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指南针大涨超8%,A股“新旗手”金融科技ETF汇添富(159103)上市次日爆量涨超2%!当下为何要重视金融科技?机构火线解读
go
lg
...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联通。据Mordor
Intelligence
预测,全球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3208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6528亿美元,相当于再造1个当前市场。 (来源于中国银河20250909《银河证券高水平对外开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十五五”时期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蓝图》) 在“强流动性”环境下,金融科技的弹性优势突出——科技属性使其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更受益,互联网券商成分使其在大行情中弹性更大!布局大行情,认准“新旗手”——金融科技ETF汇添富(159103),指数全面覆盖互联网券商、金融IT、AI应用、跨境支付等高弹性高锐度板块,科技与金融互相赋能,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弹性更强、成长潜能更高!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9-11 14:02
海外消息催化算力行情,芯片ETF龙头(159801)盘中最高涨超6%,跟踪标的第二大权重股海光信息20cm涨停
go
lg
...
AI推理能力显著提升,支撑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iPhone 17 Air采用钛金属机身,厚度仅5.5毫米,为未来折叠屏产品进行技术验证。苹果通过硬件升级与生态整合,强化健康功能与AI体验,推动消费电子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平安证券指出,2025年上半年电子行业整体实现营收18545亿元,同比增长19.10%;营业利润达960亿元,同比增长34%。25Q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提升至15.90%和4.72%,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受益于AI云到端的全面技术迭代,电子产业链实现稳健成长,尤其在半导体、端侧AI及算力领域表现突出。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9月11日 13:15,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强势上涨5.82%,芯片ETF龙头(159801)盘中最高涨超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69%,其中第二大权重股海光信息20cm涨停,第三大权重股寒武纪上涨9.66%,第一大权重股中芯国际上涨6.82%,长电科技、兆易创新等个股跟涨。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10日,芯片ETF龙头近1月累计上涨21.44%,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全球及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保持同比增长。光大证券指出,2025年1-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中国大陆销售额达1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晶圆产能扩张趋势明显,尤其是7nm及以下先进制程,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达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正迎来业绩兑现期。 规模方面,芯片ETF龙头近2周规模增长1.59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份额方面,芯片ETF龙头近2周份额增长7.29亿份,实现显著增长。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芯片ETF龙头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5.18亿元。 芯片ETF龙头(159801):紧密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为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编制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场外联接(A:012629;C:012630;F:021945)。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9-11 13:41
苹果:iPhone“小打小闹” 撑场面,AI 大招还得憋?
go
lg
...
功能——“实时翻译”。在 Apple
Intelligence
驱动下,手势启动后可实时翻译多语言对话。 若双方均佩戴 AirPods Pro 3,无需手机屏幕即可完成跨语言沟通,翻译时自动调低说话人音量并播报译文。国行目前未上线 Apple 智能,暂不可用。 二、苹果秋季发布会详细内容 2.1 iPhone 17 系列:“加量不加价” 基础版,“轻薄” Air 版 1)iPhone 17 屏幕与性能:6.3 英寸屏(ProMotion 1-120Hz 自适应刷新率,3000 尼特亮度),屏幕还配备了超瓷晶面板 2,抗刮划能力是上一代的 3 倍。A19 芯片采用第三代 3 纳米制程,为 6 核 CPU+5 核 GPU,神经网络引擎优化,GPU 效率较 A18 提升 20%。 相机系统:4800 万像素融合双摄(主摄 + 超广角),主摄通过融合技术实现 2 倍长焦,前置 1800 万像素 Center Stage 相机(正方形传感器,两倍前代尺寸,支持横向自拍无需旋转,可同时启用后置和前置摄像头视频)。 续航:24 小时最长续航,20 分钟快充至 50%(配合 40W+ 功率的充电器),配色黑色、白色、青雾蓝色、鼠尾草绿色、薰衣草紫色。存储则为 256GB、512GB 两种。 2)iPhone Air 革命性设计:5.6 毫米超薄机身(最薄 iPhone),重量仅 165 克。屏幕为 6.5 英寸 ProMotion,前后超瓷晶面板 + 钛金属中框。适配薄型 MagSafe 电池(总续航 39 小时视频播放)。 性能亮点:iPhone Air 搭载最新的 A19 Pro 芯片(6 核 CPU + 5 核 GPU),配合全新的苹果无线网络芯片 N1 以及 C1X 基带芯片,带来更快的网络连接和更稳定的信号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 全面转向 eSIM(可激活两个 eSIM)。根据苹果官网信息,在国内市场 iPhone Air 正常发售,但目前仅支持中国联通 eSIM(仅限国行版),用户需要前往线下营业厅完成 eSIM 开卡和激活。这是苹果首次在国行机型中强推 eSIM 使用,未来或将加速国内运营商在 eSIM 上的布局。 配色上,iPhone Air 提供了深空黑色、云白色、浅金色、天蓝色 3)iPhone 17 Pro/Pro Max 专业级升级: 相机:全系 4800 万像素三摄(主摄 +4 倍光变长焦 + 超广角),Pro Max 支持 8 倍光变(200mm),首次支持 ProRes RAW 拍摄与 Genlock 同步(适配专业影视制作)。 续航与散热:Pro Max 视频播放 39 小时,全新散热系统(首次内置 VC 均热板 + 航空级铝合金),持续性能提升 40%。尽管国行版本因保留 SIM 卡槽电池容量略低于无卡槽版本,但与上一代相比,无论是本地视频播放还是流媒体视频播放,续航均延长了约 4 小时 芯片性能:搭载的是苹果最强的 A19 Pro 芯片(6 核 CPU+6 核 GPU),火力全开能够实现比前代高出 40% 的持续性能。同时搭载苹果设计的用于 Wi-Fi 7、蓝牙 6 和 Thread 的 N1 芯片。此外,Pro Max 机型更是首次提供了 2TB 存储选项 价格:(内存全系列 256GB 起)iPhone 17 799 美元起,Air 999 美元起,Pro 1099 美元起,Pro Max 1199 美元起(首次推出 2TB 版本)。 2.2 Apple Watch 系列:健康监测再突破 虽然本次三款新品均搭载去年的 S10 芯片,但首次支持 5G 网络。 1)Apple Watch Series 11 健康核心升级: 高血压预警:通过光学传感器分析血管反应,基于 10 万 + 参与者研究数据,后台 30 天监测后预警潜在高血压。国行目前并未出现该功能。 睡眠评分:分析睡眠时长、阶段、清醒次数等,提供分类评分及改善建议,基于 500 万晚睡眠数据开发。 其他升级:24 小时续航、5G 蜂窝网络、玻璃显示屏抗刮划能力是 Series 10 的两倍,新增流动表盘与 Liquid Glass 设计。 2)Apple Watch SE 3 关键更新:首次加入常亮显示、S10 芯片(支持双击手势),快充速度提升 2 倍(15 分钟充 8 小时),新增手腕温度传感(可回推估算排卵日)。 健康功能:延续心率、摔倒 / 车祸检测,新增睡眠呼吸暂停通知与睡眠评分。 3)Apple Watch Ultra 3 极限场景强化: 卫星通信:重新设计无线电与天线,可连接 800 英里外卫星,支持卫星 SOS 紧急联络。 显示与续航:最大屏幕(广视角 OLED+LTPO3),全天候显示屏的刷新频率从每分钟更新一次提升至每秒更新一次,续航延长至 42 小时,钛金属表壳(100% 回收)。 价格:SE 3 249 美元起,Series 11 399 美元起,Ultra 3 799 美元起,9 月 19 日同步发售。 2.3 AirPods Pro 3:降噪与 AI 翻译的革新 音频与降噪升级 主动降噪(ANC):依然搭载的是 H2 芯片,但苹果宣称,得益于全新的多孔声学架构和泡沫材料填充耳塞,新一代 AirPods Pro 3 的主动降噪效果是前代的 2 倍,是初代的 4 倍。 实时翻译功能:在 Apple
Intelligence
驱动下,手势启动后可实时翻译多语言对话。若双方均佩戴 AirPods Pro 3,无需手机屏幕即可完成跨语言沟通,翻译时自动调低说话人音量并播报译文。国行目前未上线 Apple 智能,暂不可用。 人体工学与健康功能 贴耳设计:基于 1 万个 3D 耳部扫描与 10 万小时用户研究,耳机体积缩小,推出 5 款尺寸耳塞,适配更多耳型。 心率传感:内置苹果最小心率传感器,结合设备端 AI 模型,支持 50 + 种运动的心率与卡路里追踪,健身 App 同步数据。 续航与价格 电池提升:主动降噪模式下续航从 6 小时增至 8 小时,通透模式下单次充电可用 10 小时(比前代多 4 小时)。同时是首款达到 IP57 级别的 AirPods,防尘、抗汗、抗水更加出色。 售价与上市:249 美元,9 月 19 日发售,今日开启预购。 海豚投研苹果近期财报文章: 2025 年 8 月 1 日电话会《苹果(纪要):资本开支增长主要来自于 AI 相关投资》 2025 年 8 月 1 日财报点评《苹果:AI 难产,还得靠 iPhone 救场》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lg
...
海豚投研
09-10 13:51
基础款iPhone 17成“真香机”?120Hz屏+30小时续航,5999元起狙击安卓旗舰
go
lg
...
闻称苹果将于年底在中国发布Apple
Intelligence
,但本次发布会并未提及中国版Apple
Intelligence
的具体信息。此外,苹果在AI功能上的进展在其他国家也严重不及预期,例如去年发布的“更加智能的Siri”宣传片因虚假宣传被下架。 在国内市场,苹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去年四季度,苹果在中国的出货量下降18.2%,市场份额从20.2%萎缩到17.1%。今年二季度,尽管苹果在“618”期间大幅降价,但出货量仍下降1.3%,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13.9%。此外,国内用户还面临Apple
Intelligence
缺位和部分机型参数缩水的问题。尽管iPhone 17系列的更新幅度较大,但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仍需时间来验证。 会后,iPhone 17系列国行价格公布:iPhone 17标准版5999元起,256GB版本5999元起(该版本支持国补),512GB版本7999 元起;iPhone Air售价7999 元起,256GB版本7999 元起,512GB版本9999元起;1TB版本11999元起;iPhone 17 Pro售价8999元起,256GB版本8999 元起,512GB版本10999 元起,1TB版本12999 元起;iPhone 17 Pro Max的256GB版本9999元起,512GB版本11999 元起,1TB版本13999 元起,2TB版本17999 元起。
lg
...
金融界
09-10 08:30
史上最薄iPhone来了!苹果2025秋季发布会:国内首款eSIM手机正式落地,苹果股价不涨反跌1.48%
go
lg
...
级Siri的跳票与中国市场Apple
Intelligence
的缺失,成为制约估值的关键因素。 产业影响:供应链调整与竞争格局重塑 据Omdia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组装iPhone占美国市场销量近半,显示苹果正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三星等供应商的压价策略,以及京东方、LGD供货量的提升,揭示出苹果在成本管控上的强硬态度。这些产业动作,将深刻影响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生态。 当库克在库比蒂诺总部放下“市场阳谋”的棋子时,一场关于体验、设计与生态的战争已然打响。iPhone Air能否成为现象级爆款?安卓阵营如何应对苹果的技术普惠策略?2025年的消费电子市场,正因苹果的“不按套路出牌”而变得愈发精彩。 关键事件时间轴 •9月12日20:00:iPhone/AirPods预售开启 •9月19日:全系新品正式发售 •中国联通eSIM服务同步上线(公众号已更名“联通eSIM”)
lg
...
金融界
09-10 08:30
长江存储成立三期集成电路公司,半导体产业ETF(159582)回调近3%,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近10日合计“吸金”近5亿元
go
lg
...
)苹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 Apple
Intelligence
引入中国市场,并预计通过 iOS 26.1 或 26.2 版本正式上线。为加快落地,苹果正与阿里巴巴、百度合作,力求在 iPhone 17 上形成 AI 技术的核心卖点,叠加“国行版 AI”战略,有望带动相关应用与产业链需求扩展。 【机构解读】 半导体板块方面,长江存储三期集成电路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超 200 亿元,标志着扩产进入关键阶段,未来产能将由当前 14 万片/月逐步提升至 30 万片/月,利好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国产化需求释放。同时,中科院半导体所旗下企业在 12 英寸碳化硅晶圆剥离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了第三代半导体加工的关键瓶颈,为碳化硅产业降本增效打开空间。整体来看,存储扩产与碳化硅技术进展形成双重催化,有望提振板块情绪,短期或带动设备、材料及第三代半导体方向的关注度上升。 【相关ETF】半导体 “产业+芯片+新材料”组合 半导体产业ETF(159582):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覆盖A股半导体材料、设备及相关应用等核心环节,行业纯度高、代表性强。博时半导体主题混合A(012650)、博时半导体主题混合C(012651) 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及场外联接(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A:022725;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022726):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样本来自科创板芯片生态(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且成份不超过50只,科创属性与成长弹性更突出。 科创新材料ETF(588010): 跟踪“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成分集中在科创板的电子特气、半导体材料、锂电材料与高性能聚合物/膜等细分方向,赛道纯度高。 半导体产业ETF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从上市公司中,选取不超过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半导体核心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寒武纪、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华海清科、拓荆科技、长川科技、南大光电、中科飞测,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73%。 规模方面,科创芯片ETF博时近2周规模增长4.24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8。 份额方面,科创芯片ETF博时近2周份额增长2.06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2/8。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芯片ETF博时最新资金净流出1239.17万元。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98亿元。 科创芯片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相关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科创板代表性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东芯股份、沪硅产业、晶晨股份、恒玄科技,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2%。 科创新材料ETF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先进钢铁、先进有色金属、先进化工、先进无机非金属等基础材料以及关键战略材料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沪硅产业、西部超导、安集科技、凯赛生物、天奈科技、容百科技、厦钨新能、天岳先进、嘉元科技、广钢气体,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85%。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9-09 14:00
苹果发布会临近,新iPhone能否延续股价复苏势头?
go
lg
...
高端智能机市场的竞争力。 Apple
Intelligence
的关注退居次要地位 除了硬件产品,另一个被市场密切关注的焦点是苹果在AI方面的进展。然而,苹果未能兑现其在去年WWDC上发布的AI承诺。 尽管软件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在2024年WWDC承诺,iPhone将实现“与用户及开放数据的深度交互”,但目前来看,这些功能至少在今年不会落地。 苹果于2024年10月公布的“Apple
Intelligence
”工具包中,仅实现了短信委托Siri、通知集中汇总和基础写作助手等功能。2025年以来高层人事更替——原 Siri 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被调往Vision Pro业务,接任人工智能相关职责的人选并未公开确认,也让市场对其整体AI战略走向感到困惑。 彭博社曾报道,苹果内部对AI路线存在意见分歧。Federighi对AI技术持谨慎态度,担心其分散公司资源,迟迟未能大规模投资。Giannandrea加入初期即已建议苹果加大对AI研发投入,但其战略推进多次受阻。“AI战略未明+核心产品没有决定性进步”是目前外界最广泛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面对Windows平台上Copilot和Android上的Gemini,Siri在AI领域的演进或将整整落后一至两年。苹果此前甚至暗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派生”Siri要到2026年才会面世。在AI迭代速度以周计的时代,这样的节奏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苹果时刻”临近,哪些产业链个股值得关注? 每年新品发布会前后,苹果产业链常被视为“买预期”的交易主线之一。若今次定价优于预期、AI能有所惊喜,则相关概念股或再度获得情绪提振。 ● 芯片方向:高通(QCOM)、美光科技(MU)、台积电(TSM)、博通(AVGO)、德州仪器(TXN)、意法半导体(STM)、凌云半导体(CRUS)、亚德诺(ADI)、恩智浦(NXPI)、西部数据(WDC)、日月光半导体(ASX) ● 射频/天线:高通(QCOM)、博通(AVGO)、安费诺(APH)、思佳讯(SWKS)、QORVO(QRVO) ● 电池材质:索尼(SONY)、伟创力(FLEX) ● 麦克风/音频组件:Knowles(KN) ● 镜头与Sensor:索尼(SONY) ● 外壳/结构件:3M(MMM)、捷普科技(JBL) ● 显示模组:索尼(SONY) 即刻体验 原文链接
lg
...
TradingKey
09-09 13:01
禾赛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IAA Mobility首秀,真800线激光雷达预计明年量产
go
lg
...
95% 的重大突破。 波形解码引擎
Intelligent
Point Cloud Engine(IPE):禾赛创新性地基于量子光学原理构建,以 246 亿次 / 秒超频采样技术,专利级多回波分离算法,实现纳秒级时域解析。在雨雾、沙尘、汽车尾气等典型干扰场景下,实现 99.9% 以上环境噪点的智能滤除。 这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确立了 ETX 在远距小目标与地面线探测领域的业界标杆,其感知能力在黑夜与恶劣天气下依然卓越。ETX 可清晰识别 300 米内水马(120x60 cm)、280 米内小动物(60x40 cm)、 150 米内小木块(15x25 cm)及 120 米内的地面线,极大拓宽了 L3/L4 级自动驾驶的安全操作场景。 ETX 在夜间识别 120 米内的地面线 ETX 的推出,不仅是禾赛数字单光子技术十年积淀的成果,更标志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核心芯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 到 “领跑” 的跨越。目前 ETX 已获得全球顶级车厂海外量产多个车型的定点,以及国内领先车企新车型定点,预计 2026 年启动批量交付,将加速全球 L3 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技术积淀护航:从芯片迭代到专利第一,构筑行业壁垒 禾赛在 IAA 展会上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作为全球最早布局激光雷达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的企业,禾赛自 2017 年起便组建芯片研发团队并前瞻性地布局 SPAD 技术,历经八年深耕,已成功推出 4 代芯片架构,且每一代均实现量产验证与性能飞跃: 2020 年,禾赛第一代高精度平台搭载于 XT16 量产,打开机器人与测绘领域市场。 2022 年,禾赛第二代光电芯片一体化平台赋能 AT128,配套理想、小米等主流车型。自 AT128 量产以来,禾赛科技就已实现收发模块器件与专用芯片的全链路自研。禾赛 AT128 凭借单光子级弱光探测灵敏度与定制化数字读出电路,在严格遵循 Class 1 人眼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将 200 米@10%反射率的目标探测能力确立为行业基准。这种“光电器件-芯片架构-算法优化”的垂直整合技术体系,为后续禾赛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技术突破奠定了核心基础。 2023 年,禾赛第三代纯固态平台落地 FT120,成为全球首款车规级规模化量产的数字激光雷达,已装配极石汽车;在 2023 年底,禾赛完成了对瑞士芯片设计公司 Fastree 3D 的战略并购,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数字激光雷达专利技术储备最早、最深厚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进一步整合全球顶尖 SPAD 专利技术,形成 “自研 + 并购” 的技术护城河,巩固了在数字激光雷达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2025 年,禾赛第四代数字单光子平台已率先在 ATX 量产、并且明年将在 ETX 上全面量产落地,集成双核 CPU、8 核 APU 及 256-core 波形处理核,实现性能、质量、成本的再次跨越。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禾赛专利数量的 “绝对领先” 与研发投入的持续深耕。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禾赛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拥有超 1900 项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其中全球公开专利总量超 1600 项,位列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第一(数据来源: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这些专利覆盖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SPAD 芯片、光子抗干扰技术等核心领域,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这不仅印证了禾赛在芯片研发领域布局更早、投入更深的战略定力,也为其持续突破激光雷达性能瓶颈、实现全栈自研技术落地提供了核心支撑。 量产落地引爆市场:ATX 推动智驾平权,FTX 补全感知拼图 此次展会上,禾赛科技同步展出了 ATX 与 FTX 两款产品,分别从 “L2 主流场景标配普及” 与 “感知视野补盲突破” 两大维度发力,为全球 ADAS 市场的变革升级注入多元动能。 作为 L2 辅助驾驶的 “标配之王”,ATX 凭借最远 300 米、最高 256 线高清部署、99.9% 环境噪点滤除能力,以及极致小巧的设计,已成为国内 ADAS 市场爆款车型的 “安全标配”。截至 2025 年 6 月,ATX 合作车企覆盖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 11 家国内头部品牌。其中包括国内科技生态巨头旗下豪华 SUV 的全系标配,该车型发布 1 小时内斩获 28.9 万辆订单。更值得关注的是,ATX 已渗透至 10 万元级车型,在 “智驾平权” 趋势下,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阶辅助驾驶的安全与便捷。 而全球最广视野的纯固态补盲雷达 FTX,则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补全 “盲区监测” 的关键一环。FTX 采用纯固态电子扫描技术,实现最大 180° x 140° 视场角,测距达 30 米 @10% 反射率,点频 49.2 万点 / 秒,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 2 倍;同时体积大幅优化,重量较上一代减少 66%,外露视窗面积仅 50×30 mm,可灵活嵌入车身,精准检测路桩、宠物等低矮障碍物,助力自动泊车与安全变道。FTX 计划于 2026 年量产,将进一步完善禾赛 “远距 + 近距” 的激光雷达产品矩阵。 FTX 真实点云 重塑全球格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引领全球 ADAS 产业升级 此次 IAA Mobility 展会,禾赛不仅展示了 “芯片 - 产品 - 量产” 的全链条能力,更以技术突破与市场落地双重实力,推动全球 ADAS 产业进入 “中国引领” 的新阶段。从打破进口芯片依赖,到定义高性能产品标准,再到推动智驾平权与 L3 落地,禾赛的实践正改写激光雷达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 过去由欧美企业主导的技术壁垒被突破,中国企业凭借全栈自研能力与规模化量产优势,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感知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在自动驾驶技术从 L2 向 L3/L4 级跨越的关键时期,禾赛科技的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家族为这一技术飞跃注入了核心动力。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的眼睛,而核心芯片则是眼睛的视网膜。禾赛科技作为全球首个实现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全栈自研的激光雷达企业,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通过芯片级的创新突破,禾赛科技再次重新定义了高性能激光雷达的行业标准,更以其扎实的量产落地能力,确保这些顶尖技术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未来禾赛将持续以芯片级创新为核心,推动激光雷达性能与成本的极致平衡,为全球主机厂与 ADAS 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感知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从 “技术概念” 走向 “现实生活”,为全球智慧出行贡献中国力量。
lg
...
金融界
09-09 10:31
英特尔2026年制造技术关键转折 CFO称14A制程决定技术领导地位
go
lg
...
usstock.com 报道,英特尔(
Intel
)首席财务官戴夫·辛斯纳(Dave Zinsner)在花旗2025年全球TMT会议上表示,2026年将成为公司制造技术的关键转折点,届时将显示公司是否准备好推进更先进的制程工艺。这一年被视为公司转型计划中评估技术进展的核心节点。 14A制程技术计划与条件 辛斯纳指出,公司计划是否建设名为14A的制程技术产线,将取决于外部客户的使用承诺。他表示:“只有在获得客户承诺后,我们才会建设14A产线,这符合财务常识。”该制程技术的推进被视为英特尔重夺技术领导地位的重要步骤。 财务与战略视角分析 从财务角度来看,延迟或不推进14A制程可避免前期投资风险,但可能影响公司在高端芯片制程领域的竞争力。14A制程若成功推进,将显著提升英特尔在芯片性能和制造工艺上的优势,为未来营收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提供支撑。 项目 潜在影响 风险 推进14A制程 提升技术领导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高额投资成本,需客户承诺支持 不推进14A制程 降低短期投资风险 可能丧失高端制程市场份额,影响技术声誉 市场与投资者反应 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7月首次提出该策略时,引发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市场普遍担忧若不推进14A制程,英特尔可能放弃争夺技术领导地位,影响长期战略布局和投资信心。 编辑总结 英特尔2026年将成为制造技术的重要评估期,14A制程技术的推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力。CFO重申以客户承诺为前提的策略显示公司谨慎控制投资风险,同时市场需关注这一关键里程碑对技术领先地位和长期战略布局的潜在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2026年被视为英特尔制造技术的关键年份? 答:2026年是公司评估是否推进14A制程的重要节点,决定未来技术进展和高端芯片竞争力。 问:14A制程技术建设需要哪些条件? 答:英特尔表示,必须获得外部客户使用承诺后才会建设14A产线,以确保投资合理性和市场需求支持。 问:不推进14A制程会带来哪些风险? 答:可能导致公司失去技术领导地位,影响高端芯片市场份额和长期战略声誉。 问:推进14A制程的潜在收益有哪些? 答:成功推进将提升芯片性能和制造工艺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支持未来营收增长。 问:投资者应如何解读英特尔的策略? 答:应关注公司在投资风险控制与技术领先布局之间的平衡,以及14A制程关键决策对长期竞争力的影响。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09-06 00:10
AI商业科技新突破!蚂蚁国际旗下Antom推出AI智能体支付解决方案
go
lg
...
及Visa智能商业解决方案(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分别展开合作,将推广基于信用卡的智能体支付,打造安全支付闭环,推动AI商业生态发展。
lg
...
证券之星
09-05 13:00
上一页
1
2
3
4
5
•••
272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鲍威尔说了什么?!现货黄金较高位回落近60美元、跌破3650美元
lg
...
鲍威尔引发市场巨震!美元大跌后惊人反弹 金价自历史高位暴跌逾60美元
lg
...
【美股收评】 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引发市场波动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小盘股结束低迷期
lg
...
美联储批准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今年还将有两次降息
lg
...
【直击亚市】中国限制英伟达恐反噬自身!美联储终于扣动扳机,美元走强或是短暂喘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界盛会#
lg
...
12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