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突破4000点大关之后,又有券商重注加码两融业务!
10月30日晚间,招商证券公告表示董事会同意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增至250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招商证券的总资产为7456.32亿元,此次招商证券新增加1000亿元的融资融券业务,约占其总资产的13.41%,堪称大手笔。
此外,招商证券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23亿元,同比增长6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6亿元,同比增长53.45%。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2.44亿元,同比增长2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1亿元,同比增长24.08%。对于三季报的爆发,招商证券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增加。
至此,今年已有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山西证券、华林证券、招商证券五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
A股两融余额首次突破2.5万亿大关
随着A股突破4000点大关,A股两融余额不断走高,目前已经历史首次突破2.5万亿大关。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两融余额达到2.5066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3%,其中融资余额为2.4886万亿元,融券余额为180.70亿元。
29日当天,融资净买入115.87亿元,净买入较多的行业是电力设备、银行、通信、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子等行业。至于个股方面,阳光电源、新易盛、工业富联、隆基绿能、先导智能等股票获融资大笔净买入。
虽然A股两融余额突破2.5万亿大关,但是目前A股杠杆水平并不高。
券商研报显示,从市场占比来看,当前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53%,显著低于2015年的3.89%;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12.30%,也远低于2015年的17.36%。
当前两融余额前10%股票的集中度仅为7.76%,显著低于2015年的10.88%。这不仅降低了单一标的风险对市场的影响,也反映了投资者结构的优化和风险意识的提升。资金从高度集中走向合理分散,标志着市场成熟度迈上新台阶。此外,当前市场平均担保比例在270%以上,处于近10年的中高位,市场整体风险更为可控。
与2015年融资资金集中流向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不同,本轮行情中电子、电力设备等科技行业成为融资资金流入的主力。
五家券商先后上调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
今年以来,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山西证券、华林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上调公司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以释放更多资金额度,在两融业务布局方面展现出积极姿态。
9月24日晚间,浙商证券公告,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5年浙商证券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重大风险限额指标》议案中,设定融资类业务规模指标限额为≤400亿元。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在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同时,券商也在降杠杆。
8月底国金证券表示,从8月27日起,该公司新开立、北交所以外的股票,适用的融资保证金比例将上调为100%。国金证券当时表示,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主要出于自身经营考虑,属于业务常规调整。
华林证券也发布公告,宣布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将融资保证金比例提升至100%后,两融投资者融资杠杆水平出现下降,若此前投资者以80%的保证金比例可融资125万元(按100万元保证金计算),比例上调至100%后,其融资额度将降至100万元。这一调整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
而券商发力两融业务背后,是对两融市场持续火热需求的直接响应。其背后蕴含着双重意图:一方面是及时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行业竞争中确立优势,最终实现信用业务收入的最大化。