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第三,仅次于 Ethereum 和 Lido, 24 小时内活跃地址数达 20 k。 三、笔者观点 1. Friend.tech 营销策略集众家之长,主打短时高频密集 PR,不论是内容手法/时间点/社区选择,都可以称为经典案例。 策略包括:早期营造神秘感、KOL 喊单冷启动、Invite code 饥饿营销、vc 背书后手宣发 2. 用户增长策略也很优秀,给 kol 和用户足够的 incentive 和未来预期,依靠社区的力量实现快速裂变增长。 3. Base 社区普遍缺少风险意识,Friend 官网除了产品外没有披露任何项目信息。铺天盖地的营销重点明显在用户增长/交易量/一线社区对比,而鲜少有文章分析其 tokenomics 经济模型。 有避重就轻之嫌,似乎有意引发公众 Fomo 情绪。 4. 整体是一个很 Ponzi 的模型,同时也具备很强造富效应和社区基础,如果在崩盘前能建立起社区文化和独特话语体系,有可能持续。反之,如果大家都抱着买卖心态购买 Shares,某个价格临界值/ 某个 Token 暴雷后会产生大量抛盘,价格雪崩。 5. 推出了积分体系,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刺激散户进一步投入并 CX 自己持有的 Token。当然从裂变效率分析,虽然 Twitter 用户基数很大,Base 链交互/出入金还是一个高门槛的事情,未来大概率得优化。 6. 从融资情况看,已经从 Paradigm 完成种子轮募资,可以跟踪看看后续情况,团队可以用这部分钱发放空投,让股份持有人获得额外收益而非单纯投机买卖 shares。 四、未来展望:用创作者经济+Tokenomics 创建增长飞轮 现在判断这一项目的成败仍然为时尚早,但 Friend.tech 在社区营销的成功验证了 Social+Fi 是一种极优秀的获客手段。做好利益分配,为 KOL 和散户提供 Incentive 推广社区,无疑是最快最 native 的增长方式。 放在更大的语境下看,social 赛道产品中,Token 和 creator economy 结合是可行的,尤其是为核心创作者提供 token incentive, 以撬动粉丝群体实现冷启动,这一做法的 PMF(Product-Market-Fit)开始初现雏形(至少能保证项目在第一步冷启破圈拿到不错的结果)。基于这个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包括: Web3 Only  Fans:用户付费后可以解锁聊天、加密图片, 粉丝代币作为准入门槛与 DID。如 PopPlanet。 这一模式适合大多数中腰部乃至素人 kol,  基数较大。 内容共创:以知名 IP/NFT 社区/创作者群体为核心建立的社区,创作者通过吸引更多粉丝参与,产出共创作品、消费内容而获得 token rewards。 如 storyverse, story protocol。 粉丝打投经济:链上男团女团,链上电竞等。 依靠偶像的影响力吸引粉丝购买web3应援产品,而艺人本身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分成。 这一模式对单一 IP 依赖高,需要具备较高知名度。 来源:金色财经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