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农怒称“被出卖”!中国大豆采购锐减 美农加码对华营销“组合拳”

2025-11-11 09:54:35
财经风云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国推迟美豆采购以争取谈判筹码,美国农户陷入价格暴跌与出口停滞的双重压力,农业再度成为中美角力的前线。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发酵,正深刻重塑全球农业供应链结构。作为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关键领域,大豆产业首当其冲。美国大豆出口在过去两年遭遇重挫,而中国正逐步将采购重点转向巴西等南美国家。如今,美国农民正加紧行动,力图重新赢得中国市场,挽回被贸易战削弱的出口命脉。

(来源:Fortune)

中国转向南美供应,美国出口锐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用于支撑国内庞大的猪禽饲料及食品产业。此前,美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国,2022年出口额高达126亿美元,占美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中美关系#

但自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以来,中美贸易关系趋紧。受高关税和政治博弈影响,中国从2023年起显著削减美豆采购规模。往年中国会在9月秋收季节前签署采购合同,而去年5月至10月间,中国几乎未签署任何新的美豆合同,改向南美采购,尤其依赖巴西供应

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71%的大豆进口来自巴西,而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比例仅为2%。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提升本土大豆产量,自2015年以来新增900万英亩耕地,年产量提升约860万吨,以降低进口依赖。

美国农民深陷困境:成本飙升、利润下滑、市场萎缩

美国农民因此承受沉重打击。肯塔基州第九代农民、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Caleb Ragland)在国会听证会上警告称,大豆种植利润已跌至历史低点。

“失去中国这一最大出口市场,使农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拉格兰指出,“土地、种子和化肥成本上涨,而价格却持续走低,每英亩亏损约109美元。”

为平息农户不满,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项120亿美元援助计划。然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援助力度不足以抵消长期损失。

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理事斯科特·加夫纳(Scott Gaffner)直言:“如果中国长期从别处采购,一旦贸易通道形成,他们未必会再回来。一旦失去那个市场,我们可能永远失去它。”

贸易战阴影下的市场重建:美农加紧推动对华销售

尽管贸易战让美国农户蒙受沉重打击,但他们并未放弃中国这一最大潜在市场。过去一年,美国大豆产业正在以更加市场化、技术化的方式重启对华出口渠道,试图在政治波动之外重建商业信任。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恢复线下推广活动,并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食品加工企业展开合作洽谈,重点展示美国大豆的高蛋白含量、供应稳定性与可追溯生产体系。协会代表指出,中国市场依然是美国大豆产业的“命脉市场”,而双方在食品安全与可持续供应链建设方面仍具高度互补性。

上周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美国伊利诺伊州农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成员斯科特·加夫纳(Scott Gaffner)亲自来到上海参展。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直言,此行的目的就是“挽回我们在中国的生意”
“我们希望确保我们的美国大豆能够继续出口到中国,因为这是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的市场。”加夫纳说。

加夫纳家族农场通常将约40%的大豆出口到中国,但他坦言,今年这一数字已降为零。面对现实困境,他和其他美农选择亲自出现在中国市场,“用真诚沟通代替政治壁垒”,希望通过参展与中方买家重新建立信任与合作。

与此同时,美方产业界也在积极调整战略。部分州级大豆协会正推动可持续农业认证、绿色供应链及低碳生产标准化,以符合中国在“双碳”目标下对进口农产品的环保要求。美国中西部多地正在投资升级仓储与运输设施,引入数字化追踪体系,以降低成本、提升供应可视性。

在政策层面,美国农业部(USDA)亦启动新一轮国际市场推广基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品牌重塑与科技合作。专家认为,软性合作与技术交流,或成为美农重返中国市场的重要切入点。

不过现实依旧复杂。尽管特朗普政府此前宣布,中国在未来三年将继续采购每年2500万吨美国大豆,但13%的进口关税仍然让美豆价格竞争力不足。相比之下,巴西凭借汇率、运输与港口优势,继续在对华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内,美国大豆重返中国市场的关键在于成本结构优化与外交关系缓和;中长期则取决于能否在品质、可持续性与供应稳定性上,重塑“可靠伙伴”的国际形象。

正如加夫纳在博览会现场所说:“我们知道政治有时候让贸易变得艰难,但农民永远相信——只要种子够好,市场终会发芽。”

全球供应链重塑:南美崛起、美国战略调整

随着贸易战长期化,全球大豆供应格局正悄然生变。巴西凭借充足土地与货币优势迅速崛起,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首选供应国。阿根廷、巴拉圭等国亦加快扩种,南美正在形成新的出口体系。

美国农业分析师指出:“贸易战不仅改变了价格,还改变了方向。即使未来中美关系缓和,市场结构也难以完全回到从前。”

美国农户的应对措施包括多元化出口市场、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强化国内深加工能力,以减轻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但在短期内,中国的采购转向仍将对美豆价格和农村经济造成持续压力。

结语:农业成贸易战“隐形战场”,美农被迫重新定义竞争力

从中西部农田到国际谈判桌,大豆早已不仅是粮食商品,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象征。美国农民正被迫在全球化逆流中寻找新平衡:一方面希望借助政府补贴维系生计,另一方面努力通过技术、环保与品牌建设重塑竞争力。

随着中美贸易谈判仍未解冻、关税壁垒依旧存在,大豆产业的博弈仍将持续。正如一位伊利诺伊农民所言:“我们种的不只是大豆,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市场格局的赌注。”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