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业绩达标为何也难逃“退场”命运?多只发起式基金8月发布清盘报告

2025-08-28 10:41:0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上证指数已经站上3800点,但一大批基金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了"壮士断腕"。8月以来,已经有12只发起式基金发布了清算公告,真是应了那句话——"倒在了黎明前"。叨姐认为,这事儿得从发起式基金的"出身"说起。当年监管层为了降低基金发行门槛,搞了个发起式基金的玩

上证指数已经站上3800点,但一大批基金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了"壮士断腕"。8月以来,已经有12只发起式基金发布了清算公告,真是应了那句话——"倒在了黎明前"。

叨姐认为,这事儿得从发起式基金的"出身"说起。当年监管层为了降低基金发行门槛,搞了个发起式基金的玩法:基金公司只要掏1000万自己的钱,承诺持有满三年,就能成立一只基金。听起来挺美好,门槛低、操作简单,基金公司也乐得"广撒网"。

可现实很骨感。就拿大成丰华稳健这只FOF来说,2022年8月成立,刚好赶上市场低迷期,规模一直上不去。到了今年8月,眼看着三年大限将至,规模还是没突破2亿元的"生死线",只能无奈清盘(见下列表)。

从业绩来看,这批"阵亡"的基金确实有不少是"学渣",比如富安达先进制造跑输基准超30个百分点。但最让人无语的是,连一些业绩还不错的基金也难逃厄运。财通资管通达未来成立以来收益率超10%,还跑赢基准4.2个百分点,结果照样被清盘,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说白了,发起式基金就像是基金公司的"试验田",成本低、试错快,但也容易变成"一锤子买卖"。一些公司看哪个概念火就发哪类产品,等热度过了、规模上不去,直接清盘了事。这种做法对投资者来说其实挺不公平的。

当然,发起式基金的清盘条款在合同里都写得明明白白,投资者买之前理论上应该知道风险。但问题是,有多少散户真的会仔细研读那些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而且,谁能想到牛市都来了,基金却因为规模问题要清盘呢?

现在市场好转了,期那些"先烈"们却享受不到胜利果实。这不禁让人思考:发起式基金到底是金融创新的好工具,还是基金公司转嫁风险的"甩锅神器"?

据WIND Alice Chat 整理,FOF基金清盘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较大?

1.规模未达清盘阈值

这是FOF基金清盘的最主要诱因,尤其是发起式FOF。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发起式FOF在成立满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这一规定被称为“三年大考”,许多基金在三年后因规模不足而“弃考”。

典型案例:

国新国证优选配置6个月持有A:成立于2022年8月31日,截至2025年8月25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清盘条款。

西部利得季季鸿三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成立于2022年5月17日,截至2025年5月17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清盘条款。

2.业绩表现不佳

即使基金规模未触及清盘线,但若业绩持续低迷,也可能导致投资者持续赎回,从而进一步压缩基金规模,最终触发清盘条件。

典型案例:

永赢卓越臻选混合发起(FOF):虽然未达清盘规模,但其跑输基准超22%,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规模持续下滑。

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混合发起(FOF):成立于2022年新能源行情高点,但后续板块回调,基金净值大幅回落,最终因规模不足而清盘。

安信新能源主题股票型发起(FOF):同样成立于2022年新能源高点,后续业绩不佳,清盘风险加剧。

3.成立时间与清盘风险的关系

FOF基金的清盘风险与其成立时间密切相关,尤其是2022年成立的发起式FOF,在2025年面临“三年大考”,若规模未达2亿元,将自动清盘。

清盘的FOF基金成立时间分布(部分示例):

4.募集方式与清盘风险

发起式FOF由于在成立时不要求2亿元的最低募集规模,因此更容易在三年后因规模不足而清盘。

公开募集FOF则通常在成立时规模较大,但若连续5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也可能触发清盘条款。

清盘的FOF基金募集方式分布:

5.市场环境与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权益市场震荡:2024年以来,权益市场长期震荡,导致FOF产品难以吸引资金流入。

投资者偏好转变:投资者更倾向于稳健型FOF,如偏债混合型FOF,而对权益型FOF兴趣降低。

行业轮动加快:市场轮动频繁,使得FOF在资产配置上的难度加大,影响其业绩表现。

6.基金公司支持与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模糊:部分FOF未能明确自身定位,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

缺乏差异化:FOF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基金公司支持不足:部分FOF在清盘前缺乏足够的营销和投资者教育,导致资金流失。

为避免FOF基金因规模未达清盘线而面临清盘风险,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

关注基金规模与持有人结构

规模持续低于2亿元、持有人户数少于1000、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FOF基金,清盘风险较高。投资者应优先选择规模稳定、持有人结构多元的产品。

警惕“帮忙资金”痕迹

对于新成立的FOF基金,若规模在短期内迅速缩水至5000万元以下,可能是“帮忙资金”撤离所致,需谨慎评估其后续发展能力。

避免投资冷门行业主题FOF

冷门行业主题基金受市场热点轮动影响较大,若所投行业处于低景气周期或高估状态,容易导致资金流失,从而增加清盘风险。

采用组合优化策略

投资者可通过“核心+卫星”的配置方式,将FOF作为卫星资产之一,分散风险并动态调整持仓比例,避免过度集中。

及时申购或赎回调整持仓

对于接近清盘线的FOF基金,投资者可考虑通过申购增加其规模,或在基金规模持续萎缩时及时赎回,减少损失。

关注基金运作期限与清盘规则

养老目标FOF基金在合同生效后三年内需保持资产净值不低于2亿元,否则将面临清盘。投资者应关注此类基金的运作期限与规模变化趋势。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