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步长制药:受让“二至调经优化方”,填补卵巢功能减退中药1.1类新药空白,“五名联动” 打通产学研
go
lg
...
年上市以来,其累计分红超75亿元,超过
IPO
募集资金规模近一倍。 资本结构优化策略同步推进。8月12日,步长制药完成5,147万股回购股份注销,总股本缩减4.65%。累计回购金额达17.44亿元,通过缩减股本直接提升每股收益。通过持续的分红和回购,步长制药向投资者展示了其对股东利益的重视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18年公益投入与320亿元纳税贡献:彰显企业责任担当 步长制药始终秉持 “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08年起,企业连续18年资助“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组织3.2万人次医疗专家深入西藏、四川等地,在张伯礼院士、高润霖院士、王陇德院士、黄璐琦院士、陈香美院士、郎景和院士、陈凯先院士、韩雅玲院士、董家鸿院士等的带领下,深入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开展大规模健康公益帮扶工作。为高原民族地区同胞,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志愿服务,同时帮助众多高原地区医疗机构与北京高端医疗机构建立了高质量的医疗帮扶和专业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有效促进了高原地区现代医疗水平发展,累计惠及超100万群众。2025年5月,该项目在阿坝州启动新一轮帮扶,这是该活动第三次对阿坝和甘南开展大型系列帮扶,并首次将爱心覆盖阿坝州全域,为当地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救助。 纳税贡献成为另一重要维度。自成立以来至2025年7月,步长制药已累计全国纳税超320亿元(其中山东园区累计纳税近180亿元),在菏泽鲁西新区,步长制药通过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女贞子、旱莲草等原料种植户年均增收超万元,形成“研发-生产-助农”产业链闭环。 步长制药的实践表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对股东、患者及社会的多维价值创造。随着 “二至调经优化方” 等创新药进入产业化阶段,以及持续的高比例分红策略,步长制药正构建起研发突破、资本回馈与社会责任的良性生态,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lg
...
金融界
09-12 18:20
港股周报:互联网巨头暴涨,下周迎重磅会议!
go
lg
...
创下的6289倍超额认购纪录,成为港股
IPO
史上新的“超购王”; Top6:碧桂园,上周五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通知,限购政策松绑,符合条件居民家庭非核心区不限购买套数,地产股本周暴力反弹; $碧桂园(02007)$ Top9:云峰金融,9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全资附属公司云锋证券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第一类(证券交易)受规管活动的牌照升级为通过在证监会持牌平台上开立综合账户的安排下,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带动股价暴涨: 下周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1. 下周一,中国将公布8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年率、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失业率等经济数据; 2. 下周四,美联储召开利率决议,市场预期将降息25个基点。
lg
...
老虎证券
09-12 17:11
【美股
IPO
】黑岩咖啡
IPO
火爆开局!募资2.94亿美元破餐饮
IPO
沉寂
go
lg
...
Bar)于周四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IPO
),成为自2023年连锁餐厅Cava Group上市以来首家登陆美国市场的餐饮企业。 此次
IPO
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发行1470万股股票,总计筹集资金2.941亿美元,按照此次
IPO
的发行价计算,黑岩咖啡的市值约为9.563亿美元。发行价高于此前设定的16至18美元区间,反映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消息人士透露,认购需求达到发行规模的约20倍。资产管理巨头惠灵顿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已明确表示有意在此次发行中认购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的股票,为
IPO
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次
IPO
由摩根大通(J.P. Morgan)、杰富瑞(Jefferie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贝尔德(Baird)共同担任主承销商。黑岩咖啡的普通股预计将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五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正式开始交易,股票代码为“BRCB”。 黑岩咖啡创立于2008年,以俄勒冈州比弗顿的一家门店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免下车”(Drive-Thru)便捷服务为显著特色的咖啡零售商。其产品线涵盖热咖啡、冰咖啡、冰茶、能量饮料及早餐食品等多元化商品组合,致力于满足顾客快速、便捷的消费需求。 尽管该公司近几个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但由于关税和通胀,其成本也不断上升。 文件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三个月里,黑岩咖啡实现营收50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060万美元显著增长。但当季净亏损为11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2.2万美元亏损。 公司大部分咖啡豆依赖进口,主要来源国包括巴西、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全球咖啡价格因巴西和越南等顶级生产国遭遇干旱而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加之美国对巴西进口咖啡豆征收的50%关税,共同推高了原材料成本。 作为一家凭借本地化经验和忠实顾客群在区域市场深耕的品牌,黑岩咖啡正积极从行业巨头手中争夺市场份额。公司计划在2025年开设约30家新店,并期望未来维持年均约20%的门店增长率,其长期目标是到2035年将门店总数扩展至1000家。 其竞争对手Dutch Bros于2021年上市,自
IPO
以来股价已上涨逾一倍。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9-12 17:01
高瓴资本参投、年营收近14亿元,麦科田拟赴港
IPO
!
go
lg
...
近日,深圳麦科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科田”)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及体外诊断三大核心业务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及地区,并累计进入中国内地逾6000家医院,其中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市场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财务数据显示,麦科田近年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和13.99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87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4亿元、6.51亿元、7亿元及4.16亿元。尽管2022至2024年报告期内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但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4096.8万元。 公司毛利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43.7%提升至2023年的49.6%、2024年的49.7%,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52.9%。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6亿元。 在产品方面,麦科田已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包括超过50种生命支持设备、80种微创介入
lg
...
有连云
09-12 16:51
十几年的故事即将走向终局,还有2倍往上的机会,干吗?
go
lg
...
里最最正宗的特朗普概念股,而随着两房的
IPO
提上议程,两房也即将由概念股转变为现实。 01 目前的两房状况 我相信,你如果现在去翻两房的财报,一定会大吃一惊。 拿房地美(FMCC)来说,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116亿,过去这么多年虽然有些波动,但整体是稳健中有增长。 一个一年归母利润116亿的公司,且还是美国叫得上号的大公司,在行业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司,给15倍估值不夸张吧,那么怎么着也得值个1000亿美元往上吧。现在美国政府打算让共重新上市,两家合计估值是5000亿到7000亿,这并不是一个随便拍脑袋的数字,是它真有这个利润。 但你去看房地美,92亿美元,这还是连续大涨后的结果。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想不想马上梭哈身家? 但是看官别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大家再沿着财报看下去,就会发现端倪,有一项其他优先股派息几乎把公司的利润掏干净了,留了点残渣给普通股股东,差不多打发要饭的。 这个其他优先股派息是派给了何方神圣?为什么两房要乖乖上交利润?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 搞清这些,就要知道两房故事的由来。 02 两房故事的由来 两房的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众所周知,2007年由房地产引发的次贷危机来了,2008年进一步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啸。用一堆衍生品加了杠杆的两房没扛住,不仅两房没有,那个时候许多金融机构都没扛住,一些公司就此消失,比如雷曼兄弟。 金融危机涉及到政府救助,政府总要杀杀鸡,既是防止企业的道德风险,也是给纳税人一个交代,雷曼就是那只鸡,而两房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太重要了,只能是猴。 于是两房和AIG、花旗、GM等公司一样,申请了政府的救助金,从此置于政府的托管计划之下。 这个托管计划不复杂,就是政府购买两房的Senior优先股,这份优先股要求两房每年给政府10%的股息,与此同时政府还有个Warrant(认股权证),政府可以把优先股转换为公司的普通股,占公司79.9%股权。 这个合同是正常的,政府拿10%息,等经济好了两房连本带息还钱,如果政府想多赚点钱,可以转成普通股,获得79.9%的股权。 这是个三赢的选择,企业活下来了,政府获得了收入,纳税人的钱没浪费。 至于79.9%的股权比例是不是砍太狠了,那只能怪当初自己玩得太浪了,现在濒临死境,吐近80%可以活命,正常人都会愿意选。 接下来的剧本本来就是这样的,活过来的企业开始尝试脱离政府的托管,该还钱的还钱,该卖资产的卖资产,该重组上市的重组上市。比如AIG和花旗银行就是2012年开始脱离政府的托管,开始还政府的钱,90%政府求助的企业是这个剧本。 但两房不是,两房的股东得到了最烂的剧本。 这个剧本的肇事者就是奥巴马政府。 2012年,在两房即将恢复盈利之时,美国财政部以两房无法盈利,风险极大为托词,单方面更改了和两房的第三方托管条件,新的协议又被称为第三方修正协议。在这个协议里,政府要求两房将所有利润上次给财政部,并且不允许两房留存盈利增资。这样子,无论是两房的普通股股东,还是优先股股东,都几乎不可能获得分红。而两房也没办法向政府还钱从而脱离托管状态,还钱它不要。 那么当时两房是不是真处于这种状态呢?有证据表明奥巴马政府当时是知道两房马上要盈利了。从公开的文件来看,房利美的前CFO,Susan McFarland声称其在2012年8月9号曾经明确告诉过美国财政部高管,房利美已经处于可持续盈利的状态,公司不存在破产的风险。 Susan McFarland指出,2012年的时候,政府在得知房利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将会出现超过500亿美元的利润后,不到一周内就单方面修改了救助协议,理由是认为房利美无法盈利和风险很大。 事实也如CFO所预测的,2013年两房净利润加一起超过1200亿美元(大多数是不可持续的一次性利润,比如各大行的赔款等)。并且从2013年开始,两房重新恢复了盈利能力。 通过修订协议,美国政府顺理成章地把两房2012年之后的全部利润放入囊中。 纽约时报曾有分析指出奥巴马的政策动机: 一是榨干两房,将房地产金融市场国有化,这后面很可能有利益集团驱使(当然,就如现在可能重新
IPO
,背后也是少不了利益集团的驱使)。 二是2012年美国正处于财政悬崖上,奥巴马政府没钱,拿走两房的盈利可以补充其他项目的资金。 由于奥巴马政府的这番操作,两房的普通股和次级优先股股东几乎分不到钱,因而其价格都变得一文不值。 但两房的相关利益群体从没停止努力,十倍股几十倍股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03 十年故事或许走向终局 2013年开始,大量股东(包括大机构和个人)在全美各地提起诉讼,主要指控有三点: 一是违反行政程序:FHFA(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两房托管人)在实施“净值”扫除时超越权限。 二是违反股东权利:掠夺公司财产,侵犯少数股东利益。 三是违选指控:认为FHFA的独立性违反宪法分权。 2014年诉讼的带头大哥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Bill Ackman。Bill Ackman操作的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于2014年8月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这个并没有胜诉,不过“小鲜肉”Ackman当年在全球火得一塌糊涂,这一诉讼加剧了公众和机构对两房治理结构及股东权益的关注。 2023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陪审团裁定,FHFA的行为“武断且不合理”,违反了股东的契约权利,判决两房股东共计6.124亿美元,2024年3月追加了1.997亿美元赔偿。当然这些赔偿与美国政府拿走的利润相比是毛毛雨了。诉讼上面两房投资人其实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Bill Ackman现在依然持有两房普通股股票,2013年的时候持股比例在两只票上都分别达到了近10%,现在还持有多少不清楚,Barron’s报道指出其主投资实体可能持有约1.8亿股,按现在的市值算,有10几亿美元。 抛开美国政府让两房重新上市的其他动机不谈,背后有像Bill Ackman这样的利益集团驱使是必定的。 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激起了两房的炒作热潮,不过那个任期里特朗普并没有马上把两房上市摆上桌面谈,中间传过,股价也波动过,但不了了之,后面民主党归来,他们不可能为两房翻案,两房又重新跌成渣。 直到2024年11月特朗普再次当选。 而这一次不同的是,这个任期第一年特朗普政府就反复说过两房的事,在25年8月8日更是明确地说可能今年上市,给出估值5000亿-7000亿美元。 昨晚美国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交易可能成为美国史上最大
IPO
。这基本上表明这件事即使不是100%,概率也超过95%了。 而如果市值上到5000亿,现在的两房应该值多少呢?如我们在8月初说的,政府行权会砍掉近80%股权,如果再新发行15%(这个具体多少没定,可能是5-15%),现行股东权益将会缩水到17%。但如果市值上到5000亿,那对应市值就是850亿。经过连续大涨后,两房现在合计市值269亿,依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有没有风险呢?当然有,比如前不久关于特朗普各种传闻,如果那些传闻成真,故事可能重回起点,等待下一次启动。民主党可能也会有阻碍,之前有个民主党议员明确表示反对,不过这个阻力可能不大。只要特朗普上面没发生变数,上市应该就是大概率事件。 还想了解更多的美股投资机会吗? 还想了解全球算力怎么投资,美股与A股之间如何映射? 还想了解更多的科技细分方向投资机会? 那么,请扫码加入我们,获取更详细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策略,跟随格隆汇研究院一起,在新一轮科技的浪潮中把握确定性机会,分享产业革命红利吧!
lg
...
格隆汇
09-12 16:01
宜品营养港股
IPO
,为中国第二大羊奶粉公司,上市前多次派息
go
lg
...
而无法接受。最近就有卖羊奶粉的公司冲击
IPO
上市。 格隆汇获悉,近期,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品营养”)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海通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宜品营养专注于羊奶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2024年收入超17亿元,毛利率约50%。卖羊奶粉是门好生意吗?不妨通过宜品营养来一探究竟。 01 山东青岛冲出一家羊奶粉
IPO
,上市前多次派息 宜品营养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当时国有企业北安乳品(北安宜品努卡的前身)创立,后来设立“宜品”品牌,并在2011年开始生产销售自家品牌“爱尼可”产品。 2016年公司推出首个配方羊奶粉产品,并在韩国成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次年爱尼可有机奶粉取得中国、欧盟、美国三重有机认证。2019年以来,公司陆续收购一个位于西班牙的乳清生产设施、及青岛奥特种羊场。 宜品营养专注于羊奶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为全年龄段消费者,特别是易过敏、乳糖不耐受或消化吸收不良人群提供高营养、易吸收、低致敏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市前多次派息,而这些钱大部分进了大股东的口袋。 招股书显示,宜品营养在2023年2月向股东宣派股息2.11亿元(派息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2023年3月又宣派额外股息3810万元,并在2025年1月向股东宣派股息3000万元。 截至2025年6月底,宜品营养有约1710名员工,其中115名为海外员工。公司存在未为若干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形,以及未为少量员工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形。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8月25日,牟善波及其全资拥有的康旺投资、员工持股平台启旺投资合计持有约75.11%股份,为宜品营养的控股股东。此外,臻爱投资、长虹投资、天津益旺、鲲鹏共创均为公司股东。 宜品营养的董事长、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牟善波今年50岁,他1996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称天津科技大学),取得乳品技术大专文凭。牟善波曾陆续担任过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科长、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供应链与采购部负责人。 牟善波还当过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07年6月及2014年4月起,他分别担任北安宜品努卡的董事长及总经理,在乳制品行业拥有将近30年经验。 02 超5成收入来自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依赖第三方经销商 羊奶粉主要分为山羊奶粉和绵羊奶粉,其中,山羊奶是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羊奶粉来源。近几年,宜品营养过半收入来自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业务。 具体来看,2024年,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为公司贡献了58.6%的收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牛奶粉、成人及儿童奶粉、OEM及乳制品相关材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2.4%、7.9%、6.4%、14.1%。 按产品类别划分的收入明细,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中国奶粉产业链上游主要提供生乳、乳制配料、设备及辅助材料,包括现代牧业、优然牧业、赛科星、科拓生物等企业。 中游由奶粉制造商构成,负责对奶粉进行加工与生产,包括伊利、蒙牛、中国飞鹤、君乐宝、贝因美等公司。 下游主要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以及母婴专营店、商场超市等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宜品营养在黑龙江和山东经营自有牧场,并在西班牙管有战略采购基地;其产品生产均在国内外的自营工厂内进行。 招股书显示,公司业务涉及乳制品可能在采购、运输、生产、包装、储存或分销等各个阶段受到污染或存在缺陷的重大风险,如果不能满足乳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可能会导致质量风险、运营中断和声誉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在宜品营养整体采购成本中占据极大比重,对盈利能力影响很大。公司向海外供应商采购大部分主要原料,包括脱盐羊乳清粉、乳清蛋白浓缩物、乳糖、油脂、脂肪和微量营养素预混料,采购受到国际商品价格变化、运输和物流成本、关税等影响。 宜品营养的主要客户包括大型区域经销商、电商经销商,以及制造商、食品公司、OEM品牌商。 其中,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向第三方经销商的销售,尽管与经销商合作有助于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但公司对经销商日常运营的控制有限,而经销商的定价行为、促销手法等是否遵守合约和法规要求,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 此外,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宜品营养的库存周转天数从276天提升至361天,较长的库存周转期增加库存过多的可能性,可能造成产品过期、陈旧或撇减。由于公司的部分产品敏感度高,保质期相对较短,且受消费者偏好不断转变的影响,这些风险更加突出。 03 为中国第二大羊奶粉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 近几年,尽管宜品营养的收入呈增长趋势,但净利润存在波动。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简称“报告期”),宜品营养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4.02亿元、16.14亿元、17.62亿元、8.06亿元,毛利率分別为45.2%、49.9%、49.9%、50.9%,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0.57亿元。 其中,2023年,得益于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增长,公司收入也同比增加;但同期净利润却明显下滑,主要由于产品销量扩大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电商平台服务费增加拉升了销售及分销费用,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增加了行政开支,停用锅炉和舍棚确认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等导致。 2025年上半年,由于包装更新暂时调整了发货节奏,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出货量下降,宜品营养同期收入也出现下滑。 公司综合损益表,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乳制品产量从2020年的2780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296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6%。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3100万吨,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9%。 相比传统牛奶产品,消费者对于配方羊奶粉更温和、更低致敏的认知提高,国内羊奶粉零售额表现优于整体奶粉市场。 2020年至2024年,中国羊奶粉零售额从208亿元增长至2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7%。预计到2029年羊奶粉零售额将达到318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竞争格局方面,2024年中国羊奶粉市场前五大企业占零售总值的55.6%,其中,宜品营养是中国第二大羊奶粉公司,市场份额为14%,仅次于澳优乳业。 宜品营养的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产品聚焦对传统乳制品易敏感的婴幼儿,与国内品牌和高端国际品牌直接竞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目标客户是在医学上体质敏感的消费者,目前该细分市场由知名国际品牌主导。 同时,随着跨境电商和代购的发展,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替代产品很方便,这也可能挤压对公司产品的需求。 受出生率下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期望的提升及严监管等影响,中国羊奶粉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宜品营养面临着来自伊利、澳优乳业、红星美羚、御宝羊奶等同行的竞争,如果行业增长放缓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竞争压力。 整体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宜品营养已经在我国羊奶粉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地位,近几年,公司收入呈增长趋势,但净利润存在波动,未来公司能否持续维护好与第三方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格隆汇将持续关注。
lg
...
格隆汇
09-12 14:32
374亿巨头万辰集团冲击港股,欲夺 “量贩零食第一股” 宝座
go
lg
...
团(300972.SZ)正式启动港股
IPO
计划。若顺利上市,港股会迎来“量贩零食第一股”。 万辰集团 2011 年创立,2021 年上市,起初专注于食用菌研发、种植与销售。2022 年成为其转型关键节点,当年 8 月,公司成立南京万兴连锁有限公司,收购江苏零食工坊连锁食品有限公司部分资产,创立量贩零食品牌 “陆小馋”,正式进军量贩零食赛道。 自 2022 年起的三年时间里,万辰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先后纳入来优品、好想来、吖滴吖滴等品牌,并在 2023 年 9 月将这四大品牌统一合并为 “好想来品牌零食”。2023 年 10 月,其又将量贩零食品牌 “老婆大人” 纳入旗下。万辰集团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从食用菌生产商到量贩零食头部企业的行业卡位 。截至 2024 年 7 月,其门店规模已攀升至行业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净利润4.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358.80%,这种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网络快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 在万辰集团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提及行业内激烈的竞争格局。目前,量贩零食行业已呈现出 “南很忙北万辰” 的双寡头格局。万辰集团的强劲对手零食很忙集团,同样实力不凡。 2025 年 4 月,零食很忙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
IPO
申请,也在角逐 “量贩零食第一股” 的宝座。然而,截至目前,港交所尚未公布其上市审核结果,这也为万辰集团提供了先一步抢占 “第一股” 的宝贵机会。 万辰集团此次计划发行 H 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有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从公司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推进国际化战略是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在港股上市,万辰集团可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本资源和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在港上市有助于万辰集团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的关注,为公司未来的海外市场拓展和业务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行业竞争层面分析,“量贩零食第一股” 的头衔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可能在品牌影响力、市场估值等方面带来实际的竞争优势。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一优势或许能帮助万辰集团在市场份额争夺、供应链优化、人才吸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lg
...
金融界
09-12 11:40
大众公用(600635.SH/01635.HK):归母净利润同增172.62%,释放“现金牛+科技成长性”双重价值
go
lg
...
创投资金来源和优化退出渠道,为成熟项目
IPO
或并购退出铺平道路。深创投作为头部创投平台,项目储备丰富,政策暖风下退出通道的顺畅,将直接转化为公司投资收益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公用对创投资产的管理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与公司主业形成协同。燃气、水务项目运营过程中沉淀大量政府关系、产业资源,为创投团队提供了优质的项目源和投后赋能场景;反过来,创投项目的技术、渠道又能反哺公用事业运营效率,形成“运营+投资”的闭环。这种商业模式既规避了单一公用事业增长乏力的弊端,又避免了纯创投公司现金流不稳定的弱点,在杠铃策略下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有效平衡。 结语 回望过去,大众公用曾因业务多元、估值折价而被市场忽视;立足当下,公司稳健的主业现金流与政策加持的盈利修复,叠加创投业务的政策与资本双风口,正在重塑其估值体系。 中期业绩只是一个起点,随着顺价政策的全面落地、城燃价差持续修复、港股与一级市场退出窗口进一步打开,公司“现金牛+成长股”双重价值有望持续释放。对于追求稳健底仓又不失弹性的投资者而言,大众公用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御标的,而是一只兼具分红安全垫与科技成长弹性的稀缺核心资产。
lg
...
格隆汇
09-12 10:42
今日十大热股:甲骨文引爆AI浪潮,立讯精密首板涨停领衔,工业富联、胜宏科技、青山纸业持续爆炒,首开股份罕见走出翻倍行情
go
lg
...
间接持有宇树科技股权,而宇树科技正冲刺
IPO
。其次是房地产政策预期,作为北京地产龙头企业,公司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受益于政策面的边际改善预期。
lg
...
金融界
09-12 09:51
【美股收评】 美股三大股指齐创收盘新高 CPI与就业数据强化降息预期 美光飙升领跑科技股
go
lg
...
绩超预期。 博通盘中一度创下2009年
IPO
以来的历史新高,但尾盘回落收跌2.67%。 华纳兄弟探索盘中一度暴涨30%,此前有报道称其可能成为派拉蒙-斯凯丹斯收购目标,该交易由Ellison家族支持。 达美航空在公布经济舱需求疲软的同时上调三季度营收预测,股价承压下跌。 Adobe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预期,市场聚焦其云业务与AI战略表现。其股价盘后大涨8%。 Figure美国
IPO
首日收涨24%。 债市与能源价格 受通胀与就业数据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4.0%,为两周低点,显示避险资金涌入。 能源方面,8月电力价格同比上涨6.2%,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13.8%,推动整体能源指数环比回升0.7%。分析人士指出,电力需求上升与数据中心扩建是推高能源价格的重要因素。 编辑点评 美股周四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最新通胀和就业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下周降息的预期。投资者在关注科技股表现的同时,也在密切追踪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和人事布局。
lg
...
丰雪鑫99
09-12 04:24
上一页
1
•••
48
49
50
51
52
•••
98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政府突传重磅!英媒:美国在亚洲贸易协定中加入“毒丸条款”以对抗中国
lg
...
2009年来“最冷”一年!又一数据传来“坏消息” 全球市场“跌”声再起、黄金一枝独秀
lg
...
突发!一则数据搅乱降息押注,美元短线跳水黄金重返4000
lg
...
相当罕见!特朗普内阁官员出席最高法院辩论 高盛最新预测出炉
lg
...
特斯拉股东大会登场:马斯克或获8780亿美元天价薪酬,AI投资与公司治理改革成焦点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AI热潮:从芯片到资本的竞赛#
lg
...
24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比特日报#
lg
...
13讨论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