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国“集采”扰动外盘,中国创新药或受益,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场内价格年内涨超51%

2025-08-05 11:48:08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8月5日早盘,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场内价格迅速涨近1.4%,成份股沃森生物、泽璟制药、百利天恒领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涨超2%,药明康德、君实生物、再鼎医药等强势跟涨。

相关机构指出:今天创新药上涨,主要是几波消息:1)沃森生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临床研究申请获得受理,目前国内尚无该疫苗批准上市;2)中国在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等团队完成我国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3)翰宇药业联手数字资产平台KuCoin在香港推进中国内地首个创新药RWA代币化项目,底层资产为GLP-1类多肽药物研发收益权,消息刺激股价单日暴涨19.98%。

但是,今天我们想聊一聊一个中长期对于创新药板块影响更大的事件——“美国版”集采,这件事也对美股生物医药板块造成了较大的扰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中国创新药蓬勃出海的今天,美国药价大战一触即发,对于中国创新药有什么影响呢?

7月31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一封公开信,向17家全球制药巨头(辉瑞、艾伯维、诺华、诺和诺德、礼来、BMS、阿斯利康等无一幸免)下发“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60天内拿出切实可行的降价方案,否则将面临来自政府“武器库中一切工具”的全面施压。此举不仅针对现有药品,也将扩展至所有即将上市的新药,覆盖Medicare、Medicaid与商业保险支付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也首次明确提出9月29日为最后期限,要求制药商全面执行“最惠国定价”机制(MFN pricing),即确保美国所支付的药价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堪称美国版集采。插播一条:特朗普设想的降幅是30%-80%。

懂王发声,全球制药股集体下挫——无他,作为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的美国,一旦改变游戏规则,全球药品定价体系或发生巨变。

面对来势汹汹的“懂王”,这些制药巨头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总是要给“大统领”一些面子:美国本土降价马上安排,例如,阿斯利康已宣布下调部分在美药品价格,礼来、诺和诺德则尝试绕过药品福利管理者(PBM)直接向医疗机构销售,以压缩中间成本。另一方面,当然要降本增效,否则就是白挨一刀。而这,就是中国创新药产业链的机会。据统计,中国生物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CDMO能力已占据全球20%以上产能。例如,辉瑞与博腾股份、凯莱英签订超10亿美元CDMO订单,将部分生物药生产转移至中国,单药生产成本可降低30%;药明生物与德国InflaRx合作生产新冠药物韦洛利单抗,仅用6个月完成原液生产,效率较美国本土提升50%。

此外,海外跨国药企(MNC)还开起了新一轮的缩减开支和裁员,比如默沙东、Moderna到2025年底都将裁掉数千人,这对中国高价值创新药资产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机会。行业人士指出:相比自己烧钱搞研发,有时BD对于大厂而言更具性价比(尤其是面临专利悬崖的当口)。据医药魔方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总金额达1304亿美元,同比+58%;其中,中国参与交易占据近50%金额、30%数量。很明显,中国创新药资产已成为下一代核心研发力量。

因此,对于中国创新药来说,美国开启药价“内卷”模式,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是进一步扩张市场的好机会。

创新药行情还能走多久?

往后看,一方面,国内创新药潜在重点临床数据催化密集,伴随学术会议召开有望陆续读出。另一方面,预期BD资金和二级热度上涨将反哺国内新药研发需求起量以及一级创新药项目融资活跃度提升,内需CXO有望受益。宏观层面,美元加息周期对新药投融资造成的压力逐步缓解,与之强相关的海外新药前端研发需求开始回暖,相关公司订单改善趋势延续,业绩确定性较强。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然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投资者可借道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7/31,前十大成份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融资融券业务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属于中高风险业务,投资者可能承担由于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及个股走势判断错误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扩大风险。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如果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清偿债务,或上市证券价格波动导致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低于维持担保比例,且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数量追加担保物时,将面临担保物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6.3%;2025年1-6月24.8%。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