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良好,也是全球首个按照美国FDA个药指南完成生物等效性研究获批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长效缓释制剂。其次,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继前列腺癌适应症2023年获批上市之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于2024年获批上市,中枢性性早熟适应症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公司也布局了三个月缓释的亮丙瑞林微球产品,以及注射用醋酸丙氨瑞林微球。瑞林类市场2024年有近百亿的市场,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结合公司平台技术的优势,产品布局全、多、广。 微球制剂因为长效的优势,非常适合精神类产品,丽珠重点产品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也在今年上半年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阿立哌唑长效微球制剂,我们也将参与今年的医保谈判,公司预计市场潜力还是很可观的。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基数较大,且竞品总体较少;相较于既往的利培酮等药物,阿立哌唑化合物的副作用更小。同时,丽珠的缓释微球具备释放更平稳的特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更优,这一点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阿立哌唑微球为长效产品,每个月注射一针,能很好的改善依从性,所以市场方面有非常不错的想象空间。公司为了该产品的上市也做了很多铺垫工作,启动了覆盖60家中心、1200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此外公司还布局了布瑞哌唑微球,进一步夯实精神长效产品线。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小核酸项目临床进展和BD预期,以及丽珠单抗减亏预期如何? 答:小核酸药物LZHN2408适应症为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目前I期临床中,I期临床分Ia(安全性)与Ib(目标剂量药效评估)两阶段,Ia期纳入健康人,而Ib期将纳入高尿酸人群验证治疗潜力。Ia期入组已结束,初步数据显示安全性不错;Ib期入组预计于9月份结束。 临床前数据显示: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关键嘌呤代谢物异常升高,也避免了因尿酸急剧下降导致溶晶反应引起的二次疼痛;有效性方面,在食蟹猴模型中,单次给药后降尿酸持续期可长达3-6个月。 该项目在国内同靶点痛风小核酸药物中进展最快,全球尚无同类上市产品。此外,近期全球小核酸药物龙头公司的业绩及市值表现都非常亮眼,大家对小核酸赛道的关注度也很高,所以也有一些MNC及FA与我们联系,不过目前我们这个项目还在I期,计划在积累一定阶段的临床数据后,会积极启动BD相关事宜。 丽珠单抗减亏预期:2024年,公司已对丽珠生物新冠相关产品及终止研发管线项目计提了充分的资产减值损失。进入2025年,丽珠生物研发平台的支出已全面聚焦于现有在研项目。基于当前研发计划,我们预计丽珠生物2025年较2024年减亏3亿左右,且后续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整体表现将持续向好。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后续研发费用投入情况,此外,其他公司长效促卵泡素也有在研,公司如何看待促卵泡素市场后续的变化? 答:基于公司既定的研发布局战略,公司对未来研发费用的投入规划依然将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深化核心领域优势,围绕强化消化道、精神神经及辅助生殖等传统优势领域,积极支持P-CAB、微球等关键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巩固并扩大我们的市场领先优势;二是拓展未来增长引擎,公司已将研发管线延伸至代谢、心脑血管等潜力巨大的慢病领域,未来将持续加码小核酸、重组蛋白疫苗等前沿技术平台,进一步充实相关管线在研品种,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 公司将始终确保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战略需求的匹配:对于符合公司清晰研发战略、具备高临床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公司将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高效的研发决策与管理体系,确保资源精准配置到最具价值的环节。 关于促卵泡素市场:首先,国内辅助生殖市场近三年保持稳定,规模在45亿元左右波动,其中促卵泡素是核心产品。丽珠目前的尿促卵泡素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在辅助生殖终端的市占率及生殖中心覆盖率上均处于领先地位;重组FSH的推出将完善公司现有产品线,该产品在注册阶段即采用进口注射笔,目前是国内唯一具备出海条件的重组FSH产品;辅助生殖临床诊疗方案已较为成熟,从促排到抑制过度排卵的全流程,对企业的产品矩阵丰富度提出了高要求。未来,生殖产品线出海将是公司制剂出口的重要方向;而在辅助生殖领域,衡量竞争力的核心并非单一产品,而是产品组合的完整性。 问:公司阿立哌唑微球参加医保谈判的进展?艾普拉唑仿制药上市后对该产品的影响?IL-17A/F强直性脊柱炎完成III期,报产进展如何? 答:阿立哌唑微球的医保谈判目前仍在推进中,该产品6月份已确定挂网价,后续进展请持续关注。 艾普拉唑仿制药上市之际关注度较高,我们当时已明确对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信心,这一判断在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中得到了印证。丽珠在消化领域深耕多年,不仅积累了坚实的医患口碑,作为第三代PPI的开创者,艾普拉唑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在院端、品牌、医患教育上有自身优势壁垒,艾普拉唑目前在医院覆盖率及上量方面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仍有较大市场潜力。目前仅一家仿制药上市,我们判断,单一竞品不会对其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IL-17A/F的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由合作方鑫康合生物开发,2024年12月公布首次分析达到试验的主要有效性终点。目前最终数据尚未公布,预计其报产时间与银屑病适应症相比,将相差约半年。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