产高级策略师阿伦·赛(Arun Sai)指出:“在任何技术范式转移过程中,从A到B的过渡都伴随着过度投资。” 他认为,尽管微软、亚马逊(Amazon, AMZN)与谷歌等AI龙头盈利强劲,但市场已显现“泡沫构建的早期迹象”。赛目前偏好中国科技股,以对冲若中国AI突飞猛进导致华尔街AI热度降温的风险。 “我们仍处于1999年” 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认同相对价值策略。 骏利亨德森投资(Janus Henderson)投资组合经理奥利弗·布莱克伯恩(Oliver Blackbourn)表示,他正通过配置欧洲与医疗保健资产对冲美股科技头寸,以防AI泡沫破裂时拖累美国整体经济。 布莱克伯恩坦言:“没人能预测这场AI狂热何时结束。我们仍处于‘1999年’的阶段——直到泡沫破裂的那一刻。”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