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美国彭博社周三(9月17日)报道称,过去两年,中国官员常在最后一个季度数据令人失望后,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但这一次,北京方面的选择余地已经大为收窄。
(截图来源:彭博社)
继7月份表现疲软之后,上个月工业产出和消费均创下2025年以来最差表现,这对中国经济构成警示信号。最令人担忧的是,前八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创下疫情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尽管这引发分析师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支持的呼声,但中国决策者已将今年的预算赤字推高至创纪录水平,以保护经济免受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贸易战的影响。由于关税不确定性挥之不去,北京方面可能也会对低于5%左右的年增长率更加宽容——这是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前设定的目标。
包括Lisheng Wang在内的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经济学家团队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未来几个季度有必要采取渐进式和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不过短期内似乎仍不太可能出台大规模、广泛的刺激措施。”
(截图来源:彭博社)
展望未来,经济学家们目前大多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最后一个季度将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但近乎一致的预期是,在12月底之前,中国央行只会推出适度的额外财政刺激措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计,中国政府将推出一项规模“温和”的刺激计划,金额最高至人民币0.5万亿至1万亿元(约合1400亿美元),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消费,并利用“准财政”工具偿还地方政府拖欠私营企业的债务。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 Lt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arry Hu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想错过5%的GDP增长目标,新的迷你刺激措施可能很快就会出台。”
Larry Hu还表示,这些措施应该是渐进式的,“他们不想错过目标,但也不想超额完成目标。”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政府可以提前明年的债券额度,用于置换所谓的隐性地方债务。
丁爽表示:“再次进行预算审查和修订的可能性低。”丁爽指的是一些调整,这些调整使得政府能够在2023年加大财政力度。
彭博社指出,在北京方面面临经济再次放缓的风险之际,不断增长的债务正成为其面临的一大制约因素。
据彭博社基于中国财政部数据的计算,在2024年,中国两大预算项下的利息支出总额增至近2.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政府总支出的5.7%,是2015年的五倍多。这比中国去年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还要多,几乎是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的两倍。
(截图来源:彭博社)
当前的债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是抗击新冠疫情的巨大成本造成的,疫情导致地方政府财政严重紧张。全国持续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也大幅削减了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官员的收入,迫使他们进一步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