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1月31日
go
lg
...
今日市场 今日A股三大指数回调,沪指全天以弱势震荡为主。个股涨多跌少,北向资金跑步入场。盘面上,光伏股强劲,细分HJT电池概念表现突出;地产板块盘中多次发力;培育钻石、稀土、猪肉、航运等概念活跃。下跌方面,旅游、酿酒、医药等消费板块大跌靠前;半导体、软件板块跌幅靠前。消息面上,随着相关细则的发布,备受市场关注的北交所做市交易即将上线,由此将给做市商带来更多业务增量。不过目前来看,仍以消息驱动的短线情绪性炒作为主,其延续性仍有待持续观察。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55.67点,下跌0.42%,成交额为3753亿元;深证成指下跌0.80%,成交额为5249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26%。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973只,下跌个股数为1904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不一,其中周期和稳定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金融和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7个行业上涨,其中房地产,石油石化,农林牧渔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55%,1.37%,0.85%。食品饮料,计算机,医药生物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2.44%,1.67%,1.50%
lg
...
格上财富
2023-01-31
中诚信国际:疏堵结合深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扩大债市功能发挥
go
lg
...
,监管部门设立示范房企,创设CRMW、
CDS
和信用保护凭证助力民营房企合理融资;8月,监管部门指导国资信用担保机构为示范房企债券融资增信,缓解优质房企流动性压力,给予市场更多信心。四季度以来,稳地产政策更密集发布,“金融16条”以及房企纾困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相继落地,为出现资金困难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持续释放政策利好。另一方面,为提振房地产领域市场需求,监管部门多次调整房贷利率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激发住房需求。继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后,5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调商住房首套贷款利率下限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9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通知,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地,2023年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正式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的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2022年末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稳地产是防风险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未来随着地产行业销售及融资支持政策的持续发力,疫情扰动缓解、居民收入情况改善,房地产销售情况有望回暖,市场信心或逐步修复。 从债券市场融资表现来看,2022年信用债在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方面发挥了直接作用。从融资规模来看,2022年民营企业融资有所恢复,但恢复程度有限。2022年民营企业信用债净融资较去年大幅流出超1900亿元的情况有一定修复,但整体仍净流出超过700亿元。未来随着监管采取的各项举措陆续落地及效果显现,民企债券融资状况有望进一步修复。创新品种发行活跃,2022年共有近4900亿元的各类创新品种发行。其中,碳中和债券仍是发行主力,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占比超过40%;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正式推出以来发行逐步活跃,年内发行量总计超过1100亿元,为所有创新债券品种中发行量第二高的品种,占比接近23%;同样为5月推出的低碳转型债券发行规模接近300亿元,占比接近6%;乡村振兴债券发行热度也较高,2022年发行860亿元,占比接近18%。在监管支持下,随着各项配套机制的逐渐完善、品种不断创新,预计后续创新品种将持续扩容,精准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二、 优化债市基础制度规则,深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年内监管部门持续优化制度建设,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进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对基础制度进行优化,规范参与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债券融资环境,促进市场平稳高效运行。同时还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债券市场法治化建设,健全信用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的法律法规,维护投资者权益,筑牢风险防线。 年初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基础设施机构联合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拟在尊重两个市场现有挂牌流通模式、现有账户体系及交易结算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前台和后台基础设施连接实现订单路由和名义持有,后续投资者无需双边开户和改变习惯,即可实现“一点接入”,更加便利地参与两个市场的债券交易。《暂行办法》明确了互联互通机制的总体安排和业务要点,为后续细则的制定提供了思路及空间,其出台有助于增强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的便利化程度,提高投融资效率,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通,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年内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纲领性依据和行动指南。文件强调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明确“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再次强调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以疏通发展堵点,提高融资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 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分别发布一系列规则,从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多个环节出发,统一和明晰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注册制大背景下债市基础制度,推进市场规范化发展。从交易所来看,交易所接连发文明确公司债券上市审核、交易、投资者管理等业务规则,规范债券涉及的业务环节,压实市场主体责任,强化市场管理。发行制度方面,除整合和优化现行制度规则、引导业务规范运行外,还严格约束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欺诈上市等行为,严禁发行人自融和利益输送,加强市场约束,严防债券发行的不当行为。交易方面,通过发布《债券交易规则》和配套指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债券交易规则体系,明确建立债券交易参与人和债券做市商制度,丰富交易安排,更好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同时规范交易申报要素,为交易基础设施协同联通创造条件。另外,交易所还着力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持有人会议制度,包括细化持有人会议召开情形、完善议案及决议公告等相关安排等,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从银行间市场来看,人民银行制定了债券借贷业务规定,从市场参与者、履约保障品、主协议等方面完善债券借贷制度,提高债券借贷的灵活性及运转效率;还明确大额借贷报告及披露、风险监测等有关要求,规范债券借贷业务管理。交易商协会明确了自律管理措施的实施标准和工作程序,构建起自律管理措施与自律处分措施相互衔接的违规惩戒体系,进一步提升惩戒质效。同时还建立债券交易行为档案,收集市场参与者交易和结算行为相关信息,记录参与者交易未履约、虚假报价等违规行为,以帮助市场参与者了解交易对手情况,控制交易违规风险。这也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整治债券交易恶意违约行为。此外,交易商协会规范限制了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形,明确募集资金应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资金混同存放,同时强化了企业的信息披露义务。 立足防风险,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债市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覆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全流程全链条的制度设计。4月央行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从全局高度对金融稳定制度的统筹安排,健全金融稳定顶层设计。压实了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银行间市场也深化债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债券置换和同意征集制度引入银行间市场,丰富发行人主动债务管理工具;在总结前期市场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违约及风险处置机制,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建设。此外,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均强化了信息披露、惩戒体系等方面的要求,督促市场主体主动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强化风险防范和处置。此外,证监会、财务部还联合发文明确证券领域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有关规定,提出违法行为人已缴纳的行政罚没款可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推动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在证券领域落地,维护受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体来看,年内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法治化建设更进一步,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统一,疏堵结合下债市投融资效率有望提升。但也要注意,现阶段债券市场互联互通问题尚需更多细则落地推行,改善市场分割问题道阻且长;投资者保护、规范化管理等也需继续强化,以更好地夯实债市运行基础,切实推进债市的高质量发展。 三、互联互通更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 对外开放作为债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一直是监管的发展要点。年内双向开放的相关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债券市场的统一开放持续深化。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文,指出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同步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对外开放。配套实施细则的落地也使得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券市场的流程更加简化,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7月,内地与香港“互换通”落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与“债券通”协同发展,深化我国债市的对外开放。 监管部门还优化基础制度,聚焦进一步提升境外机构入市的便利程度,从“融资端”和“投资端”入手,吸引增量资金的同时着力提升存量资金的黏性,扩大债市的双向开放。11月,人民银行、外汇局进一步规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市的资金管理规定,在整合现有外汇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主要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跨境管理进行了统一,提出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套保渠道、取消柜台交易对手方数量限制、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等便利措施,提高资金管理方便程度,鼓励境外资金长期投资我国债市。同时熊猫债制度建设迈入新的台阶,在前期规则体系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熊猫债优化措施,一方面允许更多发行人享受“多品种统一注册”便利,采用更国际化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注册发行效率;另一方面,12月监管发文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资金登记、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及使用等管理规则,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留存境内,也可汇往境外使用等,吸引更多境外发行人进入债市融资。 “走出去”方面,监管部门也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在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海外融资。在推出征求意见稿四个月后,2023年初发改委正式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外债管理范围、募集资金用途、审核登记流程等方面内容,提高企业外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便利化水平,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变化不大。本次新规的最大变化是将原来的外债备案登记制改为外债审核登记,细化审核登记程序,丰富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外债使用和履约情况管理,防范外债风险。同时提出外债用途正面导向和负面清单,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企业使用外债聚焦主业,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持续加深,虽然现阶段占比不高,但境外机构仍是我国债市中不可忽视的配置力量。截至2022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持债规模和占比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这或与中美利差倒挂等有关;截至11月末,共有1071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机构数量较上年增加55家。整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随着制度规则不断优化,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长期内境外资金流入的趋势有望延续。
lg
...
金融界
2023-01-30
12月经济数据点评——内需回暖,好于预期
go
lg
...
一.12月经济数据(投资、消费、工业)总览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 GDP:统计局公布数据,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9%,预期增1.8%。 投资:12月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 7.4%、14.3%、-12.2%,2022 年全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 9.1%、9.4%、-10.0%。 消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 工业: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1.8%,预期降6.5%,前值降5.9%。 二. 12月经济数据(投资、消费、工业)点评 1. 固定资产投资 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投资增速较1-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分领域来看,基建投资维持强劲,制造业投资增速扩张,房地产投资边际温和改善。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基建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今年或表现较稳。2022年1-12月狭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12月单月狭义基建投资同比上涨14.32%,较11月增速大幅回升3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8
兴证策略:十大指标详解外资驱动因素
go
lg
...
指标3:中国5年期主权
CDS
中国主权
CDS
与北上资金净流入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由于主权
CDS
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资产组合层次实施“宏观对冲”,并用于抵消相应国家的“国家风险”,因此可用于衡量外资对国内经济的担忧程度。当中国5年期主权
CDS
价格快速上升/回落时期,外资大概率流出/流入A股。 维度三:全球流动性 指标4:10年期美债利率 美债利率的大幅波动,对外资流入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美债利率上行往往伴随全球流动性收紧,同时会抬升外资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美债利率的上行将使中美利差收窄,进而导致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性价比降低,导致北上资金流出压力较大。在美债利率涨得过急的时候,历史上,美债利率突破60日均线后,北上资金放缓净流入乃至净流出的概率较高,反之亦然。 指标5:中美利差 中美利差对外资流向也有较好的解释作用。历史上,中美利差在快速变动的阶段往往会对外资流入A股产生影响,彼时二者的正相关性较强。中美利差快速收窄,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步伐往往减缓,甚至转为净流出。反之,当中美利差快速走扩的阶段,外资往往加速流入A股市场。 指标6:离岸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是影响北上资金的重要因子之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提升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资产吸引力,从而吸引外资流入,而人民币贬值时将导致中国资产吸引力的回落,市场则通常会面临外资流出压力。从历史数据来看当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单边变化时,陆股通净流入规模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多数时间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 维度四:A股性价比 指标7:A股相对收益 中国权益资产的相对收益吸引外资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中国权益资产表现优于其他发达市场,资本的逐利性或驱动全球配置型的海外资金加速配置中国资产,并进一步对市场形成正反馈作用,外资净流入与MSCI中国/MSCI发达市场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2022年5-6月,当海外市场因为衰退担忧而深度回调的时候,随着中国经济爬出疫情的“深坑”,A股也从底部开启一轮反弹,在全球市场表现一枝独秀,进而吸引外资大幅加仓。反之,当A股在全球市场中相对收益较低的阶段中,外资,尤其是交易型资金倾向于流出中国,转为加仓收益相对较高的其他市场。 指标8:A股波动率 A股波动率与北上资金净流入呈现出较强负向关系。通过计算全部A股近20个交易日涨跌幅的标准差反映A股市场的波动率变化。当A股波动率下降,赚钱效应改善,为外资提供了较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吸引北上资金大幅流入。反之,随着A股波动率抬升,市场赚钱效应回落,外资大概率将开始放缓流入节奏、乃至流出A股。 维度五:外资风险偏好 指标9:VIX指数 2018年以来,外资流入A股节奏与VIX指数显著负相关。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外资入场跟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等发达市场的表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随着外围风险偏好修复,新兴市场都会受益于正向“溢出效应”。当海外尤其美股表现较好、波动率回落时期,全球资金有望加速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但是当外围市场波动加剧下,海外投资者情绪大概率将受到压制,北上资金大概率将流出A股。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维度六:地缘政治 指标10:美国TPU指数 TPU指数和外资流向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外资短期的大幅波动,我们用美国TPU(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予以跟踪。由于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外资的风险偏好,因此其对海外资金的配置行为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22年11月以来,随着TPU指数大幅回落,国际关系进入缓和阶段,北上资金也开始大幅回流。 外资驱动因素和指标总结 中国基本面、全球流动性、资产性价比、外资风险偏好和地缘政治环境维度下的8个指标自去年11月以来均出现积极变化、形成合力,对本轮外资大幅流入起到重要催化作用。除MSCI指数中A股纳入因子未变化,PMI指数于2022年11-12月延续回落外但稳增长政策下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其余八大指标都自去年11月出现改善的拐点,是本轮外资大幅流入的重要驱动因素。 风险提示 1、历史经验可能失效;2、中美博弈超预期;3、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4、美联储收紧超预期。
lg
...
金融界
2023-01-17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1月17日
go
lg
...
今日市场 今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个股跌多涨少,北向资金跑步入场。盘面上来看,酒店及餐饮、半导体及元件、景点及旅游等板块领涨,饮料制造、贵金属、食品加工制造等板块走低。短期市场基于春季躁动预期,尤其是北向资金开年的持续流入,加大了权重个股配置,以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板块活跃度持续提升,从而提振了市场信心。当前市场情绪较高,需冷静对待市场情绪,短期不建议过度追高,而要重视一季度风险因素的演绎。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24.24点,下跌0.10%,成交额为3026亿元;深证成指上涨0.13%,成交额为4045亿元;创业板指上涨0.24%。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1961只,下跌个股数为2875只。12月疫情防控大幅放松后,短期对经济有一定冲击,但寒冬终将过去,未来或迎来暖春。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多数风格表现不错,其中成长和金融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稳定和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8个行业上涨,其中电子,社会服务,国防军工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67%,0.88%,0.85%。传媒,综合,医药生物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31%,1.1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7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1月16日
go
lg
...
今日市场 今日A股三大指数普遍收涨,个股涨多跌少,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盘面上来看,金融股再度走强,医药股展开反弹,数字经济概念股盘中活跃,芯片股震荡走高。下跌方面,部分前期高位股继续调整。消息面上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使得今天开盘信息安全相关个股全线大涨。另外,今天市场人气被激活,券商功不可没,周末证券经纪管理办法指出“券商不得收取佣金明显低于证券经纪业务服务成本”。对券商板块构成利好,所以今天盘中全线大涨,不过到了下午开始回落。牛市启动还需要时间,建议投资者追涨需谨慎。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27.59点,上涨1.01%,成交额为4132亿元;深证成指上涨1.58%,成交额为5039亿元;创业板指上涨1.86%。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3881只,下跌个股数为1034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多数风格表现不错,其中消费和成长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周期和稳定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8个行业上涨,其中计算机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6
格上宏观周报:A股是否能开启“春节效应”?
go
lg
...
格上研究 1、 私募机构观点汇总 A股单边上行,上证指数逼近3200点创1个月新高,创业板指逼近2500点创4个月新高。海外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政府支出将于1月19日触达目前的债务上限,因此她呼吁国会尽快通过临时法案,再次提高政府债务上限,以避免政府部门停摆及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情况。。国内方面,国务院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两方面,共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等15项具体举措。展望后市,随着积极因素逐步落地,市场情绪得到好转,对2023年市场更加乐观。 丹羿投资:对2023年市场更加乐观。经济环比向上,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权益类投资 基本面方面,疫情防控优化,有利于经济活力提升;地产继续放松,对销售有一定刺激作用。从内需上看,经济预计会环比向上。从海外看,欧洲经济已衰退,美国预计23年上半年衰退。所以经济上会面临内需向上、外需回落的局面,可能会造成23年经济的弱复苏。 流动性方面,美国通胀回落,加息预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5
12月通胀数据点评——核心CPI修复开启
go
lg
...
一、 12月通胀数据总览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中国12月CPI同比增速1.8%,前值为1.6%;12月PPI同比下降0.7%,前值为下降1.3%。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二、12月CPI分析 12月CPI同比上涨1.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月的CPI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食品回升,二是能源转跌,三是服务改善,四是核心通胀回暖。 具体来看,食品项中,猪价持续下行,带动CPI猪肉环比降幅扩大。养殖场二次育肥出栏和年末集中出栏带来猪肉供给增加压力、在节前出尽概率较低,也可能会压制节后猪价的反弹空间。另外,或受季节性因素、疫情扰动交通运输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 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下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出行及娱乐活动有所恢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上涨。 1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结束近3个月持平0.6%的状态。核心CPI涨价趋势的抬头,与线下活动恢复、服务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4
重阳投资:港股本轮反弹主要源于近两年连续下跌带来的高性价比和三重压力改善后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修复
go
lg
...
注度,反映外资对中国风险偏好的中国主权
CDS
价格开始大幅回落。对中国的风险偏好修复,对海外的衰退预期升温,多重背景下外资开始回流港股,驱动港股快速反弹。 展望港股后续表现,重阳投资认为港股仍将在波折中不断上行。分析本轮反弹,估值水平的修复为恒生指数贡献了超过40%的涨幅,其PE TTM刚刚回到近十年均值水平,表征盈利预期的彭博恒生指数一致预期EPS尚没有明显上修。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海外逐步进入衰退周期,港股流动性环境仍会不断改善,对港股估值水平形成支撑;同时伴随中国的重新开放和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出台,经济增长预计将重新回到潜在增长水平,港股盈利预期的上修也将推动港股继续上行。
lg
...
金融界
2023-01-13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1月12日
go
lg
...
今日市场 今日三大指数早盘小幅上涨后震荡下行,午后有所回暖,其中沪指走势较弱。截至收盘,沪指涨0.05%,深证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51%。盘面上,光学光电子板块较强势,互联网电商、通用设备、证券等板块涨幅居前;酒店及餐饮、房地产、饮料制造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近2500只个股下跌。主要原因:1)近期各地疫情快速达峰,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叠加稳增长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得以增强,推动市场回暖。2)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报告指出,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22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929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3.49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27万亿元。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163.45点,上涨0.05%,成交额为2754亿元;深证成指上涨0.23%,成交额为4061亿元;创业板指上涨0.51%。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255只,下跌个股数为2532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不
lg
...
格上财富
2023-01-12
上一页
1
•••
27
28
29
30
31
•••
4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大信号!美国财长贝森特:美中已经具备达成协议的条件
lg
...
“美国恐迎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传奇投资人罗杰斯清空美股 已显著增持这一贵金属
lg
...
中国突然祭出意外举动!中国将对债券利息收入征税 此前数十年一直免税
lg
...
中国突传重磅!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正在掐断对西方国防公司的关键矿产供应
lg
...
非农爆雷引发金价惊人暴涨行情!两张图看黄金技术前景 投资者如何获利了结?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