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互联网+医疗健康”重磅文件出炉!新政策下哪些板块有结构性机会?
go
lg
...
加医保控费(DRGs)、医疗辅助诊疗(
CDSS
)等系统,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用耗材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塞力医疗不断整合信息化优势的SPD业务为全国包括南宁,呼和浩特,北京,杭州,福鼎等地的医疗机构提供符合当地医院需求的差异化的服务,在全国不断推进医疗信息化的建设。 医联体、医共体、跨区域医疗集团等公开招标,对企业资质、案例、研发能力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直接对头部企业有利,所以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数据安全部署的进一步深化,各地区卫生健康行业将积极响应号召,医疗行业信创或将于近期拉开序幕。同时,伴随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将稳步提升,行业龙头也有望实现更长期地成长。民生证券建议关注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久远银海等医疗IT 龙头企业。
lg
...
证券之星
2023-03-24
瑞银将回购欧元计价“自救”债券 给投资者一个止损机会
go
lg
...
并购交易后,瑞银的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
CDS
)成本达到纪录高位,其控股公司的
CDS
相对于瑞银
CDS
的溢价也创下纪录最高。 标普将瑞银的A-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但瑞银的控股公司评级展望维持“稳定”不变。 这两只所谓的“自救”债券3月9日定价时正值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初露危局。汇编的报价显示,伦敦时间周三12:30,瑞银2032年到期债券报价为1美元面值99.00美分,低于99.518美分的再发行价。 2028年到期债券报价为1美元面值99.67美分,再发行价格为99.932美分。 这些证券有风险,但仍比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安全,后者是银行债券中受偿顺序最靠后的。欧洲国家和瑞士当局在欧债危机后推出了“自救”债券,以确保纳税人不会先于投资者承担损失。
lg
...
金融界
2023-03-23
4张图证明鲍威尔说谎:美国银行债券投资组合损失逾7000亿 挤兑起源未断“利好黄金”!
go
lg
...
:“允许为瑞银违约风险提供保险的合同(
CDS
)成本随着这次回购而激增,证明风险从现在开始直接转移到银行。” (来源:Bloomberg) “看到这样的政策发生在瑞士,真是不可思议。但显然,如果没有这一权力举措,整个金融体系就有摇摇欲坠的危险。” 过去两周以事实的方式展示的重点包括: 1. 银行存款正在使用高杠杆率转换为无担保证券。 2. 这些证券目前正在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损失,当银行陷入困境并且不得不在这些证券到期前出售时,这种损失就会出现。 3. 美国FDIC的资本不足以为所有存款提供保险。对银行客户做出的承诺只约束那些相信他们的人。 4. 客户必须相信他们的银行有能力避免银行挤兑。为了帮助他们,他们可以指望分析师,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预见到银行业危机的到来。他们可以指望新的法规,但这些法规无法阻止这场新的危机。 5. 整个金融体系和法定货币的价值最终由信任结合在一起。 6. 对系统运行的信心假定客户继续信任他的银行,而银行被迫对他说谎。 “正是这最后一个不合逻辑的观点,理性地驱使投资者转向在银行系统之外持有的实物黄金,黄金是防止银行风险蔓延的最佳方式,”莫瑞尔说道。 “很少有机构了解这个非常清楚的事实,黄金很少被纳入投资组合。当机构接触黄金时,几乎完全是通过证书和 ETF,而不是实物金属。更令人担忧的是,投资计划还不包括购买实物黄金。”#银行业危机#
lg
...
小萧
2023-03-22
揭秘:原来瑞士政府是这样硬按着瑞银和瑞信合并的
go
lg
...
,即将实质性变更交易条款的条件与瑞信的
CDS
(信贷违约掉期)点数绑定。莱曼强调,只要这样的条款被媒体曝光,就一定会被触发。 莱曼的信件中还附带着威胁。他表示瑞信的前三大股东——两家来自沙特、一家来自卡塔尔,都对交易的不透明感到“极端不适”。这些股东要求瑞银给出更合理的价格、股东投票的权力,以及删掉前文所述的退出交易条款。莱曼颇有技巧地点出,对于两家瑞士银行而言,沙特人和卡塔尔人都是重要的大客户。 在周六晚间,瑞银和瑞士监管的回复先后到来。首先,戴赫龙打电话告诉莱曼,瑞银愿意给瑞信开出10亿美元的报价。随后瑞士监管也通知两家银行,将启用紧急权力剥夺两家公司股东的投票权利。作为参考,10亿美元对应每股价格为0.25瑞郎,而瑞信周五收盘价为1.87瑞郎。 对此,瑞信感到非常愤怒,并断然拒绝了这项提案。随着相关提案见报,接近瑞信中东主要股东的人士表示“中东地区弥漫着不信任的氛围”。 不签字就滚蛋 面对此情此景,耐心耗尽的瑞士监管开启了最终的暴走,这次是同时对两家银行恩威并施——瑞信挨打、瑞银吃糖。 对于瑞信,监管明确表示如果他们不签字,政府将动用权力移除整个管理层;对于瑞银,监管也希望他们提高收购报价。作为将收购报价提高至32.5亿美元的条件,瑞士央行同意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支持,同时瑞士政府也同意在瑞银因这笔交易亏损达到50亿瑞郎后,政府将承担至多90亿瑞郎的亏损。 对于最终达成的交易,参与谈判的瑞银团队成员表示“条件好到不能拒绝”,而瑞信的交易顾问将其称为“完全无视公司治理和股东权利”,但事已至此,瑞信管理层和股东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即便到了这一刻,两家银行的管理层基本没有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即便两家银行的总部就在苏黎世市中心的阅兵广场上紧挨着。 (阅兵广场资料图,来源:社交媒体) 搞定两家银行后,瑞士政府眼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何让瑞士国民接受这笔巨额的开支。 最终的决定投资者们也已经清楚:把瑞信的额外一级资本债(AT1)持有人全部拖下水,全额减计价值160亿瑞郎的债券。虽然在大多数国家的规则中,减计债券价值应当在股权全额灭失后,但瑞信发债的条款中却包含了“债权可以先于股权灭失”的条款。 据一名参与交易的顾问评价称,AT1债券持有人的损失,实际上是为了挽回瑞士财政部的一点面子,因为他们刚刚剥夺了股权投资者的投票权。由于这一操作过于生猛,周日晚间瑞银集团CEO拉尔夫·哈默斯在举行分析师电话会议时,甚至无法直接回答有关“AT1债券全额减计”的提问。 在这件事情的最后,瑞士政府仓促在伯恩举行记者招待会,瑞士财政部、央行和金融市场监管局的一把手,拉着瑞银、瑞信的董事长宣布了这项载入史册的交易。 在发布会上,瑞信董事长莱曼被记者团问及,谁应当为今天的结局负责,他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回答——推特。 (莱曼、戴赫龙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社交媒体) 莱曼表示,自从2021年后,瑞信就一直在新闻头条上。去年秋天公司遭遇了一场社交媒体风暴,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对于零售业务的影响远大于公司业务,最终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22
“犹如一天内几次加息”!172亿美元遭遇“一夜清零” 监管机构和央行又在用谎言安抚市场?
go
lg
...
高收益和投资级债券相关的信用违约互换(
CDS
)的指数,抹去了自瑞士信贷搅乱全球市场以来的大部分升幅。 (图源:彭博社) Muzimich & Co.驻伦敦的产品和投资策略主管Erick Muller表示,“欧元区和英国的央行和监管机构站出来表示,'这是瑞士的决定,欧洲不是这样的',对AT1资产类别的承诺很重要,来得很快,是个好消息。” 金融博客Zerohedge撰文称,监管机构和央行行长们习惯在“事态严重时”撒谎,而且很少像现在这样严重。因此,那些对将现金配置到今天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的资产持怀疑态度的人,明智的做法可能是等待,看看在下一次欧洲银行倒闭时,AT1部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幸运的是,随着欧洲央行上周加息50个基点,并将在接下来进一步加息,他们不会等太久。
lg
...
夏洛特
2023-03-22
瑞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go
lg
...
。 去年十月,瑞士信贷的信用违约掉期(
CDS
)指数大幅飙升,高达293个基点,引发了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
CDS
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瑞士信贷的
CDS
指数接近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时的水平。 这一波动也反映在其股价上。在过去一年中,瑞士信贷(Symbol: CS)在美股市场的股价从10美元以上跌至3美元以下。今年,瑞士信贷又遭遇了财报计算缺陷和大股东Saudi National Bank停止注资的打击。这些因素导致3月15日的收盘股价又跌至2美元左右。作为百年大行的瑞信,比雷曼兄弟的资产管理规模更大、业务涉及面更广。当瑞信在危机环境下爆出了信用问题,会不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冲垮欧洲摇摇欲坠的信心,乃至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呢? 讲座视频回放:https://youtu.be/VxoMvRpmVNI 一. 瑞信的起源和发展 瑞士信贷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是欧洲乃至西方金融体系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其诞生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瑞信的创始人,阿尔弗里特·爱舍,被誉为“1892年铁路法的精神之父”。 爱舍于1856年与德国联合信贷银行联合创立了瑞士信贷机构,主要为瑞士铁路项目提供国内资金。爱舍创建瑞士信贷机构旨在募集300万股,但仅仅三天就售出了2.18亿股,可见人们对该机构的支持。瑞士信贷银行成立后,在瑞士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瑞士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为企业家提供资金,并投资圣哥达铁路。该铁路于1882年将瑞士与欧洲铁路系统连接为一体,这对瑞士至关重要。此外,瑞士信贷银行还为瑞士电网建设提供资金。因此,瑞士信贷银行在早期对整个瑞士经济的支持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瑞信成为全球第五大财团和瑞士第二大银行。其业务覆盖多个领域,遍布全球。值得一提的是,瑞信早在1955年就与中国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代表处,参与了中国政府的债务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等业务。然而,瑞信虽然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二.瑞信破产危机及影响 2.1 原因 瑞信面临破产危机这一传闻逐渐加剧的原因之一,可以追溯到Greensill破产事件。 2021年Greensill破产危机 Greensill的创始人Lex Greensill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北部的小城邦德堡长大,家里靠卖番薯、甘蔗和西瓜为生。经营农业业务常常面临现金流问题,尤其是卖出的货物收款延迟,会导致资金周转紧张。Lex Greensill自高中毕业开始,就发现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他于2011年创立了Greensill Capital,专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为了给供应商提供短期垫钱支持,以确保正常运营。 以Lex Greensill家庭的番薯农场为例,当番薯卖给饭店后,如果饭店不立即付款,番薯农场仍然需要资金来继续种植番薯。这时,Greensill Capital就提供资金支持,即番薯农场把未收到的100美元白条转给Greensill,请求Greensill现金支持90美元用于种植番薯。Greensill同意提供资金支持,并成为饭店100美元白条的债权人。一周后,饭店将100美元的番薯款项还给了Greensill。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已有很多公司提供这项服务。然而,Greensill公司在此领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Greensill公司宣称使用最新的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清晰地评估“番薯白条”的风险,更快速地了解饭店是否能够按时支付“番薯白条”的款项,从而确保Greensill公司能够按时收回资金。 其次,为了获得更多资金来承担更多的“番薯白条”,Greensill公司将整个Lex村的10家“番薯白条”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番薯白条基金”,并将其出售给投资人。例如,Greensill公司会告诉投资人,他们可以花费95美元购买“番薯白条”基金,未来可以获得100美元的回报,净赚5美元。这样,Greensill公司给番薯农场提供90美元的款项,从投资人那里收回95美元,可以从中赚取5美元的差价,也能承担更多的番薯白条。随后,当Greensill公司收回100美元的“番薯白条”欠款后,他们会将这100美元返还给投资人,而投资人则获得了5美元的收益。因为Greensill公司通常都能按时收回“番薯白条”。因此,风险相对较低,对投资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为了增加基金的吸引力,Greensill还为这些“番薯白条”购买了保险,定期支付保费,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如果出现饭店无法偿还白条的情况,保险公司将代替其支付给Greensill,从而保障投资人的收益。例如:假设饭店付不了100刀番薯钱,保险公司就会代饭店付给Greensill,也就是说,Greensill一定会付给投资人100刀。这让Greensill的“番薯白条基金”有了保证的5刀回报。 而瑞信就是负责将Greensill收集的“番薯白条”成立为基金并将其卖给投资人的公司。 从2017年4月开始,瑞信为Greensill整理了4个“番薯白条”基金,大概价值100亿美元。因为有保险公司的担保,瑞信将这些“番薯白条”基金的评级为最低风险级别,且提供了高于短期利率0.8%到1.5%的回报率,因此吸引了许多投资人。 从理论上来说,Greensill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而且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Greensill也引入了保险公司为其打包的资产进行担保。但实际上这样的商业模式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漏洞。 首先,Greensill的白条收据主要来自有限且固定的几个大型农场。一旦这些农场出现问题,就会对Greensill的现金流造成较大影响。此外,Greensill不仅接受现有的“番薯白条“收据,即可在短期内收回款项,还预付了未来可能出售的番薯的款项,这增加了经营成本,并增加了收不回款项的风险。由此可见,Greensill正面临着潜在危机。而其中最迫切的危机,来自于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发现,其员工越权批准了高额保险,用于保障Greensill可能无法收回的“番薯白条”。同时,保险公司还发现,Greensill的业务内也包括垫付未来可能售出的番薯的款项。此外,对于之前饭店无法还白条,Greensill要求保险公司索赔资金这一先例,进一步引发了保险公司对于Greensill存在不良风险的顾虑。 由于Greensill的经营方式风险太高。在2020年9月,之前为Greensill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表示将来不再继续为Greensill提供保险,所有的保险都会在2021年3月到期。短期内,Greensill无法找到其他保险公司的合作伙伴,最终向法院申请破产。 这一事件,导致瑞信解散了总计价值100亿美元的“番薯白条”基金,并将投资款项归还给投资人。其中大约有74亿美元被追回。同时,瑞信同意为受影响的投资人免除手续费,仅这一决定,就使得损失了9400万美元。Greensill破产事件在财务层面上给瑞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21年Archegos爆仓危机 在Greensill Capital事件发生之后,瑞信遭受了另一个打击——Archegos爆仓。 2021年3月24日,Archegos基金的爆仓事件在华尔街掀起了巨大波澜。该基金的管理人Bill Hwang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遭受最大个人投资者单日亏损记录的保持者。然而,瑞信作为Archegos的主要杠杆融资提供者,在Archegos的巨额亏损中也遭受了沉重打击。Bill Hwang是一位风险偏好较高的投机投资者,通常会使用五倍杠杆进行投资,并喜欢使用衍生工具来增加投注规模。他的持仓中有多家大型中概股,包括百度、唯品会、腾讯音乐,以及电子烟行业供应商雾芯科技和教育行业公司等。 然而,2021年3月的时候,随着中国政府整治教培市场、中概股退市危机以及电子烟禁售风波,这些因素重创了Bill Hwang的持股。同时,在利益落空的情况下,持有中概股的各大投行,比如高盛开始大量抛售这些股票,股价大跌,进一步恶化了爆仓事件。 Archegos的爆仓事件,最终不仅使得Bill Hwang身价归零并入狱,整个华尔街也因此蒙受了100亿美元的损失。瑞信因为向Archegos提供杠杆融资而承担了100亿美元中的大部分损失,达到55亿美元之高。 2021瑞士信贷亏损16.5亿瑞士法郎 瑞信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不佳,未能有效控制与客户的风险暴露,使其陷入巨大风波。根据瑞信的2021的年度财务报表,经历过Archegos和Greensill事件,瑞信的全年税前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高达16.5亿瑞士法郎。与2020年,26.69亿瑞士法郎的净利润相比较,全年下滑约161.67% 2022年瑞信洗钱丑闻 然而祸不单行,瑞信又爆出洗黑钱的丑闻。在2022年2月,瑞士信贷被瑞士联邦刑事法院(Federal Criminal Court)裁定有罪。起因是瑞信在一起涉及保加利亚贩毒团伙的历史案件中,没有能够制止客户洗钱。这一裁决使得瑞信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 据报道,瑞信需支付200万瑞士法郎,约210万美元的罚款。同时,还需要向瑞士政府支付约1900万瑞郎,约2000万美元的赔偿,来填补因为监管漏洞,导致政府无法追回的洗钱金额。然而最严重的,并不是金额的赔偿,而是瑞信声誉和公信力的严重冲击。声誉是银行的“硬通货”,随着一波接一波的丑闻被爆出,瑞信在投资者心中的权威和声誉一落千丈。 2022瑞士信贷亏损73亿瑞士法郎 瑞信的萎靡不振,在其2022年度财报中得到了反映。2022年度亏损达到近73亿瑞士法郎,是2021年亏损的4.4倍,也可谓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为惨淡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瑞士信贷推迟了2022年度报表的发布,原因是SEC在最后一刻指出报表存在问题。最近的新闻也证实了,瑞信的2021和2022年度财务报告过程中存在重大缺陷,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2023年3月5日,瑞信长期大股东Harris的退出又给瑞信带来了另一大重创。Harris Associates的CEO Herro曾是瑞信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但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瑞信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自去年10月起,Harris逐渐减持瑞信的股份,最终完成了全部清仓。Herro还指出:“我们有很多其他投资选择。不断攀升的利率意味着,许多欧洲金融行业,或将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在该行业其他公司,正在创造资本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投资那些正在烧钱的东西呢?” 。Harris的退出让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成为了瑞信最大的投资者。 然而,就在3月15日,沙特国家银行则表示不会再为瑞信提供财务援助。总的来说,瑞信集团在这近两年来遭受了Archegos爆仓危机,Greensill破产,洗钱丑闻和最大股东撤资等接二连三的风波,使得投资者对瑞信的资产质量与流动性十分担忧。 2.2 瑞信危机对市场的影响 瑞信危机是否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疑虑一度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下面我们将分析瑞信危机对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的影响。 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看到瑞信危机对欧洲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瑞信危机可能引发投资者对欧洲银行的恐慌,导致资金挤兑的情况出现。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投资者,在瑞信存了100万元,因为担心瑞信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选择撤回资金,那么对瑞信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但是,如果许多投资者,都像这位投资者一样撤资,那么瑞信的资金流动性将会大大降低。可能导致瑞信无法满足其他客户的提款需求,从而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从瑞信一家银行开始,投资者开始对整个欧洲的银行系统产生怀疑。 这一趋势,也明显地体现在欧洲银行上涨的
CDS
上,银行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
CDS
)的升高意味着银行的风险程度加大,这将导致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降低。瑞信危机会进一步加剧,欧洲银行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波动性。 然而,这种影响将非常有限。尽管瑞信在欧洲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但瑞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方面的失败所致。此外,欧洲央行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强化监管。瑞士国家银行已经表示愿意为瑞信提供资金支持,这也使得瑞信的股价在3月16日反弹了17%。因此,虽然瑞信危机可能会对欧洲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太可能引发欧洲整体性的金融危机。 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瑞信危机虽然不会引发欧洲金融危机,但它确实会对欧洲市场产生短期波动。当投资者感觉到欧洲市场不稳定时,他们会把资金投向更安全的地方,例如美国市场。当大量资金流出欧洲市场后,会流入美国市场,加速美国经济发展。 此外,欧洲银行业的困境,对于美国金融机构而言,也是一个重大机遇。由于欧洲银行业的困境,一些欧洲金融机构可能会被迫出售资产以抵债,这为美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并购机会。 例如,在2012年,荷兰银行因欧债危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问题陷入困境,只能出售部分业务来偿还债务。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巨头JP摩根则在积极扩大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JP摩根看到了机会,并收购了荷兰银行的商业银行部门。这笔交易让JP摩根在欧洲金融市场上扩大了业务范围,进一步增强了美国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因此,欧洲银行业的困境为美国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少扩大市场的机会。 三. 瑞信事件启示 综观欧洲金融市场,虽然波动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这对美国市场而言却是一大利好。在此背景下,美国成为全球避险资产的首选流向。除瑞信危机外,欧洲还面临着战争、能源危机、高通胀和汇率等多个问题,这暴露了欧洲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相对而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更加健康和稳健。 尽管华尔街的三家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ignature Bank和Silvergate Bank——相继宣布倒闭,引发了一些投资者对美国市场不稳定的担忧。然而,这三家银行的倒闭恰恰代表着美联储在积极应对行业泡沫。这三家银行分别代表着高科技、房地产和数字货币三个不同的产业。美联储采取快速加息的措施,旨在刺破行业泡沫。从股市表现来看,尽管这三家银行的接连倒闭引发了一些恐慌,但整体股市并未受到影响。三大指数仍然保持上涨态势。美联储刺破行业泡沫的举措并没有引发市场剧烈震荡,这正是美国金融系统完善的体现。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和引领者,一直是投资者的重要选择。美国市场的强大实力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风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将投资重心放在美国市场上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投资者也需要认识到市场风险和机会的并存,需要在投资过程中合理配置资产,选择具有较好盈利潜力的投资标的,以实现长期的投资收益。 【公司介绍】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更多信息:https://www.aifinancial.ca/zh/
lg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03-22
又一个大行恐将爆雷?这一市场已悄悄聚焦德银
go
lg
...
te指出,欧洲银行5年期信用违约掉期(
CDS
)单日波动最大的是德意志银行,其息差扩大幅度甚至超过了瑞银(UBS)。#银行业危机# (图源:彭博社) 过去一个月,德意志银行的
CDS
增扩幅度几乎和瑞银一样多,但它并没有向瑞银一样在一个周末内被迫收购一个拥有5750亿美元资产的竞争对手(这里指的是瑞信)。 金融博客Zerohedge注意到,瑞银股价在周一(3月20日)开盘暴跌16%后有所反弹,但
CDS
却未能同步反弹…… (图源:Zerohedge) 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意志银行的收入一直在下降,该行的治理也受到了质疑,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就其对洗钱的控制提出了谴责。 然而,在过去两年里,随着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改善,这家投行率先实现了复苏。 尽管如此,德意志银行的表现还是落后于欧洲银行股从去年夏天开始的反弹,其市净率仍很低。 White指出,传染风险比2008年低得多,但也不是零。而且传染并不总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瑞信的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德意志银行。 (图源:彭博社) White将继续观察
CDS
利差,看看压力是否在扩散,以及在哪里扩散。
lg
...
夏洛特
2023-03-21
财汇|三十而立的龙湖:营收同比增长12%,核心净利达225亿
go
lg
...
。其中,2022年5月成功发行首单创设
CDS
公司债5亿元,票息4.00%,期限6年;2022年8月,集团发行首单“中债担保”中期票据15亿元,票息3.30%,期限3年;2022年11月,集团发行规模20亿元的中债增全额担保债券,票面利率仅3.00%,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融资为央行“第二支箭”落地后的房企首单融资;2022年12月,龙湖发行首单“内保外贷”境外银行贷款7亿元,期限5年。 赵轶表示,过去几年龙湖穿越周期的一个很大的“利器”就是龙湖的债务结构,未来公司会继续保持债务结构的优秀,保持融资的主动性,保持融资成本的竞争力。 对于2023年龙湖在资产平衡上面的规划,赵轶提到,2023年龙湖的债务会保持稳定不变,但是在结构上会进一步做一些优化。 变与不变,龙湖增肌不增重 2022年业绩会上,龙湖管理层表示,会采用相对弹性的供货策略,根据城市不同,采取“一城一策”,以平衡量价关系,做有质量、有利润的增长。 业绩会上,陈序平还谈到了交班后龙湖的变与不变。他具体解释,不变的是龙湖的底色,具体包括企业整体的经营策略、企业文化、稳健的财务等。 但同时,陈序平也表示,变革的方面一是根据内外部的形势,对企业整体增长做出包括业务重构方面的调整,会更加重视资产质量,同时在负债端保持对有息负债的控制,并不断提升企业周转。二是对于航道的重构,变成“1+2+2”模式,即一个开发航道,两个运营航道以及两个服务航道,且是“一个龙湖”生态体系下。 值得了解的是,2022 年 8 月,龙湖集团正式发布全新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集成龙湖全业态开发经验及行业领先的数字科技能力,为客户提供定位策划、开发管理、虚拟建造、数字孪生、EPC 服务、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等六大产品服务模块。 目前,龙湖龙智造已累计获取建管项目近 40 个,总建筑面积超 700 万平方米,与包括大家投控、中铁城投集团、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央国企、地方平台公司、AMC、保险公司及大厂高校等行业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陈序平还谈到,企业这两年企业选择了一条有挑战的路,实现利润稳中有增,同时还要优化资产质量。“打个比方,你要增肌但体重不能增加,那就需要管理层更加自律、更加提高经营水平,更加注重整体公司资产质量,我们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但会坚定前行。”
lg
...
金融界
2023-03-21
瑞信172亿美元债券“清零”,机构损失惨重,血本无归!欧美银行股继续暴跌,瑞信重挫60%
go
lg
...
债务违约的保险成本飙升,瑞银集团1年期
CDS
跃升16个基点,至114个基点;瑞银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进一步扩大至175个基点,为十多年来最高水平。 瑞信172亿美元“债券清零” AT1债权人“血本无归”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周日称,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银收购瑞信后,面值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这意味着,为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承担成本,这些面值的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 颇为讽刺的是,哪怕是按照正常的清算流程来处理,AT1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也理应优先于普通股股东。但如今,瑞信股东们还能从瑞银的全股票收购中回血30亿瑞郎,瑞信的AT1债权人却要承担所有本金损失,这令许多债权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AT1债权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了人们什么才叫“血本无归”……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的决绝与狠心引起了AT1债券持有人的愤怒,并指控瑞士当局完全没有考虑到CoCo债券在资本清偿结构中的优先位置。一位银行家表示,这一决定可能会给欧洲债券市场带来一场“噩梦”。 机构损失惨重 安联或躺枪 据媒体汇编的数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景顺(Invesco)和BlueBay此前都是众多持有瑞信AT1债券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今天晚些时候,市场传出,瑞士信贷最大的债券持有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市场猜测,上述公司可能是安联。但安联方面目前并未有回应。 在伦敦上市的景顺AT1资本债券UCITS ETF下跌17%,创纪录最大跌幅。 虽然瑞银与瑞信在经过数论讨价还价之后,瑞银最终开出了30亿瑞士法郎的“高价”,远低于瑞信上周五1.86瑞郎的收盘价,相当于打了四折。 瑞信的股东侥幸逃出生天,但仍然损失惨重。据CNBC报道,沙特国家银行在瑞士信贷投资上亏损超过10亿美元。 而规模达1.3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则含糊其辞。其表示今年早些时候该基金就减少了对瑞信集团的持仓。“自年底以来,我们不断减持瑞信仓位,现在持股比例约为1%,”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发言人Line Aaltvedt周一表示。“我们在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尤其是北美和欧洲银行的情况。” 周一欧股普遍低开 银行股成为重灾区 受此影响,周一欧股普遍低开。德国DAX30指数、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一度跌超2%,英国富时100指数一度跌超1.7%。随后跌幅逐渐收窄。 银行股成为重灾区,瑞士信贷跌超60%,德意志银行一度跌超10%,德国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一度跌超8%。此外,美股第一共和银行美股盘前一度跌约35%,阿莱恩斯西部银行盘前一度跌超10%,西太平洋合众银行盘前一度跌超5%。 此外,港股银行股3月20日表现亦疲软,渣打集团跌超7%,汇丰控股跌超6%。此外,保险巨头保诚亦大跌超8%。 瑞银收购瑞信后,周一瑞银债务违约的保险成本飙升。瑞银集团1年期
CDS
跃升16个基点,至114个基点;瑞银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进一步扩大至175个基点,为十多年来最高水平。
lg
...
金融界
2023-03-20
【转】债券投资者闹翻了,瑞信收购案170亿 AT1债券要先于股票归零
go
lg
...
市场是收市的,但对于瑞信的债券、票据和
CDS
,华尔街大行仍旧进行了特殊的开盘交易,交易过程惊心动魄。 最后在周日夜间,在瑞士央行主持,欧洲央行支持,美联储祝福的情况下,瑞信以33亿美元的对价卖给了瑞银,大约是周五瑞信收市价格84亿的一半不到。 这次的合并过五关斩六将,非常不容易。在上周末,银行间市场已经开始拒绝瑞信的票据交易,即使在瑞士央行周四迅速注入500亿资金后,交易对手也仍不考虑继续交易。持续的撤资把瑞信推上了接近倒闭绝路,瑞信必须要在周末寻求成功出售。 为了保住瑞信和执行成功收购,瑞士不惜修改法律,让交易双方获得授权绕过股东投票决定。也就是只要董事会通过了,所有股东对于出售和出售的价格不能有任何质疑,最终结果是让试图在上周五仍旧持有股票的股东其股票资产将被抹去一半。 瑞银最初对瑞信的报价仅为10亿,这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之后报价变为33亿得以成交,不过170亿的瑞信AT1债券被抹零。 打破了损失承担先股后债的惯例 一般而言,债券的优先权高于股票,意味着一般是股东先亏损归零后才轮到债券。但这次的交易中,AT1债券先归零,这些债券被称为CoCos债,是一种特殊的可转债,在某些条件下会从债变为股。但此时,银行需要满足自有资金和合格负债的最低要求,通常称为 MREL,以支持在倒闭时的有效解决方案。如果贷方的资本比率低于预定水平,则可减记 CoCos。但本次直接减记到零,而股东权益仍旧可以保留接近50%,则令人意外。 这些面值1元的债券在周末2天的特殊交易时段中,波动极为剧烈,周五收盘在35c。在报价10亿被拒绝的时候,这些面值为1元的债券交易价格处于20c。交易员衡量收购不成,强迫国有化后仍旧有些价值。 然后大约是新西兰时间周一凌晨3点在交易最初达成的时刻,这些债券交易价格迅速飙升到50-70c,暴涨了3倍。一些交易员以为债券可以以1元或者转股后以50c左右偿付。等到交易细节披露,发现这些AT1彻底沦为牺牲品后,价格则迅速跌向0。(下图没有展示周六和周日的特殊交易) 愤怒的债券持有人 仍旧持有这些债券的机构怒不可遏,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市场惯例甚至可能违法的决定。他们认为,在 AT1 债券面临损失之前,股东应该是第一个受到打击的人,而作出这样的规定,导致债券先于股票归零,可能被证明对 2750 亿美元的 AT1 市场造成巨大打击,并引发对其他贷方 CoCo 的前景的严重怀疑。 在2017年的另一次危机事件中,西班牙Banco Popular SA被桑坦德银行收购,当时是股票和AT1 债券一起归零,则没有引起很多质疑。 数据显示,瑞信有13种流通在外的AT1(Coco)债,大约占比其债务的20%,最大的大约20亿美元,本来可以在7月就赎回。 虽然投资者担心AT1 债券的安全,导致AT1价格不断下跌到仅有35C, 仅在1周前,瑞信仍在向投资人宣称,股票会先承受打击。 现在结果出来以后,AT1全军覆没,但股票仍有几成价值,难免会让部分投资人非常生气。 金融风暴进一步逼近 美联储需要救市 随着银行风暴进一步逼近,即使是瑞信被收购,市场仍旧非常紧张,尤其在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债券先于股票归零的操作以后。 接下来数天将会面对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毫无疑问联储在原来的通胀和经济目标之上,还需要增加金融稳定。 为了完成金融稳定的任务,联储已经大规模通过新设立的贴现窗口,允许银行按债券的面值换取现金,进行了实质性的货币宽松,效果等同于QE。并且为银行留下了套利渠道(银行可以去市场7折买了债券后给美联储换取100%现金,并依此重复) 在过去2周中,美联储已经向银行释放了大约2000亿美元的货币,而过往1整年,使用货币紧缩回收的货币不过6000亿。虽然存在争议这个和传统的QE仍有区别,但本质是释放货币并无不同。 在未来几天即将到来的会议中,大概率美联储会停止加息或者仅加息25基点,先把金融动荡稳定下来。 之后则可能会采取货币宽松和加息同步的方式处理通胀和金融稳定。也就是资本市场不会继续承受代价,但实体经济则可能继续成为代价。 【转载源自 Collinson Crowdfunding,侵删】
lg
...
老虎证券
2023-03-20
上一页
1
•••
20
21
22
23
24
•••
4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大信号!美国财长贝森特:美中已经具备达成协议的条件
lg
...
中国突然祭出意外举动!中国将对债券利息收入征税 此前数十年一直免税
lg
...
中国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正在掐断对西方国防公司的关键矿产供应
lg
...
“美国恐迎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传奇投资人罗杰斯清空美股 已显著增持这一贵金属
lg
...
非农成特朗普一大“痛点”:全球市场趁势逢低买入!美联储降息几率疯狂飙升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